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别说李建成当了皇帝会不会杀李世民,就是当太子的时候,李建成做梦都想杀了李世民,只不过玄武门兵变让李世民下了先手。

玄武门之变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予盾白热化的结果,也是李建成始料未及的事,如果李世民不能及时铲除太子党,李建成反过来肯定会杀了李世民及其党羽。

当时的朝廷格局是太子李建成协助皇帝李渊处理政务,形成以李建成为首的太子党,其成员包括齐王李元吉(李渊第三嫡子)及其部下宇文宝、谢叔方,太子府幕僚魏征、王珪、冯立、薛万仞等人。秦王李世民常年领兵在外,形成了以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党,其成员主要有外戚长孙无忌,秦王府幕僚房玄龄、杜如晦,将领尉迟恭、秦琼、候君集、程咬金等人。


齐王李元吉献计给李建成,让李建成召李世民议事,自己的部将宇文宝会带刀斧手埋伏于帐内,只要一声号令,立马将李世民斩首。李建成虽然想除掉李世民这个眼中钉肉中刺,可能认为时机不成熟而没有采纳。李元吉对李建成道:枉费我一片苦心,此计如若弃之不用,恐将悔之晚矣。

李世民的部将大多在外带兵,京城长安太子党羽甚多,各种关系盘根错节,李世民唯恐遭遇不测,向李渊提出前去洛阳,实则避祸。李建成和李元吉怕李世民去了洛阳以后难以监控,到时候与他们公开化分庭抗礼,于是让李渊把李世民的提议压了下来。李渊作为皇帝和父亲,其实是偏向太子的一方。


历史上真正的李建成不象许多小说和文艺作品中那么不堪,因为这些假象都是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抹黑李建成的结果。真正的李建成从李渊太原起兵开始,就和李世民一同为大唐初建立了大功,那时候人人都知道李渊有两个了不起的儿子。只是后来攻下了长安,李渊知道李建成办事老成干练,就有意留下来协助处理朝政,毕竞太子是他的接班人。外边打仗的事就交给了秦王李世民,这时的李世民如鱼得水,接连打了几场大胜仗,威望也是越来越高,外边很多将军只听命于李世民调遣,这给太子造成威胁。所以李建成不敢再放李世民出京,只要李世民乖乖呆在京城,他李建成相信自已有足够的手段对付李世民。至于什么时间让他死,还不是看自己的心情。

确实,李建成的胜算此时应该大一些。可是李建成太过自信,有时候自信的过头了应该不是什么好事。常言说得好,叫做困兽犹斗,何况他面临的是李世民这个对手。

李世民没有走脱,秦王党认真的分析了当时的情况,房玄龄认为李世民应该快刀斩乱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尉迟恭和长孙无忌也认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终于,李世民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决定,提前发动兵变。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对于李建成和李世民来说,他们的生与死往往就在一刹那间决定了。话说回来,如果李建成杀了李世民,“贞观之治”肯定不会有了,类似于“贞观之治”的其它盛世有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实现了。你说呢!

本人头条号《走着聊着》,历史领域创作者,欢迎点击加关注!

最佳贡献者
2

会有李建成当皇帝会放过李世民,是因为李建成给人比较懦弱的感觉。像李世民为什么立李治,原因也是立李治,别的儿子可以活,立别人,李治就活不成了。

《新唐书·李泰列传》:【帝曰:“是也,有如立泰,则副君可诡求而得。使泰也立,承乾、治俱死;治也立,泰、承乾可无它。”】

那这种事情适不适用李建成跟李世民呢?其实不适用。

因为在争太子时,李建成就已经疑似杀过两回了。

一次是打猎 。

李渊亲自率领儿子们出城,来到城南的一处猎场,李渊下令让三个儿子一起驰射较量骑术。

看来,李渊准备组织这样的家庭郊游会来增进一下兄弟的感情。

很多年前,李渊就曾经这样领着三个儿子放鹰逐兔。那时,没有这偌大的江山,但同样也没有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

也许回到猎场能够重新唤起他们兄弟之间的温情。

李渊的苦心似乎起到了一些效果。李建成牵着一匹十分肥壮的马来到二弟李世民的面前,告诉对方,这是一匹俊马,能够跳过数丈宽的溪涧,兄弟你善骑,可以试一下。

李建成虽然人比较仁厚,但要指望他突然爱心大发,将自己的俊马送给死对手二弟骑那是不现实的,事实上,李建成这回有些不厚道,他牵出的这匹虽然膘肥体壮,却有一个毛病,喜欢尥蹶子。大概李建成想趁机踢李世民一个下半生生活不能自理。

李世民欣然上马,开始追逐猎场上的一头鹿,刚跑起来,这马前腿一扑,就往地上栽。眼见要将李世民摔个四脚朝天,幸亏弟弟有练过,一跃从马上跳了下来。

等马站起来,李世民又翻身上马,没跑二步,这马不吸取前蹄的教训,又要往地上蹶,当然,李世民又一个漂亮的跃身,在倒地之前,从马上跳将出来。

显然,李建成的计划落空了,李元吉在旁边也气得大叫可惜,可李建成却朝李元吉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马踢不死你,但你自己找死就怪不得大哥我了。

数次跃马,李世民毫发未伤,得意之下,他朝身边的宇文士及说道:

“他们想借此杀我,但生死有命,岂是这些人可以伤得了的。”

李世民说这一句话但不是纯粹的显摆,他选择宇文士及做为吐槽对象是有深意的。

宇文士及曾经跟随李世民征洛阳,战窦建德,早已经被李世民拉扰为自己人,但宇文士及除了是李世民的人之外,还是李渊的老朋友。

显然,李世民说这一句话,并不仅仅显摆自己命硬,他更希望宇文士及将李建成欲借马杀他的事情用小报告的形式告诉李渊。

对于李世民的用心,宇文士及是明白。可正因为明白,他却没有找小报告。人家的家事,自己当马前卒冲到前面,说不定最后受伤的是自己。

宇文士及不打小报告,李建成的小报告却已经打到了李渊那里。

回到宫后,就有妃子向李渊报告了一个新情况。

“秦王自言自语,说自己有天命,以后是天下之主,是不会浪死的。”

李渊彻底愤怒了。

我搞一次家庭聚会,让你们联络感情,可你们竟然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搞斗争。这个世界有天命的是我,其他人,就算是我的儿子,也不行!

这是一次,还有一次夜宴事件。

有一天李世民跟跟李建成喝酒,突然发病,症状为心病,吐血。最后,被人扶了回来。

很显然这不是普通的吃坏肚子,倒像中了毒。

听到消息后,李渊亲自跑到李世民的住所,看探了躺在床上,大难不死的儿子,询问了当时的情况,然后,转头告诉随从,给东宫发个敕令,告诉太子,秦王素来不能喝酒,以后不准再夜饮!

完了?这个事情这样就算处理完了?

李世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差点被毒死,而李渊竟然表现得像一个宿舍管理员,只是禁止吃宵夜。

怎么着,也该给一个交待吧。

李渊长叹了一口气,他觉得是该给一个交待了。

李渊想起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不久后,有人举报秦府车骑将军张亮在洛阳阴结山东豪杰,收买人心,意图不轨。

当然,这个举报人自然是东宫的人。

在经过审问后,这位张亮很有点骨气,打死也不说,在套不出口供之后,张亮又被放出来。

虽然查无实证,但谁都知道,李世民你是在洛阳搞基地组织吧。

李渊坐了下来,望着还躺着的李世民,说出了他最后的解决方案。

“首建大谋,削平海内,都是你的功劳,我要立你为嗣,你又坚决推辞,而且建成年纪比你大,居东宫的时间又长,我不忍心夺去他的位子。现在你们兄弟水火不相容,还一起住在长安,一定会有纷争。我让你返回行台,留居洛阳,陕州以东由你主持,你还可以建天子的旌旗。”

因为李世民有篡改史书的不良记录,以上这段话通常被认为不是原话,这其中经过了相当的润色。而后面这一句,被改动的可能性极少。

听到父亲让他去洛阳后,李世民表示自己不愿意离开父亲,并当场流下了眼睛。李渊挥了挥手:

“天下都是一家,东都跟西都又很近,我要是想念你,随时都可以去看你,你就放心去吧。”

说完,李渊起身离开。

这一年李渊六十岁,从这几年他连续生二十个儿子的事迹来看,李渊并不服老,身体也倍棒,眼不发,耳不聋,骨质未疏松,腰未垮。 但在转身离开的这一刻。李渊突然感到莫名的疲惫,将一切掌控于手心的他第一次觉得力不从心。

这便是老的感觉吧。

如果李建成要放过李世民,可能这就是一个选择,但是李建成又绝不允许李世民出走。

李渊的处置方案传到东宫,李建成彻底慌了。

现在李世民在长安,都有点搞不惦,要是让他到洛阳搞割据,到时,谁能制得住他?谁能保证这位二弟以后不兴兵杀回长安。

于是,李建成赶紧叫来了自己的死党四弟李元吉商议对策。最后,这哥俩得出结论,绝不能让李世民到洛阳去。

决定之后,李元吉拔脚就走,准备联络后宫嫔妃,刮一次枕头风,将李渊改变主意。

但李建成拦住了他。

“你要用什么理由来阻止李世民去洛阳?”

李元吉倒没想到这一点,但事情紧急,路上再想,好的理由想不出来,莫须有的总可以编一些吧。

李建成笑了,然后告诉对方。只有一个理由可以阻止父亲让李世民去洛阳。

“告诉父皇,秦王府的人听说要去洛阳,无不欢喜雀跃,看样子,只怕一去不复还了。”

这句话传到李渊耳里,李渊彻底愤怒了,自己骨肉分离,你们秦王府的人还敲锣打鼓欢天喜地,这实在太过分了。

李世民到洛阳的事情就此终结。

两人已经形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

另外,不要忘了,这不只是李建成跟李世民的事,还有一个李元吉呢。

武德九年(626)的六月,边关的狼烟又一次冲天而起。

这一次入侵的不是东突厥的大当家颉利可汗,也不是刚跟李世民正式拜了把子的突利可汗,而是那位因为长相欠佳而失去大可汗之位的郁射设。

这位兄弟来得太巧,正赶上李世民举步维艰的时刻,不少史学家怀疑这可能是李世民故意引来以图再次掌控军权。当然,这个可能性是有的,但必须得说可能性不大。因为这位郁射设虽然跟唐朝有过一些军事交流,但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前些年因为被唐军赶出了河套地区,本就脆弱的感情早就破裂了。这次杀出来,也没有到长安围观李唐内斗的意思,仅仅是夺回自己的旧地。

况且,更重要的一条。李世民已经一年多没当过主帅,李渊也正在摆脱唐朝对这位秦王的军事依赖。所以,突厥人的进攻并不一定对李世民有利。

事情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点,突厥的进犯并没有让时局朝对李世民有利的方向发展,反而将秦王府引入到一个更危险的时刻。

在李建成的推荐下,李渊任命李元吉统帅诸军北上。

李元吉是一个疯狂的人。

曾经有一次,李元吉在家里埋伏了杀手,准备刺杀到自己家里窜门的李世民。最后被李建成劝阻。

从这件事情上,大抵可以看出相比懦弱的大哥,李元吉心更狠,手更辣。但不容易看了来的是,李元吉的野心比李世民更大,用计更毒。

李世民不是一个人来的,他是陪李渊来的,而耐人寻味的是李建成也在。家里人都齐了,而李元吉竟然要当着父亲兄长的面杀掉李世民。

试想一下,杀了李世民,怎么向李渊交待,乱刀之下,李渊会不会顺便被砍翻?而杀了李世民,李渊,这个大哥李建成还留着干什么?

根据所有的线索演译一下,可能会得出一个让人不寒而粟的结论,李元吉极有可能不只是要伏杀李世民,他是准备一锅端。

这是一个可怕的结论,但并非没有先兆,在前面的杨文干事件中,大家或许还记得那位莫名其妙的司农聊宇文颖,本来李渊劝他去将杨文干忽悠来,这位仁兄却一五一十倒豆子般将所有的真相告诉了杨文干,最后成功将杨文干送上梁山。

我们没有说的是,这位宇文颖是李元吉的亲信,同时,必须提醒一点,李元吉的亲信不一定代表着就是李建成的亲信。

又据齐王府的线人举报,李元吉曾经说过一句话:

“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

在李元吉看来,李世民是蝉,李建成是螳螂,而他才是真正在后的雀。

对于这样的局面,我只能说,陷身于政治斗争的人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李元吉很快展现了他的手腕,利用统率诸军的机会,李统帅将秦王府的大将尉迟敬德、程咬金及秦叔宝等人调到了自己的部下。

以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拉扰不来的人才,现在可以光明正大的打包带走。

李元吉还特地要求要阅秦王府的兵,好从中挑选精锐充实大军。

而这,还不是李元吉计划的全部。

在东宫齐王府费尽心机挖角秦王府时,李世民也同样在撬东宫齐王府的墙角,跟李建成们老盯着秦王府一线人物不同的是,李世民没有去打魏征们的主意,他把目标瞄准了一些不起眼的人物。

这些人可能不是力拔山兮的将军,也不是足智多谋的参谋,但他们同样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

东宫三寺之太子率更寺的率更丞王晊被李世民策反了,品阶只有七品,主要掌控漏刻,说白了,就是打更中的霸主,当然,打更中的霸主依然是打更的。在长安这样掉下一根电线杆就有可能砸死一个大官的长安,实在是一个低微的官吏,其品阶只有从七品,属七品芝麻官一级。可芝麻虽小,也能影响一张大饼的风味,芝麻官虽少,也同样能决定一件大事的成败。

因为身处东宫,这位王晊探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没有犹豫,他马上将这个消息密报给了李世民。

说实话,李世民虽然早知道跟自己的兄弟有火并的一天但听到这个密报后,还是吓了一跳。

这是一个计划,细节如下:

在李元吉出征之日,李建成拉着李世民到西郊的昆明池设宴送中,在酒宴上埋伏大汉将李世民拖下,当场斩杀,然后写个秦王暴病而亡的报告。最后李建成进宫逼迫李渊让位,李元吉在昆明池继续坑杀尉迟敬德。

至此,大功告成!

3

谢谢邀请!

虽然历史没有假设,但李建成当了皇帝会发生什么,会不会出现“建成之治",李建成、李世民这哥俩的关系将会是什么走向,纵观历史,用历史的规律分析,自然便可得出以下结论。

李建成是唐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长子,唐朝的当朝太子,能文能武,社会声望很高。李建成早期主要在战场上拼杀,后期留守长安协助父亲李渊处理政务。李世民是李渊次子,封秦王,通过封号就可看出,李世民英武,能打仗,能打胜仗。他的主要任务是在外率领将士东征西讨。由于这个特殊原因,秦王府将星云集,谋士如云。这批人就一个心愿,让李世民当上皇帝,自己享受荣华富贵。

当时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争斗已公开化,白热化。两虎相争,你死我活。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李世民搞突然袭击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杀。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逼李渊退位,自己当了皇帝。至此,手握兵权、兵多将广的李世民完胜。当然李世民的胜利与谋略,与突然袭击的战术有关。李世民在后来的皇帝生涯中事业辉煌,创造了“贞观之治"。被称为“唐宗",千古一帝。

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可能会顺利继位。李建成继位后会出现什么呢?第一他要干掉李世民,至少要削去爵位,剥夺兵权,将其软禁,或者投进监狱。总之不将其弄死,也得玩残。这是李建成的既定方针,玄武门之变的起因就是李建成、李元吉在李渊面前鼓噪调秦王府的兵马、大将,削弱秦王府力量引起的。可以说刀已架在李世民的脖子上了。

李建成也是文武双全,与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在伯仲之间。在文治方面的经验还长于李世民,军事要稍差一些,至少战功少于李世民。李建成当了皇帝,治国理政不会比李世民差多少,甚至会更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唐朝盛世,贞观之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历史的大趋势、大规律,不可阻挡。

大唐和大汉极相似。大汉之前的大秦之前战国兼并,大唐之前的大隋之前五胡乱华,大秦、大隋均二世而亡,代之的大汉朝如大唐朝。唐朝神一样的存在是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无论李世民、李建成、甚至李元吉等,谁做了皇帝都会有"之治"的局面。皇帝没有三头六臂,盛世与皇帝有关,但有时还真的关系不大。

4

大乱之后出现大治,这是历史的法则!别说是李建成做皇帝,就是隋炀帝坐江山,二三十年之后也是盛世!对了,隋炀帝后期已有盛世端倪了,比如:基本统一中国,“外邦”奉隋如同后来奉唐,拓边事业进展得也不错,更不用说整套的基本沿用到清末的职官制度、考试制等,还有大运河、长城等。。严格说来,隋就是先唐,如同西楚是先汉一样。

5

这是个悖论。

从李世民成为天策上将,尚书令的那一刻开始,兄弟俩之间已经走到了对立面。无论谁想要上位,首先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除掉对方,否则不可能坐到皇帝的位置上的。

如果李建成能够当上皇帝,那说明李世民已经成为了他的刀下亡魂,天策府诸人皆被铲除,这个事情还是极有可能发生的,倘若没有被李世民先手的话。

权力的争夺不是温情脉脉的请客吃饭,谈不拢大不了一拍两散,在皇权的支配下,这是一场你死我活,赶尽杀绝的斗争,李世民在军中的权威,以及基本独立于朝堂外运作的天策府小朝廷,这些都严重威胁到了皇权。

李建成的法统很正,但他不可能像个傻瓜一样任凭应该属于自己的权力继承一点一点流失到李世民手中,等到李渊寿终正寝,他上位的时候,怕是已经指挥不动李世民集团了。

到了那个时候,别说是来场类似“贞观之治”的盛世,怕是帝国不走向分裂就阿弥陀佛了。李世民也未尝没有一点觊觎帝位的野心,到了他那个位置,即便他想要跟李建成兄弟和睦,尽心辅佐,但他手下的人也会逼着他上位,毕竟大家跟着你就是奔着荣华富贵去的,天天呆在天策府这个不伦不类的小朝廷也不是件好事呀。

所以,李建成的皇帝之路,首先要解决李世民,不干掉李世民,他是成为不了皇帝的。那么,没有了李世民,还会有“贞观之治”么?

“贞观”这个年号,大概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毕竟这个年号,其实首倡者是魏征,而魏征在李建成身死之前一直是太子阵营,当然取这个年号,也有一些特定的历史含义,比如当时玄武门之变后,很多太子齐王的部曲流亡,天下难免人心惶惶,“贞观”的意思是“以正视人”,也有点跟天下和解,不再搞大肆追捕前太子齐王部署的意思。

至于“治”,大概还是有的,这是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李建成虽然不善于军事,战略上面也稍逊李世民,但并不能说他就是个草包。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均田,府兵制度在隋末长期动乱人口锐减的情形下,只需要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帝国经济走上正轨,蒸蒸日上都是会发生的。

而李世民和李建成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在于战略,比如对突厥西域的战略,显然趋于保守的李建成,不太可能拥有一战而定突厥的勇气和决断,也不太可能出现“万国来朝”,诸国奉为“天可汗”的局面。

但唐朝出自关陇军事集团,这种基因又决定了旗必然会又不断的对外扩张战争,纵观贞观时带兵出征的大将,唯有侯君集出自天策府,李世民后来说的“唐初三大名将”,一个薛万彻是太子的心腹,一个李道宗虽然跟李世民亲近,但在玄武门之时,保持中立,而李勣这个老狐狸,同样是保持中立,大唐军神李靖,亦然是中立派。

如此看来,大唐军方能打的几个人,其实都能在李建成干掉李世民之后为其所用,由此一来,在对外战争中,以唐代军制而言,不会出现很大的变数,只在于成果可能没有李世民搞得那么大而已。

6

太子李建成肯定会杀害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当时的封号仅次于皇上,唐朝国土一多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建成即便是杀了李世民当上皇上,也不会有贞观之治。原因是李建成只会窝里斗。不懂得治国理政。

7


肯定会啊!

因为政治无亲情,兄弟两个为了争夺皇位拼个你死我活的,就只能有一个活着。

毕竟当时两兄弟已经闹的是你死我活了,根本没有调解的可能,不然李世民也不会孤注一掷的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了。

同理换成李建成当上了皇帝,拥有了优势,绝对要杀李世民,以绝后患的。

至于有没有“贞观之治”,应该是有的。

因为李建成这个人,虽然在唐朝的官方记载中是一无是处,说得他如果继位成为皇帝,唐朝马上就会亡国一般。

但很明显这是出于政治需要对于他的抹黑。

历史上李建成的能力虽然不及李世民,但是能力也不差的。

以他的能力成为皇帝,并且吸取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身为二代皇帝,他只要不像隋炀帝那般,好好治理国家的话,哪怕是不会造就“贞观之治”那般的大好局面,但肯定会出现一个治世的局面。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8

先说结论,极大的可能会,如果李建成当上了皇帝,他会杀掉李世民。

按照既有的历史进程倒推,李建成能够当上皇帝的前提其实就是李世民的羽翼被剪除、李世民本人已经出局,但是当上皇帝的李建成还是要斩草除根更安全一些,具体做法可以是以李渊的旨意或者遗命赐死李世民,把李承乾、李宽、李恪、李泰等都杀个干净,然后过一阵子再追封李世民房陵王,谥号戾(杜撰一下)。

另有一个观点认为,如果李建成击败了李世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野心的李元吉可能会转而对付他,夺取皇位,这很可能是李世民方面放出的烟幕,为了说明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即使没有自己一方的动作本来很难保得住,减轻自己一方的责任,其实,李元吉在李建成不同意其计划的时候气愤地说:为兄计耳,于我何害——只是为大哥您着想罢了,于我又有什么相干——这就是一个骄纵的幼弟的语气,不是一个阴谋者该有的姿态。

李建成的本性不好、贪图女色,昏庸无能可能都是李世民上位之后的刻意丑化,事实上李建成无论在大唐开国的军事行动与建国后的治理国政中都表现杰出。

以李建成的智慧才干和麾下的人才——要知道魏征本身就是李建成的手下——当了皇帝也会有大唐盛世,只是或许不叫贞观之治而已。

9

这个问题,得分开两方面来答:

首先是“李建成当上了皇帝会杀掉李世民吗?”答案当然是:会!

实际上,别说当上皇帝后了,就是在此之前,不论是李建成还是李世民,彼此都想干掉对方。哪怕是当时早已是储君的李建成,也时刻在琢磨着怎么干掉李世民。毕竟,秦王李世民在军中和民间的威信实在太大了,如果不在李渊死之前除掉李世民,那么即便李建成真的当上了皇帝,也是做不长久的。

其次是“李建成当皇帝,还会有贞观之治吗?”答案却是:不会!

1、就个人能力和威望而言,深居东宫的李建成是远不如久经沙场的李世民的;

大唐立国之初,对内需要构建政权,巩固统治;对外需要东征西讨,完成统一。这一内一外的重任,都需要交给自己的儿子们来完成。而李建成作为李渊之长子,自立国起,便被确立为太子。作为大唐的储君,李建成自然是不适合在外统兵征战的。所以,统领大军,平定天下这个重任,便落到李渊另一个出色的儿子——秦王李世民的头上。

因此,在大唐开国之初的统一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关键战役和“硬骨头”战役,几乎都是秦王李世民带着手下那群秦王府的悍将们啃下来的。

在浅水原之战中,李世民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指挥水平,反败为胜,一举消灭了称霸西北的薛仁杲父子,巩固了唐朝的西边。之后,李世民率兵东进,一举扫除了称雄中原的郑王王世充和虎踞河北的夏王窦建德两股庞大的势力,奠定了大唐的统一格局。可以说,大唐的江山,大部份都是秦王李世民一手打下的。

也正是在这长年累月的征战杀伐过程中, 秦王李世民的军事才华不断得到历练,其治军能力和军中威望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所有这些,都是深居东宫的李建成所不具备的!

2、代表京中文官集团的李建成如果当上皇帝,那么大唐将会失去众多顶级将帅;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深层的因素就在于李建成和李世民各自所代表的政治集团不同。其实,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政治斗争,表面上是兄弟间的皇位之争,但本质上却是外地武将集团和京中文官集团的斗争。

李建成长期以储君的身份坐镇长安,辅助李渊处理政务。因此,聚拢到李建成身边的基本上都是京中文官和宫室贵族;而秦王李世民就不同了,他一直在外统兵作战,杀敌立功。所以,围绕在李世民身边的都是战功显赫、功勋卓著的将领。简单来说,李世民所代表的是外地武将集团,而李建成所代表的则是京中文官集团。

而深居东宫的李建成,长期都在摆弄权谋和政治钻营上面下功夫。因此,他断然不会有征战四方的李世民那般广阔的胸襟。加上在大唐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和秦王府那群武将为大唐打天下,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功勋显然要比李建成和他所代表的那些京中文官和贵族子弟要大。

因此,如果李建成当上皇帝,为了压制武将,很就可能会采取类似赵匡胤的“重文抑武”之策,对秦王府那些开国名将大肆打压和清算,甚至大开杀戒。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这些名将都遭受打压和清算,那对唐初的军事发展来说,将会是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恐怕那时的大唐将会重蹈西汉初年的覆辙,长期置于北方民族的军事压制之下。

要知道,贞观之治的伟大,不光在于灿烂的政治文化和思想氛围,更在于不断开疆拓土,宾服四夷的伟大武功。而所有这些,都是李建成以及他所代表的京中文官集团所不能带给大唐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10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李建成当了大唐皇帝,他百分之百会杀了他二弟秦王李世民。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李建成本来就是大唐的太子,于情于理,他都是大唐帝国的继承人。但是别忘了李世民的身份。

李世民不就是一个秦王吗?捅破天,也只是一个王爵罢了,再往上,也顶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不过这是要在王朝的中后期,可能会出现这种事情,但别忘了,李世民与李建成之争是发生在唐初,那时候大唐帝国刚初建,他们的父亲李渊建国才不到十年,即使有了太子,也不见得太子就能顺利登基,历史上不是没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

但是这跟李世民身份有什么关系?关系可大了。李世民可不单单只有一个秦王的身份,在军中他还有一个天策上将的封号,不仅如此,还有自己的天策府,和太子府平等。在朝中,他的势力也和太子府不相上下,尚书令就是李世民在朝中的官职。

这么说来,其实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地位和势力几乎是平等的,只是李建成挂着一个太子的名头。所以说,如果李建成在这场帝位之争胜利了,李世民是没有好下场,双方都是一清二楚的。皇位的争夺,本来就是你死我活,没有放你一马的说法。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自古皆如此。

换成谁赢,失败的一方都是没有好结果的。李世民输了,那就是满门处死,没有任何商量,帝王就是这样的。

所以说,在这场没有销烟的战争中,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成败。别以为李建成会是个仁德君子,面对威胁自己太子之位的人,无论是谁,他都会铲除的。之所以会败在李世民手里,那是因为他技不如人,其失败的结果只能自己尝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