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位朋友们,这里是太阳知识局!

以下内容属于原创,抄袭必究!

第一 导语

笔者我最近听到了一个十分令人震惊的看法,有人认为在二战前期法国是一个“自甘堕落”的国家,笔者当时是非常想反驳的,但是,后来笔者我又有些肯定这一位朋友的看法,因为法国在二战前期的表现上真的是令人十分的心痛。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有点因胜而骄而固化的心态更是让人心痛!虽然“自甘堕落”是非常的绝对,但是在某些方面上又是那么的“实至名归”!

第二 法国十分忽略坦克的发展

有很多不熟悉历史的朋友们对于坦克如何诞生的可能只是会想起英国在索姆河战役之中的第一次使用坦克,给德国造成巨大的伤亡的这一段历史。但是,法国作为当时工业化水平极高的国家,在请教了英国关于制造坦克方面的技术之后,法国于1917年成功研制了“雷诺”FT-17坦克,这种坦克史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其设计奠定了坦克未来的标准设计,例如:可以旋转的炮塔,发动机后置和主动轮前置等等。所以,虽然坦克这一个新式武器是由英国所发明的,但是法国在坦克的造诣之上甚至还是要高于英国,真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

然而,法国研究坦克这个势头却没有持续多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后,法国确确实实吸收了战争的经验,不过却只是吸收,几乎在这之后毫无建树。法国虽然看到了坦克在战场之上的巨大的作用,但是法国依然坚信步兵是战场上的主角,采用挖战壕,阵地战依然是一种未来战争的主流。所以,法国撤销主管坦克的突击炮兵司令部,将其划为步兵部门管辖,装甲兵的建设则在步兵和骑兵两个兵种的体制内运行。

在这里,有很多认为一场战争的胜利主要是靠武器装备的优劣,其军事理论并不占据一个重要位置,但是,笔者想说的是:德国之所以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打遍天下无敌手”就是因为其划时代的军事理论,在那时代,德国的“闪电战”的作战方式是前无古人的创新,德国的胜利并不是依靠德国坦克的先进,而是依靠德国先进的军事理论。如果真要只是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法国这个号称“世界陆军最强”的国家真不是德国可以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可以打败的。

第三 法国B1重型坦克

为了使朋友么了解法国当时的坦克技术先进于德国,笔者特意介绍一下法国在投降前所生产的代表法国最高工业水平的B1重型坦克。

这款坦克的装甲十分的厚,其正面的装甲达到了40毫米,改进型的装甲厚度甚至达到了惊人的60毫米,在当时只有著名的88毫米炮才能从正面击穿它的装甲,除此之外,它采用两门主炮的设计,分别是75毫米和47毫米,这两门火炮可以同时打击战场上的不同目标,具有十分强大的火力。在速度方面,由于这款坦克在设计之初就被定义为要被用来突破敌人的防线,所以,这款重型坦克的能够以最高30千米的时速进行作战,完完全全符合当时的作战需求。

相比之下,德国在法国战役之中的三号中型坦克就明显不如B1重型坦克,三号坦克的设计主要是符合“闪电战”的需求,所以它具有寿命长,行程远等特点,可以说是达到了机动性,防护和火力三者的平衡,但是,其必须牺牲火力和装甲,这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三号中型坦克早早退役的原因。

在1940年5月61日的斯通尼战役之中,2辆B1重型坦克在突袭德军驻扎的村庄时,击毁了德军的13辆坦克和2门反坦克炮,然后悠然离去。甚至有辆B1坦克在被击中140次之中依然可以进行战斗,可见这辆坦克的性能多么的优越!

但是,法国对于坦克的理解却十分的落后,往往都是一辆坦克独自行动,相较于德国的坦克集群作战,法国能够不输吗?

第四 总结

笔者我在这里并不是只是想要抨击法国在军事理论方面的落后,评价法国在二战前是一个“自甘堕落”的国家,笔者主要是想要呼吁:我们应该注重吸收战争的经验,德国的坦克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先进,而是德国坦克在战争中不断的进行研发以适应战场的需要,反观如今,美军为什么每次爆发战争会有那么多的国家去帮忙,他们都是希望去吸取战争的经验以不断地发展自身,美军在每一次的战争之后都会进行战争反省,改正自己的错误。

同时,做人也是一样,我们得要学会吸收经验,我们没有穿越时空的能力,我们只能是往前看,往前走!

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后面笔者将会写更多有关坦克的文章,希望不足之处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见,谢谢!

最后,你看得了多远的过去,你也就可以看到多远的未来,历史虽然没有一定的规律,但是有一定的踪迹可究。

【作者:太阳知识局 致力于传播历史真相,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最佳贡献者
2

自甘堕落大体说的没错,但也不完全对,一大半法国人就是扶不起的猪大肠,他们在维希政府的管理下成了顺民,成了靠给德国人纳岁贡乞得安宁的顺民,成了法西斯德国的生产力帮凶,甚至有不少法国人还迷信了法西斯主义思想,加入了武装党卫军。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完以后,法国就出现了不对劲的脑残症状,比如在对德赔偿问题上,作为战胜国的法国割走了阿尔萨斯-洛林工业区,结果因为煤炭短缺加之经济萧条,这两个工业区长期吃不饱,搞得法国入不敷出。德国这时候也变成了一个老赖,死活就是不给战争赔款,反正理由多的很,什么经济萧条啦、通货膨胀啦、闹革命啦、工人罢工啦之类,法国也楞是没办法。

于是,1923年时法国横下一条心,拉上比利时一起进占了德国鲁尔工业区,想要依靠对德国的勒索搞到点油水,结果鲁尔工业区依旧捞不出油水,虽然把德国也整得欲仙欲死,但德国人却差点借机赖掉了《凡尔赛条约》的赔款。

鲁尔事件整得法国的法郎贬值,经济动荡,国际局势也摇摇欲坠,最终捞油水的法国反被英、美借机反对,搞得威严扫地不说,还被迫借贷了大量的英美资金。法国人的破德之策就是这时候流产的,此后英美开始了扶持德抗法的政策,不小心养虎为患后,英国又开始搞绥靖政策,偏偏法国还听信了英国人的鬼话,真以为德国人会被赶到东边磕苏联。

在战争开始之前,法国对德国一直都存有忌惮,毕竟历史上上逢德必跪嘛。但他们的解决方法却实在是有点傻——修一条德国人永远也攻不破的要塞防线,即“马奇诺防线”。

从修这座防线开始,法国就等于放飞自我了,他们不再用发展的眼光看德国,把大量的资金填进了马奇诺防线这个无底洞,不仅影响到国计民生,还耽误了军事现代化发展,以至于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候,法军还在外购战机等装备,可谓一塌糊涂。

在对德问题上,法国也是佛系抗德,几乎就是被英国牵着鼻子走,好似没有自己的主张。甚至德国已经干掉了波兰,双方都已经宣战的情况下,法国仍然在搞“板凳上的战争”,慢吞吞的等着德国人组织兵力、安排对策、参谋方案、调集物资,然后闪电般的杀进法国。

更无语的是,耗费巨资的马奇诺防线的战略标准并不高,它只被赋予了“抵挡德军3个月”的任务,3个月后怎么办呢?法国人觉得德国与自己打不了3个月。

在修马奇诺防线时,法国人也明白比利时、荷兰一线有巨大的空档,德国人八成会选择分兵绕过来,可心里啥都清楚的法国却始终没就此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既没有说服比利时修建延长线,也没有在战略上做出完备的调整,战争开打以后,他们竟然也一无所动,活生生的让德国人打了个时间差,冲进去将自己一分为二了。

当然,法国人也不是没有小99,某种意义上他们就是故意留缺口,促使德国从比利时一代入侵,好把比利时、荷兰拉进自己的战团,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德国人连着两国一起打跪了。

战争失利后,要说当时的仗也还有得打,但英国人跑得贼快,这导致法国瞬间陷入了孤立无援。而且法国人在前面打,英国人在后面搞敦刻尔克撤退,撤退就撤退吧,还不带上法国人,真是丢尽了法兰西的脸,所以也别怪法国人从了德国。

投降后的法国本土,说好听叫“不设防国家”,说难听的话那完全是德国的殖民地。一个20世纪的世界顶级强国,让身边的邻国打得丧权辱国,活生生变成殖民地二等公民,政府还要换个城市办公,这也是没谁了。有的法国人自己都没脸过日子,便跑到了阿尔及利亚等条件较好的殖民地过日子,结果反倒把殖民地建设得富得流油。

有人说德国占领了法国,所以让法国避免了战争蒙受的损失,得以继续强大,实际上这话也只能听一半,法国的和平是需要花钱买的,德国为其摊派了巨额的“份子钱”,这些钱又被摊派到法国各行各业头上,相当的沉重,这也间接促使了法国抵抗组织的壮大。

后世有人笑法国,说法国抵抗组织完全是给纳粹高压政策逼出来的无产阶级革命,被敲骨吸髓的工人阶级自发建立了红色政权,要不是戴高乐拼起命的冲回国摘果子,巴黎早就被法共抢下来了。

就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纳粹党还能通过纳粹宣传、志愿者募集,捣鼓出了一支法国人为主的武装党卫军第33查理曼大帝师,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志远超那些什么被希特勒供起来的“弯刀”师、“俄罗斯解放军”之流,纳粹将他们当做炮灰使用,先是甩到苏德战场上让苏联红军踩了个半残,然后又拖回柏林守城防,据说国会大厦里最后的守军就有法国师的人员,他们硬是帮助纳粹战斗到了最后。

然而这帮人的番号都是匈牙利人“转让”过来的,因为原第33“匈牙利第三”师组建时凑不齐人数,番号被让给了法国人,法国的征兵者上街拉几个横幅,征兵点唰唰唰就满员了。有人上战场别的还是一战的勋章。

战争期间的法国政府也很令人无语,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与跪舔德国的维希政权都是个怪胎。维希政府伺候着德国,却与美国关系很好,而自由法国虽然站在盟军阵营,却与英国穿一条裤子,与美国关系极为恶劣。

顺便说一下,自由法国的临时大本营是刚果的布拉柴维尔,因此以自由法国身份打仗的法国盟军战士们有不少是黑人,这也导致战后法国的“黑化”。
自由法国和维希政府在二战期间的战斗主要以殖民地的争夺为主,比如法属赤道非洲的大批殖民地、美洲殖民地等等。为夺回美洲紧挨美国的几个维希政府名下的小岛,戴高乐派了军队进攻,结果此举得罪了美国,罗斯福和戴高乐爆发了严重的冲突,双方近乎于谩骂。也正因为美国方面的阻挠,自由法国始终得不到正式的多方承认,直到战后戴高乐才基本解决“名分”问题。

最搞笑的是土伦港的舰队,法国当时拥有一支完好的,实力强大的海军,但本土都投降了,这些舰队也就进入了泊港封存状态。开始封存的几年,希特勒也没敢过度逼迫法国人,暂时没有打这批军舰的主意,但等到德国纳粹开始日薄西山时,急于翻本的德国人又开始打起了它们的主意。

不过法国海军的表现也算是比较刚硬了,他们硬是与德军在港口交火,阻止了德军抢船,然后将整个舰队在德国人眼前统统炸掉了。

总的来说,至少一半的法国人确实是采取了埋头鸵鸟的态度面对战争和侵略,但法国依然存在广泛的游击队、抵抗组织、不合作分子,以及大量不服从于维希政府管理的人们,他们都为法国的解放付出了努力甚至生命,这些都是不可抹灭的,不算完全自甘堕落吧。

3

快!一定要在法国人投降之前占领巴黎!

4

二战反思录:消极防御,法国人自己坑了自己

欢迎关注【军事解密】,更多好文章等你来阅读!

法国和德国彼此仇视、互相防备、停停打打已有两个多世纪的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灭亡波兰、入侵北欧之后,希特勒的矛头首先指向法国——6月18日法国政府宣布放弃抵抗,22日双方签订康边停战协定,法国战败,承认德国为占领国。可按理说,法国是当时世界一流的陆军,而在武器装备方面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也是最强的,那么法国为何在二战时会被德国迅速击败呢?到底是法国哪里出错了?

“二战德国人只花了15个法郎打赢了法国——戴高乐那本书的售价。”法国作家博那尔在《夏尔·戴高乐》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值得很多人深思——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这个一直跟踪研究坦克战的德国将军,如获至宝得到《建立职业军》,把戴高乐的思想与自己的主张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坦克装甲和航空兵的结合战术——“闪电战”,并掀开了法兰西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

欧洲纸老虎,消极防御坑了自己

说到二战的法国,很多人立刻就会认为马奇诺防线是法军“防御”军事理论的标志,并固执的认为这条防线就是法国失败的根源。

作为当时欧洲大陆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对德国人的侵略野心是有所认识的。在众多的法国人当中他们始终认为德国是唯一的最危险的敌人。正因为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人就着手在法德边境修筑一道防御工事,即著名的马其诺防线。

法国政府把大量的军事预算和大批精锐兵力部署在马其诺防线,以致于全法国上下异口同声:“看,我们的马其诺防线固若金汤!”自此,法国的外交、军事路线全部围绕这条防线来制定,孰不知这无异于作茧自缚,逐步形成了一种消极防御、被动挨打的局面。

应该说,法国的高层军事指挥官大都在“一战”中有着赫赫战功,有着同德国人斗智斗勇的经验,但是,他们一个个都被过去的光荣历史陶醉了,根本看不到大规模机械化兵团作战的时代已经到来。

法国指挥官们认为,未来战争仍然是以步兵为主的阵地战。因此,把大批坦克分散给步兵使用。这些一战的英雄们不仅军事思想落后,而且刚腹自用,顽固地认为德军不可能越过阿登山,他们的主攻方向就是马其诺防线。

1940年5月1日,德军提出了一个“曼斯坦因计划”,即把大部分兵力集中于法、德、比交界的阿登山地区,这里有一条公路,交通极为不便,但却能绕过法军主力防守的马其诺防线,并在渡过马斯河后,直接进入法国北部开阔的平原地带,收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到那时,德国的机械化大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抵英吉利海峡。这样一来,分兵迁回巴黎,切断法军退路也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了。

5月10日清晨,德军在荷兰海岸——马其诺防线展开全面进攻。他们首先以3000架飞机闪击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机场,一举摧毁了几百架飞机。至5月16日,法国的防线全部崩溃,战局急转直下,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法国北部。

这时,法国雷诺内阁进行了部分改组,贝当任副总理,魏刚任总司令。魏刚上台后,即在法国北部松姆河和埃纳河一带仓促构筑一条“魏刚防线”,并派出3个集团军进行防守,企图阻止德军南下。在这危急关头,法军统帅部仍未将马其诺防线上无所事事的兵力调过来增强防御部署。

德军在占领法国北部后,便立即准备向巴黎和法国内地发起进攻,其计划首先是以两集团军的兵力突破“魏刚防线”,占领法国首都巴黎,前出到马其诺防线的后方,然后再配合部署在马其诺防线正面的一个集团军群攻占马其诺防线,围歼该处法军,迅速结束战争。

6月3日至4日,德军先以大量航空兵袭击法国各机场和重要目标,摧毁法军飞机达900架,掌握了制空权。继之,又于5日拂晓在180公里的正面上实施突击,很快就前出到马其诺防线的后方。10日,意大利乘机向法国宣战,并迅速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法境。

11日,法国政府被迫迁往图尔,次日就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德军遂于14日未遇任何抵抗进入巴黎,并很快突破了马其诺防线。17日,德军进至德法边境的莱菌河,攻占了斯特拉斯堡,近50万法军被围,除小部逃至瑞士外,全部被歼。

16日,雷诺辞职,84岁的贝当接任总理。贝当上台的第二天,就通过西班牙大使向德国要求停战。21日,欣喜若狂的希特勒来到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在“一战”时德国签署投降书的同一车厢内,法国全权代表签署了使法国蒙受奇耻大辱的投降书;24日,法国、意大利停战协定在罗马签字,战事遂告结束。据德军宣布,法军亡6万多人,伤30余万人,被俘150至200万人。

法国政府投降后,法国人民在法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复兴而斗争。原国防部副部长戴高乐于6月17日流亡到英国后,在伦敦发起“自由法国”运动,进行反抗法西斯的斗争,为法国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那么,法兰西这个号称欧洲大陆第一陆军强国的大国,为什么会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就一败涂地呢?当我们今天总结历史教训的时候,不得不提出以下几点:

一是法国全民国防观念的落后。

中世纪后,法国饱受战火,教训惨重,法国国内“和平主义”思想盛行,国民中普遍存在着畏战心理。

法国统治集团战前执行“绥靖主义”政策,思想上没有抗击希特勒入侵的准备。他们似乎有一种盲目的安全感,因而丧失了大量的战争动员时间,1928年提出的国家动员法案,花到1938年才通过。由于国家经济萧条,国防费少得可怜,很难满足军队建设需要。国防工业武器生产长期不定型,许多熟练的技术工人改行做勤杂工。因而武器装备长期得不到更新。

二是军队缺额严重,士气低落,纪律涣散。

战争爆发前,东北前线的10个师只有3个师满员,这些部队不仅作风松驰,而且缺乏严格的训练。

在这场“奇怪的战争”中,法军军官考虑的不是作战,而是“如何公平合理地安排休假”以及组织舞会、音乐会和球类比赛。在战争中,与日耳曼人狂热的复仇情绪相比,法军实际上是不战自败。当德军强渡马斯河时,敌人还没有进入射程,法军就忙乱开火,刚刚只有几百名德军过了河,法军就四散逃走。

这些英俊潇洒的法兰西军人,平日思想的尽是得榭里大街上的灯红酒绿和塞纳河水的柔情荡漾。而当祖国需要他们冲锋陷阵保卫国家时,他们却献出了土地。这样的军队,又怎能担当得起保卫国家安全的重任呢?

三是军事思想落后,不熊适应现代战争。

法军领导人一直陶醉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堡垒阵地与步兵火器的结合之中,他们根本看不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给作战带来的新变化,而盲目地将胜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两道防线上。

无论是“马其诺防线”还是“魏刚防线”,都是一种典型的消极防御思想指导下的产物。仅就防御来说,他们也只是注意战术地幅内的防御,忽视战役纵深的防御,只注意对步兵的防御而忽视对坦克的防御。

英国军事评论家利德尔·哈特所说:“法军的主要弱点,不在他们的数量方面,也不在装备素质方面,而是在他们的理论方法。”

一支在上一次战争中百战百胜的军队,成为下一次战争中的失败者,它给子人们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

5

主要是法国人民选择了一个当时颇孚众望,而又面对德国充满绝望的领袖——贝当。

贝当不是因为凡尔登而名闻遐迩,他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法军骚动以致于暴乱时,“什杀一”而名声大噪的,尽管只是十个乱兵中枪毙一人,前后也处死了上千士兵。

这位杀伐果断的法国军头因为恐惧法兰西的左翼力量,而且又对法国民主政府深深失望,而选择了与当时欧洲流行的法西斯主义合作。他和他的人民都真诚的相信这样做是在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

贝当政府的投降并没有使德国人怎么善待法兰西,相反,法国北部包括巴黎依然被占领,法国在剩下的一半国土上必须要为德军承担自己国家占领者的所有军费,全部法国的一切工业都纳入了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贝当必须得任命他和所有法国人最憎恶的赖伐尔来领导自己的政府,甚至法国世代久居的法国犹太人国民都没有逃过那个年代所有被占领区同族一样悲惨的命运!

最后,贝当辩护者们尽管如此深情的描述了亡国的种种坏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已经投降的法兰西,剩下的那一半国土也没被希特勒饶过。盟军登陆北非后,法国南部被纳粹德军神速占领,不久之后,残酷的战争仍然在法兰西的土地上打的天翻地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