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接受了沉痛的教训。他们深知: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确实厉害,于是,在中央以总理衙门大臣奕诉(右边本为“斤”,非为“斥”,但我的手机上打不出来,特此告知。致歉)、侍郎文祥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为清王朝的“出路”而“上下求索”。
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挽救和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对内,镇压民众的反抗;对外,抵御列强的侵略势力。
这就是洋务运动的目的——师夷制夷(“夷”者,“洋”也)。
洋务运动都干了些啥——求强求富
①兴办企业——洋务派以“求强”为口号,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方法,研制新式枪炮和舰船,兴办了一批军工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军工厂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江南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等。
以上军工企业都是“官办”,但遇到了资金奇缺、原材料供给不足以及运输落后等问题,加上经办人员极度的挥霍浪费,致使企业难以为继。
这使他们意识到:“必先求富而后能强”。意思就是:必须先通过发展民用工业企业,来积累资金,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才能辅助军工企业的发展。
所以,清政府在先前提出“求强”的口号后,又打击“求富”的招牌,大量鼓励兴办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9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20多个民营企业,涉及交通运输、采矿、纺织和冶炼等多个行业。
规模较大的有: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铁路交通运输业、台湾基隆煤矿、黑龙江漠河金矿等。
②加强海军,倡导西学——在兴办军工、民用企业的同时,洋务派还筹建海军,加强海防建设,设立外文学馆,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先进科技。
至光绪十年(1884年),三洋海军(北洋、南洋、粤洋)已经初步建成。
为了培养精通外语和熟谙洋务的人才,洋务派积极筹划设立各级以及各类学馆、学堂。1862年,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此后,上海、广州等地纷纷效仿。1880年,设立天津水师学堂。1885牟,创办天津武备学堂。
1872年,中国第一批学生从上海出发赴美留学。此后,赴国外留学人数逐年增加。洋务派选派年轻的中下级军官赴国外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学成归国后,依照国外操练军队,大大提高了将士们的军事技术。
不可一棍子打死——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
在世界资本主义势力频繁入侵,商战、兵战蜂拥而至,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洋务运动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洋务派引进西方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力,创办了许多近代工业企业,这一系列的活动都不自觉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发展。
这就使得古老的中国的生产方式发生了一些深刻变革,开始用大机器生产,逐渐取代家庭手工业和小作坊生产。改变了几千年以来一直沿袭的封建经济结构。
同时,洋务运动所带来的新潮思想,还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的堤坝,使其产生一个缺口,为西学的进一步传入创造了良好条件。
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中体西用”
现在就谈到问题的实质了。我们来分析洋务运动虽然有这么巨大的积极作用,却为什么没能挽救清王朝?
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的NO.1,在洋务派看来,西方的政治制度比不上中国,只是中国的火器比不上西方列强而已。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清王朝掌握了西方的近代军事技术和装备,便可以重振国威,扬名于世。
这样,洋务运动就制定了明确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什么意思?就是中国制度的根本——封建制度不能改变,只是对西方的军工、科技进行学习,为我所用而已。
由于洋务运动兴办的军工企业,都属于“官办”,严格控制在清政府和湘、淮等军阀集团手中,绝对不允许商民插手和效办。这就决定了这些企业的性质和特点。
①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这些企业完全采用官办的方式,由官款拨充各局、厂的创办经费和巨额的常年开支。企业的管理机构按照封建衙门的方式组建管理机构。
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在市场上出售,直接调拨给军队。企业既不计算成本、不负盈亏,更没有从利润转化而来的资本积累。
所以,它是由官府控制、垄断下的具有浓厚封建气息的近代企业。
②依赖性和买办性的特色很明显——这些军工企业从设计施工、购置机器设备、生产技术,直到原料供应,没有一样不依赖外国。
当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确实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关键在于这些企业长期都是在外国人的操控之下。外国资本家还通过洋务派推销国内早已落后的或者淘汰的设备和器材。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③其中也包含着一定的资本主义因素——这些企业采用了在当时的中国还算比较先进的大机机器生产,集中了一大批出卖劳动力的工人,形成了资本主义形式的阶级关系。
由于民营企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存在着冲突,甚至有尖锐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制约着民族企业的发展。
做个“总结”吧!
①由于洋务运动最初提出的口号是“求强”,企业全部是“官办”,这就使得一些洋务派官僚在采办经营过过程中,乘机贪污受贿或扩充个人势力。名为“自强”,实为封建军阀趁机扩充本派的实力提供便利。
后来,由于“纯官办”遇到了一些实际性的困难,便提出“求富”,希望通过民用企业,抑制洋商倾销洋货以及列强的经济掠夺。这些民用企业大致上分为三种经营方式——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但不管是哪一种经营方式,这些民用企业都处于官方的严格控制之下,由官府决定一切,而亏损却总是由商股承担。官府还经常向企业进行勒索,商人被迫向封建统治者“报效”。
同时,这些企业的经营在管理上也存在着许多腐败现象,因而成为官僚买办营私舞弊的场所,最终由于官吏中饱私囊,而使大多数企业亏损非常严重。
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就决定了它的本质——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近代企业。这就决定了它的目的——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从而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
这样,就决定了洋务派的想法太天真——他们既要发展近代企业,却又采取垄断经营、侵吞商股等手段压制民族企业;既想培养洋务人才,又不愿改变科举制度。这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洋务运动,新的生产力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是不相容的,它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
因此,洋务运动虽然有一定的积极进步作用,虽然也延缓了清王朝几十年的寿命,却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想要挽救清王朝是不可能的。
除非,清政府放弃统治中国的封建制度。但是,这可能吗?统治者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