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已有资料来看,即便拿破仑学会了《孙子兵法》依然会有滑铁卢之败。

首先,要清楚《孙子兵法》主要讲什么?

从我的体会看,它是一部实用现有力量打胜仗的指挥教科书。

《孙子兵法》全流程的教我如何制定正确的目标,如何组织力量,优化配置资源,形成独特的优势,然后进行分合变化,以及因战地、因敌、因我等要素误导对方,最终实现以我之实击敌之虚的目的。

这一整套操作模式,让我们正确认识战争中力量、形势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敌强我弱时,通过我方努力,创造出一定条件时,会变成双方之均势,接下来再达到一定条件,又会改变力量对比。

也包括利害之间、勇怯之间、治乱之间、分合之间等都会一定条件性实现转变,因此,在面临任何形势下,并非没有出路,而在将帅如何判断形势,如何调整策略,带领士卒在黑暗中找到前方的亮光。

可见,《孙子兵法》更多是从作战力量使用角度给出了我们系统方法,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拿破仑并不缺这个思想,他的指挥水平在当时已经很高了,甚至可以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当然,也有人说,孙子兵法有各种思维体系,这样理解也没有错,但实战性不强,至少真正参加实战的将帅们不这样理解。

其次,战争的胜负的内根在主、将、卒,也在民心。

在《孙膑兵法》中有这方面的理论,即主将卒一心,这是打胜仗的根源,得民心,或者一个公平的机制才能招募到贤良之才,让有能力的人都移民到这里。

这些内容不仅仅是指挥的问题,还有治兵的问题,更关系到治国的问题。

孙膑兵法中的“杀士”篇,虽然内容残缺严重,但从其篇名可窥其内容,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取决于有多少士卒拼死杀敌,这个拼死杀敌,不仅是治兵的问题,更涉及到政策的问题,从拿破仑当时在国内的境况来看,他已经逐渐在背离人心,失败是必然,依靠战争的胜利,估计难以改变命运。

第三,兵家思想与治国思想有差异,不要混为一谈

《吕氏春秋·不二》中讲了十个大家的思想特点,即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寥贵先,兒良贵后,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

同时也说,要综合众人之意见,形成自己的治国体系才能实现,因为那些大咖们都各执一说,如果不加选择,专用一说则容易让国家遭遇危险。

不仅是治国要基于国情建立独特的体系,用兵也要基于自己力量和战争趋势,建立自己的体系,照搬或模仿都难以胜出。

最佳贡献者
2

谢邀。据传,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囚禁的最后岁月,看到《孙子兵法》时,曾老泪纵横道:“如果我早看到它,我怎么会落到如此下场。”

刚刚又回到法国皇帝宝座的拿破仑,如果看到孙子兵法这本军事奇书的话,在联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并运用于孙子兵法实际战略战术,他就会组织官兵在滑铁卢战役发挥超强战斗力,集中优势兵力击败联军。

而不是兵力分散,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加之普军从另一个方向扑来,格鲁西元帅犹豫不决,造成法军溃败。

法军在滑铁卢决战时,进攻被迫采用师纵队,每营成三列横队,每师则形成正面200人,纵深24-27列的庞大方阵,行动笨拙。

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希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

拿破仑计划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普英军,法军先于滑铁卢决战前两天的,在里尼击溃布吕歇尔的普军。

拿破仑也没有在16日黄昏组织追击普军,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鲁希元帅率3.4万人追击,结果无功而返,普军摆脱追兵后,与英军会合。此时,双方都在等待援军。

但拿破仑没有想到的的普军向他杀来,加上格鲁希元帅的犹豫不决,根本没有找到普军,反而浪费了大量兵力,却使普军最后与英军会合,参加了滑铁卢的战斗,拿破仑最终被联军击败。

3

孙子兵法主要是用于捍卫和平,对侵略者作用不大,所以拿破仑纵学会孙子兵一样遭滑卢,改变不了侵略者命运。真正看懂孙子兵法是战争基規律。但是孙子未告诉你,要你自己去求索。我说过,如果马骏懂了,不会失街亍,赵括懂了不会损兵四十万,坏了赵国长城,命根子。

4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