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李家打下来的。唐朝有许多开明的皇帝统治者。以李世民最为突出。在武则天的正确领导之下,出现了贞观之治。有半个世纪之多。但同时也出现了。宦官专权。武则天的近情繁殖引起了唐朝人民,社会的不满。造成了朝廷内外勾结。也出现了严重的党争。更何况武家没有像样的政治家。连李隆基这样的人才都没有。为了国家当安全社会的发展。武则天还是把皇权交给了李家。同时因为李家的社会基础强大。民心的归依。
这是“武则天”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武后专政杀戮过重
武则天虽然窃取了皇位,但是她深知大臣及老百姓的不满及怨言。从这一点来说,她“如坐针毡”,处处留意,时时小心。一旦有叛乱,立即镇压,对反抗自己的人,无论是谁都处以极刑。先后平定了大将徐敬业和李唐宗室韩王的叛乱。屠戮了长孙家族、上官家族,杀人如麻。她极其痛恨她的两个亲哥哥,当初自己与母亲就是被他们一家赶出了武府,无奈才进了宫。为了平衡朝中格局,他必须要用他们来监视、压制朝中大臣。但这两个哥哥得意忘形,势力扩张后不懂收敛,忘恩负义。忍无可忍下,武后把他们贬出京城,连带他们两个的母亲及大部分家人一同处死。武则天靠杀戮的专政争取来的皇权一直都处在危机中。
二、李氏江山依旧稳定
当朝大臣大都是太宗年间功勋们的后代,心底是拥护李氏江山,她的强权只能管住一时,但管不住一世。唐太宗时期是鼎盛年代,君民同心、清朗向上,整个政治风气和国家实力都傲视于世界,外族的一些势力也都臣服于朝廷,不敢蠢蠢欲动。但到了武则天的时期,“盛世唐朝”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代之以告密杀戮、打压、任人唯亲的政治局面,在军事外交方面也是由攻势变为守势。她夺权手段厉害,在治国方面确实欠缺风度和能力。朝廷和百姓对此感受颇深,怀念太宗和高宗的心情是很强烈的。一旦这些怨气爆发,就会形成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得民心者的天下”正是李氏江山根深蒂固的写照。
三、留后路决定她的选择
她那么贪恋权利,也一定想过让武家人继承江山,但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姓李,武家的后裔也就只剩下几个亲哥哥的孩子,表面上和气,杀父之仇岂能忘记?她如果利用手段让武家人登基,死后肯定又是一场腥风血雨,结局有两种可能:一是武家人大肆杀戮忠臣良将,导致更多的叛乱,外系的突厥、吐蕃、契丹也会趁机发动战争,到那时国家就会土崩瓦解;第二种情况武家人控制不了朝政,被大臣武将们杀死,推举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然后武家人被灭族。这两种结果都是武则天不想看到的,况且武家这几个侄儿子也不是可造之材,庸碌无比。为了流芳百世,武则天想了个最好的办法,她及时让位,废除国号,并恢复自己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退居二线享乐,这样还能在死后葬于皇陵,李家和武家后裔想报仇都无能为力了。
不管出于哪种目的,武则天把江山还给了李家,说明她也算是个开明之主。对于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后世并没有太多指责。毕竟她称帝的15年中,重视延揽人才,首创“殿试”制度,发现并提拔重用了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等有才之人,国家相对稳定,国家版图也没有损失。郭沫若评价武则天“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说明她的统治时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武则天执政末年面临着权力交接问题。权力的继承人选只能是李家子孙,而不是她娘家武氏后人。
别看她改唐为大周,对李家子孙杀伐决断,毫不手软,其实心里面她还是认可自己是李家媳妇的,这从她要求死后和李治合葬可以看出来。
权力交给武氏后人,正如狄仁杰所说,人百年后,只有儿子祭拜母亲的,哪有侄儿祭拜姑母的。儿子自然比侄儿亲,这点以武则天的英明神武,不会想不通。
武则天从皇太后摄政到君临天下,一共执掌朝政21年,过足了大权在握,生杀予夺的瘾,皇帝该享受的她也享受过了,皇帝该操心的她也操心过了。
她累了,她本就是李家人,皇位传给自己儿子接着干,顺其自然,无可厚非。
武则天就算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有一个事实,却连她自己也不能更改:她嫁给李家的皇帝,还生下了李家的娃。
武则天不是没有动过让武家人继承她的皇位的念头。她的大臣狄仁杰,对她的劝谏却入情入理,完全从女皇的利益上考虑问题:皇上一旦山陵崩,做为您的儿子一定会祭祀母亲。武家人,最亲的是您的侄子。可是,没有哪个侄子祭祀姑母的道理。女皇的儿子是李家人,这是不可更改的事情。就算让他们和母亲姓武,也改变不了他们是李家子孙的现实。
武则天以大周换了大唐的江山,是有过一些反对者。如徐敬业曾兴兵反武,骆宾王还做了著名的檄文说武则天:人非和顺,地实寒微,。……掩袖工谄,狐媚偏能惑主……。
但是,原李唐更多的臣子还是为武所用,改天换日,他们却并无那么多做了贰臣之感。我猜测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这个女人,随你怎么闹腾,一个改不了的事实是,你是李家的媳妇,你的儿子都是大唐皇帝唐高宗的后代。早晚,你没劲闹腾了,天下还是李家的。
哪一朝兴替,都会出几个殉了旧主的忠臣良将。大周换了大唐,这样的人还不多。那个徐敬业也不都是一片赤胆忠心,其中还有他的个人利益使然。
一个女人,建立了所谓的武家的天下。事实却是:一个农妇嫁了夫家,也不会把夫家的家产都搬给娘家人。何况,一个大好江山,不给自己嫡亲的儿子,还给个侄儿吗?
历史上,武则天退出政治舞台还有她的无奈之处。神龙元年,女皇的儿子李显和宰相张谏之等大臣,发动了神龙政变,武则天被逼退位。所以,天下又成了李家的天下,也不能算武则天自愿让的。
虽然,武则天的大周皇朝算“一世而亡”,但是,李唐皇朝在武氏之后,历代帝王都是女皇武则天的后人。对于这位把李唐都曾巅覆的祖奶奶,皇朝的后世子孙会代代香火祭祀。
直到辉煌显赫的李唐皇朝灭亡,成为历史……。
林语堂在《武则天正传》中说道,她拥有盖世的美丽、绝顶的聪明、超凡的理性、彻底的无情和刻骨的恶毒,再加上强烈的政治欲望和无与伦比的好运。地综合许许多多绝对的条件,全力发挥才智,终于在权力争夺的杀戮战场上创下奇迹,在传统封建的父系社会中,建立一个女性当主宰的崭新帝国。武则天这个女人活了八十二岁,权倾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她决心要做一个有史以来最有威权最伟大的女人,最后终归失败了。但绝不是她的过错;她武姓家族中没有一个人有她一半的智慧、一半的个性、一半的政治才能。历史是一面镜子,这种裙带政治居然在中国历史上绵延数千年之久,不论其对当时或后世的影响如何,都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一生充满了传奇,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中,凭借一己之力,冒天下之大不韪,堂而皇之的当上本属于男人的权利巅峰。这成功离开不其背后的的智慧、勇气和魄力。公元705年,在位15年的武则天,决定在临死前还政于李唐,他为何最终还政于李家,而不是将皇位传于武家后人呢?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武则天也纠结过,她私下颇为中意两位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欲从中选出一人为嗣。同时武则天也并非老糊涂,她知道天下帝王从来没有立异性作为继承人的,而且他尚有儿子李显、李旦。据《旧唐书》记载她经常找自己的心腹大臣讨论,狄仁杰说到“母子关系亲密,还是姑侄关系亲密?立儿子为太子,那么您死后儿子就会把您作为先祖祭拜,如果你立娘家的侄子为太子,那么您死后该以什么样的身份被祭拜。自古以来,从未听说过侄子把姑姑当作先祖祭祀的事情。”武则天听后,觉得颇有道理,这也是武则天自己内心的想法。
她明白这样做是做好的选择,也是天下人所希望的,特别是李唐旧臣,这符合宗法传统,同时也是国家安定的需要。在其遗嘱中充满着了善意和谦虚,她在遗嘱中宣布:“袝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于是李唐还是李唐,天下安定,这正是这位传奇女皇帝想看到的吧。
武则天是一个权力欲望非常强的人。
古代女子当政也不鲜见。由于在皇权政治下,总会经常出现年幼或者性格软弱的皇帝,因此太后、太皇太后或者皇后常常会站出来,主持朝中事务,因而也就形成了女子当政的局面。
不过,虽说古代女子当政的情况不少,但是像武则天那样直接上位当皇帝的,却是绝无仅有。
(武则天登基)
如果武则天这个皇帝当得很轻松,大家都不怎么反对倒也罢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武则天想当皇帝,其面临的压力是相当大的。她自己的儿子们反对,李唐庞大的宗室家族反对,朝中大臣们反对。可以说,除了她的娘家人以外,没有一个人支持她这么干。就算是她的娘家人,对于她当皇帝这事也是忧心忡忡,没人抱希望。
可是,武则天面对这么大的困难和阻力,却依然一意孤行,要当皇帝。谁要是阻止她,她就杀谁。为此,她不知灭了多少李唐宗室和大臣,最终连她自己的两个儿子,她也不放过。
武则天就在这一路杀伐之中,跌跌撞撞当了皇帝。当了皇帝以后,为了巩固皇位,她依然没有放弃手中的刀。她专门在全国安插了为数众多的酷吏,而且还纵容告密。哪怕这些告密是诬告,她也支持采信,对那些被冤枉的人严厉打击。而她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就是为了立威。让她的儿子、李唐宗室、朝中大臣以及天下百姓都怕她,从而保证没有人敢对她说三道四,对她的皇位有非分之想。
从这些就可以看出,武则天的权力欲望确实是古今少有的。而她为了获得足够的权力所下的决心也是相当大的,其手段也是相当残忍的。
既然武则天的权力欲望如此之大,可是当李显和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把她推翻以后,她为什么却主动提出废除帝号,把自己改为“后”呢?
(李显剧照)
也许武则天那时候身体已经衰朽,这样的身体,已经让她没办法重新夺回权力。但是,她那颗雄心应该还是在的。
而且,李显虽然夺了武则天的皇位,但是对作为他母亲的武则天,还是比较尊敬的。当时武则天住在洛阳,李显住在长安。李显每隔十天,都会带着文武百官,前去问候武则天。
同时,李显虽然已经恢复了李唐,但是,并没有宣布武则天的朝廷是“伪政权”,并没有宣布武则天是“伪皇帝”。至少在当时,李显并没有对武周王朝做出评价。
也就是说,在并没有人逼迫的情况下,武则天却主动地提出废除帝号,改为“后”。而这个宣布,也意味着武则天否定了她自己的人生。
我们知道,中国人一向是非常在乎后世的评价的,都希望后世能对自己的人生和功绩,做出肯定性的评价。一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这一点表现得比普通人更强烈。既然如此,武则天怎么会就这样就轻易地否定自己的人生,否定自己的功绩呢?
我认为,武则天这样做,并不是她因为身体和境遇的变化,做出了什么改变。实际上她一直是没变的。武则天其实是为了去争夺另外一个权力。
(狄仁杰画像)
武则天要争夺什么样的权力呢?
武则天当时年纪已经非常大了,而且身体也非常衰弱了。对于她来说,尘世的生活虽然让她无限怀念,但也已经无可奈何了。在那样一种情况下,她特别关心的,就是自己死后的事情。
武则天关心死后的事情,其实早已开始了。当年她一直在究竟是立自己的儿子为接班人,还是立自己的侄儿为接班人问题上犹豫不决。有人认为,武则天之所以犹豫不决,是因为她为了避免她去世后,李周两家发生巨大的冲突,她不愿意这样的悲剧发生。实际上,这种说法把武则天想象得太美好了。当时只有狄仁杰真正明白武则天的心思。如果立侄儿为继承人,肯定能够让武周江山延续下去,但是却并不能保证自己死后,侄儿们会祭祀自己。如果立儿子们为继承人,则肯定能够得到祭祀,但不保证武周江山能够延续下去。在狄仁杰的一番话后,武则天最终选择了让儿子当继承人。武则天让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意味着,她那时候最关心的,是自己去世后的事情。
既然当皇帝的时候,武则天就在考虑死后的事情,她被夺了皇位,身体衰朽的时候,她更加会如此考虑了。
对于武则天来说,她要想得到祭祀,确保自己去世后,依然享有权利,就不能继续维持武周皇帝这个称号。因为维持这个称号,肯定是没人祭祀她的。只有去除了这个称号,那么,她将保有自己在另一个世界里“唐高宗皇后”这样一个位置。保住了这个位置,说不定又可能有一番大展宏图。
所以说,武则天就算是放弃了帝号,依然是其权力欲望强大的表现。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首先,武则天是被儿子李显、李旦以及大臣张柬之等人于公元705年正月发动“神龙革命”逼宫后退位的。她的退位并非心甘情愿,所以谈不上“把王位还给了李家”。而是李家把王位又抢了回去。
第二,武则天后期一直在想究竟传位给谁,武三思也曾以为自己势在必得。但唐朝不缺乏人才,宰相张谏之特意找政见不合的狄仁杰商量传位的事,狄仁杰多么聪明啊,他对武则天说了一句话就打消了她传给武家的念头。他说:如果陛下传位给武三思,死后灵位进不了太庙,哪里有见过有人供奉姑姑的吗?其实武则天之前的确打算死之后将王位交给李显。在公元699年,狄仁杰死之前,她已经下了命令将流放房州15年的庐陵王李显迎接回了神都洛阳。并且不久,她诏告天下:复立李显为太子。所以,还政于李唐是已经列入她的日程表的。
天下大部分人在默认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与她其实有一种默契。这也是为什么?她的儿子们一心怀不满发动政治武力攻击,就有众多人跟随的原因。王位自然要传给自己的后代子孙,而武则天的亲生儿子都姓李,自然会传给李家人,即便母亲借去了皇位,但还是亲生的,况且最终还把位子还给了自己,这个血脉是没有断的,今后的供奉是少不了的。
武家人并不是武则天的真正后代,如果传位给武家人,就不会有武则天自己的血脉流传下去,自然也不会继续供奉她,而会供奉武家先人。武则天是前朝皇后,人们尊敬她;武则天是唐朝正统李氏的母亲,无论活着死着都会享受好的生活、好的祭奠和供奉。子女是自己生命的延续;爱护爱子是父母的天性!
试想传给姓武的,武则天的儿孙都要死。国家政局要乱,姓武的坐不稳天下!一个皇帝传位就要考虑国家的稳定性,武则天政治觉悟很高!另外武则天就算在无情,可毕竟是母亲。母亲的爱可以冷绝,可是面对子孙死光的局面,她于心何忍!自己子女亲过其他任何人!
第三,她为何打算向李唐交还政权?原因还有几点:
1.作为一个母亲保护后代的天性。虽然年轻的时候她也曾为了攀爬杀了一对子女。但是她到了晚年后,人之将死,母性回归,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过得好的愿望必定越来越强烈。这是人性。
2.她看到支持李唐的还大有人在。比如她引为知音的狄仁杰就三番五次地建议立李显为皇储,而不是武三思。在狄仁杰背后还有一股复辟的强大势力。这不能不让她忌惮。
3.武三思、武承嗣的父亲和武则天是同父异母。武则天未进宫的时候,他们得罪过武则天母女。
4.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曾经恩爱过。一日夫妻百日恩。武则天念及李治的恩情。5.古代男尊女卑的文化力量。虽然她对抗过,但是她最终发现独木难支。徒劳之后,她任其自然,让这一文化完成了回归。
所以,到最后武则天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还位李家,后李显重新登上皇位,武则天终于远离了政治纷争,度过了近一年的平静生活。这年冬天,她以八十一岁高龄去世,临终前留下遗嘱,去皇帝尊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李治合葬乾陵,坟前矗立起一座无字石碑。虽然在一生的漫长岁月中,理智让她选择了一条远离情感的道路,但当生命即将到达终点时,她依然选择与亲人相伴,坦然地到另一个世界里面对他们充满复杂情绪的目光。
本来这个权力移交的过程可以实现平稳过渡,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充满了血雨腥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遗憾。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不仅坐上了皇位,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显示出了很高的天赋。武则天在位期间,国家强盛,人民富足,文化繁荣鼎盛,可以说是功绩显赫。但是她毕竟是一个女儿之身,当时还是有很多人反对她的,所以她处处时时都要显得非常强势才行。那么在她临死之时,为何又要把江山还给李家呢?
武则天出生于官宦之家,但地位并不是很高。十四岁时,被唐太宗召为才人,进入了后宫,并自称武媚娘。不过她并没有受到唐太宗的重视。做了十二年才人之后,唐太宗去世了,而她和大多数没有子嗣的妃子一样,到感业寺削发为尼。这是唐王朝皇室的宗法制度,武则天不甘心,但也没法子,只能先这样了。
机会总是眷恋那些满怀希望的人,皇天不负有心人,武则天终于等到了出笼展翅高飞的机会。
武则天跟新皇帝李治的感情十分好。王皇后为了压制自己的情敌,就想到了武媚娘,要搞统一战线,随即建议李治把她从感业寺接回皇宫。这正随了李治的心意,正日思夜想呢,就有人帮忙,立马照办。使王皇后大呼后悔的是,之后武则天备受宠爱,风头甚至盖过了后宫的所有妃子,包括自己。最终武则天更是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孩子,反而污蔑给王皇后。更可气的是李治居然相信了她,并废王立武。武则天为了登上了凤位,真的是心狠手辣,不择手段。
武则天手段够狠,而且聪明有才,这是一般女子不能相比的。随着唐高宗李治身体每况愈下,这一切有利因素渐渐的让她成为了唐王朝政治舞台的主角。直到公元690年,武则天达成所愿,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并把京都迁到洛阳,谓之神都。
荣登大宝,位及人君,荣华富贵,试问全天下有几人能享受得到啊?步入晚年的武则天知足了,深知自己死后可能会遭到世人的唾骂。自己当年掌权的时候手腕十分强硬,嫉恨反对她的人,虽说都已经被她慢慢处理掉了,但还是有很多的反对声音存在,余音绕梁。所以武则天知道自己死后,武家肯定不得安宁,那些人不会饶过武家人的,必须要想一个万全之策。
于是,身为皇帝的武则天在发遗诏的时候,并没有以皇帝的身份,而是用了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颁布了遗诏。在当时她其实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把皇位原封不动的还给李家,还有一个就是继续传给武家。
按道理来说,武则天做皇帝做了这么久,本来就是不想让自己矮李家一截,要把武家发扬光大。说白了就是好的东西当然不能留给别人,武则天最后肯定要把江山留给自家人。
可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武则天最后留下遗诏,做的决定是把皇位还给了儿子李显。遗诏的内容大致意思就是这个江山必须要还给李家,自己只是代为掌管一下,并没有辜负大家对她的期望,她依然无愧于这个国家。
其实说实话,武则天当时一定是犹豫了,到底是还给儿子还是传给侄子呢?狄仁杰给了她建议。狄仁杰对武则天说,儿子与侄子谁更亲近呢?陛下要是立儿子,那么之后,还可以被当作祖先祭拜。若是立了侄子,可从没有听过说当姑姑的会被供奉在太庙里面这一说。除了狄仁杰,其他的大臣也纷纷上奏请求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所以武则天从各方势力的态度当中,看出了一个隐藏的事实真相,那就是大家还是十分拥护李唐王朝的,若是自己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意见,强行立自己的侄子为帝,那么很可能会失去民心。
武则天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才把江山还给了李家。正是因为这个明智的举动,李氏的江山才能够在历史上存活得那么久。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武则天的智慧还是非常高的,因为如果她传位给武家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就会爆发空前的大动乱,毕竟自己的家族也并不是民心所向的,群众也都不会支持。所以说就算暂时把江山传给武家,也一定没有好下场。
综合种种因素考虑,武则天最后还是把江山还给了李家,这是她非常机智的一面。这样的话后世人们更多的是赞美他,而不至于遗臭万年。如今来看,她的这样一个选择也是十分正确的。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曾经改唐为周,建立了一个新政权。那么她为什么到了晚年选择把权力交还给李家呢?
首先,走不出男权世界这个圈。武则天敢于冲破男权世界成为九五至尊,并且展现了非常好的政治能力。称帝之初,武则天肯定会有让自己的天下传下去的想法,但是 她终究摆脱不了李家儿媳妇和李家孩子母亲的角色,这就是男权世界给武则天的定位。即使她成为皇帝,她都摆脱不了,即使她最可能的两个继承人李旦和李显改姓武,等自己百年之后也会改回李姓,恢复大唐。 这是她无法打破的,她可以挑战男权,成为天下之主,但绝对没有实力,延续给后世,她只能顺应形势,把权力给李家。
其次,能够姓武的人并不靠谱。她心中的继承人可能考虑过武三思,但是她了解武三思根本不是帝王那块料,武家其他的人更不行。武家没有人可以用,况且这些侄子并不是亲侄子,只是自己同父异母哥哥的儿子。自己和哥哥们的关系并不好,侄子们和她的关系更多的是利用,很难有真感情。而自己最亲的人是女儿太平公主,也像自己,但天下会允许两个女主出现吗,虽然她也姓李,天下人会支持她吗?而她即使姓武了,最终也会改会李姓,这就是男权世界对姓名权的占有,武则天无奈的考虑李姓继承人。
第三,狄仁杰的一番话。武则天与狄仁杰的对话,已经人人皆知了,就是儿子和侄子谁亲的道路。其实武则天是心知肚明,就是想神探神探最重要的大臣的意见,狄仁杰不避讳,直接挑明说明人心思唐,唐朝再次回归是早晚的事。而且母子要远不姑侄亲,自己已经很大年纪需要考虑身后事。死后有没有祭祀供奉也是武则天看重的,古人迷信,认为死了之后还会托生另一个世界,因此特别在意自己身后事。与狄仁杰的对话坚定了她选“李”不选“武”的决心,最终把自己的儿子李显接回来。
第四。保全性命的选择。武则天很聪明,知道自己老去之后,权力会慢慢旁落,必须一个合适的继承人,让自己安度晚年。最可靠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母子连心,即使最后李显有再大的委屈也没有对自己的母亲下手,还定期去请安。个人观点,武则天称帝和自己的两个儿子能力平庸,自己长期掌权有很大关系。作为一个母亲,即使有再大的野心,有了孩子之后也会尽心尽力的为了自己的孩子着想。她的野心和称帝欲望,是被一步一步激发出来的。即使狠毒,她终究没有对自己在世的两个儿子下手,而唯独母子成仇的李贤之死,武则天有嫌疑,也仅仅是嫌疑,个人倾向也不是她害死的。在权力达到顶峰后,武则天迎来了垂老时刻,一个老人维系自己安全的绝对不是什么男宠,也不是什么侄子,只有从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自己的儿子。她有且仅有一种方式就是把权力交给儿子,自己重新回归李唐儿媳妇的身份。
武则天好似一场梦,一梦15年,梦醒了还是大唐。这就是武则天的人气选择,她是李家的妻子、母亲、祖母,她只能把权力还给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