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雍正推荐老十四,担任大将军王的桥段,属于是邬思道导演的,夺嫡系列剧中的一集。中心思想是进一步树立,雍正一心为天下,而不是狭隘的谋私。

太子二度被废

康熙将对爱妻的爱,全给了太子胤礽,将其接照接班人来培养,有些放纵,以致于任意妄为。哪怕是“张五哥顶包”一案,引发了大清建国以来最大的司法腐败,康熙借张廷玉儿子生病,说了一句:朕儿子的病,怕也是好不了。一个“怕”字说明了还对太子寄予希望,望其回头是岸;其次心情极其复杂,要开始考虑太子新人选。

太子呢,尝到权力的甜头,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一发而不可收拾。始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法跨越君臣的界限。复立后的太子,更深感权威受到挑战。于是,写信任伯安,索要《百官行述》,以此要挟百官。东窗事发,在部下的怂恿下,殊死一搏,发动政变。事败,二度被废。

争夺大将军王

如此,太子之位虚悬,胤禩与雍正两个阵营跃跃欲试。是时傅尔丹兵败西北,六万大军,全军覆没,康熙急需一名大将,领兵西北,挽回颓势。更长远的考虑,康熙日渐年老,继承人也提上日程。胤禩与雍正再清楚不过,此次领兵西北便是当选太子的重要砝码,双方势在必得。

  • 八阿哥阵营:胤禩在太子首度被废之时,与佟国维密谋太子之位,遭到康熙斥责,地位一落千丈。其次胤禩本人也无统兵之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违心地,在八阿哥阵营内部推荐出老十四。
  • 雍正阵营:胤祥因帮太子谋杀郑春华,以及派兵剿灭江厦镇两事的过失,遭到康熙圈禁。雍正痛失帮手,但也不能干着急,并无统兵之才的他,临阵磨枪,练起了弓马功夫。只不过效果不尽人意,打那指那。

邬导演分析剧情

无奈之下,雍正以全家身家性命为赌注,上书保荐胤祥担任大将军王。旁观的邬思道,早在八阿哥阵营导演的“张德明相面”闹剧中,洞悉其心,判断出康熙的真实意图,提出雍正推荐胤祥不当的四条理由:

  1. 胤祥外公为蒙古喀尔喀大汗,出任大将军王,统兵西北,恐有不当之处;
  2. 傅尔丹真实兵败原因,是胤禩阵营背后搞的鬼。一旦傅尔丹兵败,胤禩他们便有机会上位,建功立业,从而在继位上取得领先;
  3. 即使胤祥出任,也会受得胤禩主导的户部,老十四主部的兵部的钳制,功败垂成,进而累及雍正;
  4. 更重要的是,康熙此举意在考察皇子。雍正若争得大将王,反而影响此前树立的一心为天下的形象。

邬导演指点迷津

为此,邬思道分两步棋走:

  1. 让雍正主动推荐老十四,担任大将军王,进一步赢得康熙的“印象分”;
  2. 力保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目的在于制约老十四在西北粮饷,以免尾大不掉,威胁日后的夺嫡。胤禩阵营得了便宜,也不好意思再争陕甘总督。

后记

前腿雍正还在斥责年羹尧送的寿礼,后腿便换了一幅面孔,当着老十四的面说预备好的寿礼,也算了老十四的一份。弄得来之前,还在为寿礼发愁的老十四,犯嘀咕:老四什么时候变“暖男”了。要不说好皇帝先得是好演员,状况百出下,也能随机应变。于是,两兄弟拿着寿礼,在母亲面前“和谐”了一阵子,之后实现了既定目标,皆大欢喜。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欢迎点赞留言^_^

最佳贡献者
2



西北准噶尔部是清朝前期的强大对手,从康熙皇帝在位的中期开始,准噶尔部屡屡进攻清朝的西北地区。清朝虽然也曾经击退了准噶尔部的进攻,但是由于国力有限,清朝无力彻底消灭准噶尔部。康熙57年,清朝西北地区的6万多军队全军覆没,准噶尔部磨刀霍霍,准备进攻清朝的甘肃和青海等地。为了围堵准噶尔部,清朝方面需要派遣大将前往西北地区,康熙皇帝准备在皇子中挑选一位出任大将军王。此时的康熙皇帝已经垂垂老矣,而且病入膏肓,谁掌握了军权,就等于能够在皇位的争夺中占据优势。由于西北的战事越来越大,清朝在西北地区聚集了20多万军队,这相当于清朝一半的家底。



对于雍亲王胤禛来说,自己的助手老十三胤祥仍被囚禁在宗人府,根本不可能被释放。雍亲王本人并不擅长军事,因此,雍亲王非常发愁,因为这等于把军权拱手让人。此时,雍亲王的首席谋士邬思道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老十三胤祥能够率兵出征是最好的结果,但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既然不能,那就退而求其次,推荐老十四胤禵为大将军王。虽然老十四胤禵是老八集团的成员,但是并不是核心成员,老八对老十四很不信任。老八的计划是自己出任大将军往,并不愿意让给老十四。老十四和老八貌合神离,对于这一点,邬思道看的非常透彻。对于雍亲王来说,绝不能让老八掌握军权,这是底线。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老十四胤禵掌握军权未尝不是一个办法。老十四胤禵也很静明,自己对皇位有野心,但自己没有机会,只能在老八集团暗中蛰伏。现在西北发生了战争,正是自己出手的机会。其实,老十四对老八也很警惕。自己在西北作战,如果后方军需供应无法保障,那前线的大军就会不战自乱。为了防止老八集团暗中捣乱,老十四胤禵举荐了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从这一点来说,老十四胤禵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不过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是老十四最好的选择,因为年羹尧是四哥的人,四哥最少不会坑自己。



紧接着,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前往西北前线作战。老八集团自然要暗中牵制老十四的军事行动,老十四身边的几个主要将领都是老八的人。但老十四的手段很高明,老十四利用一封假信件成功的策反了心腹大将鄂伦岱。结果,鄂伦岱投靠了老十四,老十四成功摆脱了老八集团的控制。在康熙皇帝生日之前,老十四完成了一次大捷,为康熙皇帝的生日献礼。老十四进献的生日礼物是天上的一枚陨石,等鄂伦岱送到京城以后,老八集团悄悄换成了一只死鹰。对于老八集团的小动作,康熙皇帝心知肚明,但此时的康熙皇帝已经无力理会这些事情了。



随后,康熙皇帝去世。雍亲王胤禛利用康熙皇帝的金牌令箭放出了老十三胤祥,而老十三胤祥则利用自己在军队中的影响力,控制了城外的丰台大营,掌握了京城附近的武装力量。事已至此,老八集团已经无法形成什么太大的威胁。至于远在西北的老十四,虽然拥有20多万大军。但陕甘总督年羹尧负责西北大军的军需供应,接到雍亲王的命令以后,年羹尧立刻切断了大军的后勤补给线,同时命令甘肃和陕西进入戒严状态。老十四原本拥有一把好牌,却由于用人不当,最后满盘皆输。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3

《雍正王朝》中,四爷与胤禵虽是同父同母,但两人都对皇位情有独钟,所以竞争激烈,一直都是对头。胤禛是权谋手腕高超的的“演员”,做任何事都会通盘考虑,长远打算;胤禵军事才能突出,但政治上比较幼稚。这对兄弟,明面上关系最好的一次,就是胤禛举荐胤禵为大将军王。既然两人暗地里较劲,胤禛为何还要举荐胤禵呢?

当时,传尔丹折戟沉沙,并非自己不能打,而是受制于后援补给。八爷党为了争取兵权,处处刁难。败报传回,康熙准备在皇子中选一个大将军王,代皇帝出征,但老爷子也放出风,谁能成为大将军王,谁就是下一个帝王。八爷党因此而出现误判,老八和老四都想要,以至于留下裂痕。

四爷差点也上了康熙的“当”,先是自己练箭,接着又想保举老十三,但经邬思道一番指点,顿时豁然开朗。

打上为国举贤的标签,赢得康熙赏识

康熙派谁为大将军王,心里早就有了主意,之所以没有透露,就是想考验几位皇子,看谁更有肚量。凡是争得死去活来的人,那就说明心胸不够宽广,很可能被排除在候选人员之外。

胤禵是军事科班出生,又管理多年兵部,擅长行军布阵,出任大将军王可谓专业对口。关键是派他去西北,后援不至于受制于人。他想去,可又不能毛遂自荐,这是朝堂忌讳,只能寄希望于别人举荐。

举朝上下都知道,胤禵是八爷党的人,胤禛自成体系,两人水火难容。胤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举荐了胤禵,这会让满朝文武都觉得,四爷不仅仅是“孤臣”,也很有胸怀,能够以大局为重。康熙也会认为,胤禛为国举贤,有仁君的格局,印象分也会增加不少,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四爷夺嫡成功的概率。

如果举荐胤祥,即便成功了,也会是一个大麻烦,人家会说你胤禛搞“小团伙”,何况后续还有很多问题;失败了,那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二选一,举荐老十四更加划算,为自己脸上添金。

进一步分化八爷党,减少竞争压力

这个大将军王的头衔,给人的感觉就是谁拿到了,谁就是储君。老八对皇位孜孜以求,肯定会争取大将军王,那就会与胤禵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八爷党本就树大根深,如果内部团结,一致对外,其他人根本不是对手;如果内部出现裂痕,对手才有机可乘。胤禛在这种时候举荐胤禵,胤禵的心态明显就会出现变化,我帮你胤禩干坏事、背黑锅,你居然连个大将军王都舍不得,看来还是自己的亲兄弟靠谱。

胤禵做了大将军王,胤禩心里必然不高兴,肯定也会对他有看法。此外,胤禵是带着兵,去西北打仗,京城的对手就少了一个;胤禩没有胤禵,军事影响力也受到削弱。只要两虎相争,胤禛就能鹬蚌得利。

与胤禵私相授受

胤禵当上大将军王,就会掌控十万大军,这让胤禛也有几分压力。但邬思道的分析是,西北用兵,看似两军对垒,其实打的是钱粮和后勤补给。控制后勤,就能制约前线。陕甘总督负责粮草接济,只要控制了陕甘就能制衡西北的大军。

因此,胤禛做了一个局,小两口夫唱妇随,引导胤禵上钩,接着以保举胤禵为大将军王为条件,换取胤禵保举年羹尧为陕甘总督。胤禵也知道陕甘总督意味着什么,但为了大将军王,也只好接手条件。可以说,胤禛这招,完全是无中生有。

此外,当时正好是德妃过生日,胤禛当着母亲的面说出保举之事,既能表现出兄弟和睦,也显示了自己的孝心。

秋媚说:胤禛把一张牌的威力,发挥到极致,让父母兄弟满意的同时,还达成自己的目的。尤其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举荐,既能让八爷党内部相互猜忌,还能赢得大家敬佩。

4

清朝前期,西北一带战事频频,继噶尔丹率兵侵占喀尔喀蒙古,被御驾亲征的康熙击败后不到二十年,其侄策妄阿拉布坦再度挑起战火,派兵入侵西藏,杀死拉藏汗,囚禁达赖喇嘛,公然挑衅朝廷。康熙勃然震怒,任命传尔丹为振武将军,率6万大军前往平叛。康熙五十七年,西北传来战报,传尔丹贪功冒进,误中圈套,6万大军全军覆没。获悉战败的康熙决定从诸皇子中择一贤者,封大将军王,代父出征,率十万大军前往西北平叛。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方面可以在老爷子面前出头露脸,美其名曰“替父分忧”,另一方面也是掌控兵权的绝佳时机。诸皇子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甚至连圈禁在咸安宫中的废太子胤礽也托人带口信给师傅王掞,举荐他出来带兵。老四胤禛也不例外,他头一个想要举荐的人就是老十三胤祥,但考虑到胤祥尚在圈禁,如若不蒙允准,甚至想过要毛遂自荐,千万不能让这个大将军王落到八爷党的手里。

那么为何胤禛最终却在朝会上举荐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将军王,这其中有哪些原因呢?

博取“任人唯贤,不避私怨”的良好印象

虽然老十四和胤禛是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弟,但两人因政见不合,分属两个阵营。胤禛忠于太子一党,老十四却跟八爷党打得火热。胤禛举荐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既展现了他内心的光明磊落,又表露出其任人唯贤的公正作派。在康熙的诸皇子中,只有老十三胤祥和老十四胤禵多年带兵,深通兵略。在老十三被圈禁的情况下,老十四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最佳人选,实际上也是康熙心中默定的人选。之所以令众臣当廷举荐,一方面是为了考验群臣的真实心意,另一方面是为了获得广纳谏言的美名。胤禛顺水推舟,举荐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恰恰迎合了康熙的本意,在他心中留下了“任人唯贤,不避私怨”的良好印象。

获得由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的政治博弈

大将军王坐镇西北,统率十万大军,无论将来由谁继承大位,都是不容忽视的一支可怕力量。西北地瘠民贫,无法供应大军粮草,因此负责筹措和转运粮草的陕甘总督则成为制约大军的关键职务。既然老十四是圣心默定的人选,胤禛何不做个顺水人情,以博取派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一职。为此,胤禛借给生母德妃拜寿之机,在胤禵面前夸赞年羹尧的好处,又当场表示将举荐他出任大将军王。胤禵投桃报李,主动表示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一场政治博弈就此达成共识。

有利于化解八爷党势力

老十四虽然跟八爷党打得火热,满朝上下都把他和老八、老九、老十认作一党。可实际情形却有区别,老九、老十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保老八上位,老十四却是在借机积攒人望,待时机成熟再另起炉灶,是八爷党的“党中之党”。胤禛举荐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可以让他远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同时胤禛跟老十四之间的频繁走动会引起八爷党内部的猜忌,对于化解八爷党势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促使胤禵和八爷党的矛盾得到激化。

综上所述,胤禛举荐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既博得了“任人唯贤”的好印象,又顺利地把年羹尧安插在制约大军粮草的关键位置上,还取得化解八爷党势力,缓和兄弟关系等种种作用,可谓是好处多多,玄机处处的奇谋妙策。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

在历史中,并没有出现老四推举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的情节。这个问题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之中发生的,所以我们用《雍正王朝》来解读这个问题,并非历史。

背景: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康熙帝发兵救援。此时,已是九子夺嫡的后期,长子胤禔被诚亲王胤祉检举诅咒太子被康熙帝圈禁,太子胤礽统兵作乱被圈禁,而第八子胤禩在推举新太子之时实力太盛为康熙所忌惮,因此第八子、第九子、第十子都遭受打击,夺嫡无望。所以九子夺嫡之中的五派争锋到最后演化为二王之争,就是第四子胤禛和第十四子胤禵,这二位可是康熙后期争储的中心。而且按常理雍正应该反对弟弟胤禵建功立业,但是雍正此时推举胤禵为大将军王是有以下几点好处的。

让胤禵远离京城,胤禛更好控制时局

准噶尔部的叛乱可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平定的,而准噶尔部先前的叛乱都是康熙御驾亲征亲自前去征讨,可如今康熙帝的身体每况愈下,说不定哪天就驾崩了,而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也是一个时间长的差事,所以,雍正皇帝此时保举胤禵出征,等于二王之争处于京城的胤禛就占据了先机。

胤禛在京,如果康熙帝驾崩传位不是自己,自己也可以篡改,就算传给了自己,自己在京城也可以更好控制时局,从后来的结局也可以看出。胤禛康熙身边接受遗诏,准备继承皇位,而胤禵没有在京城,胤祥顺利接管丰台大营的兵权,而八爷党因为胤禵没有在身边也回天乏术了。

趁此时拉拢胤禵,让年羹尧得到陕甘总督这位子

从一开始,十四爷就跟八爷党成员混在一起,与胤禛等人划清了界限,随着诸位皇子的势力倒台,二位更是水火不相容。但是胤禛借着给自己生母过寿的时候,乘机和胤禵这个骨肉兄弟谈一谈兄弟感情,也在自己母亲面前说了一下保举自己十四弟为大将军王的想法,这时候十四爷瞬间被胤禛打出的感情牌所迷惑,并表示自己坐上大将军王的宝座立即保举年羹尧做陕甘总督。因为胤禵知道年羹尧是胤禛的家奴,提拔胤禛的奴才,也就是为了报四哥胤禛的保举之恩。

但是陕甘总督这个位子是胤禛大杀器,也是胤禛提前布好的一枚大棋。因为这个位子管着西北大营的粮草供应,胤禛即位后,立即让年羹尧接管西北大营,胤禵乖乖就范就是因为年羹尧掌握着粮草,年羹尧又是胤禛家奴,所以等于胤禛控制了西北大营的命脉,胤禵纵有几十万大军也不敢造次,只得乖乖就范。

胤禛此举为了提升自己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增加自己的即位筹码

康熙帝晚年遭受九子夺嫡之乱,让其心力交瘁,所以康熙皇帝是非常喜欢看见皇子们之间和睦相处的。之前,三王爷胤祉因为与太子素来和睦,康熙帝就对这个儿子大加赞赏。

而康熙帝面对准格尔叛乱时,心里早就确定了胤禵这一人选,因为面对准格尔叛乱,之前康熙都是御驾亲征的,与蒙古王公们一起战斗,鼓舞人心,而今康熙自己年纪太大,只有选择一位皇子代表自己前去,而诸多皇子之中,能够为三军统帅的只有十三子胤祥和十四子胤禵,但是此时胤祥遭受圈禁,所以只有胤禵才能胜任。

所以康熙要诸位大臣推荐出任大将军王人选,也就是对胤禛的一个考验。幸好邬思道识破了康熙的小心思,让胤禛保举十四爷。一方面显出自己,不计前嫌,只为国家推荐贤能的无私之心。另一方面,也显出自己爱护兄弟的一面。

这样一来,康熙就更肯定胤禛是适合继承皇位的人选。所以,胤禛在康熙心里就是人品贵重之人了。

6

《雍正王朝》中,新疆发生叛乱,新疆的六万清军被叛军歼灭,形势严峻,朝野震惊。为此,康熙下旨,让朝臣从皇子中推荐一人,带兵去新疆平乱。

千钧一发之际,四爷本来是想推荐被关押的十三爷担任大将军王,但在潜邸谋士邬思道的劝谏下,最终推荐了老十四当任大将军王。

推荐老十四担任大将军王,不管是于公于私,都有很多好处。

于公的方面

诸位皇子中,只有十四爷和十三爷懂如何带兵、如何打战,在军营中也有威望。从他们两人中推荐,自然最为合适。不过,打仗打的是钱粮,钱粮的保障靠的的八爷主管的户部。假如推荐十三爷,大军的后勤保障必受十三爷掣肘,搞不好会全军覆没。如此一来,耽误了朝廷剿灭叛军,四爷和十三爷的政治前途估计也随之泡汤。因此,四爷没有选择,只能推荐十四爷。

于私的方面

一、十四爷和八爷是一党,可以说是八爷党的左膀右臂,推荐十四爷担任大将军王,可以挑拨八爷和十四爷的关系(当时八爷也想出任大将军王)。果然,十四爷担任大将军王后,开始觊觎皇位,在新疆,十四爷模仿八爷的笔记,挑拨鄂伦岱(八爷派在军中监视十四爷的将军)与八爷的关系,让八爷感受到了十四爷的威胁,最终导致了死鹰事件的发生。

二、康熙明知十四爷和八爷是一党,但四爷还是推荐了十四爷,这让康熙以及朝臣看到了一个一心为公的四爷,这次的推荐,使四爷在康熙和朝臣们的心中又加了不少的分。

三、雍正推荐十四爷出任大将军王的同时,作为交换(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需大将军王认可),还推荐了时任四川总督的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由年羹尧保障十四爷的后勤。如此一来,即便将来十四爷有异心,有陕甘总督年羹尧的掣肘,十四爷也掀不起风浪,此举可谓万无一失。

四、四爷此举,使母亲开心,缓和了与十四爷的关系,体现了自己孝顺的一面。

综上,四爷推荐十四爷出任大将军王的好处有:在康熙与朝臣中博得了一心为公的美誉,在母亲展现了自己孝顺的一面,暂时缓和了自己与十四爷的关系,挑拨了十四爷和八爷的关系,保护十三爷,重用了自己的心腹年羹尧,好处简直太多了。不得不说,邬思道真神人也!

7

你好,我是小崔读书说事,我来回答!


题主所问雍正王朝中:雍亲王推荐老十四担任大将军王,到底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推荐老十四为大将军王,四爷胤禛这一手玩的是整部剧中最妙也是最关键的一次,看似是一步常规操作,实则波涛汹涌。为何这样说呢?

其实只要仔细想一下就会明白,这一次举荐可以达到多重功效:

一、给他父亲康熙表明自己并没有野心,我只是个办事的“孤臣”;

二、瓦解“八爷党”,挑起“八爷党”内部的矛盾,自己好渔翁得利;

三、主动示好老十四,顺便推出年羹尧,一举两得,即便老十四有什么动作,年羹尧卡着西北门户,不给他钱粮,数十万大军寸步难行;

一、首先,来说说这件事发生的背景

康熙五十七年,中原平稳无事,西疆策妄阿拉布坦与西藏喇嘛之间政教之争却愈演愈烈,终于酿出大变。康熙五十六年,阿拉布坦遣准噶尔部将军大策妄率兵大举攻略青海,杀死大藏汗,大军入藏占领拉萨城,囚禁达赖喇嘛,事情终于到了非管不可的时候了。凶信传到北京,康熙皇帝赫然震怒,即命传尔丹为振武将军,祁德里为协理将军,出阿尔泰山,会合富宁安军严防准噶尔入寇,只遣西安将军额鲁特督兵入藏平叛,着四川提督年羹尧驻节西安守护中原门户。

谁曾料想,传尔丹轻敌冒进,六万多名清兵中了诱敌深入之计,被困在喀喇乌苏河岸。几次突围,竟被困得水桶似的滴水不漏。彼地水寒草薄,粮道又断,不数日间准兵四面聚集,一阵攻击,可怜六万大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接济无望,遂不攻自乱,全军覆没。这是康熙登极五十七年来空前未有的大败,急报入京,立即引起举朝震惊。

康熙十五岁庙谟独运,智摘鳌拜;十九岁力排众议决意撤藩;三十二岁收复台湾,连同三次亲征,大大小小亲临七十余战,从没有吃过谁的亏。如今一个小小的阿拉布坦发难,却奈何不得了!本想自己出征无奈年岁大了,所以,才决定让众臣推举一个皇子统兵出征。

二、各位阿哥们们的打算和心思

这件事发生之后,连被囚禁的大阿哥、废太子胤礽都得到了消息,他们也想方设法准备出来带兵出征,无奈康熙已经下定决心永远囚禁他们,他们也只能异想天开了。

康熙的儿子们好武的有老十三、老十四,他们二人都带过兵,而且熟读兵书。但老十三胤祥,这时候也被圈禁着,即使没被圈禁,他也没什么机会带兵出征,首先,胤祥的外公是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大汗,如果让胤祥带兵,不能不考虑到这一层,倒不是说胤祥带兵会谋反,这样做会影响军心。其次,康熙囚禁老十三胤祥是为了保护他,因为胤祥是个侠王,康熙怕他在儿子们夺嫡的过程中胤祥也去争,这过程中胤祥难免被害。

剩下的参与夺嫡的儿子们,三阿哥试探了一次,一击不中,退而安心读书著书,且他没有过带兵的经验,四阿哥胤禛,是康熙儿子们里面办差最多的人,但都是民生政务,他也不擅长兵略,但也想带兵,或者推举年羹尧,再有就是“八爷党”的人,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是一档子事,举朝皆知。但里头有点小小区分,八九十坚如磐石,十四阿哥却是‘党中之党’,这四位阿哥在一起商量了一番,八阿哥和十四阿哥都假意推辞,互相吹捧对方,谁也不肯说出心里话。

其实,主要的竞争对象就剩下下三个人,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这三人也是太子的主要人选,但这主要要看康熙是怎么打算,选谁去当这个大将军王,其实,康熙心里默定的人选是管着兵部的十四阿哥。

三、胤禛为什么要举荐十四阿哥呢?这背后有什么深意吗

其实,胤禛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十三阿哥,无奈胤祥被圈了,他就想自己争取这个机会,大家在电视剧里也看到了,他还练了一会射箭,无奈四爷箭发太臭,沒一箭准的,之后独自生闷气呢。

这时,他府里的重要谋士邬思道,问明了缘由,二人谈论了一番,起先胤禛说:“大将军位置至关紧要,所以军权不能旁落他人之手,至少不能在老八手中!实在不行,我就举荐年羹尧!或者是岳钟麒!”

邬思道微微一笑,“四爷安坐,听我说。”邬思道稳稳坐了回去,娓娓说道:“举荐年羹尧,或者什么岳钟麒,是绝不可行的。反之,皇上若问你谁可将兵,你就毫不含糊地回奏‘惟独十四阿哥能当此大任’!”

胤禛听他这么说一下子怔住了,邬思道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道:“十四阿哥是圣心默定的将军,他管着兵部,无论何人难以替代,四爷素来以孤臣自居,突然另举他人为将,万岁疑心不疑心?八爷九爷十爷十四爷是一档子事,举朝皆知。但里头有点小小区分,八九十坚如磐石,十四爷却是‘党中之党’,八爷也怕十四爷在京另起炉灶,你力阻十四爷出征,也犯了八爷的忌,这一条先就不合算。十四爷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学的是晋国重耳,独自将兵在外,手握兵符观变,一旦万岁大行,北京起乱,他来收拾局面,然后拥兵自立,你阻他此行,十四爷怎么想?”

经过邬思道这一番深入的分析,胤禛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之后,在他母亲乌雅氏的寿辰上,胤禛主动提出要举荐十四弟出任大将军王,他母亲很欣慰,十四阿哥很震惊,震惊之后是欣喜若狂,胤禛这一招正好挠到了他的痒处,有胤禛支持,他这个大将军王的位置稳了,之后他们二人出来并马前行,胤禛又假意说了一番真心话:“即使老十三不被圈禁,我也要举荐十四弟你,谁让咱们是亲兄弟呢”,十四阿哥听了,大为感动,提出要保举年羹尧做陕甘总督,替他督办粮草,这正好中了胤禛的计,两好合一好,二人都很满意,各有所得。

后来,在朝堂上,康熙问了各位阿哥的看法,准备推荐谁,老九、老十都推荐老八,康熙比较看中胤禛的看法,又问到了胤禛,胤禛满脸虔诚,提出保举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众人的脸色都变了,八阿哥一伙脸上很难看,十四阿哥暗自偷笑,康熙起先很震惊,后来很欣慰,于是就定了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

后来的效果果然不错,八爷党内部互相不信任了,老十四出征的时候,八阿哥在他身边安插了,鄂伦岱和八爷的奶公雅布齐,来监视老十四,并且处处制肘,老十四也不傻,策反了鄂伦岱,但最大的胜利者还是四爷。


结语:四爷保举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这一举动可谓一石数鸟,首先,赢得了康熙的赞许,让康熙觉得他没有野心,一心一意为国家着想;其次,给八爷党内部制造了矛盾,从内部瓦解了八爷党,让他们互相猜疑;最后,示好十四阿哥,少了一个对手,并且把年羹尧推了出去,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不得不说这一手玩的实在是高明!

需要说明的是,小崔在这里讨论的是电视剧里的情节,与真实历史事件无关,请看清楚再评论,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小崔拙见,欢迎关注点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