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已有资料来看,即便拿破仑学会了《孙子兵法》依然会有滑铁卢之败。
首先,要清楚《孙子兵法》主要讲什么?
从我的体会看,它是一部实用现有力量打胜仗的指挥教科书。
《孙子兵法》全流程的教我如何制定正确的目标,如何组织力量,优化配置资源,形成独特的优势,然后进行分合变化,以及因战地、因敌、因我等要素误导对方,最终实现以我之实击敌之虚的目的。
这一整套操作模式,让我们正确认识战争中力量、形势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敌强我弱时,通过我方努力,创造出一定条件时,会变成双方之均势,接下来再达到一定条件,又会改变力量对比。
也包括利害之间、勇怯之间、治乱之间、分合之间等都会一定条件性实现转变,因此,在面临任何形势下,并非没有出路,而在将帅如何判断形势,如何调整策略,带领士卒在黑暗中找到前方的亮光。
可见,《孙子兵法》更多是从作战力量使用角度给出了我们系统方法,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拿破仑并不缺这个思想,他的指挥水平在当时已经很高了,甚至可以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当然,也有人说,孙子兵法有各种思维体系,这样理解也没有错,但实战性不强,至少真正参加实战的将帅们不这样理解。
其次,战争的胜负的内根在主、将、卒,也在民心。
在《孙膑兵法》中有这方面的理论,即主将卒一心,这是打胜仗的根源,得民心,或者一个公平的机制才能招募到贤良之才,让有能力的人都移民到这里。
这些内容不仅仅是指挥的问题,还有治兵的问题,更关系到治国的问题。
孙膑兵法中的“杀士”篇,虽然内容残缺严重,但从其篇名可窥其内容,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取决于有多少士卒拼死杀敌,这个拼死杀敌,不仅是治兵的问题,更涉及到政策的问题,从拿破仑当时在国内的境况来看,他已经逐渐在背离人心,失败是必然,依靠战争的胜利,估计难以改变命运。
第三,兵家思想与治国思想有差异,不要混为一谈
《吕氏春秋·不二》中讲了十个大家的思想特点,即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寥贵先,兒良贵后,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
同时也说,要综合众人之意见,形成自己的治国体系才能实现,因为那些大咖们都各执一说,如果不加选择,专用一说则容易让国家遭遇危险。
不仅是治国要基于国情建立独特的体系,用兵也要基于自己力量和战争趋势,建立自己的体系,照搬或模仿都难以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