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问“对不对”,再问“有没有”。

如果说儒家没神话,那么文庙是干什么的?里面塑的“四配十二哲七十二弟子”就是纪念?

建议你看看《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全》,里面“儒家神话”赫然在目。

所以题主会有这样的疑问,原因是自古以来,很多人都极力撇清儒家和神话的关系,其中主要还是儒家学者。因为儒家集中处理的是现实问题,他们把研究神话看成一种堕落,即“小人儒”,“缙绅大夫不言之”。

但是人类很多时候都是以实用为先导的。比如佛教,原始佛教都是反对偶象崇拜的。可到了后世,佛像越造越大,都与原始佛教背道而驰了。基督教也是,虽然号称“一神教”,却创造了多个天使或“圣人”做为上帝的从属。

儒家也是,虽然极力宣称自己不是宗教,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却逐渐宗教化。孔子及其弟子的著作都被捧为“圣经”,用来指导世人。

第二个误区是虽然“宗教”和“神话”两者经常连称,但其实是两个概念。很多人把所有宗教的模板看成单一的了。比如把佛教的祭祀方式,组织用来套其他宗教。这是有误区的。很多人认为要有明确的主神才算宗教。孔子虽然把祭祀与宗教分开,但祭祀自然会让人有宗教的思路。儒家虽然更关注现实,强调以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但宗教该有的它都有。包括经典,教堂,祭祀方法,题主有时间可以看看《野叟曝言》很典型的儒教小说。

而且就算儒家不是宗教没有“神”的位置也不影响其神话的存在,这一点很多人搞混了。

儒家宗教化有两个高峰时期,一个在汉代,一个在明清时期。所以说没有儒教神话本来就是错的。《春秋繁露》、《白虎通》都是典型的儒家神话,我们缺失的,其实就是适合儒家神话的解读方式。

就宗教的区别打一个不怎么恰当的比方,就象有一座房子,佛教说在外面有个主宰房子命运的神。道教说这房子有灵气,有自己的意识。这两种说法“神”或“灵”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于是被人说是神话。但儒教说这个房子与房子的主人是息息相关的,房子的好坏就决定了主人的好坏,主人的祸福影响房子的结构。而这种情况,房子并没有独立的神灵个体,即房子神。于是被认为不是神话。这当然是种误解。因为实际上,房神与主人是合一的。

至于孔子和他弟子的神话,比比皆是,不了解这个几乎可以确定不了解中国神话。

~xxx

这个回答得到了很多朋友的认可,但还是有些人不理解,就再深入讲下:

很多人不接受儒家有神话的观点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儒家没神。

2,儒家只是祖先崇拜。

3,儒家的信仰只是儒学。

其实第一个问题就是误解,儒家,特别发展到儒教后,它根本不否认神的存在,仅仅是不讨论神的存在问题,这一点其实无关紧要。甚至有人说道教神灵就是儒教神灵。这可能有点激进。但的确道教神灵的结构和道家的“大道无为无形”精神内核相去甚远,反而和儒家“君臣父子”接近。而且儒教传说的很多圣王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神,就是儒家经典里也有很多上古神话故事,比如《诗经》里提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文王百子”,“后稷诞生”,儒生们也相信孔子是黑帝感生,获麟绝笔。如果仅仅是因为儒生们不称这些圣王,圣人为神,就说他们不是神,可笑不?是的,他们有着凡人一样的寿命,和凡人一样死去,但这不能说他们的故事不是神话故事。事实上现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就有很多儒家的内容,这是经过神话学者的共同认定的。

其次,认为儒教和祖先崇拜密切,而祖先崇拜太泛了,所以不是神话。这其实是受到西方思维的影响。事实上西方人也早就校正了自己的观点。现在世界宗教排名第一的就是中国民间信仰。这个位置光是靠中国那五万注册道士是撑不起来的。而且作为影响全国的祖先信仰还是屈指可数,有黄帝炎帝神话,各大姓氏的始祖神话,可以说,如果把祖先崇拜剔除,中国神话也会黯然失色。既然祖先故事都可以有神话,那么儒家为什么就不能有神话?其实像孔子,孟子这样的儒学大师本人的神话故事也不在少数。单说一个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董仲舒,神话中他就是七仙女和董永的儿子。而且在他的著作《春秋繁露》中就有很多神神鬼鬼的内容,如土龙祈雨,王者受命。事实上,所以说儒家没有神话,真正的原因不是它太简单,而是它太复杂。当然,这些对不了解儒家学说的现代人闻所未闻。

最后,就是对于儒学了。事实上很多人对儒学隔膜得太厉害,大多数时候全凭想象,反正上来就把儒学骂一顿。封建落后的帽子带上是没错的,但是很少有人真正思考它到底是一种什么学说。有种说法说得好:“有些宗教,它并不主张有永恒不死的神,但是它主张有永恒不变的真理。”好好琢磨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吧!事实上恐怕很多反对儒家存在神话的人,连“神”是什么也没有深入思考呢。就像“三清”,为什么是道教神?因为它们代表的并不是具体的三个“生物”,而是道教“雷法,内丹,外丹”的三个概念。这才是关键!儒家崇拜的核心就是“君臣父子”,当然,现在这些已经被“去魅化”了,就像抛开嫦娥传说谈月亮神话,丢开太上老君说老子神话,能够得出正确结论才怪。

说到底,还是有些人的思维太局限了,对于一些“官方答案”深信不疑。事实上世界不止一个,更没有所谓“绝对真理”,那本身就是一个神话。以源自国外的“标准神话”概念否认儒家神话的存在,本身还是一个神话。

什么是“神话”?它其实就是人类用原始的思维解释万物起源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这个其实不一定真要有“神”出场。例如佛教解释世界起源就有“五轮转世”,“光音天下降”的说法,这里是没有神的作用的,道教也有“龙汉开天”的说法,同样没有“神”的影子,但它们还是神话。并不是只有像希腊、印度那样的神创世论才是神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玩玩由BreakAway Games开发的游戏《龙之崛起》,里面的中国神就是四大阵营:祖先,佛教,道教,儒教。虽然它神灵的划分有点问题,比如说把孙子划为儒教战神,但可以代表一个国际普遍看法。我们再说儒家没有神话是不是有点闭目塞听?

最后,附上一点我认为的儒家神话核心:天地间有一种规律,叫做“浩然正气”,它是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以它为根源诞生了天地万物,在天化为日月星辰,在地成为山川湖泊,于人类的表现就是伦理纲常。但凡了解这种力量的就是儒生,掌握了它的就是圣人。能够把这道理传下去就是“道统”。儒家的经书就是传承这种力量的书籍,也是这种力量的表现。但凡符合这种巨大力量,社会将趋于完美,各种美好物事将会出现,麒麟下生,凤凰来翔。远古三王之世就是这样的世界。但后人为利所驱,背弃了圣人之道,造成礼崩乐坏,妖像频生。只有圣君采用圣人治国,这个世界才能回归正道。

而所谓“三纲五常八德”都是浩然正气的体现,君子可以通过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这些规范涵养储存在自己胸中的“浩然正气”,这力量鬼神辟易。事实上和儒家最契合的就是先秦的鬼神观,即神鬼人都来自于“气”,气可以从祖先转到后人身上即所谓“福佑子孙”。一个人正常的死亡,应该是回归天地之气,非常安详,余气传给子孙。只有“强死”的人,身上的“余气”没有被消耗尽,甚至没有子孙可以传输,才会积在自己身上,成鬼做怪。如果鬼怪得到祭祀,就是神。它的气会逐渐回归天地正轨,重新找到归宿。

事实上,所谓“儒家神话”的争议性主要在儒家是否宗教方面,但这并不影响其神话有无。说儒家没神话的都是不明白“何为神话”的。那么,为什么会有“儒家没有神话”的观点呢?原因有三点:

一,有人的理解其实是只有讲神的故事的才是神话,这当然是不对的,英雄神话也是神话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英雄或祖先神话与儒家神话有一定距离。这是没错的,但它们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被有意忽视了。

三,纯儒家神话比较少,远没有《西游记》,《封神演义》著名。其实这是因为儒家对现实政治的巨大影响力,让儒家神话成为“雷区”,但少并不等于没有。

一个例子就是《野叟曝言》的作者夏敬渠,在乾隆皇帝南巡时曾经想给皇帝献书,吓得他的家人赶快把书藏了起来。幸好这样,否则在那个文字狱时代,学者动辄以儒学与皇帝不同而被满门抄斩,他与书的命运真是难以想象。

附上国外名著《人的宗教》里有关儒家的部分论述。以及一些有关儒家神话的书籍。

最佳贡献者
2

后世有一个词叫做“三教”,一般认为指的是佛教、道教以及儒教。所以有人认为“儒”其实也是宗教。但很明确地讲,这里面只有佛道两家是宗教,儒教不是宗教。

宗教的一个特征是神化自身组织的首脑人物,像佛和道等教派,都将首领奉为神灵。而儒家虽然也称儒教,但孔子等人被称为“圣”,同样属于人的范畴。

至于说“儒”是起源于上古的巫术,这种牵强附会的解释都是不可信的,即使真的有,那此“儒”也非彼“儒”,完全是两种事物。

从儒家所提倡的观念以及其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来看,儒家是不可能成为宗教的,也就自然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神话。

但必须看到,先秦之儒和董仲舒改造之后的儒,对鬼神的态度以及不选择神化的原因都是不同的。

01

先秦之儒:重人事,轻鬼神

产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是为结束乱世而生,这就是胡适所讲的:

吾意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在。

这些学说里面,无论是儒墨道法等显学,或者是其他末流学说,没有一个是通过神灵来解救乱世的。这也是中国人很早就诞生的“务实”精神。

诚然,古代普遍认为,世界上存在一股人类所不能拥有或者理解的力量,所以将祭祀看得非常重要。祖先、天地甚至一些有名号的神灵、上古先贤等,都在祭祀范围。但是,当时的人并不会祈祷应用此种力量,而仅仅是表达敬畏而已。

这就是儒家创立时的背景。

儒家思想对统治者提出了两点要求:

  • 孔子在《论语·雍也》里讲: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各种祭祀而言的,孔子并不否认鬼神的存在,只不过并不想让社会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无谓的祭祀之上。而儒家的方法一般都是从上至下的教化,也就是“风行草偃”,不让百姓过分重视鬼神,那首先就要制止统治者过多的祭祀活动,这是从行政举措上对统治者进行规划。

  • 孔子在《论语·先进》中又讲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这句话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如果连人都不能治理得好,哪还有时间去侍奉鬼神?这是从行政理念上对统治者进行规划。其立论的根本就在于,统治者所治理的国家,组成的根本在于人民,而不是鬼神。

儒家思想要成为一国的施政思想,自身便宣扬“敬鬼神而远之”以及“事人”理念,那就必然不会将自身化作宗教神话了。

儒家同样对自己培养的人才提出了一个要求: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是说君子要守以本心,不为“鬼神”等事所迷惑而丧失了正道,体现的其实是类似道家“守中”的中庸思想。

所以,先秦之儒不论是从施政理念还是人才培养上,都是反对过分推崇“鬼神”的,拒绝将自身学说神化,故不会产生宗教一类的组织。

02

董仲舒之儒:皇权与神权的斗争

董仲舒改造了儒学,让其成为了后世大一统王朝下的指导思想。虽然自此之后,儒家对“鬼神”的态度与先秦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同样也没有选择成为宗教一类的神话。

为了解决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帝王合法性”难题,刘邦身为平民而成为帝王,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的理念,将皇权的诞生推高到“天命”的程度。

可以看到,这个阶段的儒家高调地承认了“鬼神”的存在,并且在名义上将“鬼神”的地位抬高到了可以决定“皇权”的地步,但实际上都是为了维护皇权而采用的手段而已。

西方封建时代经历了一段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神权凌驾于各国皇权之上,为国家的安定带来了极不稳定的因素。而中国面对相同的情况,做出了与西方相反的选择:皇权要凌驾于神权之上。

这时候的儒家借用“神权”的威慑,虽然在名义上将“神权”抬高到最顶级的地位,但同时也是将神权与人类社会割离,皇权就成为了统治国家的最高权力。甚至将“皇权”当做“神权”在民间的代言人,自身就成为了神权的一部分。

这样一来,一手缔造了“神权”与“皇权”关系的儒家自然就知道,“皇权”才是实在的,“神权”是虚无缥缈的。

在这一背景下,自然不会选择将自身化为宗教存在了。

所以,儒家在先秦以及汉后都不选择作为一种宗教存在,是有着不同的考虑。但最根本上的原因都是为了成为“施政思想”,必须要有一个坚实的载体,不能选择成为虚无缥缈的“神话”。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3

中华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龙的传人,有着悠久历和神话传说。中华哲学是世上独具一格的,她主要探索了人与人的关系和品德,道德思想观在儒家学说中根深叶茂,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仁爱、追求道德的伟大民族。孔夫子的儒学就是在中华文明的人文氛围中,不断生长发展的,几千年来顽强陪伴中华民族向前。中国之所以成为以儒教为传统的古文明大国,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以和平为主丶仁爱为核的文明古国!

4

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每一种宗教都有自己所崇拜的最高的神祇,无论它是一神崇拜还是多神崇拜。在宗教中的神,他们都具有超自然的超越人类经验世界的能力,他们无所不能,统治着宇宙和地上的现实世界。对神的崇拜,是宗教的最本质的特点。

但,儒家没有自己所崇拜的神。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孔子所崇拜的圣人,他们是现实中的人,是聪明睿智的,是道德高尚的,是对人类做出牺牲与贡献的上古帝王,是尧舜禹,是周文王周武王与周公。如果给他们做一个定义的话,那就是仁且智。请注意,他们不是神,是现实中的人。

孔子是反对别人叫他圣人的,他认为自己不够格。但孔子的弟子,比如子贡等,认为孔子是圣人,因为他仁者爱人,因为他聪明智慧,子贡认为仁且智就是圣人。而孟子,更是把孔子看成是圣人中的金声玉振,集大成者。

但无论是孔子的圣人,子贡还是孟子的圣人,他们都是人,而不是神,所以,儒家不是宗教,而是政治学,是伦理学。

孔子是不大相信鬼神的,他对鬼神的态度是,存而不论。他关注的是人世间的事情,是现实的生活,他考虑的是如何让世界更和谐,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爱,如何建设一个大同世界。


孔子认为,人的一生活着,关键是现实社会中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而不是去追求彼岸的世界和幸福,对于不存在的,或者说是无法证明的东西,不要去想,你做好现实的事情就行。所以,当子路问孔子关于死的问题的时候,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意思是说你要考虑生活的事情,而不是死以后多事情。

所以,孔子不是神,自然他的弟子也不是神了。

这说明,儒家说现实的,理性的,是立足现实的人间哲学。

5

儒家学派从被汉武帝推上神坛后,一直都在复制神话,强化神话。他们把一个背叛华夏先祖先贤尊重,关爱,辅助广大小人百姓的民本思想和相民传统,转而站在最广大的普通劳动人民对立面去仇视,轻慢,攻讦最广大的小人百姓的人民公敌孔夫子装扮成了万世师表。将孔夫子的反人民言论粉饰成了救世经典。这已经达到造神的登峰造极的水准了,您希望他们还要怎么造神呢?

6

孔子的“圣”,是封建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封的,当牛做马的老百姓不知情。

7

正因为没有神话,所以,儒家文化是脚踏实地的文化,有治国,修人的文化。更是适应中华民族的教育文化。

8


孔子创办的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并没有成为主流的学说,反而被各国的君主嫌弃。最后孔子也只能灰溜溜的回到自己的老家去教书育人,这才有了所谓的“3000弟子,72贤人”的说法。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克己复礼,他认为春秋时期的问题就在于礼乐崩坏,应该回到周公的年代,恢复周朝的礼制。但后来的儒家思想在经过各种包装后已经变样了,远远不止是孔子的那点思想了,但都包上了孔子的外衣。

孔子为了论证自己的学说,也制造了不少的谎言。他认为要推行仁证,所以就编出了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孔子在鲁国执政期间,还残忍杀害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少正卯,并且还曝尸三日。可以说孔子就是在挟私报复,利用公权力打击学术对手,丝毫没有仁爱之心。

但孔子在自己学生们的包装之下,在春秋末期就成为了一尊神。到了后世儒家思想基本上成为了一种宗教和信仰,被皇帝当成了束缚思想的工具,被文人当作自己的升官之梯。

熊逸在解读哲学思想说,信仰就是要部分的放弃理智。接受了一种宗教和信仰,就没有办法允许别人攻击这种信仰,更不认为这种信仰存在着各种的漏洞。

在儒家思想成为国教的时候,实际上孔子已经被神化了。这种神话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再有思想的人,他的学术地位也不能超过孔子,不能超过在他之前的那些圣人。因此像王阳明和曾国藩这样的“圣人”因为出生的比较晚,就只能排在最后边了,这是多么荒唐的逻辑。

不仅孔子被神话,几乎所有的圣人都被神化,这就是中国历史的一种传统。在明《武宗实录》里,王阳明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小人。在后来清朝修订的《明史》里,王阳明就成为了一代圣人。对于曾国藩的争议更多,在这里就不再多叙述了。

当然这里还要澄清一个观点,宗教不等于迷信。宗教也是一种信仰,有很多正面的东西。当人们面对未来感觉无力和不确定性的时候,宗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抚慰人的心灵,给人继续前行和做善事提供能量。

迷信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东西,对任何一种信仰的沉迷都是迷信。任何真理都是有边界的,越过了边界真理就成了谬论。迷信一种信仰就是相信这种信仰是万能的,是万世不易的,这才是大害。

神话孔子本身就是一种迷信,或者说是在制造迷信。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走上历史舞台,在西汉末年登峰造极。王莽的新朝就是儒家思想最好的试验田,王莽的失败实质上就是儒家思想的失败,这标志着儒家思想根本没有办法成为治国理念。

后世之所以还把儒家思想奉为国教,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罢了。在整个皇权专制的年代,搞的都是外儒内法的那套。从表面上看是儒家思想,从骨子里看是法家思想,二者紧密结合就成了皇帝统治天下的秘密武器。

现在依然有人抱臭脚,认为儒家思想可以拯救二十一世纪的全人类,东方文明将会拯救全世界。实际上早在清朝的时候,张之洞就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其实不过是为了忽悠人罢了。

9

原因有三方面:首先,儒家学说之特色本来就是为了“维护人世之秩序”,比较积极入世,而神话有对“意志之天”的崇拜之意,颇为消极,有否定人的主观努力之意味,与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特色背道而驰;其次,有些学派以神化其代表人物来加强学说的信服力,而儒家思想在后世封建王朝中基本为社会主流思想,不太需要神化代表人物来加强学说的信服力;最后,儒家学说虽然重丧葬之礼,但是即便是孔子,也“敬鬼神而远之”,儒家强调丧葬之礼不过给予生者慰藉罢了,并非意在强调鬼神,儒家也不提倡迷信鬼神,所以儒家没有创造自己的神话也不奇怪。

1、儒家学说之特色更多在于维护人世秩序,神话与儒家积极入世的主旨略显不符

儒家思想积极入世,旨在告诫人们修身养性,志存高远,积极投入社会建设之中。基于此,我们不难看出,儒家学派是一个肯定人主观努力的学派。而神话中无所不能的神往往是“意志之天”的代表,可以操纵人的命运。基于此,提倡神话,某种意义上就是着在告诉人们,人之命运在“有意志”的天手上,这无疑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人的主观努力,让人变得颇为消极,与儒家之积极入世的主旨不符合。

2、儒家思想在封建王朝基本为主流思想,大抵不太需要神化代表人物来加强学说信服力

其实,长久以来,文化也在时刻经历“生死存亡”的考验。一种文化被定为主流文化,那么该文化在一段时间内相对来说就不用太担心延续问题。但是,没有官方支持的非主流文化要想生存,就需要加大自己的信服力,于是,便会出现神化学派代表人物的情况,比如道家的老子。

而儒家不同,后世的儒家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已经有了强大的官方支持,以此我们能够理解,后世之儒学大抵不太需要神化其代表人物来加强学说的信服力。

3、即便儒家重视丧葬之礼,但是其强调的依旧是人事,而并非鬼神

自孔子以来,儒家就十分强调丧葬之礼,有人说,这是儒家重视鬼神的表现。实则并不是这样,孔子也曾经十分明确地指明,一个高明的人,绝对不会去迷信鬼神,而孔子对鬼神的态度也十分“聪明”,他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其实,从孔子的许多言论中,我们不难看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所以重视丧葬之礼,甚至要求子女守丧三年,不过是体察到人失去至亲之痛有时候能够压垮一个人,要消化这锥心之痛,往往需要时间。同时,儒家也是在借丧葬之礼来强调孝顺、感恩等精神。这些精神,无疑对社会秩序之维护,有巨大积极作用。

基于此,我们不难看出,儒家即便十分重视丧葬之礼,但是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依旧是在强调人事,所以儒家没有自己的神话不奇怪。

4、儒家文化之维系与发展,对神话这方面没有需求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儒家之所以没有创造神话,在于该学派之维系发展对神话这方面没有需求。首先,神话无疑是肯定“意志之天”的,这一点就否定了人的主观努力,不符合儒家之积极入世的学说特色。其次,儒家大抵为秦以后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不需要神化代表人物来加大学说的竞争力与信服力。最后,即便儒家重视丧葬之礼,而丧葬之礼的僵化运用常被后人诟病为迷信之有意志之天,但是若仔细体会儒家先贤对于为何主张丧葬之礼的解释,就不难理解儒家仅仅只是借助丧葬的形式来强调类似孝顺、感恩等精神,并无迷信“意志之天”的意思,丧葬之礼最终还是服务人事的。所以,基于上述分析,儒家没有神话也就不奇怪了。

10

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儒家致力于在人间建天堂,而不是向彼岸求解脱。

儒学的立足点是人道,出发点是批判现实,基本思想方法是实用理性,终极目标是天下大同,人类幸福。所以一开始就排除了神化的可能。孔庙是精神的殿堂,里面供奉着"仁","礼",不是偶像崇拜的庙宇。中国人祭孔,不是把他作为一位人格神来祭拜,而是价值观的确认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