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奸不分,定会是非不明、好坏不懂,进而良莠不清,三观不正。处事而知人,鉴古可知今,三观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不正的人,必然会从恶如流,阴险歹毒,《宋史.秦桧传》记载:‘’桧两据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仇斁伦。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晚年残忍尤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 桧专权擅国,违天逆理,专事阿党,利惑君心,阻塞义理之路。而汲引庸妄,戕伐国本,欺天罔人,惟从金人之命,以大仇为大恩,以大辱为大恩… …秦桧首倡‘’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之奸谋,就是分裂中原国土,抛弃中原人民,使今关河重地,悉为敌封;园陵暴露,不得瞻拜;宗族拘隔,不得相见;土地分裂,不得团圆;人民困苦,不得聚集;冤恨之气,不得伸雪。赵构宠信重用秦桧,对秦桧不薄:加秦桧为太师,进封魏国公。封其母秦、魏两国公,秦桧继子秦熺进士及第。由秦熺任秘书少监,负责撰修国史;(并焚毁自罢相以来涉及秦桧的所有诏书和奏章,……是后记录皆嬉之笔,无复有公是非矣)。由秦熺兼枢密院事,掌管军国重器、统领禁军。高宗赏赐秦桧府第。高宗到秦桧家,对其家眷都加封官职。高宗将亲笔题写的“一德格天”匾额赐给秦桧。秦桧建家庙。高宗赐以祭器,帝王赐将相祭器即始于秦桧。高宗命人为秦桧制画像,并亲自作赞。可秦桧却是:张浚上疏进言,秦桧大怒,削其兵权,贬到连州。 李显忠上奏恢复中原,被削去军职。赵鼎建言立储,秦桧使阴谋,将赵鼎贬逐。秦桧禁止私撰野史,允许民间告发。秦桧上朝,殿司小校施全刺秦桧不中,被斩杀于市。汪大圭,惠俊、刘纪中等,因诽谤秦桧而获罪。胡铨上书进言,秦桧以诽谤朝政而获罪。秦桧奏请高宗从台州谢伋家收回綦崈礼所受的圣旨(即秦桧第一次被罢相的圣旨),想消灭对自己不利的证据;进士黄友龙毁谤秦桧,被处以黥刑,发配岭南;内侍裴咏因指斥秦桧,编管琼州。 秦桧的孙子秦埙参加殿试,秦桧奏请由亲信汤思退、魏师逊担任主考。高宗读到秦埙的文章,发现其行文语气与秦桧毫无二致,就擢张孝祥为第一,降秦埙为第三。不久,秦埙被任为实录院修撰,宰相子孙同领史职,前所未有。沈长卿和芮烨共赋《牡丹诗》,被邻人告发,皆被贬。秦桧于一德格天阁书赵鼎、李光、胡铨等姓名,必欲杀之而后已。
秦桧蠹国败政,祸国殃民,结党营私,同爪牙党徒朋比为奸,为虎作伥。甚至想谋朝篡位,知府吕愿中赋诗秦家有王气而献媚,被召用。有人奏请秦桧乘金根车(天子仪杖),设益国府官署,加秦桧九锡,学司马懿故事,秦桧泰然受之。
金兀术率金兵南侵,被刘锜、岳飞、韩世忠、杨沂中击溃,取得辉煌胜利,又是秦桧暗中与金人勾结,勒令前方将士撤退,使收复失地再次沦陷,功亏一篑,进而又蛊惑赵构签订丧权辱国的《绍兴和议》,首创战胜国向战败国割地赔款之先例。秦桧忌恨岳飞,指使亲信万俟禼诬陷岳飞,仅凭莫须有杀害国之栋梁。 秦桧深恨赵鼎、张浚和胡寅,此时赵鼎已死,遂让赵汾自诬与张浚、胡寅谋划叛乱,想将他们一网打尽,受牵连者达五十三人。案成后,秦桧因病重不能写字。
阿谀之徒也会与奸佞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甚至狐假虎威。赵构生母韦贤妃《绍兴和议》后归宋,金国人高居安想再敲诈勒索一笔,韦氏向高居安在归途中借了三百两黄金,做为随行护送者赏钱,为了安全也是想让金人别再找她麻烦,约定好到宋境后加倍偿还,终于平安到了宋朝边界,金人索要欠款,韦氏请求秦桧亲信王次翁,王次翁竟断然拒绝,始终不肯答应,这样在边境僵持多天,还是韦太后之弟韦渊找人借钱凑款还上,韦太后才迈过边境,回到南宋。
孝宗朝的宰相汤思退,也是秦桧党徒,为了保全自已的相位和荣华富贵,竞暗中派人请求金人攻宋,对南宋施加军事压力,促成签订投降和议之目的,学习秦桧之故事。金人得到情报,乘机渡过淮水,对南宋突然袭击,打得宋军措手不及,占领了大片领地,汤思退同秦桧一样,已经堕落为可耻的卖国贼。汤思退勾结敌人奸邪误国,引起国人唾骂愤恨,被朝廷罢官革职,贬逐途中,心惊胆战,最后也同秦桧一样忧吓而死。
一个人没有了信仰,也就失去了希望;没有了敬畏,也就开始了无畏;没有了羞耻感,也就没了做人的底线。没有了荣辱观,也就没了道德理念。自私自利就会循私舞弊,只为自私狭隘的利益而行动。金钱和权力成为他们唯一追求目的,内怀奸诈而损人;外靠贼党以固位。由此可见,读史是把古贤先贤之真知灼见变成自己的信念;识人是靠良师益友之聪明知见化作自己的经验。读圣贤书求安心法,交善良友谋修身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的正确看法和认识,思想意识决定了其价值取向和理想导向,个性的倾向直接影响人生方向。远离三观不正的人,也是趋利避害,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远离祸害,明确文明人生哲理,弘扬优良作风,提升自己的素质教养,遵循历史规律,顺应历史潮流,推动历史进步;避免邪恶,树立正确审美观念,继承优良传统,崇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