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是在西周封建分封制度的基础上发生的天下大乱,但各个诸侯国都处于贵族的统治下。
贵族向来是受过良好教育,并世袭权力和地位的群体。
他们有养士的传统,对知识分子是极其尊重的。
春秋战国成为思想的盛世在于社会相对于西周变得礼崩乐坏,知识分子都想消除乱世的纷争并相继提出了解决方案,其中以儒道墨法的思想解决方案最为突出。
儒道墨的思想都是主张历史倒退,回到想象中的美好社会,唯有法家的思想主张历史向前。
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依靠法家思想一步步走向强大,统一六国。
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都是在封建分封制度的基础上,处于贵族执政的状态下,其间士人知识分子得到了很好的尊重。
而各个诸侯国也是通过任用通行天下的士人来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早已消灭了封建制度,也消灭了春秋时期那样的贵族,但依然存在强盛的门阀士族群体。
东晋时期皇室衣冠南渡,五胡十六国纷纷作乱。
虽然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但东晋乃至整个南朝(宋齐梁陈)都处在门阀士族的掌控之中。
门阀士族本就是以类似于贵族的掌控官职和权力的方式立于世。
为了牢牢把控政治权利,他们需要培养知识分子,然而他们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更擅长于清谈玄学。
魏晋时期有一种清谈玄学的风气,这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重要前提。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人知识分子是想通过自己的思想对乱世提出解决方案,但魏晋时期的士人知识分子在清谈玄学的风气下纷纷逃避现实。
魏晋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各种有名的隐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陶渊明。
清谈玄学的魏晋时期是对汉末以来的天下大乱以及思想文化的崩溃的逃避,却也通过清谈玄学的方式造就了一个思想文化的盛世。
五代十国时期的乱世是在安史之乱以后的藩镇割据的基础下形成的,这是一个思想和文化支离破碎的乱世。
藩镇割据依靠的是军人执政并世袭权力和地位。
自朱温篡唐以后,中国就陷入了军人执政的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已经大不相同,因为贵族和门阀士族都已经烟消云散。
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是从先秦时期的封建分封制度转变为秦汉统一天下以后的专制集权制度。
在这种政治性质的转变中,社会性质也从贵族社会转变为门阀士族社会,最后进入古代平民社会。
而唐末五代就是进入古代平民社会最后的关口,这个阶段是彻底进入宋代平民社会最后黑暗的黎明。
由于没有了贵族和门阀士族,知识分子只能够从民间产生。
然而这个时期处于军人执政的状态,并且时常发生军事政变。
天下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民间就不能安稳,也就阻碍了知识分子的产生。
五代时期军人政府的统治是极其残酷的,对于知识分子的尊重本就要大打折扣,更何况时常发生军事政变。
军人更擅长于通过武力解决问题,但武力从来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唐末五代乱世中的割据政权都希望统一天下,但此时已经没有了贵族和门阀士族阶级培养知识分子。
五代时期以武力建立的政权往往会被更强大的武力发动军事政变篡取,宋太祖赵匡胤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夺取的政权。
五代时期几乎没有政权以文人知识分子治国,直到后来宋朝建立。
在这种社会风气下,思想和文化日渐凋零,也就不可能出现春秋战国和魏晋时期思想和文化的盛世了。
宋太祖统一天下以后,吸取了唐末五代军人执政的教训,同时担忧军事政变的再次发生,于是杯酒释兵权,并实施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策略。
进入宋代,一切的贵族和门阀士族都已经烟消云散,中国也由此彻底进入了古代平民社会。
在这种平民社会中,政权对文人知识分子又极其重视,就造就了宋代思想和文化的盛世。
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宋词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重要结晶。
唐末五代的黑暗以及思想文化的凋零或许就是为了宋代的繁荣做准备。
在缺失了贵族和门阀士族的乱世,军人执政是不利于思想和文化的发展的,所以五代十国时期也就不可能发生思想解放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