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太祖赵匡胤一共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和三儿子赵德林早亡,剩下二儿子赵德昭和四儿子赵德芳。赵德昭的生母是贺皇后,赵德芳的生母是王皇后。

赵德昭,字日新,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赵匡胤非常重视这个儿子,对他寄予厚望。

赵德昭早年做过贵州防御,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德昭的弟弟赵德芳,开宝九年做过贵州防御使。

赵匡胤猝死之后,弟弟赵光义即位,就是宋太宗。

宋太宗要把哥哥的儿女与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所以依然把赵德昭和赵德芳称为皇子,女儿们依然都称为皇女。

宋太宗让赵德昭做了京兆尹、永兴节度使,兼侍中,封为武功郡王。赵德芳做了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据说宋太宗还曾经交给赵德芳两枚皇帝的玉印,上面刻有“皇帝信宝”,不知是何用意。

表面看起来,宋太宗对赵德昭和赵德芳很好,但兄弟二人很快就死掉了。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了赵德昭之死。太平兴国四年二月,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率军北伐,结果在高梁河一战中惨败。

赵德昭也参加了北伐。宋军溃败之后,形势十分混乱,没有人知道宋太宗的下落,以为他死在乱军之中,于是有人提议拥立赵德昭,结果只是虚惊一场。

宋太宗听说这件事,很不高兴。八月间,有一次赵德昭向宋太宗提起犒赏将士的事,宋太宗大怒,冲着赵德昭吼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赏他们也不晚!”

他的话让赵德昭感到绝望恐惧,离开皇宫之后,立刻找到一把尖刀刺向自己的咽喉。宋太宗又惊又悔,匆匆赶到赵德昭的身边,抱住他的尸体大哭,说:“痴儿,何至此邪!”

那以后,宋太宗追封赵德昭为魏王。

两年之后的太平兴国六年三月,赵德芳得病而死,时年二十三岁。宋太宗亲自上门吊唁,废朝五日,追封他为岐王。后来,他的孙子赵从式把当年的两枚宝印上交给皇帝。

至此,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全部去世。

赵德昭、赵德芳兄弟的地位微妙,最终的结局都不好,从中也可以窥见一点历史的真相。

对于赵匡胤的皇后,宋太宗做得还可以。

赵匡胤有过三位皇后,其中的贺皇后和王皇后死在赵匡胤前面,最后一位是宋皇后。

《涑水记闻》记载,宋太祖死时,宋皇后立刻派内侍去找赵德芳。结果内侍找来的是晋王赵光义,直接走进寝宫当中。

宋皇后大吃一惊,看清楚当前的形势之后,转而对赵光义说:“官家,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

赵光义哭着说:“共保富贵,无忧也。”

一句“共保富贵”,意味着一笔交易的达成。赵光义登基之后,对这位嫂子很恭敬,尊她为“开宝皇后”。

宋皇后一直在皇宫中住到至道元年,那年四月去世,终年四十四岁。

最佳贡献者
2

谢邀!

赵匡胤有三个皇后,其实最传奇的是花蕊夫人



原配孝惠贺皇后,小说中说叫贺金婵,开封人,右千牛卫率府景思长女,晋开运初聘,生秦国、晋国二公主,滕王德秀(夭折)、魏王德昭。周显德五年(958年)病卒,年三十。

第二个就是电视剧里面的孝明王皇后,邠州新平人,彰德军节度使王饶第二女,贺氏前脚死,王氏后脚就被聘进门,建隆元年(960年),封皇后,生秦王德芳,还有三个女儿申国、成国、永国公主,皆夭折,乾德元年(963年)死,年二十二。

第三个是孝章宋皇后,小说中说叫宋美仙,河南洛阳人,左卫上将军偓之女,母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女永宁公主,开宝元年(968年,这一次总算等了几年),年十七岁封为皇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居西宫,号开宝皇后,好象陈国公主是她的女儿,至道元年(995年)四月死,年四十四。


花蕊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实有其人的一位女性,她美丽聪明、优雅高贵,是个典型的封建贵族妇女。《全唐诗》里收录了她的《宫词》一百五十多首,仅从这个数字,我们就能想象到这位秀女具有多高的才情。相传她到了汴京后,赵匡胤想验证她究竟有没有才气,命她即兴作诗。她不假思索,当即吟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军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诗通俗易懂,虽然透出深深的亡国之痛,却没有直接表示出对宋朝的憎恨,更多的是哀叹后蜀将帅无能,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有大见识。难怪赵匡胤看了之后,不但没有发怒,反而对她倍加赞赏。
花蕊夫人后来因介于宋廷权力之争,在立太子的问题上触犯了太祖弟弟光义的利益,在一次打猎时,被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乱中一箭射死。
宋太祖本也是个英雄人物:当年千里送京娘,当年以一条棍棒打遍十八座军州。此时有感于花蕊夫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竟更加深了对花蕊夫人的爱慕之心。饮了几杯酒后的花蕊夫人,红云上颊,更觉妩媚动人,太祖携着花蕊夫人的手,同入寝宫,不久封花蕊夫人为贵妃。自此太祖每日退朝必到花蕊夫人那里,饮酒听曲。
这日退朝略早,径向花蕊夫人那里而来,步入宫内,见花蕊夫人正在那里悬着画像,点上香烛,叩头礼拜。太祖不知她供的是什么画像,即向那画像细看去,只见一个人端坐在上,眉目之间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一般,急切之间,又想不起来,只好问花蕊夫人。夫人不意太祖突如其来,被他瞧见自己秘事,心下本就惊慌,见太祖问起,连忙镇定心神,慢慢回答道:“这就是俗传的张仙像,虔诚供奉可得子嗣。”太祖听如此说,笑道:“妃子如此虔诚,朕料张仙必定要送子嗣来的。但张仙虽掌管送生的事,究竟是个神灵,宜在静室中,香花宝柜供养,若供在寝宫里面,未免亵读仙灵,反干罪戾。”夫人听了太祖的话,连忙拜谢。实际上花蕊夫人所供的并不是张仙,而是蜀主孟昶。她本与孟昶相处十分恩爱,自从孟昶暴病身亡,她被太祖威逼人宫,因为贪生怕死,勉承雨露,虽承太祖宠冠六宫,心里总抛不下孟昶昔日的恩情,所以亲手画了他的像,背着人,私自礼拜,不料被太祖撞见,只得谎称是张仙。可怜那些宫里的妃嫔,听说供奉张仙可以得子,便都到夫人宫中照样画一幅,供奉起来,希望生个皇子,从此富贵。不久,这张仙送子的画像,竟从宫禁中传出,连民间妇女要想生儿抱子的,也画一轴张仙,香花顶礼,至今不衰。如此,孟昶九泉有知,也一定会十分感念花蕊夫人了,后人有人咏此事:“供灵诡说是神灵,一点痴情总不泯;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3

中国历史上,兄终弟及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明朝,嘉靖帝和崇祯帝,都是继承哥哥的皇位。就是宋朝,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宋太宗继兄长宋太祖皇位,宋徽宗继兄长宋哲宗皇位,宋高宗亦是宋钦宗的弟弟,所以,在宋朝,兄终弟及,实在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

然而,宋太宗赵光义继承兄长赵匡胤的皇位,却在朝廷乃至坊间,都掀起了轩然大波,为什么?因为赵光义继位有他的特殊性,弟弟继承兄长之位并无异议,但随之而来的一些变故,却让这个继承扑朔迷离,比如他对待自己的皇嫂,比如他对待兄长的儿子,都似乎从反面证实了自己继承皇位的不合情理。按照常理来说,赵光义继位如果光明正大,那么他就不会对自己的皇嫂无礼,也不会对自己的皇侄刻薄,但他恰恰都做了。

赵匡胤先后分封过三个皇后,即贺氏、王氏、宋氏。贺氏是赵匡胤结发妻子,在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前就去世了,追封孝惠皇后;之后,赵匡胤娶王氏为妻,黄袍加身后,封王氏为皇后,但王皇后不久即因病去世,谥号孝明皇后;随后,赵匡胤再娶宋氏,随即封为皇后,后人称她“开宝皇后”。正是这位开宝皇后,据说招了赵光义的忌。

995年,宋氏去世,作为皇帝,赵光义不但不为皇嫂成服,而且不按当时的礼制治丧,更不要求大臣临丧。当时,翰林学士王禹偁就上书规劝赵光义为皇嫂治丧,赵光义竟以诽谤罪把他贬官外地。这位嫂子为什么招了赵光义的忌呢?原来,赵匡胤去世时,宋氏的言行曾经对赵光义不利,他因此记恨至今,死都不原谅。

对于赵匡胤的儿子们,赵光义也进行了肃清。赵匡胤四个儿子,长子和三子早逝;次子赵德昭,按照赵光义继位时“金匮之盟”的说法,他是在最有资格接赵光义皇位的人,但赵光义对这个侄子一直暗含排斥。有一次,赵德昭跟随赵光义出兵幽州,某夜军中惊乱,赵光义突然失踪,有人提议立赵德昭为皇帝,赵光义得知后大为光火,多次借此责骂赵德昭。

后来,赵德昭向赵光义提议封赏这次北伐功臣,赵匡义骂他说:“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后,再封赏不迟。”赵德昭受到责骂,十分不安,内心忧惧,不久自杀身亡。赵匡胤的第四个儿子赵德芳,也有资格继任,也在不久后去世,死因不知。

《宋史》有这样一句话“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继夭绝。”似乎代表了一种对赵光义继位后作为的看法和态度。

4

1.赵光义夺权后,他先后逼死了赵匡胤得长子德昭和德芳以及他的亲弟弟赵廷美,赵光义为了自己皇位合法,还拿出他老妈杜太后说事,编出了 杜太后让赵匡胤先传位赵光义,赵光义在传位于赵廷美,赵廷美在把皇位传于太祖长子德昭的鬼话。

2.赵光义在太平兴国年间进行了收复燕云的战役,最后惨败,自己差点命丧幽州城下,把北宋的精锐部队全部败光,在他生死未卜期间,忠臣拥立太祖的儿子德昭即位,赵匡义回到开封后便兴师问罪,逼得赵德昭回府自杀,他还假惺惺的抱住德昭的尸体大哭“痴儿,何至于此”,

3.不到一年时间,德芳也不明原因死去,这实在让人生疑,早在南宋期间和辽史中记载赵匡义弑兄夺位,可见这件事百分之九十是真的,依据他后来逼杀他的两个侄子和亲弟弟

5

在北宋建立的过程中,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齐心协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在赵匡胤指挥四处征战的过程中,赵光义经常坐镇大后方,为前方提供钱粮。

在这个过程中,赵光义收买了不少大臣,慢慢控制了朝局。

赵匡胤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曾经想利用迁都洛阳,另立一个中央政府。但遭到了以赵光义为首的众多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最终没有成功。在这时,赵匡胤已发现赵光义已尾大不掉。

公元976年,赵匡胤招赵光义,进宫议事。当天晚上赵匡胤暴病身亡,宋皇后急招儿子赵德芳入宫继位。却没有料到赵光义抢先一步来到宫中,夺取了皇帝的宝座。当然也有人说,前一天晚上赵光义,用斧头劈死了赵匡胤,这就是历史上斧声烛影的故事。

赵匡胤生前有四个儿子,但活到成年的只有燕王赵德昭和秦王赵德芳。

有人说,鉴于五代十国乱世中,权臣夺位的情况太多,因此宋朝推行了兄终弟及,也就是说皇帝哥哥死了,由弟弟来继承皇位,以维持赵氏江山。

但这种说法明显是站不住脚的,就算赵匡胤的儿子们坐不稳江山。那么为什么不是赵光义像周公一样来辅政呢,这样既符合政治伦理,又能彰显兄弟大义。

赵光义能够抢先一步入宫夺取皇位,说明他在宫里宫外,已成功地完成了人事布局,为夺取皇位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和铺垫。

上文阁主也曾经说过,赵光义早已控制了朝局,登上皇位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从以上可以看出赵光义得位不正,因此对于自己亲哥哥的两个儿子,都是十分提防。

我们在杨家将等系列演义小说中经常看到八贤王赵德芳的故事,他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正气凛然,刚正不阿。实际上他在历史上死的比较早。公元981年春,年仅23岁的赵德芳病死在开封。赵光义亲自为侄子办理丧事,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在丧礼上,他致词说,赵德芳的一生,是伟大的一声,光荣的一生,是为人民奋斗的一生。在他短短的23个春秋里,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大宋子民永远怀念他,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公元979年,赵匡胤在北伐幽燕时,遭遇惨败,生死不明。朝中大臣有人建议立赵德昭为皇帝,他自己没有答应。赵光义回到开封后,知道了这件事非常生气,动了杀机。赵德昭建议为了提振士气,应该奖励军士。赵光义大发雷霆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奖赏也不迟。赵德昭回到自己的府邸后,就以自杀表明自己的心迹和清白。赵光义再次担任的治丧委员会主任。在丧礼上他致词说,赵德昭同志的牺牲,是大宋最大的损失,全国各族人民,要沉痛怀念,他伟大而光荣的一生。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把大宋建设得更加美好。坚持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继承烈士的遗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赵光义对他的嫂子还是比较好的,对这个女人她也是不敢下手的。当时宋皇后看到赵光义进宫的时候,就明白大势已去。于是她说,我们母子的性命,从今以后都依靠兄弟了。赵光义马上装逼表态道:共保富贵,无忧也。有我一碗饭吃就有你们吃的。最后宋皇后也得以善终。

6

宋代太祖太宗朝的皇权更替是比较有意思的,在平静之下实际上暗流涌动。在历史记载中,赵匡胤的死就是个未解之谜,作为一位前禁军高级将领,高水平武术家,年龄不大的宋太祖突然崩殂这本身就很奇怪,更留下了千古谜团烛影斧声。

接下来的场景则更是充满了阴谋论的味道。根据司马光的记载,在太祖皇帝驾崩之后,宋皇后派宦官招太祖之子赵德芳入宫,但是王继恩却自做主张找到了晋王赵光义。这时,晋王的亲信左押衙程德玄已在门口等候,三人计议之下立刻入宫。宋皇后一脸懵逼,但是她明白晋王到此,皇位离太祖一脉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当即向赵光义表示臣服。晋王信誓旦旦的保证要共享富贵。

可晋王即位之后的所作所为,暴露出晋王的心胸绝对不如他的哥哥宽广。

赵光义先是违背了新君即位应当在次年改变年号的惯例,直接把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之后便下旨让宋皇后移居西宫,而西宫只是嫔妃住的宫殿,宋皇后已是皇嫂之尊,当有皇太后之礼。

但这一切,宋皇后都无力反抗。

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被封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为齐王。齐王本就是勋贵重戚,而皇族担任开封府尹则是五代十国以来对储君的惯例,但是在宋太宗一步步废除完太祖一系的威胁之后,赵廷美越来越举止失措。

在正史记载中,赵廷美因为涉嫌谋反而被流放,最终致死。

宋太祖的两个儿子在一开始也被封赏,赵德昭被封为节度使、郡王,德芳也获得高位。但在高粱河战役中,因为宋太宗一度从战场上消失,军中出现了拥立赵德昭为帝的声音。

等到太宗皇帝回到开封城,这事儿就大了,没过多久,赵德昭和赵德芳也先后死去。太祖一脉的所有近枝皇族也都失去了所谓皇子皇女身份,彻底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这番举措在朝野引起了大臣们的惊恐和议论,太宗皇帝却直接将舆论矛头对准了皇嫂,令宋皇后搬离开封,迁居洛阳宫。宋皇后的亲人接连不明原因先后死去,加上宋太宗的冷淡无情,致使她常年抑郁寡欢,于995年病逝。

更为让人齿冷的是,作为先朝皇后、皇嫂之尊,宋太宗竟然不为宋皇后穿孝,并且禁止朝臣前来吊孝。这不仅不符合礼制,也不符合人伦,民间尚且有老嫂子比母的说法,而朝臣因为这事劝谏则会被直接贬斥或者是发配。

这桩奇观也是闹得开封城满城风雨,直到了两年之后,宋皇后才得以下葬,而丧葬的礼节和陵墓的规制也十分简陋。

总结来看,宋太宗所有的行为逻辑是,对于皇族还是太祖的功臣宿将,先用最好罪无可挑剔的封赏来堵住大家的嘴;同时,自己在太祖朝的经营也已经派上用场。而这些哥哥留下的“遗物”,无论是谁,则会慢慢的一一清除,更不用说当他们表现出对自己的皇权的威胁或者不满时,他们死的会更快。

先不管野史怎么说和后人的猜测,赵光义的所作所为即使官修宋史也不免有所批评,《宋史 太宗本纪》称: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作者:我方团队书剑为酒

7

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上边这段话出自《宋史·太宗纪·赞》,大概就给我们说了太祖死后赵光义的那些不近人情的所作所为——弟弟赵廷美被贬后抑郁身亡,侄子赵德昭自杀,嫂子宋太后死后不被安葬。但是脱脱没写赵匡胤的另外一个儿子赵德芳也是在二十三岁之时英年早逝,并且没有记载死因。

先来看宋皇后

太祖赵匡胤驾崩之时,宋皇后年仅25岁,随后便被逐出皇宫长达十二年,她于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在44岁时去世。但是赵光义拒绝给嫂子诚服,不允许大臣参加她的葬礼,她的棺材长期停置在赵匡胤妹妹燕国长公主家,她的牌位没有被供奉到太庙,她没与太祖合葬。王禹偁因为替她说了几句话而被贬。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可能有两点原因:第一、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了太祖驾崩当晚发生的故事——宋皇后本来是让太监王继恩去找太祖次子赵德芳来即位的,没想到这太监竟然直接到了晋王府。赵光义入宫之后,宋皇后听见脚步声,问了一句“德芳来耶?”赵光义却说:“嫂子,是我!”这就注定了宋皇后的人生悲剧。第二、历史上盛传太祖死于“斧声烛影”,而宋皇后在太祖死后遭到这种不公平待遇,很有可能就是见证了赵光义弑兄的一幕。

再来看赵廷美

赵廷美是太祖太宗的亲生弟弟,也是杜太后所生,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是赵廷美死后,赵光义却对外公布——我弟弟不是我妈生的,是我奶妈生的(廷美母陈国夫人耿氏,朕乳母也,後出嫁赵氏),这真是让人没话说。而赵光义即位之后先是让赵廷美亲王尹京,又开始在赵普的领导下连番轰炸说赵廷美谋反,随即对他一贬再贬,最终赵廷美死在了房州。不久之后,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因为此事而发疯。

再来看太祖二子

长子赵德昭,太祖驾崩时他已经26岁了。太平兴国北伐之时赵光义因为打败仗而失联了一段时间,群龙无首的将士便想把赵德昭拥立为皇帝。赵光义听说之后已经恨得咬牙了,恰好此时赵德昭又给将士们请赏,赵光义来了一句:“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赵德昭回家之后就自杀了。赵光义此时却大哭不止:傻孩子,你死得好!好!好惨啊!

次子赵德芳,太祖驾崩时17岁。《宋史》对他的记载非常简单——赵德昭自杀一年多后,赵德芳“寝疾薨,年二十三”。赵德芳就是《三侠五义》中八贤王的原型,他的六世孙被宋高宗赵构收养为子并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宋孝宗赵昚。

8

出身显赫、年轻貌美的宋氏,成了赵匡胤的继室

据《宋史·后妃传》所载,孝章宋皇后温柔嘉善、温婉贤良,独具慧心,照顾赵匡胤体贴入微,深得赵匡胤的宠爱;她出身名门,生母乃是后汉永宁公主,父亲宋偓官至节度使,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外孙,其生母也是公主,她的母族可谓是三朝国戚;《宋史·宋偓传》记载到“近代贵盛,鲜有其比”,称其出身显贵,算是宋朝后妃中鲜有的了。

因为出生于官宦显贵世家,她自幼便出入宫廷,见多识广,17岁时被选入宫,成为了赵匡胤的第三任皇后,虽然两人相差25岁,她这位继母比赵匡胤长子还小一岁,虽然两人后来也没有子嗣,但这些都不影响二人的夫妻感情和睦,每次赵匡胤退朝她总是盛装相迎,赵匡胤对她也是喜爱不已。

纵观宋皇后一生,其父有功于社稷、其母血脉高贵、族兄弟多显贵,而后嫁入豪门,获得国母之荣,夫妻和顺、母慈子孝,在所有人看来,她注定会一生荣耀、尽享繁华,可上天却和她开了一个大玩笑,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这一切都要从宋太祖赵匡胤的暴毙说起。

赵匡胤临终之夜究竟发生了什么?

《资治通鉴》的说法是:赵匡胤驾崩当夜,宋皇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让宦官王继恩去找赵匡胤次子赵德芳入宫,但不料此时的王继恩已经被赵光义收买,转而通知了赵光义,见到来者是赵光义,宋皇后颇为意外,但在短暂的惊慌之后也镇定下来,转而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官家”,是北宋对皇帝的称呼,这一句话无疑是透露出对赵光义继承帝位的认可之意,而赵光义也回答:“共保富贵,无忧也。”此时,奈何宋皇后再惊再怒也只能承认这个事实了。

不过这件事已经被后人争议了几百年,也就是所谓的“烛影斧声”,说得是赵匡胤去世当夜,赵光义就在他身边,有人从窗外见烛光下赵光义一会逃跑、一会闪躲,最后赵匡胤拿柱斧戳地,大喊道“好为之”。

认为赵光义篡位者多是以此为据,说其杀兄夺位,而司马光不敢得罪当权者,为赵光义遮掩才说赵匡胤去世时只有宋皇后一人在旁;

而支持赵光义者认为,太祖有酗酒的恶习,身体状况不佳和“坠马”事件,推断其很可能死于家族遗传的躁狂忧郁症,重要的是杜太后临终前已经定下了金匮之盟,约定太祖百年之后由其弟光义继位,所以太宗继位不算篡位。

小叔子继位,孀居的寡嫂当如何自处?

赵光义继位后,起先表现得是对皇嫂是尊敬有加,封其为“开宝皇后”,

此时宋氏才24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可惜丈夫驾崩,再做不成皇后,继位的不是儿子而是小叔子,也不成皇太后,获封开宝皇后这么个不伦不类的皇后封号,身份极其尴尬。

即便如此,宋氏想在后宫苟且偷生也并不那么容易,赵光义登基次年,便下令去迁居西宫,后又移居东宫,曾经受万人仰仗的国母如今被人撵来撵去,宫人对她的态度也是一落千丈,宋氏恐怕从出生以来就没受过这么大的闲气,可是今非昔比,没有了靠山的宋氏知道自己始终是赵光义心里的一根刺,不拔只是时候不到,在赵光义拔刺之前就这么活着吧,起码还享受着嫔妃的待遇,就这么活着吧,等着最后期限的到来。

不过她先等来的却是继子们的噩耗,赵德昭为三军将士请赏,被赵光义斥责,被逼自杀;她最喜爱的赵德芳英年早逝,年仅23岁,在对故人的无限追思中,宋氏在后宫冷清寂寞地度过了二十年岁月,在43岁那年与亡夫在另一世界重逢了。

寡嫂离世,小叔百般刁难为哪般?

中国的传承中讲究“长嫂如母”,宋氏乃是赵光义的皇嫂,赵光义的皇位更是承袭于赵匡胤,于情于理,宋氏宾天后,赵光义都该披麻戴孝,举国共哀;可赵光义非但自己不按礼制,还下令不许群臣临丧,此事在朝野引起了一片反对之声,翰林学士王禹偁居然还因私下评判此事,被宋太宗以讪谤治罪之名打压贬官外放。

再者赵光义对宋皇后的棺椁、牌位处置也很失当,作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皇后本该和宋太祖合葬,但他先让宋皇后的棺椁停于长公主之处,后又辗转停在一处佛寺,棺椁不与赵匡胤合葬,牌位也不祔太庙;直到两年后,才让宋皇后祔葬于赵匡胤的永昌陵,但牌位依然不能入太庙,放在别庙,若干年后才得以进入太庙供奉。

他如此苛待宋皇后的身后事,大概是对当年继位之事心怀芥蒂,但无论从前如何,斯人已逝、死者为大,都不该在人家身后事上再予以刁难,何况他还是一国之主,如此行为岂不有失帝王风范,让后世贻笑大方?

9

“斧声烛影”的故事让很多人相信赵匡胤是被弟弟赵光义干掉的,他的老婆儿子也难逃毒手,但这种说法属于主观臆测加造谣污蔑,虽说我也不喜欢赵光义。

赵匡胤一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和三子早夭,次子赵德昭,四子赵德芳都是元配贺氏所生。赵匡胤死时,赵德昭25岁,赵德芳17岁,当时的皇后则是只有24岁,年轻貌美的宋皇后。

赵匡胤驾崩当晚,宋皇后是最早得到消息的人,她命令宦官首领王继恩去宣赵德芳进宫,这个举动十分奇怪。

这个时候召皇子进宫必定是继承皇位。如果赵匡胤有遗嘱,肯定不会跨过赵德昭,传位给赵德芳。如果赵匡胤没有遗嘱,按照传嫡传长的规则,也应该召赵德昭进宫继承皇位才对。


宋皇后和赵德芳关系比较亲密,不排除她想借此机会让赵德芳捷足先登的可能,但王继恩是个政治老手,他出宫之后直接跑到晋王府叫来了赵光义。宋皇后一看,立刻明白了一切,只好口称“官家”,承认了赵光义的皇帝身份。

对这一切,赵光义心知肚明,当然不会对这个试图阻挠自己继位的嫂子有任何好感,换作我也会如此。

995年,宋皇后去世,赵光义却不为皇嫂成服,也不让群臣临丧,完全不符合皇后应享有的礼仪,就连她的梓宫(棺材)都没能与赵匡胤合葬,神牌也没能祔太祖庙。

赵光义对宋皇后的薄情寡义固然可恨,但这恰恰证明宋皇后曾想要赵德芳继位一事属实,他对宋皇后的冷淡也就可以理解了。事实上,换作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对这样一个皇嫂有任何好感,不把她干掉就已经不错了。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统军北伐幽州失利,一度与军队失联,军中曾有人谋议立随行的赵德昭为帝,赵光义得知此事后很不高兴,而赵德昭又很不合时宜地跑到宋太宗面前给北伐的将士们请赏。赵光义正在气头上,大怒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

没想到赵德昭心理素质差了点,以为皇帝是要向他问罪,竟然跑回家就自杀了。赵光义听闻此事又惊又悔,跑去抱着赵德昭的尸体,大哭着说:“你这个傻孩子,何必要这样呢?”下诏追赠赵德昭为中书令,追封为魏王。

两年后的太平兴国六年(981年),23岁的赵德芳病逝,赵光义下诏追赠中书令、岐王。由于他英年早逝,很多人揣测又是赵光义害死的,但这种说法没有任何证据,纯属臆断。

从各种史料来看,赵光义对待宋皇后刻薄不假,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宋皇后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是赵光义害死的。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10

斧声烛影事件后,赵匡胤突然暴毙,这时候第一个知道赵匡胤死讯的人,是赵匡胤年轻漂亮的宋皇后。宋皇后在赵匡胤死的时候,才二十四岁,是人生中最好的年华。

在得知丈夫死了之后,宋皇后并没有紧张,她出身于名门,见过很多大事。所以,她深知丈夫死了,事关正大,若是找不到合适的继承人,就会给自己,甚至给赵家带来灭顶之灾。

摆在宋皇后面前的问题是,她要让谁来当接班人?

因为赵匡胤是突然暴毙的,他死之前根本没有立太子,这也就说,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长子赵德昭,次子赵德芳,都有可能是皇位的继承人。此时的赵德昭25岁,赵德芳17岁,两个人也都成年了。

对于宋皇后来说,他们谁当皇帝都不错。但是,这时候必须要在两人之中选择一个。

宋皇后平时因为和赵德芳关系不错,她就命令太监王继恩去通知赵德芳,让他赶紧来宫里继位。

因为皇帝死前没有确立继承人,所以,在赵匡胤的儿子之中,谁先得的消息,第一个来到父亲的遗体之前,谁就是合法的继承人。

王继恩是一个太监,他奉了皇后命令是去叫赵德芳,但是,实际上他并没有去叫赵德芳,而是叫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

赵光义第一个来到了赵匡胤遗体身边。

当宋皇后看到赵光义之后,她知道大事不好了,她哭着告诉赵光义,以后赵家全家人的性命,就掌握在赵光义手中了,希望赵光义对他们好一些。

赵光义就这样登基当了皇帝,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宋太宗。

那么赵光义当皇帝后,对赵匡胤的皇后以及儿子们怎么样呢?

这要分两个阶段来说,赵光义刚开始当上皇帝的时候,要安抚赵匡胤后人的情绪,无论是对宋皇后,还是对赵德昭,赵德芳兄弟两人,都很好。

宋皇后之前的待遇不变,赵德昭和赵德芳也都被封为了王。

可是,好日子没过几年,赵光义皇帝的宝座坐稳了,这时候他开始对赵匡胤的儿子下手了。

先说赵德昭,是怎么死的?

赵光义称帝之后,要去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一战宋军大败,赵光义这个皇帝,更是身陷乱军之中,生死未卜。

这时候跟随赵光义出军的赵德昭,就被将士们推举为皇帝,毕竟国家不能一日无君呀。

可是,就在他们撤军的时候,得到了赵光义并没死的消息。

这下赵德昭的皇帝也当不上了。这件事传到了赵光义的耳朵里。

赵光义很生气,所以,就没有奖赏这次出征的将士们。

因为那时候打仗之后,无论是战败,还是战胜,都是要犒劳全体将士的。但是,这一次因为出了一件让赵光义不痛快的事情,所以,他不打算犒劳三军了。

赵德昭就找到叔叔赵光义,说必须要犒劳军队,以便在出征的时候,将士们才好英勇杀敌。

赵光义告诉赵德昭,现在我是皇帝,我不想犒劳就不犒劳。你若是想要奖赏三军,等你当了皇帝再说。

赵德昭知道赵光义对自己的不满,所以回去之后,就自杀了。

赵德昭自杀后,赵光义还装模作样的大哭了一场,说自己当时说的都是气话。为什么你这么傻,选择自杀呢?

没过了几年,年仅23岁的赵德芳也因病去世。

赵德芳的死,和他的父亲赵匡胤如出一辙,也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睡了一觉,就睡死了。

所以,很多人推测,赵德芳也是赵光义害死的。当然了这仅仅都是推测,因为没有证据。

再说宋皇后,其实她还算不错。赵光义并没有杀害她。

但是,宋皇后死了的时候,赵光义说什么也不承认宋皇后,这个皇后的头衔,不按照皇后的规格,来给她举行葬礼。而是像埋葬一般嫔妃一样,把宋皇后给下葬了。

这就是赵光义对待自己嫂子和侄子们的大致情况。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