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火箭发射和回收,在美国很早就有私人企业在进行,而我们国内是否在进行不知道,因为这种技术其实的确有一定的负杂性,我们国内其实也有私企在从事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发展,其实并不只是美国有这样的企业,只是我们还没有听说报道国内有进行火箭发射回收方面的新闻,也就是说至少明面上没有。

现在南京的一名大学生自己研发火箭回收,这个实验的确让人欢欣鼓舞,在有限的条件下能有一定的实验性,虽然说跟现实的火箭技术有差别,但是至少在方向上面觉得值得鼓舞,一旦拥有足够的条件,或许还真的能在真实的火箭上面研发实验这种技术也不一定,现在虽然说是一种模型实验,但是也是可喜可贺的。

什么是人才,其实这种就是人才,并不是说没有人才,而是看会不会培养和发现以及运用了,模型和真实的火箭其实有区别,这是肯定的事实,只要对这种人才加以培养,以后说不定真的能为国家航空航天方面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呢,所以对于一些有想法有动手能力的人才,其实最应该做的就是发掘才能,并让他们把这些才能发挥出来。

其实我们自己并不缺少有想法和动手能力的人才,我们缺少的是对这些人才的重视,培养和重视这样的人才,不要让他们埋没或者被挖走,火箭回收技术虽然并不算新发明,但是能成功的制造运用出来那就是人才,这种火箭发射回收技术其实可以用在很多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其实并不一定只使用在航天领域。

其实我们怎么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人怎么看,会不会小瞧了这种技术呢,其实这种可能性很大,所以很难说这个人才是否最终能得到重视,因为一个年轻人做了一些人做不了的事,而那些人还是资历远远超过年轻人,这样那些人非常的没有面子啊,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人才何去何从,是否真的会得到重视和重用呢,毕竟讲关系讲人脉和讲资历的地方,还真的不好说。

最佳贡献者
2

奋斗的后浪,未来可期。

近日,南航航天学院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大一学生刘上彻底“火”了一把,他凭着兴趣利用空闲时间自制小火箭,并成功进行了发射和回收。从经历失败到发射成功前后经历了10个月,是兴趣支持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大家都知道,火箭为一次性使用,且造价昂贵。比如我国发射北斗导航卫星所使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北斗卫星前后共发射将近50次,每发火箭在4亿左右,火箭总费用在200亿。火箭回收能显著的降低成本,这对于目前昂贵的发射费用来说意义重大。

火箭回收技术目前只有美国掌握,美国的SpaceX公司目前已成功进行多次3火箭回收操作,回收后的助推级火箭经过简单的加工改造就可以再次发射。2020年8月7日,美国一箭59星执行第10批“星链卫星”发射,执行发射的“猎鹰9火箭”第一级火箭为使用回收4次的火箭,先后执行过“不载人龙飞船”、“加拿大雷达卫星”、“第4次”、“第7次”星链卫星发射,显著降低了火箭发射费用。火箭一级费用约3600万到4000万人民币,平均到每次发射,不到1000万元一次。

作为一个航天人,见惯了航天体制内为求稳、求成功而舍弃太多创新因素,这也是目前制约航天发展的重要阻力。刘让是00后,中国航天需要注入这种积极创新、勇敢挑战的新鲜血液。

但是我觉得刘让被商业航天“盯上”的可能性比较大,体制内的航天管理层一副“爱来不来”“总有人干”的想法,是不会求贤若渴的。

3

正确看待,鼓励与支持

4

提醒青少年除了打游戏,还有很多有意义,有意思的事可以做,国外多年前就有这种业余做小火箭的,绑着摄像头飞到特别高,然后降落伞下来回收,技术上不是那么先进,网上都有资料可查,关键是要自己动手从无到有的制作,享受这个过程。而且提醒大家,自造火箭有一定危险性,弄不好就变成大二踢脚

5

成功了自然有人支持,抢人才。

6

很了不起,人才

7

此种素养如是全民性的,中国谁可敌?

8

运载工具的改进值得推行!

9

有理想的人很伟大,但是还是得正面看待,很大火箭不是一码事!

10

现在的年轻人做事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真正想做事而积极地去实践。这种人无成功与否都是值得赞赏的。另一种人做事只为闹出声音动响,只为获得别人关注。这是一种极为负能量的行为。是如今社会的一大公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