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实记载,虽然司马家族的确发动了政变夺取了皇位,但是他们这么做也是情有可原被逼无奈,并非主动为之,却不想,后世净是骂声一片,那么其中缘由究竟是何?笔者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点;
一、谋臣篡国,品行不端
虽然在历史上没有对司马懿的品行进行过详加的描述,但是通过他的种种行为,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区别于诸葛亮的满口大义,匡扶汉室,还于旧都,司马懿似乎看待事情更加的现实。故而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他们从来不会看重德行,结果使得他们能够摆脱道德的约束,迅速壮大自身,最终夺取江山。
因此,后世大多数人都觉得司马懿是一个阴谋家。首先,咱们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人对待比自己聪慧更善于谋略的人是持嫉妒的想法的,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是大多数人的秉性,这本无可厚非。
不过司马懿使用诡计倒也的确是行家里手,自其投奔曹操之后,司马懿就开始了自己“装病之路”,在当时看来,司马懿这么做完全是为了韬光养晦,避免在朝堂之上言多必失,再来个功高震主,惹得曹操不喜。
因此不管是曹操临终之前,还是曹丕临终之前,都想找个理由把司马家族司马懿给除掉。奈何一来司马懿在功绩方面无可挑剔,二来又会适时装病,故而,总是让他逃过去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圆滑的处世基调,使得后世诸多秉承着儒家方正思想的儒人们对其很是不屑。
二、狠辣无情,以杀证道
知道公元249年,司马懿觉得时机已到,于是乎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大将军曹爽,掌握了曹魏的大权。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此时的司马懿不管登不登基,已然是这个国家的主宰。
但是他却始终没有登基,而是把机会留给后世,想他曹操挟当年天子以令诸侯这么些个年,没想到自己的子孙后代竟然也会重蹈覆辙,不得不让人唏嘘感慨。之后在权力的争夺大战当中,司马家族终于是展露了自己的獠牙,彻底抛开了君子的身份。
然而在古代,最重要的还是看重一个人的德行,堂堂正正,言行一致是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要求,故而当出现司马懿这样另类之后,自然是声讨之声不断。
在其夺得皇权之后,不讲仁义,只懂杀戮,胆敢反对其家族的必然惨遭迫害。蒋济一堂堂太尉,因为被司马懿拿来当枪使直接活活气死,之后尹大目因为私下反对司马懿也被迫害致死。
在这之后的淮南三叛,基本上每一次都是针对司马家族,嵇康的文人士子因为不愿意与效力于司马家族被杀的更是人才凋零。故而,后来的史家对于司马家的这次政变行为的评价就是出卖盟友,连哄带骗,出尔反尔。
三、内部倾轧,民不聊生
历史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历史,而是千万百姓的历史。故而对于司马家族的评价并不仅仅局限于他在朝堂之上的表现,更在于他对待民间百姓的好坏。在司马家族掌握曹魏政权之后,其内部却也并非铁板一块,毕竟他们上位的手段便是通过排斥异己,以杀证道来实现的。
可能是这种杀戮的基因已经深深植入了其家族的血液之中,使得他们家族从第二代便已然开始内耗,随后八王之乱的爆发,痛苦的不是司马家族而是人世间的普通黎民百姓。
北方的曹魏政权属于关陇之地,土地肥沃,算是一个富庶的地方了,只要不爆发战争,那么民众保持温饱甚至富足有余都是完全可以的,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朝堂政变,司马家族的残酷统治,八王之乱的爆发,田间的麦田被践踏殆尽,百姓被抓去服兵役,一时间人口锐减,寡妇大增,民间怨言不断。
如此行径自然是使得天下不满。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于因为其内耗过于严重,使得北方的游牧民族终于感觉目光放在此处,也是为之后的五胡乱华埋下了伏笔,使得中国的文明进入长达400年的灰暗地带。
综上所述,不管是他对待人情世故方面的狠辣无情,品行不端,还是对于中华文明的破坏程度以及在人民普通黎明百姓心中留下的恶劣印象,都使得司马家族不会成为一个很正面的形象,故而司马懿在后世的评价当中也是骂声不断,对此,不知各位看官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