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清朝你杀皇帝?中国上下五千年也没见发生过几个?再说了溥仪宣布退位后朕的大清就忘了

最佳贡献者
2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搞明白三件事。

第一,溥仪是谁?代表了什么?

第二,什么人(或势力)会想杀他?

第三,杀了他意味着什么?(有什么好处)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分别是:

1、大清国末代皇帝,封建帝制之代表。

2、革命者。

3、“真·革命”,抹除了封建帝制最后的“遗迹”。

从这几个问题出发,回顾溥仪的一生,很容易看出若要杀他,这三个时间点最有可能: 辛亥革命后、抗日战争后、新中国成立后。 辛亥革命自不必说,革的就是爱新觉罗氏的命。 溥仪之所以没死,是因为这场革命战争根本就没打起来,武昌起义一声炮响,大清国俩月就没了。 跟中国历来改朝换代的血腥程度相比,这几乎算是一场和平政变。 这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 虽然当时大清朝意已经奄奄一息,但遗老遗少的势力依然不容忽视,而且袁世凯手握重兵,南方的革命党 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北上一统中国。 因此几经纠缠,搞出了满清、袁世凯和革命党人妥协的产物:《清帝退位诏书》和《皇室优待条例》。


不同意这两部声明,溥仪就不会轻易退位;

同意,就从法理上规定了民国政府不能再对皇室做任何过分的 处置。 更不必说杀溥仪了。 再往后,中国的政治局势就与满清皇室无关了。

溥仪手中压根无牌可打,对各派大佬造不成任何威胁。所以1924年,冯玉祥轻而易举就把他赶出了紫禁 城。 这时候的溥仪,杀与不杀,都无意义。 PS.而且1911年辛亥革命时溥仪才五岁……

其二,抗日战争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溥仪心里门清,知道自己勾结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被国民政府或者我党逮住了肯定没好果汁吃。于是在8 月17日,就打算和溥杰一同逃到日本去。

结果在沈阳机场被红军当场抓获,随后就被带到苏联,一直待到1950年才遣送回国。

作为实打实的“汉奸”,如果想杀了溥仪,抗日战争后是一个好时机。 然而溥仪溜了。


随后就是四年解放战争,谁也没工夫管他。 其三,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溥仪被遣送回中国。 按理说,共产党人从不信奉什么神仙皇帝。溥仪作为封建社会的遗毒,抗日战争的战犯,有相当足够的理 由枪毙。 然而,溥仪并未受到什么审判,只改造了几年就被特赦,分配到北京植物园负责园丁和卖票了。

这其间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一个活着的溥仪,比一个死了的更有价值。 留着他,一可劳动改造,让他重新做人,见证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体现新社会的制度优越——万恶的封 建统治阶级,到了咱这也变得自食其力,积极向上了。 二可堵住小部分怀念旧社会的遗老遗少的嘴——大清国皇帝都好好的在这建设社会主义呢,你想搞什么幺 蛾子? 三能更名正言顺的接过中华正统。隔壁果党不说自己代表中国吗?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都在大陆,每天工 作吃饭睡觉,努力接受改造呢。(甚至写了本回忆录忏悔过错,夸新中国好。) …… 而杀了溥仪有什么意义呢? 无非是一个名头上的“不妥协,真·革命”,然而这对新中国来说并没有什么用。 - 总之,作为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最后代表,有很多人或势力想杀溥仪。 但他最终还是穿过了迷雾般的20世纪上半叶,一直活到1967年,也算是得了善终吧

3

第一点原因,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孙文的努力,还有一个便是清政府的退步,相比于一个王朝的覆灭,在清政府灭亡之际并没有血流成河,杀的昏天黑地,这其中很大因素便有清政府的退步,而袁世凯虽然手握重兵,但其做为清政府的重臣,他野心勃勃但却也不愿背负上叛贼的骂名,所以在协商之后,满清贵族最终选择了退让,以不流血的方式换来了皇室优待政策。

第二个原因,满清的死忠。辛亥革命爆发后虽然各地响应,但也不乏一些满清死忠在召集人马平叛,有的还要勤王,尤其之后的张勋复辟,这就更说明了溥仪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杀一个能激起群愤的人,显然是不明智之举,所以当然不能杀。

第三个原因,汉满蒙三族的团结。汉人或许在清亡后对溥仪是极其排斥,但在满蒙人心中,溥仪的地位还是极高的,如果杀了溥仪,这对于当时四分五裂的国家是进一步的破坏,会让虎视眈眈的日本人和沙俄有机可乘,对于国家民族的团结极其不利,这不禁让想要杀他的人忌惮三分!


4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非常多的国家与朝代的更替,每一次更替之时,前朝的末代皇帝似乎都不得善终,如煤山自尽的崇祯,被囚禁致死的汉献帝。但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竟然活到了新中国建立,甚至安度晚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辛亥革命

清帝退位诏书

人们常说:武昌起义的一声炮响,毁灭了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当然是没错的。但实际上这场起义并不是直接迫使清王朝消失的原因。

在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之后,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为了争取民国大总统的位置,就必须推翻满清政府。而袁世凯为了和平交接北方政权,便采取溥仪退位的形势进行朝代更替。而如果要使爱新觉罗家族乖乖的交出手中的权柄,就必须保证宣统皇帝的生命安全,所以溥仪自然不会被革命军所杀。

二.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之时,溥仪作为傀儡被日本人请到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当时的溥仪似乎是必须被审判的战犯。溥仪自己也深深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便试图逃出中国。

不巧的是,溥仪在沈阳机场被苏联红军抓到。但这个人可谓机智,在机缘巧合之下,溥仪竟然逃脱了移交。而在解放战争之时,内战双方也无力去管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究竟在哪。

三.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建立后,溥仪作为战犯和封建社会最大的残余,自然受到了当时的审判。

但考虑到当时满族人民已经成为了我国不可缺少的民族同胞和中国人民的一部分。也考虑到溥仪如果接受了人民的改造,会对旧势力的集体改造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于是中国政府决定让溥仪接受劳动改造。

而溥仪也确实认真悔过自新,在劳改之后出版了回忆录与许多清朝末年的资料,为我国的近代史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

因为日本需要这样一个傀儡,日本人再也找不到比当代皇帝更加合适的人选,所以不会杀他也更不可能杀掉他。

6

在中国的历史上,但凡碰上朝代更迭,末代国君的下场大体是很悲惨的,诸如唐朝的末代皇帝唐哀帝李柷、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朱由检。但是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的命运却要幸运多了,在亡国以后,溥仪安然的度过自己人生的后半段。

实际上,溥仪在亡国之后,还依旧安然的在紫禁城中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其实是三方博弈的一个结果。这三方,分别是南方的革命党人、袁世凯、清室。

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的统治迅速瓦解,但这并意味这南方革命党人就有一统全国的理论,当时袁世凯手里掌握着一支精锐的部队:北洋军。

而当时袁世凯名义上属于清廷的臣子,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清廷的命脉。

当时的情况是南北两方僵持不下,如果真要决战,双方都讨不到什么好处。而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南方革命党人着急要结束清朝的统治,袁世凯则迫切的想要获取最高权力,至于清室,已经失去了话语权,如何保命成了他们想要的。

因此,三方博弈下,达成了如下结果:清廷体面结束自己的统治,建立新的中华民国,孙中山让出大总统之位换取共和,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清朝主动让出权力,袁世凯则给予优待:允许溥仪保留皇帝尊号,继续生活在紫禁城中,北洋政府则每年提供400万白银供清室花销。

当时的南方革命党人有没有刺杀溥仪的想法,也许会有吧。但是袁世凯获取权力之后,把国都定在了北京,溥仪就在北洋军阀的眼皮子底下生活,既是监视也是保护。至于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爱惜自己的面子,不会去刺杀一个没有丝毫威胁的前朝君主。因为当时的逊清朝廷,在民间早就微信扫地,自己又没啥力量,对当时的格局造成不了什么威胁。

而且,北洋时期,军阀林立,如果哪个军阀敢先下手动溥仪,恐怕会遭人口舌,遭到围攻。其实,了解北洋时期历史的人都知道,北洋时期的军阀对于已经下野的对手,一般不会赶尽杀绝,哪怕是冯玉祥发动政变,也只将溥仪赶出紫禁城,这也算是溥仪能保命的一个原因吧。至于其他的势力,都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无暇去顾及这个早就已经毫无威胁的末代皇帝。

倒是日本人,对于溥仪还有别的想法,他们想利用溥仪这个末代皇帝的幌子去控制东三省,因此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日本人就想办法联系上了溥仪,假装承诺帮溥仪复国,把溥仪转移到了东北当上了傀儡皇帝。

日本人投降后,溥仪被苏联人抓获。由于溥仪的特殊身份,苏联人对于他还不错,溥仪在苏联待了好几年,最后于1950年押解回新中国接受改造,成为新中国一名普通公民。

7

清朝灭亡之后,溥仪作为最后一个皇帝,却从来没有人想过要杀他,这是为什么呢?虽然清朝后期腐败落后,但是作为皇帝的溥仪其实是非常可悲的。

辛亥革命之后,南京政府刚刚成立,当时有人叫嚣着要杀到北京将溥仪给杀了,然而当时袁世凯并没有这么做。溥仪当时只是一个年仅6岁的小皇帝,他根本就没有做过什么坏事,清朝的现状也跟他没有什么关系。

根据其他国家的做法,一个朝代灭亡之后,皇帝肯定是会被处决的,但是溥仪却被留了下来,这其实也是对于当时的满族的示好,某种程度上也是维护了民族团结。

一旦溥仪被杀,那么那些清朝元老也会被激怒,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后来袁世凯死后,溥仪又得到了日本人的庇护,成立了一个伪满洲国,当了一个傀儡皇帝。

对于溥仪来说,皇帝这个身份让他没有了自由,一辈子都带上了悲剧色彩,但同时也保住了他的命。

8

想杀死它的人,当时沒有。或者说它的死也没有价值。一个废帝,让它死会给自己带来骂名,何苦呢!

9

溥仪登基的时候,大权并不掌握在他手里。没有人会冒天下之大不讳去杀一个傀儡皇帝,除了摸黑自己没有什么好处。

10

听任摆弄,只要能活就行。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