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这个位置一半是混来的,一半却依靠的是自身的硬实力。
在那些蓐法成性者制造的印象中,法国是个几星期就输掉战争是怂瓜,此后就在二战的舞台上领盒饭了,但真实的历史真的是这样简单吗?
二战前的法国已经是个积年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地位相当高,他们拥有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余晖,拥有庞大的陆军,与自称“海军第一”的英国并称“海陆双雄”,长期在世界顶端称王称霸,其地位与今天的美国近似,而且更加无耻霸道。
在很长的时间内,法国都是世界第二大国,他们拥有除英国外最多的海外殖民地,半个非洲都是法国的地盘,越南也是法国殖民地,甚至还在北美、南美拥有一些地皮。这也是法国人牛气的根本。
当二战爆发后,法国虽然很快战败,但德国只能征服法国的本土,根本无力对付外面广阔的法属殖民地,也因此德法之间的“降表”更像个法国认怂的文书,他们承认了德国的占领,然后政府换了个地方办公,每年再给德国赔些钱了事,从此既不参加战争,也不帮着德国打仗,再消极的维希政府也没大规模的送法军给德国当伪军,仅有部分法西斯分子被纳粹党的宣传机器煽忽上了战场。
更绝的是法国水兵,当时法国人拥有强大的舰队,比孱弱的德国海军厉害的多,法国投降后,这些舰队大部分被送到土伦港停泊,再也不肯出动,德国人也不敢打它们的主意。等后来希特勒想对这些舰队来硬的时候,法国水兵硬是挡住了德军冲来的坦克和军队,制造了一起人类最大的舰队自毁事件,将所有军舰几乎全部破坏。
跑到外面的法国人也没闲着,许多人看不惯贝当元帅给德国人当孙子的做派,纷纷跑到国外或法属殖民地过日子,像阿尔及利亚甚至因为法国商人的云集,形成了奇特的繁荣景象。军人们则多半跑去追随戴高乐,戴高乐在殖民地刚果开大会建立了“自由法国”,又在英美国支持下建起了“自由法军”,纠集起大批人员,四处攻击维希政府的殖民地,配合盟军作战,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要知道,敦刻尔克撤退的法军都有大几十万呢。
与许多人想象的“铁板一块”的盟军不同,真正的盟军内部充满了国家政治的尔虞我诈,通常的套路是“英国支持法国--法国怼着美国--美国支持英国”,相当的微妙。英国人把自由法军当成自己压制美国的手段,戴高乐也乐于帮在斗美国的过程中重塑政治影响力,哪怕他们吃的是美国饭,打的是美国枪。
自由法国与美国的关系极差,罗斯福不喜欢戴高乐和自由法国,他们支持的反而是给纳粹打工的维希法国,因为自由法国与维希法国的殖民地争夺战,罗斯福好几次都差点爆发,哪怕戴高乐解放了美国旁边的三个维希岛屿。当时维希法国在岛上设置了监视美国轮船的间谍机构,美国不以为意,却痛骂戴高乐把岛屿占了。
也正是因为戴高乐与美国坚决划清界限、针锋相对的风格,让自由法国又与英国人穿回了同一条裤子。英国人很明白,自己“日不落帝国”的大势已去,美国人毕竟是外人,让他们掺和进欧洲的事务其实是引狼入室,所以必须有个老战友报团取暖,所以当联合国进行组建时,英国人便成了法国人的支持者,紧接着苏联也支持了法国——废话,反美反的比我还显眼的国家当然要顶!
美国人当然也有对策,为了遏制法国和苏联,中国被加入了常任理事国,为了增加南美洲的话事能力,美国还希望将巴西也拉入常,但最终没搞成功。当时的中国代表了亚洲,同时也是美国的马仔,可以说一切尽在美国的掌握中,也就无所谓法国如何了,他们唯独没想到中国后来会走上独立自主的强大道路。
就这样,法国凭借着硬实力和微妙的政治局势,最终成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