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对于石达开的推崇

对于石达开这样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同时代人其实已经作过若干中肯的评语。陈玉成认 为在太平天国的将领中,只有冯云山和石达开二人具有将才。冯云山早在1852年已经牺牲于广西全州,则实际上陈玉成所推崇的主要就是石达开。

李秀成对于杨秀清、肖朝贵、冯云山、韦昌辉诸人的批评都是“中中”,惟独推崇石达开,就是“谋略甚深”。一个曾在太平军中服务的爱尔兰人肯能认为石达开“这一位青年领袖是英雄侠义、勇敢无畏、正直耿介的,正是全军的中坚人物。他的头衔称为电师这真能表示他的军事行动。他是饱受教育而又能行动 的人。”

另一方面,从曾经跟石达开交手而吃过苦头的湘军将领口中也能使我们增加对石达开的认识。曾国藩说:“石达开获悍为诸贼之冠”,又说:“伏查贼渠以石逆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逆为最谲。“左宗棠说;“石逆狡悍著闻,素得众贼之心,其才智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顾以结入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



敌人说他“狡悍”,我们就可以翻译为“明智而勇敢的将领”。至于“为诸贼之冠”,“出诺贼之上”的评语,可说和陈玉成、李秀成的话不谋而合。很明显,当时无论是革命将领或是湘军将领,都是确认石达开为太平天国最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的。

除了同意上述诸人这些评述之外,如果还需要多说几句的话,那么我认为石达开是始终一贯地对革命忠心耿耿,对人民爱护备至,对敌人深刻仇恨,不愧为祖国历史上一个出色的农民革命英雄。至于他被逼出走,率师远征,虽然主观意图要“开疆报国”但实际上形成太平天国的一次重大分裂,给革命带来重大的损失。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必然地要在农民革命和农民革命英雄们的身上表现出来,使他们终归不免于失败。

十多年中的生死斗争是多么光解动人而又艰辛激烈,大渡河畔的悲剧又是如此的悲壮沉,难道我们还应该过多地苟求于农民英雄们吗?

二、负气出走再认识

石达开在1857年春率领大军离开天京,单独行动。这两事件对于整个太平天国革命说,确是一种重大的损失。像过去的许多农民战争一样,太平天国也很难克服农民所固有的分散性,也无法正确处理革命内部的重要矛盾。



当时的情况,大致如李秀成所述的是:“合朝同心将韦昌辉杀掉后,石达开回京,被推举提理政务,众心欢悦。洪秀全却有不乐之心,对石达开产生重重疑忌,专用自已的长兄洪仁发,次兄洪仁达,对石达开进行压制。”种种事实说明,洪秀全在这时已经是愈来愈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便陷于一种留既不好,走也不好的两难境地。按理说石达开在这时“应该要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以求内部的团结;对洪秀全的疑忌,应该要用忠贞的行动,以消释洪秀全的疑忌。像后来的李秀成那样。但是,石达开和李秀成所处的地位有颇大的不同,石达开是起义初期七个主要首领之二,经过内江以后这时只余下洪、石二人。

就才能地位和得到军民拥护等方面来说石达开在这时都是最宜于担任领导工作的唯一的一个人。洪秀全深恐出现第二个杨秀清或韦昌辉来取代他的“万岁”,因之对石达开的疑忌压制就特别深重。矛盾既深就完全有可能爆发为对抗性的冲突(比如说洪秀全如果下令杀石达开,或则石被杀,或则拥护石达开的多数军民起来反而把洪杀了,等等)。

这种冲突只要一发生,不论洪、石二人是谁被杀,都会立即造成极重大的混乱,太平天国也实在经受不起再度的自相残杀,摧残革命命脉。可以看出,石达开是考虑到这种情况及其后果的,因而两害相权取其轻,以自己出走来避免冲突的发生。



同时也希望能够在外面“开疆报国”,来扩大革命的影响。(石达开当然也会考虑到自己的生命安全问题但比起上述情况,看来还只是次要问题。)

石达开早就想取四川以作为革命根据地,离天京出走后,因为在湖南遭阻,未能入川,才改道广西。离广西后,在1861和1862年又曾两度攻川,都没有渡过长江天险。1863年春再从西部冒险深入,终于在大渡河畔被围粮尽,全军覆没。

骆秉章等敌人诬蔑石达开在最后“乞降”,并且肆意窜改了他在牺性前的自述,这些记载当然不能无条件地完全相信。后来的分析,石达开可能是中计被俘,是值得注意的一种意见。

即使从经过敌人窜改的文件如石达开致骆秉章信中,我们仍能多少看出石达开在临难前宁死不屈忠于革命爱护将士的刚强义烈气概。如信中说:

求荣而事二主,忠臣不为;舍命以全三军,义士必作。大丈夫生既不能开疆报国,奚爱一身;死若可以安民全军何惜一死 。达舍身果得安全吾军,捐躯犹可对吾主,虽斧钺之交加,死亦无伤,任身首之分裂,义亦无辱。

他说出了数年来率师远征,没有能做到“开疆报国"的极大遗憾,但对于革命、对于太平天国中央(“吾主”)仍是始终一贯、忠心耿耿的。

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明确地表示:“求荣而事二主,忠臣不为”,即绝不投降敌人,但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设法保全部下的将士,“舍命以全三军,义士必作”。因此当敌人提出要谈判时,石达开便不顾个人生命危险而寻求在谈判中保全三军的办法。

事实证明,这种通过谈判来保全部下的想法,在当时情况下只能是一种有害的空想,说明他对于敌人的阴狠毒辣程度仍然估计不足。结果自己中计被俘,部下的将土也在敌人的大屠杀中全部被害。



至于石达开最后在成都就义时的情况,甚至敌人也不能不承认是“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气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之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这种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的精神,正是自古以来一切革命烈士所同具的英雄本色。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最佳贡献者
2

石达开(1831年3月一1863年6月),祖藉广东和平县,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太平天国名将,中国近代军事家、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被尊为“义王”。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在金田农民起义时,他年仅22岁,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最年轻的一人,在战争中,他英勇无比,体恤百姓民生,为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生平事迹被后世所传颂,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3

答: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军事将领,是太平天国"中兴四大名臣"。

石达开是一位体恤太平天国民情,体恤全体将士苦甜的情感将领,心得人心,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品性品德,石达开都远超其余大平天国的诸王。

太平天国取得一定的胜利之后,定都天京,其余诸王开始贪图享乐,翻起内部斗争,权夺位夺利。洪秀全和东、西、北王与其余诸王都大肆建造,华丽的王廷宫廷。只有石达开一人没有贫图享乐和制造华丽诸王廷,无论是从个人,还是思想觉悟上,石达开都远超其余诸王。

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被敌对清军逮捕,清军主帅骆秉章认为石达开"能识狡點收拾人心、又能识凶威钤制其众",是"首恶中最狡悍善战"。连曾国藩这清迋敌对手都评价说"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这番话肯定了石达开的勇敢善战,是太平军中最有影响力的诸王。

“石达开勇敢无畏,正直耿介,是位有家养的人,一个敢做敢为的人,是太平军中培雅得,是太平军的中坚人物"。这番话是当时一位外国传教士所说的。

同为太平军高级将领李秀成说起石达开说"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吾其谋略甚深"。

无论是在当时清朝,还是在今天中外对石达开的个人评价都非常高的,毛泽东主席在大渡河边上说“石达开是位真汉子、真英雄非石达开也"。毛主席是对太平天国诸王石达开唯一的评价,所以后人对石达开的评价远高于其余诸王。

石达开不但是太平天国的第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他被后人称为近代著名的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4

石达开,太平天国著名军事将领。与东、南、西、北诸王相比,年轻的翼王石达开各方面都是出众的,因此遭后人负面议论也最少。太平天国创建之初,在从广西一路往东的万里征途上,石达开屡立军功,功勋卓著。当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后,石达开便对天王洪秀全的不少做法产生了看法,包括封官许愿,高层腐败等,尤其是在"天京事变"爆发,东王府内血流成河之时,石达开为顾全大局,从太平天国根本大计出发,先率领部队撤离京城再说,然后再轻车简从入京与天王洪秀全商议事变处置大事。想不到洪秀全拒绝石达开的建议,反而下诏悬赏捉拿石达开。石达开率军离京的目的,不管是动机还是效果都显而易见,就是为了太平天国最大限度地保存军队,就是避免军队大规模卷入无谓的纷争之中。石达开此举,应该得到历史的充分肯定。遗憾的是,过去却有人非议石达开分裂太平天国。

5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石达开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三十二岁死于成都。他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太平天国定都金陵,改号天京,石达开留京辅佐东王杨秀清处理政务。定都之后,诸王享乐主义抬头,广选美女,为修王府而毁民宅,据国库财富为己有,唯石达开洁身自好,从不参与。

咸丰二年(1852年),西王萧朝贵在湖南长沙阵亡后,太平军在长沙城下陷入清军反包围,形势万分危急,石达开率部西渡湘江,开辟河西基地,缓解了太平军的缺粮之危,又多次击败进犯之敌,取得“水陆洲大捷”,重挫清军士气,其后,为全军先导,经河西安全撤军,跳出反包围圈,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挺进一千八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清军闻风丧胆,号之曰“石敢当”。

咸丰六年(1856年)3月,石达开在江西樟树大败湘军,至此,湘军统帅曾国藩所在的南昌城已经陷入太平军的四面合围,对外联络全被切断,可惜石达开适于此时被调回天京参加解围战,虽然大破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三年的包围,却令曾国藩免遭灭顶之灾。同年九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所杀,石达开对太平天国的内部争斗深为痛恨,又因为天王洪秀全见石达开深得民心,横加猜忌,石达开为了避免再起内讧,带兵出走。咸丰十一年(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终究在强渡大渡河时陷入绝境,为了使麾下的军士能够保全性命,石达开选择了投降,但清军背信弃义,在石达开被押赴成都之后,将剩余的两千人,除了三百老幼,全部杀死。同治二年(1863年)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慷慨陈词,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而后从容就义,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从始至终默然无声。

为什么后人对石达开的评价远高于其余诸王?

太平天国里,石达开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应该是最大的。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提心吊胆,甚至他身后数十年中都不断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活动和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党人曾通过诗歌,小说,绘画等各种媒介宣传他的事迹以“激励民气,号召志士,鼓吹革命”。有关他的民间传说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其实与前期的封王,不无关系。当然,体制的不均等性。统治者日益腐败,纵观天王洪秀全,前期确实为太平天国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对社会进步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开始贪图享受,造成了太平天国的内斗,最后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杨秀清,从一个穷苦的默默无闻的烧炭工一跃而成为太平天国的二号人物,他只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此后四五年一直是太平天国的最大实权人物。是个天才式的人物。也是个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人物。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但镇压天平天国南京城破时,纵兵大掠,伤民无数,被称为“曾剃头”、“曾屠户”;处理天津教案时,也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被称为“卖国贼”,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纵观石达开的一生,勇猛善战,不忍杀戮,不图富贵,率军出走,力战而亡。而其最后又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死得壮烈,再去和别的人做个对比的话,就更明显了,为人也没什么黑历史。自然而然后人对石达开的评价远高于其余诸王。

创作不易,不喜勿喷,谢谢


6

依照小生读史心得,后世对石达开评价高于其余诸王,个人认为石达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将帅之才。1856年,石达开率太平军再次西征,多次打败曾国藩的湘军,攻占了江西大部分州县,为太平天国拓地千里,成为天国势力最鼎盛时期。

2.为人深沉。东王杨秀清屡次借“天父下凡”打击天国大臣及将领,甚至以此压制天王洪秀全,石达开一直忍气吞声,以大局为重。在“天京内讧”杨秀清及其东殿部众被诛杀变乱中,石达开极有可能预先知道密谋,但石十分乖巧置身事外,看着韦昌辉充当杀手,自己却静观其变。待韦昌辉被诛杀后,石达开才奉旨返回天京总揽朝纲。其计谋又比杨韦等人技高一筹,石达开心思之深沉可见一斑。

3.带兵有方。石达开脱离天国出走后,率兵转战南方数个省份,有胜有败。虽然与太平天国分道扬镳,但客观上也分散了满清的兵力,减轻了太平天国的压力。石达开具有较高威望且爱护部下士卒,因而其在四川大渡河全军覆没时,仍有不少部众愿意与石达开一同赴死。

综上,石达开的谋略、经验,军事才能等方面确实比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人略胜一筹,后世史学家对其评价高于其余诸王,实属正常范畴。

7

太平天国这个王如果得到重用,后期是可以改变历史的。因为太平天国内乱期间,还有五省之地,至于湘军还未必被太平天国称为对手,民团级别,所以实际上几次大战都是以清庭主力部队绞杀,如江南江北大营,武昌大战等。

8

有帝王之才,无帝王之量,成名于无争,败绩于无争。说他无过是抬举他了,一过天京事变中不该强出头,与他无关的事最后搞得自己被通缉外带全家死光光,何苦来。二过不该出走,天下大势不在清即在太平天国,带一帮子人跑出去,两边谁胜利了都没自己好果子吃。三过出走不自立,既然被逼出走就该学刘秀立马自立,或可先三分天下再图统一,继续向洪秀全表忠心让底下人怎么办?跟着部门经理与总经理作对?结果是辗转十一省手无寸土。惜哉,翼王,知为翼之道,不知为主之道。

9

石达开,和林彪一样,只有军事才能,而无政治才能,要想笑到最后,政治才能一定要高于军事才能。苏联战神朱可夫,国内战神,薛岳,林彪,粟裕,结局就知道了

10

有悲情色彩的人就像一篇诗就像一幅画。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