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宋“靖康之耻”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结成两大点:内因和外因。

先说说内因,有人说北宋末年政治腐败,不得民心,即使金军不来,北宋也快完了。但仔细看看会发现这个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首先宋末起义确实不少,像山东的宋江、江南的方腊,但是这些起义并不能扩大范围,也就是说不像唐末、明末、清末那样可以连成一片,天下响应。基本上处于宋军的可控范围之内。你说宋朝不得人心,然而中原沦陷后,并没有像晋朝一样的大屠杀,百姓们依然选择南迁侍宋,不愿意侍奉金朝,更不愿意给伪齐伪楚卖命,足以说明大宋还是蛮得人心的。其实仔细想想北宋灭亡的内因,不是农民起义和权奸当政,而是大臣贪功冒进、皇帝不切实际,这就使得国家的政治其实是很混乱的,一旦有个什么风吹草动没就有可能崩盘。再加上百年的太平盛世,国家从上到下,灯红酒绿、醉生梦死,文臣贪财,武人怕死,虚幻的繁华,已经为灭亡做好了铺垫。

然后就是外因,有人说都怪北宋和金军海上之盟,最后引狼入室,但其实我认为这个论调是有问题的。看看辽金之间的战争就会发现,其实不管宋军帮不帮金国,辽军都打不过金军,而且这场战斗中宋辽曾在辽国即将灭亡的时候在北京一带打过一仗,被人家残兵败将杀得大败,20万人打不过2万人。金国灭辽之后一定会南下入侵宋朝,所以引狼入室一说谈不上,但是在谈判过程中金国发现了宋朝的软弱,也就更加坚定了南下的决心。真正说是让北宋灭亡的外因有两个,一个是让辽军降兵驻守燕京,这帮人恨大宋还来不及呢,自然是金军一到,就投降改旗易帜了。第二就是在第二次东京保卫战时,把大宋军民赶下城,让所谓的“六甲神兵”出去迎敌,直接就导致了金军破城的结局,北宋也就随之灭亡了。

终归来说,北宋的灭亡,是自己作的。

最佳贡献者
2


北宋靖康之耻,为什么会发生,原因很简单,就是在于它不清楚唇亡齿寒的道理,几次帮助那些新兴的北方力量来对付他的旧邻居,最终遭到灭国,像联金灭辽,联蒙灭金都是他干的,最后还不是给他们灭了。纵观宋朝,它的整部剧都伴随着和少数民族打交道,长年与他们发生战争,周围国家,只要是它的邻居都交手过,可见宋朝不一般,爱打仗的王朝,却偏偏沦为挨打者,它的灭亡也是伴随着外敌的入侵,先看看它怎样和周围邻邦相处的:

一,像北宋和北面的大辽,辽朝是后来居上,一度打到北宋国都东京附近。辽朝中兴之主辽圣宗,还有最有名的权势女强人萧太后,那时的辽朝疆域上和宋朝旗鼓相当了,东西跨度相当大,东至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辽朝国力强盛,正是一统天下良好时机,可惜水土不服,他们即便打下也不好治理,毕竟是汉人,没办法让宋朝签订条约,多给自己赔些,每年进贡些岁币了了,于是《颤渊之盟》签订,辽宋总算和解。

二,西夏战争,西夏那时有个李元昊,他在当时还是宋朝西北节度使,可是由于本身的民族特性,党项族,开始走向独立。相对南面的北宋哪能容忍,李元昊也不是吃醋的,他想试图从宋朝哪里捞到油水,于是发兵南侵,那时宋朝也有资本像著名的杨家将,宋朝与西夏接连发生冲突,结果宋朝很理亏,损兵折将,导致西北领土尽丧,甘肃一带都成了西夏疆域。宋夏先后进行三次战役,延州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都各有胜负,为了打赢胜仗,西夏甚至将吐蕃都拉了过来,但后来西夏还是以求和结束。

三,大理的关系,北宋那时没有必要占领大理,原因是大理对他没有任何意义,大理本来就没有称帝,而是王,它们国王更会一边倒,会巴结宋朝,所以关系还不错。


宋朝对着三个国家,都是想试图恢复汉唐疆域,才冒此风险,尤其与辽战争频繁,围绕燕云十六州,发生你争我夺,宋朝最终还是退出了,辽朝为了巩固劳动成果,在幽州置南京,改为南院统治,成了他的南中央,就这样燕云十六州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场失败肯定让宋朝牢牢记住,辽宋恩怨一直到金朝出现才结束,金朝灭了大辽,进逼燕云之地,北宋看到辽朝危在旦夕,得意了,于是就出现所谓的联金灭辽,宋徽宗本来想捞点好处,最后好处没捞到,反而招惹了金朝的南下。


这一次他面对的对手却是毁灭性的,不像和大辽,西夏,大理打仗,北宋这一页直接被金朝翻了过去,金朝太宗皇帝命令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南下,从燕云两路包抄杀向北宋国都东京,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被押往东北所谓的靖康之耻。靖康亡国之耻为什么会发生,宋朝躲过了辽朝和西夏,却躲不过金国呢,事实上金朝是新兴力量,想统一中原,肯定得与北宋交锋,有句话说得好,女真满万,天下无敌,完颜阿骨打就是靠他的少数精兵良将才打败庞大的辽朝的,可惜辽天祚帝在一次宴饮上没有发现他的野心,等反击时,双方实力已经悬殊。先长出来的耳朵没有后长出来的犄角坚硬,金朝仗着兵锋正盛,与北宋发生战争,北宋和辽一样已经算很老了,哪能是新兴力量的对手。


北宋一向都是重文轻武的,他将文人提拔成骨干,甚至让他们带兵打仗,宋军不败才怪,加上皇帝昏庸,宋徽宗只喜好古玩书画,奇石玉器,在他眼里它都比江山重要,国家危难时,只想着逃跑。让自己儿子扛着,自己坐起了太上皇,奸臣当道,听信谗言。

在当时北宋已经是积贫积弱,面对内忧外患,它几乎就是夹着缝走,宋徽宗时,先后爆发宋江和方腊起义,虽然平定了,但北宋元气俱损。面对辽金,只有在和平的前提上斡旋,即便牺牲些利益来换取太平,为了得到燕云,宋朝甚至将朝贡转给金朝,可最后适得其反,金朝的胃口,他是填不饱的。宋朝在国防上面做得不足,互相掣肘,导致金军容易进入。

就这样金兵将他们作为俘虏,三千多包括宫女,妃子,子女,大臣,都一并挟持到北方,就这,他还想抱一丝幻想,自个苟且偷生,可惜把自己带向悲催的边缘,面对饥寒交迫,金朝皇帝没有给他们礼遇,他施行牵羊礼,让他们下跪,给宋徽宗赐为昏德公,宋钦宗赐为重昏侯,分给几亩良田,让他们自个生存。这无疑是让喜欢惯了荣华富贵的大宋皇帝下地当农民,体验苦日子是怎么度过的。虽然这只是个小细节,可拿大宋皇帝开玩笑,等于是在羞辱一个国家,宋帝和家眷被俘虏到北方,中原陷落,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身为大宋子民当然纷纷声讨,面对金军南侵,宋高宗南迁,于是出现岳飞,韩世忠,最终阻止了金兀术的野心 ,这就是之后的《射雕英雄传》为什么有郭靖和杨康名字来由。

3

靖康之难,可谓是当时东亚大陆上发生的一件大事,因为这标志着,崛起短短十几年的女真族,已经灭掉了两个百年以来在东亚打陆上称霸的超级帝国,在此之前,女真人已经灭掉了在东亚乃至中亚大杀四方的辽国,在灭掉辽国短短两年后,北宋也被女真人颠覆。一个立国百年,在灭亡前十二年还在不断向西北扩张,并且经济及其发达的一个大国,如何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被消灭?

分析靖康之难发生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北宋的国内原因,二是站在金国的角度去分析。

首先来看内因,内因可由表及里来看

最浅层的就是,北宋的军队战斗力并不高。北宋自从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后,北方的防御越来越弱,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当辽国灭亡后,金国便成为了北方边境的不确定因素,因为北宋此时对于金国并不熟悉,所以对其战略目标等一无所知。然而,北方的防线,一时半会并不能建立起来。金国虽然将燕云十六州中的一部分还给了北宋,但是将其人口全部掳走,所以燕云十六州的防御也基本上没有任何作用。

再加上,燕云地区的汉人经过辽国百年的统治,已经认同辽国为自己的祖国,而对同种同宗的宋朝没有了太强烈的认同感,反而因为北宋不遵守合约,帮助金国灭掉辽国,对北宋怀有恨意。如此一来,燕云地区的防御功能,也基本为零。而燕云地区,北宋 并没有直接派兵镇守,而是将其交给辽国投降的汉人将领镇守。

如此,当金军大举南下时,燕云地区一举反水,而北宋北方的太原等地的防御又形同虚设,所以金军一路南下,基本没有受到任何的阻碍。

再深层次一些,那就是北宋本身的腐败与衰落。虽然北宋在其灭亡之前的12年,还在继续向西北扩张,并且将西夏打得只剩下一口气,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北宋已经日薄西山的事实。北宋在宋仁宗之后,就陷入了党争,而党争在宋神宗时期突然变得隔年激烈,自此之后愈演愈烈。经过多年的党争,北宋已经经不起折腾,而到了宋徽宗时期,蔡京利用“元祐党人碑”大肆排除异己,无论新党旧党,但凡对蔡京不利,都被打压。

除此之外,宋徽宗本人到了后期,基本不理朝政,沉迷享乐,在全国各地搜刮花石纲,搞得民间是民怨沸腾;再加上北宋原本就不抑制土地兼并,到了宋徽宗时期,北宋的土地兼并已经非常严重,全国农民起义四起,比如宋江,方腊,这些《水浒传》中出现的草莽英雄,都是真实存在的。

如此一来,北宋内部的情况根本没有好到哪去,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外部的强烈冲击,北宋根本不可能发挥全部的即战力,反而会起到副作用。

再往深里看,就不必说的太多,北宋制度上的重文抑武,可以算是北宋军事上一直被压制的根源。

从金国的方面考虑,首先,北宋并没有信守承诺。宋朝得到的并不是燕云十六州全部,心有不甘,于是开始招募燕云其他地方的守将。这对于金国的利益是极大地损害;再加上其次,宋朝在对辽国的战争中,面对金军,自己的虚弱暴露无遗。宋军连辽军的溃败之军都打不过,最后还要金军来帮忙,可以说,自此开始,宋朝在金国眼中,就成为了一块肥肉。

综上,金国对宋朝侵略的野心,加上宋朝自己贪便宜留下了口实,以及宋朝本身的虚弱,靖康之难的发生,只是迟早的问题。

4

公元1127年,即宋钦宗靖康二年,金兵长驱南下,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攻克了北宋京师汴梁,俘获了徽、钦父子二帝及宫中妃嫔、朝中大臣,洗劫了大量财宝押往北国,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靖康之难、靖康之耻等等。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羞以为耻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原汉人每提及此,无不扼腕叹息。

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剧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是这两个父子皇帝耽于享乐,荒淫无度,也有人认为是当时朝野上下满足于眼前的生活状态,沉浸在一派歌舞升平之中,忘记了强敌虎视耽耽,危机就在眼前。以至武备松弛,兵无斗志,将无战心等等。

徽宗、钦宗这对父子皇帝在书画艺术方面要说也确实有两把刷子,尤其是宋徽宗,其书、画艺术水平堪称一绝,在当时无人能及,其在书法上独创的痩金体至今仍为书法界津津乐道。一国之君,毎天有多少国家大事要处理,怎能一天到晚都写写画画,舞文弄墨……当然,导致北宋灭亡这些应该也是一个因素。

(宋徽宗瘦金体)

实际上,北宋自建国以来在一系列的与外敌的战争中,几乎全是败绩,只是到了徽、钦之际更加不堪一击而巳。

为什么宋军如此疲弱呢?究其根源,这个祸根从北宋开国时起就种下了。

大家知道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能当上皇帝靠的就是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

由于五代时期军阀连年混战,导致了许多带兵的武将十分骄横,导演了一次又一次的军事政变篡位夺权的事件,而赵匡胤自己也是靠手下武将拥戴黄袍加身坐上皇帝宝座的。因此,赵匡胤汲取历史教训,开国之初就巧妙的排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大戏,轻而易举地就把功高位显的领兵将领的军权夺了。

为了进一步防止武将产生不臣之心篡权夺位,赵匡胤制定了一个建宋以来坚定不移的国策,即重文轻武,文官往往受到器重和重用,赋予相当的权利,社会地位和待遇很高。而武将却一直备受冷遇,处处防备,其社会地位和待遇远不及文官,所以当时的人们一心苦读圣贤书,唯求一朝名登黄榜,光宗耀祖。而习武之人廖若晨星,且往往还会被人笑话。

尽管釆取这些防备措施,但赵匡胤还是不放心,于是是便有了厢、禁之别的军队编制。所谓厢军是指保护地方的武装,多是些老弱,平时逮个小偷,捉个混混还凑合,但根本什么战斗力;所谓禁军,是国家把精锐部队全部集中在京城,由朝廷直接控制,这样就形成了中央強、地方弱的局面,消除了地方的尾大不掉。

禁军的装备、人员素质比地方部队都优越,但却没有带兵的将领,平时只有一些教头之类的教演枪棒格斗,如《水浒》中的林冲、王进等,只能当教练而不能带兵打仗。当战时需要时,朝廷才临时委派将领带兵出征。这就造成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状况,将领对部队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甚至往往还指挥不动,以致兵、将离心,部队缺乏团结协作,更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敌得过游牧民族骁勇强悍的虎狼之师。

所以,当靖康年间金兵大举南下时,宋军一触即溃,节节败退,以致金兵不费吹灰之力便攻下汴京,制造了震惊天下的“靖康之变”。

综上,我们可以说,“靖康之变”的发生,固然原因很多,但宋代基本国策的失误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5

1、北宋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赵匡胤想到自己当上皇帝,是由武将与自己一起发起兵变而当上皇帝的。害怕自己的皇位也会被武将给夺走,于是就召集武将,解除了他们的兵权,让文臣带兵。导致了重文抑武,为后来的靖康之耻埋下了祸根。

2、到了北宋后期,兵权大多都掌握在了蔡京等人的手中。能征善战将领都无法实际掌握兵权。再加上北宋后期的皇帝们听信奸臣的谗言,迫使能征善战的将领们都辞官回家或被诬陷迫害。导致在后来抵抗金朝军队的时候毫无还手之力。以至于后来发生了靖康之乱。

3、因为当时北宋的军队频繁更换将领,导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军的情况。而且一些手握兵权的文臣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用兵,甚至有的文臣乱用兵。而且有一些手握兵权的人,放纵手下士兵鱼肉百姓,致使后来发生了一些被追击的宋军请求老百姓帮助,老百姓却把宋军献给了敌军的情况,是宋军在人合上的优势大打折扣。而且宋朝军队素质极差,在交战的时候,宋军大多都会溃败,所以在守卫京都时,宋朝的军队和宋朝皇帝的羽林军根本抵挡不住金朝军队,最后发生了靖康之耻的悲惨下场。



6

靖康之耻根源在于神宗皇帝为集权,对政治体制的破坏。

在北宋的前中期,文官集团可以通过宰相权力的加强,对君权起到约束的作用,真正实现“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

王安石变法后,相权被极大削弱,甚至引起新旧党争,其危害一直延续到宋徽宗时期。比如蔡京大搞党争,直接导致北宋末年官僚体系内沆瀣一气。

换言之,君权失去了文官集团的约束,更多的是一群趋炎附势,讨皇帝欢心的佞臣。

结果罢免李纲,信任郭京,最终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其实北宋的军事力量不算弱,很多人对北宋的认识是重文轻武,但北宋与辽国结成澶渊之盟的基础也是双方军事力量相当。

7

宋朝是个文官当道,武将泣血的朝代,这跟太祖建国时的理念有关,太祖曾说过:十个文官贪污,不及一个武官作乱对国家的危害大,所以,重文却过分抑武,这就造成了宋朝在文化、经济上繁荣,而武力上却很羸弱,加之宋朝拙劣的外交手段,居然在三国制衡的情况下联金攻辽,在和金联合的过程中,国之武力完全显露在金国眼里,一直忌惮宋朝的金国没有了后顾之忧,长驱直入,俘获了徽钦二宗,即为历史著名的靖康之耻。

8

首先,赵匡胤是节度使出身,他算是一个不折不扣藩镇军阀,而他亲眼看到大唐因为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不服中央管理,导致大唐最终衰亡。

军事:

而获得了江山之后的赵匡胤,为了避免中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乱象,上演了“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剧目,解除了多位节度使手中的兵权,将全国军事大权牢牢掌握在手里,但他还是担心会有将领去起兵造反,所以又实行“更戍法”,经常调动军队换防,形成"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军事局面。甚至在一场战役前,士兵还不认识甚至没见过自己的主帅,主帅也从来没有操练过当前的这支部队,这也导致了宋朝后期面对边乱,经常打败仗的原因之一。

政治:

重用文官,轻视武将。在政治上,为了防止擅权,赵匡胤便把权利分化,经常是一件事情需要几个部门甚至几个官员来协调处理,直到结束。这样一来形成了两个结果,文官数量逐年增多,武将身份越来越低。

文人集团的庞大最终导致冗官,国家财政支出越来越大,成为北宋中后期国家沉重的负担。

民生:

有宋一朝,文人权贵、贪官豪强在朝廷的变相纵容下,巧取豪夺,大肆兼并,形成了富者愈富,贫者欲贫的极端现象。甚至有老百姓跑到深山里面开垦荒田,而富户名下用来耕种田地却长满了荆棘的怪相。史书记载如下:

“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 《宋史?食货志上一》
最后是“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富者益以多畜,贫者无力自存”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卷二十

军事,政治以及经济的政策导致了宋朝弊政丛生,天下但凡经历过一次天灾战祸,民间就会有一次大的兼并卖地活动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便不足为奇。

随着“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先后失败,北宋进入迟暮之年,开国之初的制度严重阻碍了北宋后期的发展,激化了社会会矛盾,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大宋在虚晃的繁盛之下,瞬间就迎来了汴京之围。

9

首先,清和明经济也不差,经济实力不代表军事实力,唐因各节度使权力过大亡国,宋太祖也是兵变起家,所以从宋起到明到清,均是重文轻武,或者说主要力量是防自己人造反,而次要力量才是防外敌入侵。也就是说维稳支出要大于军费支出。这导至大量国力分散,。

第二,有一个人得为此负责,那就是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此人,拜契丹为父,自己为子,出卖燕云十六洲,等大宋立国之时,就好比清朝将远东让了,现在怎么收回?或者说俄卖了阿拉斯加,现在怎么找美国要回。同理,此时,宋如果要收回燕云十六洲只能挑起战争。可契丹不是弱国,怎可能任你乱来。可不收回燕云十六洲更难,为什么,可以说,从秦筑长城以后,中原汉人在大部时间内借长城等各个险关,将匈奴等各少数民族困在关外,凭天险只需部分兵力守关,可燕云十六洲一失,中原一马平川,北方民族的骑兵,适合机动快速的天然优势战场,大宋守都如此辛苦,还怎么收回。

最后,战略失误,大宋收不回,太祖赚钱,赚了好多钱,想买回来,可人家不卖,而且见大宋有反过来想打劫。大宋见搞不过,北方金人强大,便联合金人一起打契丹,而且此时契丹可以说是宋的屏障,你不帮就算了,还背信弃义地帮金灭了契丹,灭了契丹结果引来了个更强大的几乎统一北方的大金,结果引狼入室。你大宋那么有钱,不宰你宰谁。可南宋又是一样,请了另一只老虎蒙古来联合灭金,结果自己被蒙古灭了。

所以,经济再强大也没用,没有强大的军事,只会是任人宰杀的肥羊。

10

北宋内部的腐朽不堪和金国的迅速崛起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次,北宋建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喝酒谈笑之中就把一干大将的兵权解除了,从这以后军事实力日益衰落,重文轻武的思想根深蒂固,宋太祖提倡:“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可想而知,军队让文人去指挥会成什么样?这也是后来南宋多投降派的原因。

宋徽宗每日不理政务,专喜画花鸟鱼虫,画画造诣可以说大师级别,至于当皇帝就差的远了。重用奸臣,如童贯、蔡京等,国势衰落,军队战斗力低下。

与此同时北方女真族的势力开始崛起,在女真族内部,对待宋朝的态度也是分为两派。一派是亲宋的完颜阿骨打派,一派是完颜晟的攻宋派。不过当时金国与北宋之间隔着一个辽国,为了消灭辽国,金国与宋国结了一个联盟,史称“海上之盟”,结盟的内容是打败辽国之后,燕云十六州归北宋,辽国其他的土地归金国,并且北宋每年进贡的岁币从此以后给金国,看似不平等的条约,隐藏了很多无奈。但是宋徽宗看来非常划算,因为燕云十六州自唐末五代十国以来,一直未曾收复,假如燕云十六州在自己手中收复,那是何等的荣耀。

只能说只想到了眼前的利益,没有想到以后金国打败辽国,接下来就是北宋了。三个之间还能相互掣肘,就剩两个一对一,北宋哪是金国的对手。

事实也是如此,金国与宋朝从两面出兵,夹击辽国。辽国首先与金国交战,被金国打败,残兵败将退到上京,遇到宋朝军队,结果宋朝被打的大败。虽然最后辽国灭亡,但是几乎都是金国主力进攻,宋国打打擦边球,宋朝军队战斗力和士兵疲弱不堪也使金国开始轻视北宋。

1123年七月,张觉事件成为一个导火索,张觉原来是辽国将领,辽国灭亡后投降金国。然而金国撤退之后,他又叛逃到北宋,金国便已北宋私纳降将为名攻打北宋,此时完颜阿骨打已然去世,帝位正是攻宋派完颜晟继位,他们便以张觉事件为由攻打北宋。北宋面对兵强马壮、士气高涨的金国,吓的宋徽宗传位宋钦宗,自己当了太上皇。

靖康二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及大量赵氏皇族及朝臣、妃嫔、皇子等三千余人,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一百年的时间,复杂的朝局,腐败不堪的朝政,不务正业的皇帝,还有诸多奸臣和投降派都是压倒北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点个赞,欢迎关注更多原创内容。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