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现烟台市牟平区)城南一个叫峡河的小山村。父亲杨世恩是个泥瓦匠,母亲宋学芝是个刚强的农村妇女。杨子荣4岁那年,父母曾带着一家老少去东北安东(今辽宁丹东)谋生。但父母一天到晚拼死拼活地干,也难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没办法,除了父亲和姐姐外,母亲又领着其他孩子回了老家。在老家,母亲省吃俭用地供杨子荣上了几年私塾。

  1929年,胶东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2岁的杨子荣在母亲的安排下,去安东投靠父亲。开始父亲让他去上学。两年后,杨子荣到姐姐做工的缫丝厂干活,以挣钱补贴家用。但是好景不长。杨子荣三年学徒期刚满,厂子裁人,杨子荣被赶出工厂大门。无奈之下,杨子荣就到码头搬木头、扛大包,到鸭绿江江边放木排、当船工。1938年底,他在鞍山千山采矿区找了一份当采矿工的活儿。矿区的活儿也不是好干的,不仅有生命危险,还要常常忍受日本监工的打骂。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看到日本监工毒打自己的工友。一次,他实在是看不下去,夺过监工的皮鞭,为自己的工友出了气,但他自己也无法在矿山呆下去了,在工友的帮助下,杨子荣逃离了矿山,回到了老家牟平。这一年是1943年春,杨子荣26岁。

  从12岁离家算起,杨子荣在东北整整闯荡了14年。这14年,对杨子荣来说,可谓是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体会了生活的艰难辛劳。但也使他熟悉了东北的风土人情、山情地貌,结交了一大帮穷苦朋友,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这段经历,在他后来参加的剿匪斗争中,可谓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佳贡献者
2

杨子荣是曲波在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塑造的一个文学形象,后来这部小说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智取威虎山》就是其中之一,而杨子荣就是《智取威虎山》中的第一主角。

《林海雪原》作者曲波

曲波塑造的许多人物都是有人物原型的,杨子荣的原型就是曲波在牡丹江剿匪时的战友杨宗贵。杨宗贵字子荣,参军时以字作为名字,所以曲波在小说中是用了真实的名字。

杨子荣是山东省牟平县宁海镇嵎峡河村(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宁海镇嵎峡河村)人,早年随父母闯关东,在工厂做过工,在鸭绿江放过排。期间杨子荣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但也接触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这里面有流浪关东的农民,有失业的工人,有在黑道上闯荡的江湖人物。长期的底层生活,使杨子荣熟悉了东北一带的人情世故,乡风民俗,野史逸闻,行帮黑话,这为其日后的侦察员生涯埋下了伏笔。

1943年,杨子荣回到山东老家成亲,期间加入了抗日民兵组织。抗战胜利后,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率部从龙口赴东北,在山东招收了一批兵员,杨子荣就是此时随罗荣桓去东北的。杨子荣所在的胶东海军支队去东北后被改编,杨子荣在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当了一名战士,后来因熟悉东北情况,被提拔为团部侦察排长,这也和小说中的描述一致。

当时牡丹江一带匪患严重,一些原伪满的警察、兵痞上山为匪,原来当地的一些山林帮也继续为匪。在这种背景下,牡丹江军区组建了一支精干的剿匪小分队,由团副政委曲波担任指挥,杨子荣就是小分队的骨干成员。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杨子荣带领几名战士,机智地闯入惯匪张乐山(即座山雕)的巢穴,将其生擒,这段故事后来被曲波写进《林海雪原》中,并进行了艺术加工,这就是有名的《智取威虎山》。

真实的杨子荣

1947年2月23日,牡丹江剿匪已近尾声。杨子荣在围堵惯匪郑三炮时,因天气严寒,他的匣子枪撞针冻住了,被另一名惯匪孟老三开枪击中胸部,当场牺牲。杨子荣牺牲后被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安葬在海林镇烈士陵园。当时人们不知道杨子荣家乡的具体位置,曲波只知道杨是胶东一带人,而其家乡熟人曾在牡丹江见过杨子荣,见他一身土匪装束,误以为他当了土匪。后来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在全国上映后,才找到杨子荣的原籍和家人,为其洗清了污名。

3

杨子荣(1917.1.28-1947.2.23),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县嵎岬河村人。

1945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团侦察排长等职。参军只有一年多时间。从1946年2月进驻海林剿匪,他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多次立功受奖,并被评为“侦察英雄”、“战斗模范”。1947年,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25个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深入匪巢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在继续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仅31岁。

2009年9月10日杨子荣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中文名

杨子荣

别名

杨宗贵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省牟平县嵎岬河村

4

山东牟平人呀!是山东解放后来东北参的军,当时他30多岁了,家中有了妻子。如果不叁军他可以平平安安的过完一生,当然,也就没有后来的传奇了。现实中的杨子荣,原名杨宗贵,他的一生远比小说传奇,听说当年中美建交时总理陪同卡特先生一起看巜智取威虎山》卡特先生问总理故事中的这位超级英雄是否真有其人?周总理也一时答不上来,于是问了工作人员,工作人了调查后报告了总理,总理大为感动。他骄傲的告诉卡特:这位英雄是真的但很可惜您见不到了,他牺牲在另一次战斗中了。后消息传到了牟平人们才知道剧中的大英雄杨子荣就是他们的乡亲杨宗贵。

5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腊!”2014年由徐克导演拍摄的<智取威虎山>上映,这些经典台词再一次让年轻的观众所熟知,片中的杨子荣也成员家喻户晓的人物。

杨子荣1917年1月28日出生,原名杨宗贵,山东省牟平县嵎岬河村人!一说是莱西市店埠镇人(这个说法也是有一定依据的,主要是因为杨子荣是在莱西水沟头参军的,如果他是牟平人,怎么跑到水沟头参军,毕竟这两个地方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不过后来从一个画家手中发现了一张照片才证实了杨子荣就是牟平县的杨宗贵)。

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在梨树沟追击匪首丁焕章,郑三炮,孟同春等人的时候,由于其手枪枪栓被东北的严寒所冻结,导致无法开枪,被土匪的子弹击中胸部,连中三枪,导致英勇牺牲,时年才30岁,和他逮捕座山雕在同一个月。

杨子荣留存在世的唯一一张单人照片,还是请外国友人从合影照片上经过技术加工的,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杨子荣两撇小黑胡,高鼻梁,高颧骨,面色较黑。

除了单人照,还有一张照片,1946年10月1日,参加完牡丹江军区二团的表彰大会的杨子荣和战友在团部门口的集体合影。下图照片中画红圈的就是杨子荣,照片中还有一名烈士高波,高波站在前排右数第四个位置。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张杨子荣和高波的合影。

6

经过反复考证,确认杨子荣同志是山车牟平人。鄣队从一张旧照片证实的。牟平乡亲们看杨贵?时,嚎啕大哭~。部队对此事非常谨慎~。从而结束争议。这种作风,非常感动!

7

杨子荣确有其人,出生在河北省白洋淀,十五岁参加武工队,十七岁跟随红军南下。杨子荣离开家乡,留下了自己的父亲杨白劳和妹妹喜儿。临别时,他把家人交给自己的发小大春照顾。

杨子荣成为了一名勇敢的解放军,卧底威虎山,一举歼灭匪徒。后来发生的白毛女事件,得到了网民的极大同情。黄世仁虽然不得人心,可他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儿叫黄莹,她与家庭彻底决裂,在北平女子学校毕业后,直接参加了八路军,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在下连队采访英雄杨子荣时,才知道他们是老乡,她深深被杨子荣的事迹感动,爱上了这个比自己大十一岁的男人。新中国成立后,杨子荣参加了抗美援朝,当时杨子荣任志愿军团长,他和黄莹结了婚并有了一个五岁的儿子。

杨子荣牺牲在朝鲜战场,黄莹一直和杨白劳生活在一起,把杨白劳看成自己的亲爹。杨子荣的儿子杨宇安,留学美国,成为建筑系专家。

8

如果要问“天王盖地虎”的下一句是什么,我想但凡是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肯定都会脱口而出:“宝塔镇河妖。”因为这句经典台词,出自上世纪60年代,红遍中国大江南北的电影《林海雪原》。

剧中主角杨子荣独闯威虎山,舌战群匪,智擒座山雕,演绎了一个智勇双全的我军侦查员形象。

(杨子荣剧照)

实际上,杨子荣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并非完全杜撰,而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杨子荣也确有其人。

1945年8月,已经28岁的杨子荣,在胶东地区参军,被编入了牡丹江军区二团。本想能冲锋陷阵的杨子荣,却被分到了炊事班,当了一名伙夫。当年11月,杨子荣随部队开赴牡丹江剿匪。

1946年3月,在一次剿匪行动中,二团有一位班长壮烈牺牲,指导员火线提拔杨子荣为班长,命令他带领该班战士继续完成剿匪任务。

当上班长的第二天,杨子荣就一战成名,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当天,杨子荣跟随团长包围了一个名叫杏树沟村的匪窝,里面盘踞着400多位土匪。他们妄图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和我军负隅顽抗。

战斗打响后,我军发起了强大的攻势。但一来匪众人多,二来村里的老百姓让我军的进攻投鼠忌器,战事处于胶着状态。

正在此时,战壕里跃出一个身影,挥舞着白毛巾,向村子里冲了过去。匪徒门一看,难不成有人想投降,一下愣了神,停止了射击。我军这边也不明就里,一时也停了火。

不过,团长当时火冒三丈,举起了手中的枪,准备毙了这个临阵投降之人。

此时,传令兵火速赶来,按下了团长的枪,告诉他,那人是杨班长。为了避免造成百姓的伤亡,杨班长未经请示,自告奋勇地进村劝降了。团长只好下令停火,静观其变。

两个小时后,杏树沟村四周都插上了白旗,400多位土匪居然缴枪投降了。杨子荣的英勇故事,由此传遍了全团,成了战斗模范。

随后,杨子荣再次临危受命,带领6名战士组成的小分队,化妆侦查,潜入座山雕的老窝,成功生擒了“座山雕”等20多名匪众。

(座山雕剧照)

这个“座山雕”的真名叫张乐山,世代为匪,盘踞东北的白山黑水间长达数十年。历经清末、北洋政府、伪满州等时期,凶狠残暴,嗜血成性,屡剿不灭。

但杨子荣凭借自己对土匪的了解,以及缜密的计划,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土匪斗智斗勇,一举端了“座山雕”的老巢,消灭了这伙惯匪。

为此,东北军司令部对杨子荣进行了嘉奖,不但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称号,还给他记了一次三等功。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胆识过人,智勇双全的侦察英雄,在活捉“座山雕”仅仅16天后,在一次剿匪战斗中,因枪械故障,牺牲在了土匪的枪下。

新中国成立后,杨子荣的英雄事迹被编成了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一时风靡全国。

(《智取威虎山》海报)

不过,杨子荣的生世却一直是个谜。

由于他当初是化名参军的。战友们根据他的口音,只知道他是山东胶州一带人。部队的档案里,关于他的资料也非常少。就连杨子荣的战友、《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也无法提供更多关于他的身世资料。

1964年,山东省军区和杨子荣生前的部队曾组建联合调查组,对杨子荣的身世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但毫无所获。

1969年,国家再次成立调查组,对杨子荣出生进行调查。

调查组成员走遍了胶州一带的各个区县,调阅档案资料数百份,张贴寻人启事数千张,发送协查文件上百份。在经过了两个月的细致摸排后,终于确定了杨子荣的出生地等相关生世资料。

原来,杨子荣本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父亲是一名泥瓦匠,母亲是一位地道的农家妇女。

幼年时期,为了生计,杨宗贵全家曾迁往辽宁丹东。随后,要强的母亲又带着他返回了牟平县,节衣缩食地供他上了几年私塾。

14岁那年,杨宗贵小小年纪,就被迫进入工厂做工,帮助父母减轻生活压力。但在几年后,老板嫌他手脚太慢,无法创造更多的财富,将他辞退了。杨宗贵只好找了一些体力活,诸如船工、拉木材、放木排等,继续赚钱养家。

1938年,20岁的杨宗贵进入日本人的矿厂开矿,因不满日本人虐待工友,暴揍了日本监工,逃回老家。

1945年,杨宗贵化名杨子荣参军,其后屡立战功,成为了战斗英雄。

1991年,牟平当地政府为杨子荣修建了纪念碑和纪念馆,以告慰英烈的在天之灵。

(参考资料:《战斗英雄杨子荣》)

9

穿林海,跨雪原。这是当时智取威虎山时的场景。我们的侦查英雄杨子荣,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机警。最后斗败了座山雕和他的一帮土匪兄弟们。杨子荣这一英雄的形象也留在了中国人们的心中。

杨子荣这个英雄人物,原名叫做杨宗贵,他1917年出生在山东省虎平县。杨子荣是跟随着父亲母亲来到东北了。他是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解放牟平城的战斗。同年秋,29岁的杨子荣报名参加八路军,编入胶东海军支队。
也就是当年的十月下旬,胶东海军支队赴牡丹江地区剿匪。11月,杨子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部队改编后,杨子荣编在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一班,就这样,29岁的杨子荣开始了当兵的生涯。并且这个有智商有头脑的人以孤身入虎穴。与部队里应外合抓住了惯匪座山雕。杨子荣还被记了三等功,并被授予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就是这位英雄在1947年2月23日追缴土匪郑三炮,丁焕章是因伤寒其手枪,枪栓冻结,不能激发被敌人打了子弹击中,不幸牺牲,时年31岁。不知有为了纪念他的英雄事迹,把他所在的牌称为杨子荣排。

10

杨子荣,是山东省牟平县嵎岬河村人。



杨子荣智擒惯匪座山雕的传奇故事,经过曲波发表的小说《林海雪原》,尤其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走进千家万户,作为剿匪英雄、侦察排长杨子荣成了全国人民心中崇拜的偶像。

但杨子荣的真实事迹和牺牲经过并不为人民所知晓,特别是杨子荣是哪里人,一直是个谜,直到1973年才被杨子荣的哥哥杨宗富确认。请诸位看官稍安毋躁,听苍茫大地细细叙来。

杨子荣,原名叫杨宗贵,在老家上了几年私塾后,12岁下了关东,在东北闯荡14年,熟悉了当地风土人情,丰富了社会阅历。回山东后,先当民兵,1945年,他偷偷地当了八路军,为瞒过新婚妻子和老娘,他用了个新名杨子荣,不久随山东部队到东北,任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一班战士,最开始是炊事员。

牡丹江地区匪患严重,杨子荣等三十多人便衣先行到达海林镇。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孤胆英雄杨子荣直入有百余人枪的地主武装孙江司令部,促其缴械投降。1946年3月20日,班长杨子荣带一班战士绕创李开江部侧后,他独自跃出掩体,逼李开江以下400余名敌人放下武器,杨成为战斗模范。

消灭大股匪徒后,小股残匪潜入深山老林。杨子荣担任团侦察排长,生擒许家四虎、消灭惯匪九彪李发林、马希山。杨子荣马不停蹄,率四名战士化装成土匪,深入林海雪原,摸敌情。47年2月6日晚,又只身打入虎穴,里应外合,活捉国军保安旅长、牡丹江匪首“座山雕"张乐山。就在活捉张乐山后的13天,杨子荣在追歼顽匪郑三炮等时,因天气严寒,手枪枪栓冻结,不能射击,被土匪击中胸部,牺牲时才31岁。杨子荣被东北军区授予“特级战斗英雄"“战斗英雄",生前所在排为“杨子荣排"。



杨宗贵家乡、家人对此一无所知,还闹出误会。杨子荣在东北扮成土匪执行任务时,恰巧被一老乡看到,他误以为杨宗贵八成从部队开了小差,成了土匪。村干部也误信了,取消了杨宗贵军属待遇。英雄母亲找上级要求查访儿子的下落。1957年1月,杨母宋学芝拿到政府发给的《失踪军人通知书》,1958年又领到《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老人66年去世。此前,英雄妻子忧思成疾,已于1952年去世。

1969年,和周总理在中南海礼堂看京剧《智取威虎山》的美国客人大卫对总理说:杨子荣很像西方英雄佐罗,提出要到杨子荣家中看看的请求。周总理通知总参、总政、民政部务必在一个月内找到杨子荣的家乡。



杨子荣老战友们纷纷提供信息:杨子荣可能是参军后改的名字。特别是同时报名参军、后因身体原因没去成的韩克利提供:杨宗贵说他参军时报的是假名。家乡提供:哥哥杨宗富1940年随杨宗贵去过黑龙江孙吴煤矿,亲见宗贵领工资签的就是杨子荣。好友、邻居老秦提供:宗贵有枚印章,刻的就是杨子荣。

老领导、《林海雪原》作者曲波提供杨子荣相貌特征,和杨宗贵妹妹及乡亲提供的一致,当时胞兄杨宗富还健在,兄弟貌似。

至此,调查组初步认定,杨子荣就是失踪烈士杨宗贵。

1973年,曲波在杨子荣原部队获得46年他被评为团战斗模范的百余人合影,曲波请一位日本朋友把合影中的杨子荣单独翻拍放大。后牟平县民政局长带着照片请乡村辨认,七十岁的英雄哥哥老泪纵横。至此,英雄身世之谜终于解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