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粘杆处,通认为清朝雍正时期的特务组织,看过电视剧的会与血滴子联系在一块,杀人于无形,令人闻风丧胆。

但这个粘杆处,到底是个什么部门,是不是特务组织,为什么令人害怕,还要分开了两说。

清朝确实有这个部门,据《大清会典》介绍,为宫廷服务的除宗人府外,还有侍卫处、奏事处、銮仪卫、总理行营、善扑营、虎枪营、尚虞备用处等。

这个尚虞备用处是正称,别称为“粘杆处”,康熙时期就有了,主要是皇帝出巡、围猎服务的,侍奉皇帝打猎、网鱼、捕雀等。

《雍正王朝》里有一段,粘竿人员明为配雍正玩耍,暗为特务机构。

每年盛夏时,树上很多知了叫的烦人,影响了皇帝的休息和宁静,于是令尚虞备用处的人员用长杆粘蝉,久而久之有了粘杆处这个别称。

其实清朝吸取了前朝的经验与教训,是没有专门特务机构的,打听情报各有各的渠道,康熙众多皇子角逐储君之位时,时为雍亲王的胤禛就利用了粘杆处,把自己府邸的旧人安排进粘杆处,以长杆粘蝉的名义,打听情报,进行特务活动。

图为雍和宫,当年雍正府邸,也是粘杆处的总部。

所以粘杆处在雍正时期最盛,《啸亭杂录》有段隐晦的文字“凡闾阎细故,无不上达...故人怀畏惧,罔敢肆意为也”,这里记载的是雍正派情报人员查访官民,但只要关系到年羹尧,情报系统就失灵了。

历史上的雍正是个无所不用极之人,既有残暴、诡秘一面,又勤政爱民、任劳任怨,一边处心积虑巩固皇权,又有干练明君的美誉。

这也是为什么雍正对年羹尧痛下杀手的原因,什么贪污、结党,这都不是事儿,主要是自己亲手建立的情报网到年羹尧这儿就出了问题,这是绝不能容忍的,可见年羹尧当年也是粘杆处人员之一。

最佳贡献者
2

粘杆处也称血滴子,因其残酷得名,后来又衍生出血滴子这种武器,影视剧中也不鲜见,使用者都是套圈领域的高手,至少看那姿势是这么回事,而血滴子也如同外星人飞碟一般,摆脱了动力和引力的束缚,不但走位风骚,还能杀人于千里之外,无论逃到哪儿它都能及时赶到,悬在头上转呀转的。

粘杆处的正式名称是尚虞备用处,这个机构并不是雍正帝或说潜邸的雍亲王所创,在雍正手中也确实在权利方面被赋予了特务特性,但后来被配以诸多的恐怖诠释,无非是与雍正帝上位后的铁腕政策有关,伴随了雍正一朝,即便到了雍正归天,这类传闻也不绝于耳。

传闻大多都是对皇帝不满的诸多人士所发,从血滴子这逆天武器到吕四娘得报血海深仇,都是吸睛之语,后来散播吕四娘“事迹”的人都被法办,也都承认了自己异想天开的说辞,目的无非是把雍正帝的死渲染的越惨越好,以达到抹黑和泄愤的目的。

雍正帝最初在潜邸还只是个普通皇子的时候,晚上总是被知了的叫声吵闹的不得安宁,所以就找了些下人和门客去捕捉知了,本来这个差事的职业内容类似于搞团建,天天群策群力的粘粘知了,抓抓蜻蜓,钓钓鱼,难能可贵的是竟然还有工资可拿,优哉悠哉的日子不要太潇洒,但是胤禛水涨船高,一路升到了和硕雍亲王,他们就被赋予了特殊使命,因为虽然亲王这身份对普通皇子而言,富贵已极,但是容不得胤禛没有其他想法呀,偏偏康熙帝没搞好教育工作,胤礽这个孩子娇宠惯了,无论孝心、孝行还是品性都无法胜任太子这个位子,更别提皇帝了,所以胤礽被废来废去的,就形成了九子夺嫡的局面。

九子夺嫡的帷幕徐徐拉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成了皇子们每日必修的功课,嫡长子装忠心装过头了,错算了康熙的意思,落个圈禁的下场,老三装纯真,但是最后康熙和自称天下第一闲人的胤禛都察觉了他的“不良”意图,差评。老八装贤明犯了忌讳,夺权表现最甚的就是他,身边有人支持,朝内有人响应,康熙帝虽然对老八的儿子算是最好的(所以说所谓的“好圣孙”,未必是雍正上位的原因,关键还在胤禛自己身上。康熙帝身边的孙子多了去了,对弘历只算一般,后来很多朝臣把乾隆照死捧,怎么捧才算极致呢?雍正帝得以继位那是乾隆太招人喜欢······),但对老八实在看不上眼,而且胤禩出身也低,光是皇子的身份不顶事,一时间局面陷于胶着状态。

老谋深算工于心计的胤禛是个隐忍性子,但隐忍不是说他就放弃了对皇位的追求,所谓的隐忍不过是把容易浮于表面容易被人察觉的行为转为地下而已,即便转为“地下活动”也极其严谨,比如年羹尧,有几封书信劝他夺储的意思虽然委婉,但是明眼人都很清楚年羹尧想要表达的是啥,但胤禛却在回信中把年羹尧斥责了一顿,大意就是说我可没那意思,其实他只是不想让这类消息流传出去,过早的让康熙帝和诸位皇子疑心进而引发忌惮甚至迫害。

年羹尧之流虽然亲近,但毕竟处于外放状态,那时候也没个电话,只能书信相通,隐秘的话也都避讳着不敢说。所以在权利中心要有一群和自己利益捆绑在一起的,值得托付值得信任的人为自己办事才好,做为领导,雍正帝觉得是否“粘杆处”的生活太过逍遥太过快乐了些呢,再看看这几乎每个人都是自己可托付可信赖的人,于是,“废物利用”的想法油然而生。当然,我们也不能绝对排除他很久以前就开始筹谋自己特务人才储备力量的想法和意图。

潜邸所谓的粘杆处只是个闲散组织,被赋予新使命后,就投入到了打探各类情报、消息的工作中去,至于铲除异己,这有些电影化了,当时那种情况,搞那么大动静胤禛自己想不死也很难。

“粘杆处”真正被赋予超然的权利,是在胤禛继位以后,为什么我要在潜邸的粘杆处上加上引号呢?到了这个时候所谓的“粘杆处”才找到组织并融合了进去,并且改变了真正粘杆处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其中的中坚力量,都被雍正帝替换为原潜邸“粘杆处”骨干。

虽然名义上还是一如从前归内务府管理,其实这种上下级关系形同虚设,也就发工资的时候还有点联系,因为后来的粘杆处分为大小两种特务,大特务都是由所谓的潜邸功臣担当,位高权重,内务府也不会招惹,小特务虽然没啥权利还穷的要死,但也甘之如饴,天天围着皇帝转悠早晚有发达的一天,即便没发达,皇帝身边的人一般人也都不敢招惹,谁都高看一眼。

至于办公地点,为了保证粘杆处的独立性和保密性,总部设在潜邸雍亲王府,也就是现在的雍和宫,而在皇宫大内却只属于分支结构,这里的值班兄弟就比较受罪了,因为他们的值班地点没有正式的房间,就只是一个凉亭,夏天还好,冬天······值班编制是八个人一班,堆秀山御景庭里24小时听命,一旦皇帝有重要的事情交办,无论时间,都要立刻用最快的速度送到潜邸,由总部发布命令。

粘杆处虽强,但也要辅以其他手段,其实奏折制度也是雍正帝消息来源的渠道之一,在某些方面恐怕要比粘杆处在使用上更为方便,所谓奏折可以说就是皇帝的挂号信,点对点传输那种,里面有各种机密要务,皇帝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有一定看法,但是无法了解具体情况,所以要以极其保密的方式来向其他官员求证。

这类内容一旦泄露,无论多受宠的臣子都会倒大霉,即便受宠如鄂尔泰也不例外,奏折对于雍正帝(康熙帝)来说,这种信息渠道非常通畅,可雍正帝天生的多疑性子让他还是不放心,因为人是会说谎的呀,所以再辅以粘杆处的“包打听”们寻来的信息相互对照,真假立知,比如田文镜那点破事,奏折和粘杆处双管齐下,是非曲直雍正帝都明白得很,但他是帝王不是法官,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纵容田文镜是最高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没有办法,谁让田文镜一把抓住了朋党这条主线了呢。

3

雍正时期的粘杆处之所以那么令人闻风丧胆,是因为其与血滴子是紧密结合的,血滴子乃是一种杀人不眨眼的武器,而这种武器的使用以及发明者就是粘杆处,很多人就把粘杆处也叫做血滴子。

至于粘杆处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我得继续为你仔细讲一讲。


一、粘杆处雏形

粘杆处的发展完全是跟随雍正的生活以及野心在发展的,最开始雍正建立粘杆处时,是因为雍正自己睡眠不好,总感觉房子周围有蛐蛐、蝉、蜻蜓等叫个不停影响自己。

雍正为了更好的睡眠质量,就建立起来粘杆处,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些会粘的杆子去把那些蛐蛐、蜻蜓、蝉粘住,然后消灭掉防止它们叫声影响雍正睡觉。

这个时期的粘杆处逐渐发展,变得不仅仅除一下蛐蛐什么的,还与皇子们玩耍嬉戏,在玩耍嬉戏的同时,皇子间就会交流信息,从而这些粘杆处偶尔就把消息跟雍正说,雍正有时候觉得那些收集来的消息还挺重要,就叫粘杆处出去玩的时候多收集这样的有用信息。


二、粘杆处的成熟

一转眼,康熙的太子二次废除,九子夺嫡也进行得越来越白热化,这个粘杆处也该发挥一些作用,鉴于这些年来,粘杆处已经养成良好的搜集情报能力,雍正再找一些武林高手和他们组队,就成为自己的特务组织,不仅能八卦,还能打能杀。

在雍正夺嫡的道路上,粘杆处可以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不仅搜集各种资料,而且掩人耳目,让人以为雍正还是曾经那个贪玩的孩子,实际上雍正已经把这个组织改良。

正是得以这些细节的成功,最终粘杆处为雍正夺嫡之路贡献颇大,以至于雍正成为皇帝之后依旧重用这些粘杆处的成员,并且在内务府专门成立一个粘杆处部门,把自己的一些亲信委以重任,专门给自己搜集情报,暗中处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民间传说雍正对八爷党的残杀,就用到粘杆处,其手段残忍,但是史料很少提及,我们不得而知,不敢妄加定论。


三、粘杆处的没落

随着雍正离世,乾隆登基,乾隆是一个喜欢玩耍的皇帝,对政治不够敏感,政治手段也没有雍正那么多,就逐渐不太重视粘杆处,从而粘杆处慢慢发展成为和珅的一个特务组织部门,基本已经脱离最开始粘杆处的本质。


后来乾隆去世,受宠的和珅遭到嘉庆皇帝清算,嘉庆觉得粘杆处如今已经没有什么用途,于是不仅处决和珅,还把粘杆处也废除,从此这个让人闻风丧胆的特务组织彻底离开这个世界。


结语

在皇权斗争中,确实危机重重,雍正能够从不占优势地位的皇子最终成为皇帝,毫无疑问政治手段绝对是一流的,还有粘杆处在他背后付出的努力也是很大,虽然这个组织听起来闻风丧胆,但是它对大清的江山社稷还是曾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4

大家都知道东厂、西厂、六扇门和锦衣卫是明朝时令人闻风丧胆的特务组织,而''粘杆处''却鲜有人知道。其实,''粘杆处'' 就是类似于明朝的东厂、西厂,是雍正作为亲王的时候就组建了,它的正式名称叫做尚虞备用处,是雍正藏在暗处的特务组织,为他登上皇位起了一定的作用。那么 ''粘杆处''是怎么来的呢?

一开始,''粘杆处''原本只是一个专门为粘蝉、捉蜻蜒、钓鱼的普通服务组织,因为雍正帝在还是贝勒的时候,他的府邸里有许多高大的树木,一到夏天和初秋,整个府邸鸣蝉就叫个不停,让本喜欢清静的雍正非常烦恼,他就命手下用竹竿子粘“蝉”(一种昆虫),以便安心读书,''粘杆处''因此而得名。但是为什么后来''粘杆处''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特务组织呢?

众所周知,康熙在位61年,儿子35个,活下来的有24个。这些皇子们都很厉害,他们对皇位都是虎视眈眈,为了皇帝的宝座拉帮结派互相争斗,以至于有了康熙晚年时候九子夺嫡的局面。

雍亲王胤禛在九子夺嫡的斗争里并不出众,他自己不显山不露水,得不到康熙皇帝的重视,而且他实力也是相当薄弱的,并没有多少人支持他。但他这人最大的特点是善于伪装自己,掩饰自己对皇位的觊觎之心,表面上总给人一种只想做一个与世无争的皇子、对政治漠不关心的假象。

其实本人工于心计、城府极深,暗中招募武林高手组建情报组织,打探其他皇子、王公大臣的秘密。同时他还秘密训练那些为他捕蝉的家丁为之四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这样“粘杆处”就逐渐发展成了十分强大的情报收集组织,民间称之为“血滴子”,可能大家从相关的影视作品中听说过这个词语。

雍正之所以能够在九子夺嫡中笑到可以说这个训练有素的情报组织“粘杆处”功不可没。雍正继位以后,任然重用“粘杆处”,可谓是上雍正手中第一特务组织。

“粘杆处”的大头头叫“粘杆侍卫”,一般都是雍正的心腹担当,立下大功的大特务也可以担任。他们基本上都是一直跟随雍亲王多年的老人,不仅位高权重,而且深得雍正的信任。至于粘杆处的一般成员,统称为“粘杆拜唐阿”或者“粘杆拜唐”,全都是武功高强,聪明伶俐的小特务,这些小特务原本都是内务府里的包衣人,身份清白,虽然是不入流、薪水不高的小官,但是每天都跟随雍正皇帝左右,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雍正死后,乾隆继位后仍旧利用“粘杆处” 来收集情报,控制内外大臣的活动。直到乾隆皇帝死后,“粘杆处”因为和大贪官和珅有牵扯,嘉庆皇帝有所忌惮,因此逐渐被废除。这个表面上捕蝉的服务机关,实际是一个情报机构的组织,它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5

明清两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皇权高度集中的时代,皇帝本人会事无巨细,尽皆过问,没有皇帝的朱批,政策不得执行。明清两朝的皇帝大小事务都要管,自然是力不从心,于是皇帝就配备了一些智囊机构和爪牙机构。智囊机构就是内阁、军机处、大学士等,爪牙机构则是锦衣卫、西厂、东厂、粘杆处等。皇帝的爪牙机构负责刺探大臣、将领的相关情报,可以绕开刑部直接抓人、刑讯,这些机构只对皇帝一人负责,手段十分残酷,令人闻风丧胆。

粘杆处是雍正皇帝设置的一个爪牙机构,官方称谓是尚虞备用处,民间传说则是血滴子。雍正还是皇子时,他位于北京城东北新桥附近的府邸,内院长有一些高大的树木,每逢盛夏初秋,繁茂枝叶中有鸣蝉聒噪,喜静畏暑的胤禛便命门客家丁操杆捕蝉。九子夺嫡进入白热化后,雍正网络江湖人士,家丁仆从,专门从事情报收集,暗杀收买等工作,将政敌视为蝉,爪牙们负责抓捕杀害。因此这个机构被称为粘杆处,职能跟明朝的锦衣卫相似。

"粘杆处"虽属内务府系统,总部却设在雍亲王府。雍正三年,胤禛降旨雍亲王府改为雍和宫,定为"龙潜禁地"。雍和宫不论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杆卫士"和四名"粘杆拜唐"在门口值班。雍正交办的任务,由雍和宫总部发布命令派人办理,效率极高。雍正去世后,乾隆继续利用"粘杆处"控制京内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动。直到乾隆死后,嘉庆诛杀和珅,牵连清洗"粘杆处","粘杆处"的特务活动才逐渐废除。

粘杆处的特务中有一类专门负责刺杀的特务,民间称之为血滴子,他们都是武功高强,心狠手辣之辈,所杀之人没有能逃脱的。雍正设计了一种武器,这种武器内部有刀刃,用铁链子相连,套住人头后,一发动机关,就可以将人头割下,这武器被命名为血滴子。数十米远,可以取人首级,杀人于无形之中,一旦被套住,必然身首分离,说起来十分恐怖!被粘杆处的特务盯上,必定是九死一生,或者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故让人闻风丧胆!

6

在中国封建时代都有特务和间谍组织,但那个时候的特务组织是针对朝臣的,窥视和监视朝臣和宗室有无谋反之举,宋朝有皇城司、明朝有锦衣卫,而清朝就有粘杆处。粘杆处绝对不是是清世宗雍正首创,很早就有,只过不在雍正一朝被“发扬光大”而已,被我们俗称的血滴子(民间传说)。后来乾隆登基以后被缩减。

粘竿处顾名思义是:在盛夏初秋之时,常有蝉鸣聒噪,好静胤禛就让门下家丁操杆捕蝉,杆上有黏稠之物,蝉鸣粘上去就不来了,顾名粘竿处。他的正式名字叫尚虞备用处。是专门掌协卫扈从的机构。粘竿处始于康熙皇帝主政时,粘竿处就是皇家一个特别机构而存在。清史稿记载,对于粘竿处人员基本上都是由王公、满蒙大臣以及宫廷侍卫出任,具体多少人无定数,自嘉庆登基以后粘竿处逐渐被取消。

雍正登基以后,扩大了粘竿处规模和作用,"粘杆处"归属于内务府之下机关。"粘杆处"的一把手叫"粘杆侍卫",这些“大特务”基本上都是清世宗藩邸旧人,官职不大,但权势很大。粘杆处的里面的小特务叫,"统称"粘杆拜唐",基本上都是内务府包衣人,属未入流,但也是狐假虎威一般人不敢惹。基本上每天跟随清世宗左右。无论是粘杆侍卫,还是粘杆拜唐都是密探,他们的衙门设在雍亲王府。清世宗三年,胤禛降旨雍亲王府改为雍和宫。也就是说,雍和宫其实是一个森严的特务机构。

"粘杆处"起始于康熙年间,在雍正时期达到顶峰,乾隆时期有所缩小。但还是继续利用"粘杆处"控制京内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动。直到嘉庆登基以后彻底撤销。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7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话说粘杆处,就这三个字搁一般人的眼跟前,也就那样,没啥大的反应,但一说他的另外一个俗称,一家伙就能把您从椅子上直接给震到地上去。

啥?血滴子听过没?这血滴子就是这粘杆处所使用武器的名称。就那样子长的像一鱼筐,开口装利刃,一丢出去唰唰唰,就像一空中飞舞的陀螺。咔!咔!往抓捕的人脑袋上一整,抓住后边那铁链,这么一拉,得了,这脑袋瓜一准就被弄下来

因为太过血腥了,所以民间干脆就把这粘杆处叫成了血滴子。

所以题主说的所谓的闻风丧胆,如果真有这武器的还,还真能够然人闻风丧胆!

说道到这里,估计那些看书比较认真的朋友就要问了:“难道这世上没这武器!”

俺就呵呵了!就那鱼筐说真的,这真有点子不靠谱,出个任务还带这玩意,那也就意味着所以进入粘杆处的人,这都得用这物件。

一件兵刃的使用,少则三五个月,多则三五年,这才能玩的熟练,您要再来个配合默契,得,这时间又得拉长。毕竟敌人没伤到别把自己个给伤了,因为越是古怪的武器,可操作性就越差。

所以用这玩意当武器,这有点子不靠谱,那也是有点被夸大的成分。

但这组织特务的职能到是有,人家正式的名称叫尚虞备用处。

那么接下来,咱就介绍介绍这粘杆处的历史。

历史

话说这粘杆处其实打康熙那会就已经有了,但把他真正当收集情报的机构来使唤的,只有雍正。

当年这带有收集情报功能的粘杆处是雍正一手建立的,就这特务组织刚开始建立的时候,雍正还没当皇帝,身份就是个皇子。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建立这粘杆处?那康熙就这么任性的让这么个特务组织在眼皮子底下晃悠?太过了吧!”

过到是没有过,毕竟人家刚开始的任务跟特务不特务压根就没啥联系,人家的主要职责还是抓知了,弄蜻蜓,皇子们没事的时候,整个钓鱼,他们这帮人蹲旁边伺候啥的。

毕竟过去有钱人家都喜欢搁房前屋后的整花园,这没有花园,他也要在庭院当中间整棵树啥得。

到了盛夏的时候,眼睛里全是郁郁葱葱的绿色,瞅着就舒服,可眼睛舒服了,耳朵眼就烦了,毕竟啥虫子蝈蝈了,都喜欢往这花园树上凑,都整个小翅膀,嗡嗡!知了知了!的叫个没完没了。

雍正这人,喜静不喜动!您这么吵吵把火的,雍正瞅着就烦,还办啥公务,尽和这虫子的叫声斗气了。

所以他这家里边也设有这么个粘杆处,没事登高爬低的到处去抓这虫子,别碍着主子们休息。

可这事后来发展的就有点子出格了,大家伙也知道雍正登基,那是经历过九子夺嫡的残酷斗争才上位的。

就这过程,您手里边没几张牌当底牌使唤,早被老八掀翻丢府里边,也许就没他什么事了。

所以雍正也收集了一帮子手底下能靠得住的人,最终雍正就把目光集中到了粘杆处的身上。

他这就把一些个忠于他的武功高手,善于打探消息的人员招募到自己的麾下。

这招募进来,您得给个名分不是,没有这名分,也不好在自己的府上走动,所以雍正一股脑就把这帮人全部都塞到了粘杆处备用。

也就是说平时捉虫子,有事就去抓情报,两不误。

后来的事

这不后来,雍正正式的成为了皇帝,这粘杆处也就不再遮遮掩掩的了,这就正式的成为了雍正手底下的情报部门。

总部就搁在了他以前的宅院里——雍亲王府,而这粘杆处的首领也给了一个头衔,叫粘杆侍卫。

粘杆侍卫听着名字不咋地,但人家那是由一定功勋人物才能担任,一般的成员叫做粘杆拜唐阿。

这帮人大部分都是雍正搁过去当皇子时使用的旧人,大部分都是包衣奴才的身份。

您要是说身份这事,这帮人确实是低了点,但那大臣还真不敢惹这帮人,搁过去人家的职能那是直达天听的,比他们要更加的亲近雍正。

同样一份折子,一起出发,人家粘杆处的折子雍正都看完了,琢磨着怎么处理,您的这份还没到雍正的案头呢?待遇确实不一样啊!

话说这粘杆处让雍正干点啥事得心应手,所以后来雍正还在这故宫里边设了一个分部,这分部就是直接负责传递消息的。

后来这雍正去世,乾隆又接手这粘杆处,一直使用到了他走了之后。

后来嘉庆上位了,在诛杀和珅的时候,这粘杆处和这和珅捆绑的太深了。

大家伙都知道嘉庆做了三年傀儡皇帝,恨和珅恨的不是一星半点儿的,所以这粘杆处也跟着和珅吃了挂劳了,被废了。

后来这粘杆处特务职能就慢慢的消失了,恢复了他本来的面目,抓虫子。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8

早些年看《雍正王朝》的姊妹篇《李卫当官》系列时,就记住了雍正身边最倚重的机构叫做“粘杆处”,因为感觉这个名字起得太草率了,当时以为这是编剧的脑洞,在既有认知里,古代各部门的名称还是很庄严的,长大关注历史后才知道,原来“粘杆处”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机构,且在雍正一朝影响深远。

“粘杆处”这个名字看似普通,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下特务部门,就如同明朝时期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刺探情报、监察百官,这可为皇帝提供了不少便利和情报,十分有利于皇帝更加全面的掌控朝堂。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由雍正帝亲自设立的特务机关“粘杆处”是否真的如此厉害,能让人闻风丧胆?

清朝的“粘杆处”真的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吗?

清朝有个叫赵翼的人在自己的书《檐曝杂记》中写到这样一件事,清朝有位大臣叫王云锦,春节休假之期就与亲友在家中打叶子牌为戏,其实就类似于我们如今玩的长牌。玩着玩着,这牌就少了一张,几人遍寻不着,也就不在意了。

第二天上朝时,雍正帝看似闲聊的问王云锦昨日假期干什么去了,王云锦也是个实在人,立马回禀道,昨日去和亲友玩了一会儿叶子戏,雍正帝点了点头,夸赞他的诚实,边说边将王云锦遍寻不着的那张叶子牌给了他,王云锦接过之后,又是庆幸又是害怕。庆幸的是自己如实回禀,没有惹怒了皇上,害怕的是,皇上的竟然连他玩叶子戏都知道。

雍正帝能知道这些,也全都依仗自己的情报机构——粘杆处。换而言之,粘杆处的无孔不入也让雍正手下的大臣们日子过得战战兢兢,不敢兴风作浪。

粘杆处不仅像幽灵一样日夜不分的在暗处监视着他们的目标,而且他们往往还担任了杀手的身份,替雍正帝铲除一些眼中钉、肉中刺。他们的手段狠辣,残忍无情,他们目标所至,往往是不留任何活口,无论老幼妇孺皆逃不过他们的毒手,因此他们还有一个名字,叫作“血滴子”。

在一些野史中,经常可以看见一些血滴子杀人的记载,更有的说法认为,雍正帝的八弟和九弟都是死于血滴子之手。这些说法虽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但却可以旁证在当时人的心中,粘杆处中的确是杀人不眨眼、相当可怕的存在。

“粘杆处”的设立初衷

“粘杆处”的雏形,在雍正皇帝还未登基前就已经存在了,粘杆处的成员基本都是胤禛的包衣奴才,就是从小跟着胤禛伺候的人,粘杆处成立之初不过是负责料理皇子胤禛的一系列生活琐事罢了。

当时,四皇子胤禛的府邸内种植了许多树木,夏日炎炎,便有许多蝉在树上鸣叫,这让喜欢安静的胤禛十分烦恼,于是就命令府中的奴才拿着杆子将树上鸣叫的蝉都粘下来,让自己可以安安静静的休息。

不仅如此,粘杆处还可以给胤禛提供捕捉蜻蜓,捉鱼饵等服务,说起来不过是个生活类部门。由于杆子粘树上的蝉和蜻蜓,因此,这个部门就被称为“粘杆处”。

后来胤禛参与了九子夺嫡之争,粘杆处也就变了性质,表面上继续粘蝉,暗地这帮人却帮助雍正四处刺探消息,笼络大臣、铲除异己,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小型的特务情报组织。

胤禛表面上虽不与自己的兄弟们争强逞勇,但是粘杆处的确帮了他不少大忙。

雍正当上皇帝,粘杆处是立了不少功劳的,为了感谢这些人,雍正在内务府之下,将粘杆处特意设立为一个部门,粘杆处中的掌管人叫做“粘杆侍卫”,手下的成员被称为“粘杆拜唐”。

这些人都是雍正帝在皇子府时的旧人,深受雍正帝的信任,这些人虽然官职都不高,但是却都是皇帝身边的近臣。

可能是因为粘杆处这个名字不够正式,名声也不太好,因而雍正帝就给他换了一个更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叫做“尚虞备用处”,在雍正帝执政时期,粘杆处可是十分被看重。

“粘杆处”的归处

如果说明朝的“厂卫”是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那么“粘杆处”就是雍正为加强皇权设置了特务组织,其职能与明朝厂卫有诸多相似之处。

而且与锦衣卫想比,粘杆处官职小,不引人注意,行动起来更加的悄无声息,无孔不入。自己的一举一动皆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这样一想,让人不由得战战兢兢。

雍正执政时期,推行新政,触动很多特权阶级的利益,改革也因此寸步难行,“粘杆处”在雍正推动新政的过程中,是起到巨大作用的。

那么,这样一个特务组织,最后结局如何呢?

乾隆帝继位后,接手了他父亲留下的粘杆处,继续使用他来监控朝中百官,包括外省的大臣。乾隆皇帝执政初期,非常不喜欢雍正的铁腕政策,因此采取宽松的执政理念,结果导致官员腐败,民众反而对朝廷不满。

为了加强皇权,乾隆不得不学习雍正开展严酷政治,明面上通过“文字狱”打压官员和老百姓,暗地里用粘杆处,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

晚年的乾隆可能觉得粘杆处名声不佳,用久了之后有损自己百年之后的名声,因此就逐渐减少了使用。

嘉庆帝继位后,为了安定民心,整顿朝纲,在乾隆帝大丧期间,立刻就诛杀了大贪官和珅,同时也将粘杆处一同清理了一遍。

大概是因为和珅的手伸得太长了,伸到了皇帝身边的粘杆处上,所以嘉庆帝在铲除和珅的同时,也将名声不佳的粘杆处一同清洗了,留下的人手也不再启用,从此粘杆处这个特务机构就从世上消失了。

自古以来,“制衡”之道乃是帝王心术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皇帝为了保证朝中不能成为某个大臣的一言堂,通常就会采取一些手段。无论是明朝时期的锦衣卫,或是清朝的粘杆处都发挥了这样的一个作用。

但这样一个令人恐惧的粘杆处就这样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徒留下一些神秘的故事,让人忍不住去探究。

9

起初,这个“粘杆处”本来是胤禛为了粘蝉、捉蜻蜓、钓鱼而设立的捕猎组织,后来,胤禛把它偷偷地改成了相当于一个“便衣特务”的组织,以铲除异己,壮大自己的势力。而且“粘杆处”的特务个个心狠手辣,武艺高强,所以许多人闻之色变。

粘杆处的来历

雍正皇帝登基之前还是贝勒的时候,他的府邸里有许多高大的树木,每到暑热季节,树上的蝉虫就叫个不停。本来雍正是喜欢清静的一个人,所以听到这些蝉鸣声就根本无法读书,这使得他非常烦恼,于是他就特意叫几个仆人用竹竿专门去粘蝉,后来又让他们陪自己捉蜻蜓、钓鱼。“粘杆处”故而得名。

后来,胤禛(雍正)为了暗地里夺皇位,就将“粘杆处”变成了一个情报机构。里面的人员个个训练有素,武艺高强,清宫剧里的“血滴子”就描述了这些人的功夫程度。他们为雍正专门收集皇宫内以及朝廷各大臣之间的情报,并在各个皇子大臣家中设下暗探。一旦查知有谁反对雍正,就被暗杀。“粘杆处”杀害了不少权臣,手段极其凶残,所以,无不闻风丧胆。

粘杆处名义上隶属内务府管辖,但实际上并不受内务府管制,而只是听从雍正皇帝一个人的差遣。它的办事机构设在雍正以前的藩府内,一旦有任务,则由雍正亲自下令粘杆处的人直接去执行。

当上皇帝后,雍正扩大了粘杆处的规模和职能。粘杆处的“处长”被称为“粘杆侍卫”,处里面的大“特务”大都是誓死效忠雍正皇帝的人。这些人官职不大,但非常有权势。而那些小“特务”则被统称为“粘杆拜唐”,他们大都是内务府包衣人,虽未入流,但是狐假虎威,几乎没有人敢惹他们。

乾隆继位后,仍旧发挥粘杆处的作用,大量收集情报,监控内外大臣们的活动。乾隆去世后,因为大贪官和珅与粘杆处有牵连,所以嘉庆皇帝就解散了粘杆处。

总之,“粘杆处”是雍正皇帝从以前开始争夺太子之位时,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单独效忠自己的私人组织,假借“粘杆处”的名字,是为了避免引起康熙父皇的注意,所以雍正能够在众多的皇子中脱颖而出,最终夺取了皇位继承人。雍正的这一招确实高明!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10

清朝雍正时期的粘杆处就类似于明朝的锦衣卫和东厂,做的都是见不得光的特务。但是粘杆处却并不出名,反而是另一个名字更为世人说熟知,那就是血滴子。

康熙乾隆都是在位六十年之久,但夹在两个人中间的雍正就有些憋屈了,只有十三年,让人唏嘘。也正好因为如此,在很多清末民初的小说里,都以雍正的死为谈资,最著名的莫过于《吕四娘演义》了。

据史书记载,雍正帝于1735年8月20日晚处理政务时突然得病,次日凌晨就死了。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人死了,还是这样正值壮年,突发疾病,这些宫外的老百姓自然听不到内幕,所以开始产生种种猜想和传说,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吕四娘为报仇入宫削取了雍正的首级。

雍正年间有一湖南秀才叫曾静的因为不满雍正的高压统治,所以就上书陕西总督、岳飞二十一世孙岳钟琪策动反清。岳钟琪假装同意,骗出口供后将其抓捕。事后雍正就此事大做文章,大兴文字狱,将曾静、吕留良等人满门抄斩,按照故事桥段,吕留良有一孙女吕四娘当时在安徽乳娘家居住,所以逃过一劫。

吕四娘写“不杀雍正,死不瞑目”的血书后,就很巧的遇到了高僧甘凤池,也不知道是想收她当尼姑还是怎么滴,总之就授了她神功,飞檐走壁不在话下。功成之后,吕四娘就进京杀了雍正,提着首级而去,所以雍正大葬时只能用金子铸造头颅代替。

在演义中,雍正手下豢养了一批武力高超的杀手,专门拿着叫“血滴子”的武器到处帮雍正杀人,什么雍正的八弟、九弟都是这么死的。当然如何就这么简单的以暴制暴,那肯定不是皇帝的做派,皇帝更多的是暗箱操作,然后成功给安上一个或多个杀头的罪名,然后告诉天下的愚民这人反了大罪,当诛。

所以雍正手下有个叫“粘杆处”的情报组织,这个名字干的就是粘蝉捉蜻蜓、钓鱼的事情,当时雍正没即位时就在家中命嘉定操杆捕蝉,所以名字就这么来了。康熙那家伙,老了之后一直犹犹豫豫,不知道该立谁了,最后搞得朝堂乌烟瘴气,雍正为了早做准备,就私下招募手下,四处刺探情报,清除异己。

等到雍正夺得皇位后,就正式设立了粘杆处,其中一般的成员叫粘杆拜唐,头领叫粘杆侍卫。表面上是侍奉雍正帝的服务组织,实则就是干的情报工作。

粘杆处总部设在雍亲王府,后来为了方便,就将亲王府改为雍和宫。粘杆处分布在紫禁城内,方便雍正帝传达命令。后来乾隆也继续利用粘杆处控制大臣,直到乾隆死后粘杆处才渐渐废弛。

其实雍正重视情报的程度不仅仅是一个粘杆处能满足的,雍正将他的耳目触角遍及全国各地,有以奏折为依托的明线,也有以特务构成的暗线,以至于雍正说:“朕励精图治,耳目甚广”。像官员上下监督,用密奏的形式给雍正提供所需要的情报,雍正担心手下官员不积极,还动不动的询问人家。

另外就要靠发往督抚处试用后补的侍卫了,比如他曾派十名御前侍卫去跟年羹尧学习军事,暗地里的任务就是监视年羹尧和当地官民,可惜这些人都被年羹尧用金钱攻势收买了,以至于雍正写给年羹尧的信都肉麻的不行。后来事发后,气的骂这些侍卫“卑鄙”。

这些其实都是雍正为了监听四方所用的手段,粘杆处虽和锦衣卫类似,但并没有那么凶残,也没到让人闻风丧胆的地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