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乱世诞生百家争鸣的思想有条件?

  1. 时间:春秋战国这个乱世长达500年。之后的乱世太短了,三国几十年,五胡乱华虽然长,但百主体已经不是华夏文明。五代十国也只有五十多年。民国也就几十年。

  2. 相对稳定:春秋战国的乱世是种乱中有度稳的乱。周天子还是名义共同的主人,大家明面上还是为周天子统治下。五代十国彻底的乱了,各自为帝。(照片来源网络)
  3. 主导思想影响:最关键的一点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明知没有主导的思想,大家脑子里面没有束缚,没有盖子。而汉武帝独尊儒术道后,五代十国的乱世文人的脑子里面都版已经有盖子了,所以造成了发展大于创新。这是最关键的。(照片来源网络)

总结

任何乱世都会出现相对的思想解放,只是灿烂程度无法和春秋战国比罢了,因为乱世表明社会存在严重的问题,会对国民三观进行冲击,加上相对宽松的环境,各种思想就会不断的实践,当这种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环境,必然会脱颖而出,而且清末到民国的思想也是高度活跃的,对如何富强中国,涌现了太多有识之士,从改良派的“戊戌变法”;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再到中国“共产主义”诞生。在这个动乱的年代,大批青年投身到富强国家的伟大实践探索中去。

最佳贡献者
2

出现思想文化解放,需要宽松适宜的环境,需要生产力支持;而五代(907—960)8姓14君,十国(902——979)皇帝国王更多,这样朝不保夕、不断内讧,能保持科举、维持政权都己经阿弥陀佛了,哪有闲心解放思想……

1、思想解放需要生产力支持+宽松适宜的环境——古典时期的思想解放。

譬如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指公元前500年前后一场世界文明的共振。中国的百家争鸣、印度的佛教、西方的民主源头几乎同时出现,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时代,没有之一。

(伟大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农业技术重大的飞跃(如使用铁犁),是贸易的发达。人们吃饱喝足后,开始学么、思考一些额外重要的东西——比如哲学、宗教。

另外环境上,春秋、古希腊以及迦毗罗卫国,提供了一种激荡思想、但又包容的环境;这种难得第一产业重大进展+宽松适宜环境(既不搞文字狱,也不享乐),自然诞生了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宗教和哲学——中国的儒法道墨、印度的佛教、西方的民主思想。

这是千年难遇的思想盛宴、文明盛举;百花齐放,辉煌伟大。

2、回到五代十国,说说当时中国的环境与生产力水平,说说五代十国的历史地位。

一般认为,五代十国政治黑暗,民生困苦,不过还是有一点贡献的。

因为战乱连连,讲求脱离苦难、顿悟、容易入门的禅宗成了首选的精神寄托。所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五代十国佛教大大发展。禅宗蕴含追求哲理、逻辑的思想,间接促进了北宋儒学的产生(北宋五子出现,开始儒学缺少的强调“理”,与“数”),没有五代十国的战乱,禅宗断不会如此昌盛、两宋理学断不会快速产生。

(五代十国的特殊环境让禅宗发展,而禅宗又间接导致了宋明理学的产生)

五代十国是词发展的关键时期,承唐启宋。尤其江浙、川蜀一代。南唐后主、中主的词不用说;前蜀、后蜀的花间集不用说;唐宋八大家宋代的宋代六家,也全都出现在南唐、两蜀统治的地区。

(千古词帝——李煜)

即是说,五代十国南方的思想与文化,是重要的发展期。

五代以冯道为表,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雕版印刷《九经》,保存了许多儒学经典。这相当于今天用人工智能、5g推崇儒学,这很重要,但很难做到。

那更深一步有没有了?不仅中国没有,当时世界也没有,这可是生产力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当时阿拉伯帝国、东罗马也陷入军阀割据的怪圈,这是不是非常离奇的巧合?

(一个朝三暮四的宰相,却在乱世中,用当时先进的雕版印刷传承儒学)

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对比阿拉伯的军事封土制、东罗马的军区制要轻很多;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五代十国亦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全球范围的思想解放,是当时“生产力+军阀激烈割据”,对全球文化的普遍枷锁。

【涛说精彩历史原创,您喜欢要点赞关注哦】

3、中世纪(公元5世纪——公元15世纪)思想的出口在哪里?

放眼全球,古典时期有轴心时代,中世纪有中国的隋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近现代有西方的崛起。

但这个近代出口,着实来的有点晚,有点意外。

(公元10世纪后,全球主要文明都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可以这么理解,公元10世纪后,即五代十国所在时间,全球文明都在寻找一种出口;而这种出口非常之难,直到400年后,蒙古帝国崛起,彻底扫平欧亚军阀、建立真正意义的世界史,才带来了最终契机。

蒙古帝国是短暂的,却带来真正意义的世界观;他们对西亚、东欧的征服,不仅仅带来了先进的火药、造纸术,也让大批难民逃亡西欧,带来了损失三分之一人口的“黑死病”。真切死亡让欧洲人反思人本,不再迷信教会,出现了强调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出现了宗教改革、出现了地理大发现……在彻底反思、努力、拼命后,欧洲终于崛起。

扯得有点远。总之,公元10世纪的五代十国,完成自己的使命,没让中华“儒道释”传统断绝。要想再进一步,是生产力与环境都不允许的。

【涛说精彩历史原创,您喜欢要点赞关注哦】

3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的一个时期,从公元907年至960年。

五代十国时期与春秋战国时期很相似,都是中国历史上各个势力割据分裂和互相攻伐兼并的时代。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后,五代十国的历史开始走上舞台。中原地区的后梁灭亡后,又先后出现了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史称五代。而在此时的中原地区周围,又有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多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那么,同样是割据与兼并并存的时代,五代十国时期为什么没有像春秋战国时期那样出现“百家争鸣”式的思想大解放呢?

首先,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坏境不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一个天下共主周王。西周时,周王室分封诸侯时定了严格的等级和礼乐制度,各诸侯国都有义务遵守周天子的权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周王室威仪大不如前,但诸侯国还是在周王室制定的秩序下和平或者战争。这时候就产生了以维护周王室权威和礼乐制度的儒家、有主张法治强国以兼并弱国的法家、因为战争频繁而适应时代发展的兵家、有因战乱而主张爱人和平的墨家和身处乱世却超凡脱俗有点中立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等等。战国末期,秦国灭东周,各诸侯国都是平等的王,这时候秦国发起统一的战争。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各割据政权都称帝,主权都是平等的国家,没有一个天下共主约束,大家就只是忙于战争。所以,这时期其他像儒家、墨家等思想不能发展,只有“兵家”一家独大,名将辈出。

其次,是当时的社会思想已完成统一,其他思想已很难再次发出萌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等思想理论和其他思想融合发展,到西汉时已趋于成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控制思想,民间思想逐渐统一;内部则采用法家理论,依法治国。这套体系一直沿袭,到了五代十国时各国都采用,不用也很难出现比这更好管理国家的方法。而普通人实现治国安民的理想不用再像墨家和谋士等那样,只需要遵从儒家“修身齐家”“学而优则仕”就有机会治国。所以就没有各家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而奔走各国,也没有像商鞅苏秦等谋士能择君而仕。

还有,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太短,只有短短的五十多年,每个政权存在的时间也只有几十年。春秋战国有五百多年,像其中的老牌强国楚国有800多年,后起之秀三晋夜有二百多年,这足以建立一套成熟时国家制度和稳定的国民,让他们服务国家。这个长久的大分裂时代,不仅产生很多社会矛盾,更产生机遇赋予给人去解决矛盾。比如周王权威下降,齐桓公出来号召天下尊王;魏国刚建立,魏文侯需要人才,西门豹和吴起等人让魏国强大;秦孝公想要让秦国强大,商鞅帮助秦国变法。这都有一个足够的时间可以发展和壮大,而五代十国各国立国时间太短,有人才也没有时间实现主张

4

答案:军人执政。

五代十国如同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一样处于乱世,但其区别就在于统治者群体身份的不同与其统治下社会风气以及意识形态的不同。

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执政群体的属性对于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是有极大的影响的。

五代十国时期是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这个时期所有各个阶级都发生了崩溃。

五代十国时期军人执政和其统治下的社会意识阻碍了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也就无法出现思想文化的解放。


春秋战国时期是在西周封建分封制度的基础上发生的天下大乱,但各个诸侯国都处于贵族的统治下。

贵族向来是受过良好教育,并世袭权力和地位的群体。

他们有养士的传统,对知识分子是极其尊重的。

春秋战国成为思想的盛世在于社会相对于西周变得礼崩乐坏,知识分子都想消除乱世的纷争并相继提出了解决方案,其中以儒道墨法的思想解决方案最为突出。

儒道墨的思想都是主张历史倒退,回到想象中的美好社会,唯有法家的思想主张历史向前。

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依靠法家思想一步步走向强大,统一六国。

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都是在封建分封制度的基础上,处于贵族执政的状态下,其间士人知识分子得到了很好的尊重。

而各个诸侯国也是通过任用通行天下的士人来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早已消灭了封建制度,也消灭了春秋时期那样的贵族,但依然存在强盛的门阀士族群体。

东晋时期皇室衣冠南渡,五胡十六国纷纷作乱。

虽然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但东晋乃至整个南朝(宋齐梁陈)都处在门阀士族的掌控之中。

门阀士族本就是以类似于贵族的掌控官职和权力的方式立于世。

为了牢牢把控政治权利,他们需要培养知识分子,然而他们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更擅长于清谈玄学。

魏晋时期有一种清谈玄学的风气,这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重要前提。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人知识分子是想通过自己的思想对乱世提出解决方案,但魏晋时期的士人知识分子在清谈玄学的风气下纷纷逃避现实。

魏晋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各种有名的隐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陶渊明。

清谈玄学的魏晋时期是对汉末以来的天下大乱以及思想文化的崩溃的逃避,却也通过清谈玄学的方式造就了一个思想文化的盛世。


五代十国时期的乱世是在安史之乱以后的藩镇割据的基础下形成的,这是一个思想和文化支离破碎的乱世。

藩镇割据依靠的是军人执政并世袭权力和地位。

自朱温篡唐以后,中国就陷入了军人执政的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已经大不相同,因为贵族和门阀士族都已经烟消云散。

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是从先秦时期的封建分封制度转变为秦汉统一天下以后的专制集权制度。

在这种政治性质的转变中,社会性质也从贵族社会转变为门阀士族社会,最后进入古代平民社会。

而唐末五代就是进入古代平民社会最后的关口,这个阶段是彻底进入宋代平民社会最后黑暗的黎明。

由于没有了贵族和门阀士族,知识分子只能够从民间产生。

然而这个时期处于军人执政的状态,并且时常发生军事政变。

天下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民间就不能安稳,也就阻碍了知识分子的产生。

五代时期军人政府的统治是极其残酷的,对于知识分子的尊重本就要大打折扣,更何况时常发生军事政变。

军人更擅长于通过武力解决问题,但武力从来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唐末五代乱世中的割据政权都希望统一天下,但此时已经没有了贵族和门阀士族阶级培养知识分子。

五代时期以武力建立的政权往往会被更强大的武力发动军事政变篡取,宋太祖赵匡胤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夺取的政权。

五代时期几乎没有政权以文人知识分子治国,直到后来宋朝建立。

在这种社会风气下,思想和文化日渐凋零,也就不可能出现春秋战国和魏晋时期思想和文化的盛世了。


宋太祖统一天下以后,吸取了唐末五代军人执政的教训,同时担忧军事政变的再次发生,于是杯酒释兵权,并实施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策略。

进入宋代,一切的贵族和门阀士族都已经烟消云散,中国也由此彻底进入了古代平民社会。

在这种平民社会中,政权对文人知识分子又极其重视,就造就了宋代思想和文化的盛世。

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宋词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重要结晶。

唐末五代的黑暗以及思想文化的凋零或许就是为了宋代的繁荣做准备。

在缺失了贵族和门阀士族的乱世,军人执政是不利于思想和文化的发展的,所以五代十国时期也就不可能发生思想解放的事情了。

5

五代十国为何没有出现思想大解放,我认为主要有三点造成的,首先是时间太短,战乱不断,没有形成应有的氛围;然后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主体不是华夏文明;最后是儒家思想已经占据统治地位。

下面,我就这三点详细的说一下为何五代十国没有出现思想大解放。

首先时间短,战乱多,没有形成氛围

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来积累的,同时也是各个社会阶层参与的结果就拿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来说,春秋战国时期可是维持了有500年之久,这就给思想的形成、发展、总结等等提供了一个足够长的时间,而反观五代十国时期,这个时期仅持续了七十多年,而且在这段了战乱不断。

上图为“百家争鸣”时期的主要流派


可能就有人说了春秋战国时期也是打仗,那为何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思想大解放呢,要知道五代十国时期短短的七十多年时间里出现了十多个国家,很多小的政权才刚建立没有多久,还没有来得及发展实力,就被别的国家给消灭,战乱不断,朝代更迭的速度很快,更不用说发展思想了,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形成好的思想氛围。

而春秋战国的乱世是一种乱中有稳的乱,虽然这一时期礼乐崩溃,但是各个诸侯国之间还是讲君子风范的,更何况后面还有一个周天子呢。

上图为春秋初期的诸侯国

其次,五代十国的主体不是华夏文明

五代十国时期建立的国家有很多都是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而汉人建立的王朝要么偏安一隅,要么实力不行,再加上各个国家之间一直战乱不断,各个民族之间想要进行思想交流更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时期里中原大地已经不是华夏文明占据主体地位了,想要形成统一或者思想大解放,只能是汉人政权重新统一全国的时候。

五代十国各个政权时间更替

这一点看春秋战国时期就知道了,那个时候的主体是华夏文明,人与人之间交流虽有一些障碍,但都不是问题,再看看五代十国时期那些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权要么战乱不断存活不久,要么残暴不仁,这些人推崇的都是用武力解决问题,所以你想要跟他们讲道理,根本不可能。

上图为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变化

最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作为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之一的儒家思想,可以说是最终的赢家,从孔子开始,孔子的门生就不断的巩固提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之后更是让其成为华夏文明思想的正统,并且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从汉朝开始的,自从董仲舒提出符合当朝统治者的儒家思想以来,就占据了正统地位,历朝历代以来都是官方所推行的思想,而且后世儒家的门生也是不断的扩展儒家思想,魏晋时期出现了玄学,这个玄学是道家的,但是它却用道家的思想来解释儒家的易经。

儒家

到了唐朝时期又出现了一个儒学大师韩愈,这时期里唐朝基本上的官方思想也是儒家的思想,虽然也存在佛道两家,但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过程虽有波折但是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正统地位。

五代十国是紧随唐朝之后的时代,所以在这一段时间里儒家思想还占据着主要地位,而且再看看前两条,那些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权根本就没有思想,而汉人政权还存在着儒家思想,其他民族政权没有思想,更不用说让他们解放思想了,而汉人政权虽然有思想,但是很多都是各自为战,又或者实力不行。

思想讨论

总结:

所以,我认为,五代十国时期之所以没有出现思想大解放,主要就是当时中原大地的主体不是华夏文明,再加上战乱不断,朝代更迭的速度十分的快,想要形成一个思想解放的氛围都没有。

6

我认为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最解放的时候。只是对于世家大族 名门贵胄而言是一个礼崩乐坏 惨不忍睹的至暗时刻。 从唐末浩浩荡荡的盐枭黄巢大起义以来消灭了唐朝世家大族皇亲国戚尽被歼灭。这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时代。门阀制度崩溃。草蜢英雄崛起与民间 将相宁有种乎。弑君尤如宰鸡牛。什么忠君爱国礼义廉耻通通灰飞烟灭。枪杆里面出政权。黄巢的部将朱温崛起最终灭了三百年国祚的大唐王朝。建立朱梁王朝。谁能想到朱温是个地主家保姆的儿子。低贱不能在低贱了。接着突厥别种沙陀人李克用父子崛起于山西最终灭了后梁。沙陀人在中原竟然建立了三个王朝。后唐后晋后汉。最后一个五代王朝后周的建立者郭威是个快递员出身。如果五代时期的思想文化还不够解放。请问什么时代的思想文化才解放。白马驿事件。李振和朱温把唐朝几十名宰相名臣名门望族扔进黄河。李振说 这些人平时自称清流。这回变成浊流吧。冯到也是辅佐了十几位皇帝包括耶律德光。全无忠臣不事二主的忠君思想。河南尹张全义全家女眷被朱温操了个遍。只能忍气吞声。但他治理洛阳周边。百姓安居乐业。这个思想还不够开放吗。胡人可以在中原建立三个王朝。石敬瑭可以管比自己小11岁的耶律德光叫爸爸。

7

一个思想体系的建立,需要社会各阶层漫长的努力过程,春秋乱世历时500载,这是一个大历史的概念,到了春秋战国,只不过是思想解放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出现了百家争鸣,这种伴随着时局分化、动荡形成的局面很快被吸收整合,形成了新的解放——也就是儒家思想。接着,春秋战国之从春秋战国到清末,这个阶段是儒家主体思想的巩固、丰富阶段,伴随着缓慢的思想解放和复辟,比如明末的黄宗羲等人引领的思潮和民初帝制复辟,无论怎么样,思想解放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只是还没有到下一个“百家争鸣”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8

一直以来人们多认为五代十国是处于唐宋之间低谷渐进的衰落期,对于它的文化成就总体评价不高。的确,五代十国前后不过短短的60年,但是朝代更迭频繁,军阀混战严重,社会处于动荡分裂的状态。加之五代时期的重武风尚及武人专权跋扈,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相比于唐宋也就相对的衰落了。但是也应该看到,从唐宋文化转型的角度看,五代十国处于唐宋两次古文运动之间,因而它的文化特点也应既有对唐代文化的继承,也有对宋代文化的开启。结合五代的社会背景,五代文风呈现出悲伤,粗糙,隐逸,骈散文杂用,平淡流畅等特点,同时五代时期文化重心的南移,诗词,绘画及音乐等的发展,对儒家经典的继承,科举及学校的变化,以及因五代文化相对衰落而进一步深入的三教融合趋势都对之后宋代的文化转型起了重要影响。所以,如果将五代十国放入古文运动中去考察,那么这一历史时期对于唐宋文化从士族文化向世俗文化,多元文化向统一文化的转变是有十分重要的过渡意义的。最后将古文运动背景下的五代十国与中古时期同样处于文化转型期的西欧社会相比较则更能理解五代十国这一时期的重要价值。

9

总体来说,五代十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并不是没有解放,而是相较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远远不及。

主要有以下原因:

1.时间限制:五代十国只有五十三年,春秋战国这个时期则有超过五百年的时间跨度。换句话说,如果想和春秋战国分庭抗礼、正面比较,那咱们应该把中唐、晚唐、五代、北宋,以及一部分的盛唐与南宋,都囊括进去,才算合适。但是咱们不这么做或者说,我们先就专注在这53年里来看看这段时间里,它们思想文化都发生哪些变化。

2.宗教兴起:五代十国时期的主要思想贡献和文化发展,在于宗教。事实上,自三国末年玄学兴起,及至两晋、南北朝、隋、唐,曾经制霸诸子百家的儒学始终没有完全回复元气、恢复兴盛,自魏晋到隋唐的这段思想史,是属于宗教的,尤其是道教与佛教。所以如果我们以宋明清的眼光、或者以秦汉的眼光去寻找思想家,往往会无功而返。

然而若我们投眼于宗教,我们就会发现,道教的陈抟、吕洞宾都是残唐五代时人,佛教禅宗在此时更发展出五家七派,我举一个例子,周世宗柴荣整顿佛教,整顿了三万多所寺庙,比唐武宗灭佛时仅仅少废了一万所佛寺。考虑到周世宗只能整顿中原寺庙,而唐武宗清理了全唐范围内的佛寺,可以认为唐武宗灭佛以来到了五代,寺庙的数量实际上膨胀更甚于灭佛之前。

佛教发展的社会动力如此强大,道教的发展也相差仿佛,茅山宗、南岳天台派等都在那个时代发展起来,前者在两宋达到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后者则在元代获得统治者的重视。

虽然说,传统宗教的推广总会伴生了许许多多的迷信思想,但也不可否认以佛、道教为首的宗教充满生命力的发展的背后,是它们代表了极有活力的、广大的社会力量的事实,并且在这之中,显然包含着思辨、哲学、宗教理论、艺术,等等人文科学的发展。

3.儒学有发展:五代乱世,宗教为代表的避世哲学发展顺畅也算有理可据,那么以儒学为代表的治世之学有没有发展呢?当然也是有的,不过其主题更多在于复兴儒学,事实上,从唐时为韩愈等人首推的古文运动,再到残唐五季不绝如缕的儒学复兴的努力,终于使得儒学在两宋重新达到顶峰——儒、道、佛三家思想大融合的新生的儒学。

4.主旋律问题:思想文化的发展,在五代时期不是主旋律:激烈的军阀混战,带来的是当时人们重视实用性的倾向,比起抽象哲学的建设,当时的社会在技术层面的进步其实更大,譬如说,现代习以为常的会计制度,其实就是唐末宋初的这段时间被人们创造出来,并且给中原朝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红利,使得后周、北宋终于逐步达成了建设中央禁军、削弱节度使、调整地方政制的改革。

写的不好请别介意,希望能为您解惑

10

思想解放不适合中国国情,战国的诸子百家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在争用什么手段控制小老百姓,小农思想的自私自利和奴隶统治的奴性以深入骨髓,若真的思想解放,会发生天下大乱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