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大量迁移人口,是经常发生的。其原因,主要是人祸,也就是战争,其次才是自然灾害。
全国性的移民,总体性是由北往南。如西晋灭亡,大量的中原人口,向江淮一带迁徙,最远的往江西、福建,甚至于广东地区。还有一次较大人口迁徙,就是北宋灭亡,大量的人口向南方迁徙。这两次迁徙,形成了中国最具特色的客家人。
中国北方战乱频繁,南方地区以四川为最。在南宋时期,四川地区经历了抗金斗争、抗蒙斗争。尤其是蒙古人三入成都,蒙哥大汗战死钓鱼城,四川已然岿然不动。但是四川人却因此损失了巨大人口。
蒙古人放弃四川,改从湖北襄阳突破之后,灭了南宋。四川这个天府之国,人口已经由1000万人口,下降到了不到一百万人口。整个元朝,四川地区的人口,都是缓慢增长。从此人口总是难以恢复,直到清朝。
元末湖北义军首领徐寿辉部将明玉珍,率领10多万湖北农民军攻入四川。同时随行的又有很多农民家眷。这是大规模移民到四川盆地的开始。明朝开始后,因四川地广人稀,仍然有大量移民迁入。到1401年才接近尾声,明末四川约有400万人。
明朝末年,四川又陷入大乱。1639年明末农民领袖张献忠起事入川,1644年第二次入蜀后建立大西政权,地主武装、清军、南明军一起攻向起义军,次年十一月,张献忠在西充阵亡,使川人死亡过半。
随后,四川又成为南明政权和清军激战的前沿阵地。1647至1650年,明军内部争权夺利,战火不断。1650至1659年,张献忠余部孙可望、刘文秀进入四川,在川北与清军激战。1660至1664年,清军镇压义军,搜捕明军残余分子。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1673至1680年清军平西王吴三桂叛乱,攻入四川,其叛军与清军的"三藩之乱"历时七年。
这些战争持续达三十多年,四川人被"杀得鸡犬不留"。据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四川省仅余人口9万余人。
四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川人,多半是湖广移民的后代。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后,开始出台政策,大量迁徙人口入川。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其中来得最多的是湖北、湖南省。据统计这次移民的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多年,入川人数约一百多万人,其中湖北、湖南省的人数达一半之多。而在湖北省的移民中,麻城移民又占居重要地位。
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因此,今日四川人,大多数都是外省人,湖南湖北居多。因此四川话里,与湖南湖北话,时至今日,仍然依稀可见同音同源。尤其是祖先曾是同一个县的,乡音更是有点相似。
更多精彩阅读,请关注本头条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