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如果北洋水师是左宗棠管理,甲午战争打日本能赢吗?

如果北洋水师是左宗棠管理,甲午战争打日本能赢吗?

2020-08-11 19:33阅读(86)

如果北洋水师是左宗棠管理,甲午战争打日本能赢吗?:能赢。管不管水师不重要,让左宗棠体力旺盛的活着并管陆军,那么甲午还是有希望的。首先要明确一点,甲午战

1

能赢。

管不管水师不重要,让左宗棠体力旺盛的活着并管陆军,那么甲午还是有希望的。

首先要明确一点,甲午战争的决定性战斗并不是海战,而是陆战。清军在平壤,田庄台,牛庄等地的陆战惨败才是最终签订《马关条约》的主因。因为陆战的失利,清军势力彻底退出朝鲜半岛,日本获得了非常完美的前进基地和后勤资源,由此,日本便可以以战养战,以强盛的兵力对清王朝核心的直隶地区保持高压态势,让整个清政府惶惶不可终日,不得不委曲求全。

在清日进行的一系列陆战中,大部分清军的战斗意识极差,在平壤战役中,清军将领叶志超面对日军的进攻,在同僚左宝贵赵烈牺牲的情况下弃城逃走,狂奔五百里,退到中国境内,导致后续日军长驱直入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可以说,在武器差距并不悬殊的情况下,清军完全是败在了战斗力低下,士气差劲的原因上。

不仅如此,叶志超的战败还被李鸿章系的官僚美化为“大捷”,导致国内对战局缺乏足够的认知,最终甲午战局措手不及。

而如果换左宗棠领导那将大不一样,首先左宗棠下属的楚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识都强于淮军,从收复新疆的战局上看,左宗棠作为对本身军事认知非常清楚的情况下竟然曾试图武力驱逐占据伊犁的沙俄,可见,作战序列上属于淮军的楚军,战斗意识却是强于淮军的。

再其次,左宗棠的军事指挥能力有目共睹,收复新疆的战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直接变成“急进缓战”套用在朝鲜就很有效,“急进”,就是尽快调动,将陆军主力集中在朝鲜,辽东等地,“缓战”就是依托清政府在朝鲜多年经营的优势,与日军打持久战,依靠国力打消耗战,要知道,即便是刚刚明治维新的日本,在打甲午战争时也已经捉襟见肘,后继乏力(马关条约之所以少赔一亿两是因为日本担心对李鸿章的刺杀活动会激怒清政府抗争到底,那样日本是撑不住的,如果日军还有实力继续打下去,把李鸿章剁成片都不可能少赔一两银子)如果不是马关条约开创的天价赔款,甲午打完的日本也是惨胜。

左宗棠需要做的就是,不需要计较一两场战斗的得失,只要在大格局上让朝鲜半岛的战局陷入持久战,让日本无法获得前进基地和资源以战养战,必要时就算毁掉整个朝鲜半岛也在所不惜,坚壁清野也不给日军留下任何物资,这样即便胜利不了,日本也坚持不了一年。

当然,关于战略方面只是我自己的纸上谈兵,但我相信,如果是左宗棠在那个位置上,他一定会做的更好。

2

历史没有如果,但通过有价值的假设可以分析一些问题,例如战争打的是人还是武器。提问者者提出的假设是错误的,因此我也不会按照错误的提问去回答。

我会按照我对晚清的理解,进行大胆预测!

曾国藩和左宗棠不可能被贬职去做北洋水师提督,要去做只能去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管理北洋海陆军。曾国藩应该还会输,但不会那么惨。左宗棠则根本不会输,输的话顶多是失去朝鲜,但日后我们会赢得戊戌变法的成功或被清廷消灭。

(1)关于假设的假设

我们说假设无聊就需要一个假设下你还得有几个假设。

比如我们就需要假设左宗棠的寿命要有九十多,且在中法战争后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因为左宗棠不可能被任命为北洋海军提督,那叫贬职。

你也不能假设左宗棠和李鸿章一切对调,否则假设没有任何意义。

你更不能假设没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收复新疆、中法战争中左宗棠没有做过他做过的事情。

只能假设中法战争后左宗棠还活着,接替了李鸿章的一切职务。

(2)左宗棠可以至少打平甲午战争,北洋海军的实力会因为左宗棠在1887年大水灾中主动削减军费而打折扣,但陆军实力会突飞猛进,由此朝鲜半岛不会丢失

甲午战争是光绪皇帝主打,但光绪只能控制半个皇宫和影响力控制中国。实际上的战争决定权是在李鸿章手中。如果左宗棠在李鸿章的位子上,那么,这场战争将是光绪和左宗棠执意打的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慈禧和李鸿章与光绪和湘军的隐形对峙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前,湘军是没有挺帅的,左宗棠作为湘军曾氏兄弟死后是无可争议的统帅。光绪的实力将大幅度增长。

(3)甲午战争中的甲午海战结果会有变化

李鸿章时期,福建马尾势力就在北洋海军占主体,那么,假设左宗棠任了九年的北洋水师的话,将控制北洋海军舰队同时对北洋海军的岸防系统、武器供应系统、教学训练系统进行整合。甲午战争中,我方失败的武器供应假冒伪劣问题、贪生怕死问题都将不复存在。那么,甲午海战问题将会是另一个场景。

(4)左宗棠会主动拿“北洋军费”去救灾,北洋海军的武器照样不会增添,但北洋不缺钱

因为李鸿章和淮军贪污问题比较严重,造成海军购买武器过程中说不明白的贪腐问题较多,1887年的河南大水灾又使得上千万人生命受到威胁。

翁同龢在此情况下,建议清朝全国上下捐钱,停止外购武器。左宗棠会在这时主动减少北洋武器外购,甚至会拿出自己的钱捐款,左宗棠捐款一生中已经捐出了是个养廉银二十多万两,也可能会拿出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后主动让出的自己贪腐的八百万两白银,当然,左宗棠任北洋大臣的话肯定没这么多,而是早买武器和捐款了。北洋不缺钱。

(5)甲午战争的决战是陆军,因此,日本很难占领朝鲜,至少保证不输

假设左宗棠1885年后任北洋大臣的话,湘楚军将是朝鲜战争的主力,淮军的悍将如刘铭传等能打仗敢打仗的人也会加入。平壤战争只会战死而不会被吓死。那么,甲午海战前运入朝鲜的日军能否打赢都很难说。

(6)甲午之后,左宗棠会帮助戊戌变法成功,慈禧和李鸿章被彻底削权;或者慈禧、李鸿章等人造反被消灭

左宗棠任北洋大臣后主打甲午战争的话,戊戌变法也就不会发生了。康有为梁启超也就不会出现。因为没有赔款和台湾被割让出去。

一个人的存在确实可以影响历史,例如商鞅对于中国历史,王安石至于北宋后期,张居正对于晚明,这些都是明证。

光绪主导的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

一是国力弱必须得变法;

二是皇帝没有权力;

三是没有能文能武、镇得住天下官员的管理者,如果左宗棠能活那么大岁数,那么,大部分湘楚军和抵抗派文武都会支持他。

如果出现李鸿章和慈禧叛乱的事情,也会像“明治三杰”的二杰消灭“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那样。

(7)如果上述结果没有出现,左宗棠最有可能成为推翻清朝或被清朝打败的人

个人的意志无法盖过阶层和集团的意志,晚清的历史是清廷逐渐失去人心的历史,谁能推翻清廷谁就代表民意民心。

我的意见是:通过三人性格和经历的对比,左宗棠最有可能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人,李鸿章和曾国藩其次。

左宗棠这个人因为生活民间较长且长期在军界,他被晚清官场熏染得不多,因此具有草根性格非常明显。

李鸿章这个人脑子儿最灵活,但因其是清廷一员且是“重要既得利益者”,要想放弃既有利益去反清很难的。

曾国藩最无可能,首先他个人做清朝官久矣,且一直属于穆彰阿一党属于“官场油条”一派;其次,他在官场算是“大儒”,他以“忠孝示人”,做官成功、反太平天国成大功皆是如此,如果他反清那么最终也会被人抛弃。

因此,结果只能有两个,左宗棠造反成功或者失败。

3

答案是,即使左宗棠管理北洋水师,一样会不敌日本海军。原因有三。第一,左宗棠属于陆战派,缺乏对海洋权益的认识,他还不及李鸿章。在朝廷内部,李鸿章是海战派,而左宗棠是陆战派,他们的理念是水火不容的,经常会争吵的不可开交,以至于互相掣肘。第二,左宗棠和李鸿章一样,也是任人唯亲,注重派系。李鸿章任用了淮军系的丁汝昌,而丁汝昌是一个无能的旧官僚。丁汝昌身为海军司令,却丝毫不懂海战,是真正的外行领导内行。以至于邓世昌等人哀叹:英国有不懂海战的海军司令吗?就是讽刺丁汝昌是十足的外行。而左宗棠和李鸿章比,也是半斤八两。左宗棠是湘系的领袖,多年来也提拔任用了一批嫡系“自己人”,在朝堂上和李鸿章的淮系斗得水深火热。如果左宗棠管理北洋水师,也逃不过任人唯亲的格局。第三,政治腐败。体现在上下勾结,中饱私囊,以次充好。在一次演习之中,丁汝昌的旗舰发射了一枚有质量的炮弹,结果“轰”的一声巨响,反把自己的军官炸死数人,连德国教官也一并重伤。旗舰如此,其他舰船可想而知。左宗棠在反腐方面,未必有所建树。

4

北洋海军除了李鸿章,很难还有第二人能把它带好,如果换成“左骡子”来带,估计北洋水师死的更惨。



很多人都认为,“宰相合肥天下瘦”的李鸿章是甲午战败的罪魁祸首,觉得如果北洋舰队换个人来带,甲午战争的结局就会不一样。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整个北洋舰队都是李鸿章毕生之心血。作为最早亲眼见识过列强兵器之精锐、尤其是海军之强大的人,李鸿章是非常清楚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必要性的。因此在有关“塞防”还是“海防”的问题上,李鸿章自始至终都坚定的坚持海防,并且为此和左宗棠搞得相当不愉快。



正是因为李鸿章倾注的心血,北洋水师才能建设成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亚洲第一世界前八的海军舰队。北洋舰队早期的经费,实在是李鸿章一个子儿一个子儿省出来的,到了后期慈禧侵占海军经费,也实在不是他能左右得了的。



但是如果是性格刚毅的左宗棠,结果很可能就比李鸿章还坏了。且不说左宗棠对于海防的重视程度不及李鸿章,光说其性格,就很难像李鸿章一样拉出一支叫得响的海军出来。要不然,为什么南北洋水师并建,却只有李鸿章负责的北洋有所成绩,左宗棠的福建水师却很难与之匹敌?更何况以陆军出身的左宗棠,又怎么能比早年也曾和西方海军打过交道的李鸿章管海军更好?



所以,尽管李鸿章的北洋舰队输的很惨,但是换左宗棠来管,不一定会比他管得更好,甚至很有可能更差。

5

这个问题的基础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功。因此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从为什么左宗棠可以收复新疆而李鸿章却甲午战败的角度去回答。

在本人头条文章《为什么李鸿章建议放弃收复新疆?所需千万军费可买整个北洋水师》对左宗棠能够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做了分析,先摘录下:

左宗棠能够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有三点:一、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时间做粮草和人员精简等军事准备;二、所需的军费1000万两白银,朝廷拨款500万两,同意左宗棠借款500万两,军费充足;三、左宗棠建立兰州制造局,调集东南的工匠制造最新的武器装备军队。

时间准备充分:一年半;打仗的银两充足,1000万两白银,等于整个北洋水师十几首战舰的购买费用;精良的现代化装备。这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情况。

现在来看李鸿章的甲午战争。在准备时间上:

1894年3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事,朝鲜请求清政府介入;

1894年4月,叶志超率军入朝;

1894年5月,大清和日本就撤军问题发生争执;

1894年6月,日本发动朝鲜宫廷政变,推翻朝鲜保守派,李鸿章派總兵衛汝貴、提督馬玉崑等北洋陆军进入朝鲜;

1894年7月,大清和日本发生牙山海战;

1894年8月1日,大清宣布对日本作战。

从5月中日就撤军问题争执到宣战,只有3个月时间。战争准备严重不足,兵员、战争物质、枪炮弹药和军饷严重装备不足。


军饷问题。

1894年5月,李鸿章要求户部拨款300万两做军饷,6月再次上奏光绪筹款;虽然光绪帝同意拨款300万两的要求,但直到7月户部上报:本年应收入的饷银合计800万两,截至5月底,仅收到337.7万两,各省还有462.3万两没有上缴。330万两的白银就是户部所有的钱,显然李鸿章能拿到100万两白银的军费,购买子弹、炮弹就不错了。


装备问题。

由于1891年翁同龢停止拨款购置海军器械后,到1894年5月时,李鸿章上奏光绪帝:

“又谕李鸿章奏:必须豫筹战备。请饬户部先行筹备的饷二三百万两。兹据奏称北洋铁快各舰。堪备海战者。祗有八艘。”

6月李鸿章奏报:

\"据称北洋战舰过少。沿海陆军分布直隶山东奉天三省海口。扼守炮台。合计祇二万人。各处绿营扼要巡防。备多力分。断难抽调。体察倭韩情势。出境援剿至少亦须二三十营。此次请筹的饷二三百万。  \"


总结,在3个月战争准备时间、军饷严重不到位、调遣军队不足、装备几年不更新、弹药存储不足的情况下,左宗棠即便是主帅,也无力在甲午战争中打赢。

相比清政府,日本为此准备了很多年。光绪帝仓促宣战,是甲午战争战败的重要因素。

6

其实,如果是左宗棠管理北洋水师,那么只会输的更惨。

这里不是否认左文襄公的抗日御侮的决心,也不是否认他治军的能力。而是因位,左文襄公根本不懂的近代海军。虽然左宗棠兴建了中国第一所近代造船企业,福建船政马尾造船厂;也兴建了第一所海军学校,福建船政学堂。但是,对于海军有热钱并代表就懂得海军发展的趋势,比如在左宗棠担任两江总督,南洋大臣之时,为南洋水师从德国购买了\"南琛\"、\"南瑞\"两舰,又从福州船政局订购了\"开济\"、\"镜清\"两艘快船。经过数年发展,让南洋水师拥有大小舰船16艘,排水量近16000吨。但是,这位中国近代海防的开拓人,却极为排斥但是正在兴起的“铁甲舰”。拒绝为南洋水师,购买这种正在兴起的,可以极大增强海军实力的战舰。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左宗棠不懂得近代的海军和海洋战略。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因为左宗棠在塞防与海防之争是的表现。要知道,左宗棠可是号称中国“船政之父”。而是,因为其对海军的认识还停留在“水师”阶段,所以对海军提出的要求是\"江海防务并重,不争大洋\"。同时,还非常认同湘系水师统领彭麟玉提出的\"有海防无海战\"的谬论。试想,一个连“海战”都不认可,只是认为海军是配合炮台,进行近岸防御的将领,怎么会统领好北洋水师?甚至,连北洋水师能不能建成1888年那样的规模都不敢确定。要知道,1884年离任之时,左宗棠在其两江总督的任上也再没有给南洋水师添购一艘新型战舰。

不否认,左宗棠面对外国侵略者可能会更加顽强,但是战争不是顽强就能节约一切问题。

7

赢不了!而且不出意外的话,肯定还会是惨败。

我为什么会这么说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左宗棠的海军理念可以说是落后到了极致,左宗棠没有管理过北洋水师,但是他却管理过南洋水师。在他上任的时候,当时南洋水师还没有进行重建,整个南阳水是跟北洋水师扯皮扯了好几年,最后南阳水是什么都没干。左宗棠上任之后确实用他自己的能力帮助南洋水师进行建设,但是却也给南阳水师带来了极大的问题。

左宗棠看到外国那些高大的战列舰还有超粗的舰炮感觉没什么用。我们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呢?我们海军的任务就是为了帮助陆军,所以我们只要搞近海防御就行啦。跟别人去打海战为什么?白费钱财。

因此,左宗棠在建设南洋水师的时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近海防御。什么大海战,我们不管,我们就为了帮助陆军在海面上组成一道防线,其他的什么事儿都不用做就行了,正是因为左宗棠给南洋水师定下这么一个基调,所以导致在这之后,北洋水师在面临被敌人快要包围的危险的时候,南洋水师不管当时愿不愿意去报北洋水师,反正他们是没有能力去帮。

如果说左宗棠在中日甲午海战的时候接受北洋舰队的话。我估摸着左宗棠的作战行动任然还是围绕着陆军,这没办法。左宗棠毕竟年纪也大打陆军打了这么多年,肯定也是陆军至上的理论,左宗棠肯定是派遣北洋舰队沿着中国整个海岸线进行巡航,然后保证进入朝鲜的陆军能够迅速的撤入到本国国境线以内,这样的话,日本方面仍然还可以大张旗鼓的利用运兵船大张旗鼓的将军队从本国运送到朝鲜境内,然后支持在朝鲜上的作战行动。这样的话。中日甲午海战仍然面临着被日本方面单方面单吃的危险。

况且说一句实话,在中日甲午海战的时候,左宗棠的能量比不上李鸿章,中日甲午海战最大的败因,并不是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我说几件事情,大家就明白了。

首先,中日甲午战争成精在朝鲜平壤爆发过一次接触上。第一天的时间里,中国军队方面表现的极为英勇和顽强,但是第二天夜里紧急撤军,为什么前线补给不够。就是前线补给不够的电报,一直发到北京,要求大后方紧急补给前线,但是此时此刻,光绪皇帝,慈禧还有大后方的那一批儒生在那里干嘛,互相扯皮,说我们为什么和日本打起来,我们为什么要跟日本打仗,我们为什么要去帮朝鲜就这样在争论那些没有用的事情,最后导致整场战争。前些不对,连后面的补给的一点儿影子都没见到。

并且这么落井下石还不算完。他们还要求李鸿章交出相应的政治权力和军事权力交给他们进行保管,交给这帮儒生去保管这些东西不就是等着这个国家亡国吗?争权夺利,这是文官几乎一致反的历史错误,而且还死不悔改。

丛淮军兵败平壤,到最后,北洋舰队坐沉港口,淮军将求援的电报,可以说向京城发了一遍又一遍,可是直到日本人单吃了北洋舰队。京城方面仍然还是在那互相扯皮,李鸿章愿意,他的部队被日本人给全部吃了个干净吗?肯定不想这是他一辈子花了无数心思弄出来的心血,但是看看慈禧在这之后做的一些事情让李鸿章去签订《马关条约》,从李鸿章的手里把属于袁世凯的那一部分淮军给择出来,让袁世凯自己编两支军队归中央管辖。

李鸿章,这个时候才算明白了无论你这条狗做得如何优秀,主人仍然把你当狗看,可以说整个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是慈禧和光绪皇帝为了搞一次政治成本而牺牲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将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卖给外国。

所以说中国的命运交在一个妇人,交在一个没有任何政治远见的妇人手里,是何等的悲哀,左宗棠比不上李鸿章,这是实话,他也没有办法制止这一次朝廷上面的纷争,从最高统治阶级层来讲,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对比一下子,高下立见,可笑的是,网上还有不少人替慈禧洗白,就想问一句,你们这么想去做太监吗?

左宗棠虽然做事情比李鸿章更加干净利落,但是。却又没有办法在这两件事情上,比得上李鸿章。这两件事情才是真正是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真正原因,空有一腔热情又如何?最后还不是被那些最高统治者当球踢。

最后,八国联军侵华,张之洞在南方说了一句话,如果说慈禧的老娘们儿那啥了?我们要不要重新推选李鸿章作为南方中国的总督呢?李鸿章点了点头。

8

如果左宗棠掌管北洋水师,一定能击败日本。因为,左宗棠是伟大的爱国者,他韬略超人,勇冠三军,有盖世之才,唯人才是举。加上北洋水师与日军舰队的武器装备差距不大,必定会与日军决一死战!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与敌军周旋,并打败敌军,而不会让日军有可趁之机。即使战争之初遭遇不利,以湖南人不服输的性格,必会与日军展开持久战,将日军拖入战争泥沼,使日军最后惨败。

9

可能结局不会那么惨,但仍然可能总体失败。


因为两个国家的战争,根本上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包括政治力、经济力、人民凝聚力,军事指挥力纵观当时的中日两国,基本上中国全面落后。


政治上,中国和战不定,这是战场大忌。没有一个坚强和统一全局的坚强领导核心,战争从根本上来说已经输了。甲午战争,日本上上下下蓄谋已久,就是要蛇吞象,控制朝鲜,紧逼中国,以明治天皇为首的统治集团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并进行了蓄谋已久的准备。反观清朝,帝党后党摇摆不定,朝内大臣心怀叵测,各有自己的小九九,政治上就输了一大截。


军事上,北洋水师虽然一度领先日本,开战10几年前巡游日本,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给当时日本上下以极大震动。然而10年后,北洋水师已经多年未更新。真正有战斗力的舰艇不算太多,而且枪膛弹药,在战场上一度出现了空壳状况。反观日本海军,实力基本上已经在北洋水师之上。


经济上,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大增,钢铁、军事等力量突飞猛进。中国虽然经过二三十年的洋务运动,存了一点家底,但和日本比起来,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国穷民穷,对战争的支持力不深。


文化上,中国暮气沉重,相反日本是一个锐气十足的新型君主立宪国家。两国人民对政府的态度迥异。中国还是皇帝家奴,对内色厉内荏,对外狂妄无知,而日本上上下下似乎横竖一条心,要的就是与清政府决一死战。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与李鸿章不相上下,但在军事、政治上可能更加铁腕。但没有综合国力做后盾,可能左宗棠也只能望洋兴叹。

10

肯定会输。北洋海军战败不是因为管理者的问题,至少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

日本明治维新迅速使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进化为一个半工业化国家。而大清帝国却仍在沉睡之中。

一、大清帝国是一个古老的封建农业国家,日本是一个新兴的半工业化资本主义国家。在面对战争时,大清只能缓慢地动员一部分国力,日本可以很迅速地动员整个国家的潜力。

二、大清的统治阶级主要是一帮不懂国际形势、不懂近代化含义、不知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的封建士大夫,日本的统治阶级是一帮深受西方知识文化熏陶、相当一部分有留学和西方游历、知道自己如何向西方学习的资产阶级精英。

三、大清的国民是一帮深受封建压迫、生得浑浑噩噩、死得稀里糊涂、不知国家民族为何物的看客。日本的国民是一帮有了初步民族主义意识、狂热崇拜天皇、自认为是文明种族的资本主义国民。

四、大清的军队是一支只是为钱而来、带有朴素忠君思想的古代佣兵,日本的军队是一支完全使用西方军制、接受西方军事理论的近代化军队。

阿古柏军队,也是一支农牧民为主的古代军队

左宗棠之所以受到一部分国人的推崇,主要原因是其收复了新疆。但是他收复新疆要对付的并非什么西式近代化军队,只不过是一些中亚游牧国家的士兵、新疆的部分居民和甘肃被击败的回民军残部,最先进的武器只是一些西式前膛枪炮,其战斗力本来就不如经过太平天国战争考验,同样装备了西式前膛枪炮的清军。所以兵力、火力、素质都强于对手的清军能打败阿古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认为打败了阿古柏,就能打败日军,未免太过于乐观。

那么,左宗棠在海军建设方面有何建树呢?

船政的船台,正在建造万年清号炮舰

应该说建树非常大,船政是中国乃至东亚当时最大的近代化造船机构,同时也是培养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北洋海军的舰长,几乎都是这里毕业的。

但是船政本身也体现了左宗棠在近代化海军建设方面的无知和短视:

早期船政军舰因为有大型货仓,只是非兵非民的四不像

直到摈弃了左宗棠的造船思想,才有了真正的军舰。可见”扬武”号侧面密密麻麻的炮位。


一、左宗棠认为军舰必须要有大型货仓,这样和平时期可以从事客货运输,自己养活自己。这与明太祖搞卫所兵的初衷如出一辙。结果左宗棠时期造出来的军舰用来打仗不行,因为火炮太少。用来商业运输也不行,因为成本太高。还是继任者改弦易辙,才有了船政历史上第一艘真正的军舰”扬武”号。

船政造出的最大军舰开济号巡洋舰的模型,该舰只有2300吨。

二、左宗棠认为船厂要易守难攻,所以选择在水浅的马江深处建设,结果船政自始至终,只能造2000吨级的军舰,因为再大就无法下水,更别说出海了。而所谓的易守难攻,在通商口岸条约面前都是浮云,法国舰队照样可以合法进入马江,突袭船政。

三、左宗棠花钱大手大脚,收复新疆由于浪费太多一直受到清廷诟病。例如他借外国贷款是一厘的高利贷,而其他人贷款一般是四分。左宗棠买来的”南琛”巡洋舰就比国产的同级舰”开济”要贵。李鸿章可以用三百万两的白菜价买来定远级铁甲舰,同样是三百万两,左宗棠就很难说了。

四、左宗棠情商很差,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而且他和李鸿章一样是军功出身的汉族士大夫,一样受猜忌,不可能得到比李鸿章更多的支持,说不定还会更小。

综上所述,左宗棠管理下的北洋海军,很有可能是一支实力比李鸿章时期更差的海军,要想战胜日本海军是绝无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