晋西北铁三角对授衔结果都很抵触,不完全是他们觉得自己的军衔授低了,而是他们认为评衔不公平。如果所有的军长、副军长统一都授少将,所有的师长都授大校,铁三角肯定不会有那么大的意见。
其实仔细看电视剧就可以发现,李云龙一开始只是心里不痛快,但并没有公开表达对授衔的不满意。最早咋咋呼呼,对授衔结果不满意的是丁伟。
丁伟认为四野的纵队司令除了他,至少都是中将,陈大麻子和他一起提的纵队司令,这次也是个中将,却单给他授一个少将,这让他上哪儿说理去?
言外之意,如果四野的军长都是少将,他肯定没意见。但是跟他同资历、同级别的老战友都是中将,就单单他是少将,他的脸上很没有面子。
李云龙听丁伟在倒苦水,还是没理他。只是没好气地说:你瞎吵个什么?你以为你该授个啥啊?是不是该授你个元帅呀?做你的白日梦去吧。
丁伟被老李这么一激,他就反激李云龙:心里不痛快是不是?一颗星嫌少?要我说,你老兄该知足啦,没授你个大校就不错啦,犯了这么多错误,才和我扯了个平,这么多年了,咱小媳妇似的,处处管着自己,大错没犯过,现在可好,你现在是少将,老子也是少将,你还有啥不知足的?
李云龙被丁伟这么一激,他才真的是脾气上来了,他立即反呛道:你刚当红军那会,老子都是副班长了,和老子比,你就是新兵蛋子,只配背老套筒。你凭啥肩上也挂一颗星,跟老子平起平坐?
言外之意,李云龙真正恼火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资历老,像丁伟这种当年在他眼里是个新兵蛋子的人,现在也跟他平起平坐,让他们心里觉得很不爽。
孔捷不满意的原因,跟丁伟正好相反。丁伟是因为跟他平级的人都授中将,他觉得自己的军衔低了。而孔捷是因为比他级别低的人也授了少将,他心里不痛快。
也就是说,三个人对少将这个军衔本身没有什么意见。他们真正恼火的原因,是认为评衔不公平。
孔捷恼火下级的师长与他平级,丁伟恼火平级的军长比他多一颗星,李云龙恼火丁伟和孔捷这两个新兵蛋子与他平级。
简而言之,人比人,气死人。如果所有的军长都授少将,所有的师长都授大校,铁三角也就不会闹那么大的意见了。
那么,晋西北铁三角的军衔到底低不低呢?
平心而论,李云龙和孔捷都不低。尤其是李云龙,少将是他能授予的最高军衔了。丁伟确实是低了,他有发牢骚的资本。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李云龙在授衔之前的级别不高,他只是副军长兼代理军长。
天湖山训练结束后,李云龙被任命为副军长,由于军长彭志患了肝炎长期住院治疗,李云龙成了代理军长,主持军里的工作。——《亮剑》
众所周知,1955年的评衔是根据1952年解放军评级的结果为依据而进行的评衔。李云龙因为在战争中经常犯错误,所以职务经常在降,导致最后只是个副军长(副军级)。
按照他的副军级进行评衔,他最后被授一个少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副军级的最高军衔是少将)
相比来说,身为军长(正军级)的孔捷和丁伟都有一点吃亏。不过授他们少将,也说的过去。
首先是孔捷,他没有犯过什么错误。在铁三角中,他的党性是最强的。但是,孔捷的能力不够。
根据孔捷的履历来看,首先他是红军时代的老兵,参加过长征,打过八年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他率新二团出关,三年的解放战争,他的部队参加了所有的重大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血战四平、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从松花江一直打到海南岛。从北打到南,可谓是功勋满满。
但是,尽管他有这么多的战功,并且他还没有犯过错误,结果才只是个军长,这侧面表现了一个问题:孔捷能力不够。
这也就是说,李云龙当副军长是因为“能力足够,但是因为犯了错误只能当副军长”,而孔捷没犯错误,却只是军长,那就是“没犯错误,能力只够当军长”。
换言之,李云龙授少将,是因为他经常性的犯错误,导致他级别不够,只能授少将。孔捷授少将,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够,只能授少将。
再说丁伟,相比孔捷,丁伟的能力足够,但是他跟李云龙一样——喜欢犯错。
用孔捷调侃他的说话:在东北时,你们二师偷着开烧锅酿酒,自己喝着还卖着,一边打仗一边做买卖,你丁伟是能够委屈自己的主儿?部队一到休整,你小子就把部队扔给政委管,自己跑到哈尔滨下饭馆、跳舞,上次我亲眼看见你小子搂个娘们儿跳舞,那脸都快贴上啦,也就是林总老护着你。
另外,剧中丁伟说“四野的军长全是中将,就单单他一个是少将”。这句话其实也是有深意的。
1955年授衔,四野有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14人,中将43人,少将298人,合计360名将帅,居四大野战军之首。
但众所周知,1955年授衔名单,是考虑到政治平衡的结果。不能因为哪个野战军的战功多,就把所有军衔都给那个野战军。就拿丁伟所在的纵队司令一级来说,一二三四加上华野,一共有50多个纵队,正、副司令、政委、参谋长,加起来有200多个。但中将的名额就175个,不可能每个达到标准人都授予中将,因此只好牺牲掉一部分同志。
丁伟犯过错,并且他的提拔速度太快(三年时间,从团长提拔到军长)。从多维度的角度来考虑,委屈他一下,只授少将,也不是说不通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