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都知道,曹操的有五名大将,这五人分别是:张辽,徐晃,于禁和乐进。刘备手上呢,也有五名大将,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

我们看看陈寿的《三国志》对于五子良将的评价,翻译成白话应是这样的:“太祖建立这般的功业,而当时的良将,以这五个人为最先。于禁最为刚毅厚重,可是不能全节而终;张郃以巧于应变为人称道;乐进以骁勇果敢名显当时,然而我看他所作所为,却不符合他的声望,或许是史家记载有遗漏,不像张辽、徐晃记载得那么详备吧。”

而陈寿的《三国志》对于五虎上将记载的是什么呢?关羽和张飞,都是可敌万人的人才,

是当世罕见的将领,关羽为了报答曹操,张飞因恩德释放严颜,都是具备大国士风范,但是关羽本身却因刚强过度而自高自大,张飞性暴而失去恩德,结果都是因为这个短处导致失败,这也是命数所致的结果。马超因为击退戎族而自以为勇敢,结果导致族人被杀,真是可惜的事。如果能够怀抱虚弱的心态思考如何达到平安,不就可以完全无事了吗?黄忠,赵云过度于强壮勇猛,不多思考,成为他们的爪牙一类,这难道不是汉初的灌英、滕公一类人吗?

陈寿的评价把这十个人的优劣都毫无掩饰的描绘出来了,每个人性格上都会有缺陷和闪光点,但是如果在讨论五子良将孰优孰劣的时候,只应当考虑在沙场上,身为一名将军,独当一面的统帅时的表现和能力。但是“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当时所有的良将之中,曹操的五将领是最拔尖的呢?

从可以查证的战役次数上而言,曹操的五子良将参与最多,刘备这边马黄赵三人略少。从战役的重要性来说,每一场战役都是重要的,谁都不愿意去打一场无关紧要毫无意义的战争,毕竟战争是要死人的,但是有些战役的意义特别巨大,就比如合肥之战、襄樊之战。从这些战役的质量度上而言,张辽、徐晃完胜,而刘备这边,关羽马超都是以失败告终。因此在行兵布阵、统御方面,五子良将更优秀。  五虎上将中个黄忠和赵云略差一些,他们每次作战都是听从军师的安排,很少自己独当一面。

可从武力值来说,个人觉得,武力最高的应是赵云,单是七进七出,就可见出其魄力,必然是对自己的自信,一方面杀了那么久,还能突围。排名第二的,应是张飞。关羽曾对曹操说,张飞要比自己厉害,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虽说有所夸大,但是关羽这人性情高傲,虽然和张飞是结义兄弟,但想要让这样的人承认比自己还厉害,确实也不容易。  排名第三的,是马超,素有小吕布之称,和许褚打个平手,许褚这种人被称为虎痴,其实就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打起来基本是不要命的打,和这种人能打平手,马超确实很厉害。因此,武力方面,五虎上将更为优秀。

综合来看,其实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不分上下。

最佳贡献者
2

在演义里,五子良将张辽,徐晃,张颌三人都是一线武力值,当初不是和许褚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就是和典韦几十回合不分胜败,而乐进和于禁则是主要是靠战功上去的,他们武力值不曾明确描述过,但估计也没有多强,或许就是李典,曹仁的水平,真论打架还得推夏侯兄弟和虎痴,这三位是一线武力值。

论起领兵作战的能力,仍然是以张辽徐晃张颌为主,乐进和于禁战绩相对于前三位不高。而张辽可以说是最强的,合肥之战大败孙权,江东幼童闻文远之名啼哭。徐晃比张颌作风更稳健一些,对于私情公事分的很开,做事谨慎。张颌则是中伏兵被射死,毕竟对手是诸葛亮。。。乐进和于禁差不多,但是于禁有投降的黑历史所以评价最低。

所以综合实力,五子良将 张辽>徐晃≥张颌>乐进≥于禁



五虎将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蜀中五虎上将,是演义重点描述的,每一个人相信所有读者都非常熟悉。而他们五个人的武力值都是一线水平,彼此差距极小,也不好评判谁最强,只能说秒杀看关羽,持久看张飞,冲锋看赵云,远程看黄忠,综合看马超。

论作战能力,关羽是居首位的,他的战绩比其他四位都好很多,虽然关羽也是有些刚愎自用。第二是马超,他可是曾经把曹孟德追的落荒而逃的男人,虽然后来还是让收拾了,但马超是统领了西凉军数年,直接怼曹操前期也没让他占便宜。然后赵云虽然很少直接统兵,但是赵云聪明干练,谨慎周到,少有疏漏,有赵云参战的地方很少有败绩。而张飞后期攻益州也展现了相当的统兵之才,但是张飞老毛病还是改不了,后来也是死在这里。黄忠出场最晚,战绩最少,就排于末位。



如果拼武力,说实话在三国演义里,一线武将除了吕布明显强于其他人,剩下的武将基本上拼斗都是不分胜负,除了关羽靠突袭秒了同为一线的颜良文丑,剩下的人还没有谁能在一线对决中取胜的。所以五子良将武力值是怼不过五虎上将的,因为乐进于禁是非一线的武将。

而论领兵作战,五子良将都是在排兵布阵,攻城掠地上精挑细选出来的魏国精锐,五人里只有张颌和于禁有败绩,但是张颌怼的是诸葛亮,而且在这之前张颌是大败了蜀军的。于禁则是比较倒霉,遇上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洪水,一点辙没有。所以带兵打仗,五子良将,个人感觉要强于五虎上将。

3

这个你要看怎么讲,若是按三国演义里的虚构,显然关张赵马黄一个比一个威风,五子良将根本就比不上他们,但要说实际,呵呵,那就听司马来啰嗦几句。

咱先说五子良将中最后一名乐进,官渡大战那会,他是立过功的,斩杀袁绍部下大将淳于琼,便记在他的功劳簿上。那么,乐进与刘备阵营的五虎将相比,是否逊色?在演义党看来,小乐简直就不能与关老爷相提并论。但实际上,咱看史料记载:先说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衣带诏事发那会。乐进曾跟随曹操讨伐徐州的刘备,当时刘备在小沛,关羽在徐州,结果刘备让乐进给打垮了,关羽也被生擒(当然演义的说法是投降)。但三国志关羽传记中,写的是关羽禽。

另一则记录是在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乐进在荆州襄阳,打败了关羽和一名叫苏非的无名将领,关羽逃了,南郡的蛮夷都出来向乐进投降。

还有一段记载,出现在《先主传》:“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张鲁)。”刘备跟刘璋说乐进和关羽打,他若不回去救关羽,估计乐进就能大胜,显然他的意思也是乐进能胜关羽(至少匹敌吧)。再说张郃,他曾带领一万多的部队进攻巴西,想把当地百姓迁徙到汉中去,结果遭到张飞的狙击,在这一仗中,张郃吃了亏,一方面是因为地理因素,山道狭窄,魏军首尾不能相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部队太杂,有当地百姓需要迁徙,这个也是个重要的缘故。

所以,随后的汉水之战,刘备的蜀汉主力部队面对张郃带领的部队,结果就是刘备败退,而夏侯渊听说张郃与刘备干上,急急忙忙过来增援,反而被黄忠截杀,最后居然是刘备获胜。不过张郃还是很有作为,随后他便安顿部队,组织新的防线,刘备这便叹息:“要杀就杀张郃,杀夏侯渊有什么用!”第三个徐晃更是了得。刘备进阳平关之际,徐晃率军阻击。刘备派部将陈式等十余营袭击马鸣阁,企图切断后方通道,结果被徐晃打得落花流水,蜀军自投山谷,死者甚多。而稍后的襄樊救援战,徐晃更面对当时已得大名的关羽,他的部下还是一堆新兵。可就是这一堆新兵,在徐晃带领之下打得无反手之力。更祭出声东击西的战术,放出谣言说要打这边,其实却袭击那边,关羽亲率部队出战,被徐晃打得落花流水,以至于很多蜀军宁愿投水自杀,关羽也只能撤围而走,可见徐晃之牛叉。至于张辽,虽然是关羽的老乡,但似乎长期在东方作战,主要面对的是孙权,相对而言很少有接触蜀汉这边的机会,但在面对孙权御驾亲征的合肥一战,他被甲持戟,独自先登直陷敌阵,然后突击冲入重垒,直至孙权麾旗之下。打得孙权走登于高丘之上,江东人马皆望风披靡,无人敢抵挡。也算是当时的一件盛事,当然这件事实际上主要原因在于孙权打仗不行,却还冒充大款出来显摆,偏偏又遇上张辽这个大胆的,所以会有这一幕。

相对而言,比较弱的,只有于禁而已。他的长处,似乎主要在带兵,而非打仗。而且心胸也不宽广,以至于嫉恨庞德加以迫害,最终是水淹七军。

总体而言,乐进、张郃、徐晃、张辽这些人的统兵能力都不比关羽、张飞、黄忠弱,强于有勇无谋的马超,也强于很少统率大兵团作战的赵云。至于单挑能力,那个纯属于说书需要,真实战场上几乎没啥作用,所以不提也罢。

4

曹操的五子良将与刘备的五虎上将谁利害。

这个应该由罗贯中先生说了算,因为罗先生是扬刘抑曹的,在演义里面一百个战场上曹操最多赢过三四场,包括司马懿,诸葛亮一生没用过火,编造出这么多的火烧来,又有哪一次战争不是打得曹操丢盔弃甲,人仰马翻,互相残杀,缴获马匹无数,死伤无数,这儿说说刘备五虎之首关羽,被曹操打得全军覆没而活捉投降,刘备连老婆都被曹魏俘虏,你看罗先生还编出个过五关斩六将,锣鼓声中斩蔡阳出来,而在历史上更本就没有这几个被斩的人,事实是关羽灰溜溜的带着他的二位嫂走了,曹操守信让他走,下令不让追赶。

三国志陈寿作者,在哪一回写过谁与谁打过几百回合,也仅说胜了,败了,而带兵将军去单挑这分明是胡扯,将军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才是真正的将军,典韦,许诸力大无穷,未必能及五子良将排兵布阵,将军的指挥部一般都设在隐蔽之处,若一大将带十万兵被乱箭射死,谁来指挥这支军队呢?刘备的二虎张飞,守徐州守住了吗?像这种人就不该编入上将之内,误大事,为什么刘备不让张飞守汉中就是这个道理。

说说于禁,若不是天灾,连降暴风雨,汉水猛涨,于禁束手就擒,你信吗?

马超到是利害,孔怕五子良将中难找对手,也只有典韦,许诸可于此一博。

本人认为要按排兵布阵曹操的五子良将的综合实力远胜刘备的五虎上将,最少赵云就不行,他不具备统兵的能力,统兵大将领若去冲锋陷阵,忌不是本末倒置,大才小用了吗?编造的故事仅是艺术构造,故事仅是故事!

5

三国时期,风起云涌,良将辈出,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刘备的五虎上将。和曹操的五虎良将,五虎上将大家都很熟悉。而曹操的五子良将可能会比较陌生。

“五子良将”指三国时期曹魏集团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以及征西车骑将军张郃和右将军徐晃。曹操在行军作战时常常以这五个人为先锋。

当时曹操手下的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本姓聂。雁门马邑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镇守合肥时多次击退孙权的进攻。222年去世,谥“刚侯”。被后世称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卫国人。多年来随曹操南征北伐,屡立战功,勇猛果敢,常为先锋将领。后与张辽镇守合肥。218年去世,谥“威侯”。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人。原属鲍信,后归曹操,为将坚毅庄重,被曹操称赞可以比喻古代名将,襄樊之战时被关羽击败后被俘投降,归国后被羞辱至死,谥“厉侯”。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先后历仕韩馥、袁绍,官渡之战时归降曹操,为将以巧变著称,为刘备、诸葛亮所忌惮,曾一举击破诸葛亮的北伐。后于木门道中伏而死,谥“壮侯”。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人。原属杨奉,后投曹操,在汉中之战、襄樊之战都有突出表现,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227年死于任上,谥“壮侯”。

那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五子上将和五子良将到底谁更厉害吧?

第1:张辽。得奖原因文韬武略皆为上层,武力应属三国武将中上水平,可能未入一流,带兵作战未尝败绩,且能打出逍遥津之名,最后得善终。

第2:关羽。得奖原因是因为关羽一流的武力,且文武双全,襄樊之战名震华夏,然刚愎自用,身手分离。

第3:张颌。得奖理由套用三国志原话“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可以想见一班。

第4:徐晃。曹魏中流砥柱,一生行军未尝败绩。曹操评价其“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第5:马超。统领十万西凉兵杀遍曹军无敌手,要单挑便单挑,要群战就群战,且最后能得善终。

第6:于禁。理由与徐晃差不多,可惜最后临危变节,档次自然要差上很多。

第7:乐进。乐进的传记内容虽然不多,随曹操征战无数,堪称为中坚力量。

第8:张飞。飞哥的武力绝对一流,带兵能力也不可小觑,但是勇过而欠谋,最后还死在自己小兵的手里,可见其待兵不淑。作为将领此乃大忌。

第9:黄忠。老当益壮,所到皆胜。

第10:赵云。御用保镖,出场机会较少。

前五中五子良将占3席,而后五中五子良将占据前二,综此,五子良将胜出。

三国是一盘大厮杀,勇如吕布、颜良终于含恨九泉难有作为。谋为上,勇为次。

6

首先要说一下,五子良将是《三国志》里的说法,指的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而五虎将则是《三国演义》里的说法,指的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人。所以要比较的话,就是分别以《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为基础讨论一下。

在《三国演义》里,五虎将无疑是压倒性优势。

《三国演义》里五虎将无一例外都是超一流的武将,而五子良将中徐晃、张郃、张辽三人可以算一流,乐进和于禁就相对差点,特别是于禁,最多算二流。

实际上五虎将和五子良将实战中也遇到过,无一例外都是五子良将败。比如在穰山之战时,赵云和许褚大战一番以后,依然三十多个回合就击败张郃,而在潼关之战,马超击败于禁只用了八九合,张郃也只坚持了二十合就败下阵来。而在汉中之战时,张飞多次击败张郃,后来张郃见到张飞就跑。

不要说一对一,即使二对一,五子良将也未必打的过五虎将一个。比如下邳之战,关羽击败许褚和徐晃两人,许褚的武艺要高于五子良将任意一人,所以五子良将任意两人对关羽都没有胜算。

而汉水之战张郃、徐晃围攻黄忠,激战大半天都无法将他拿下,赵云来的时候两人直接避而不战。

综合看,徐晃、张郃、张辽三人中两人联手,大致可以挡住五虎将中一人,所以五虎将即使只上三人,五子良将估计也要跪。

在《三国志》为代表的正史里,五虎将也略占优势。

在唐代设武庙供奉历代良将时,五虎将和五子良将有三人入选:张辽、关羽、张飞。五虎将以两席超过五子良将。

而在历史上,五虎将和五子良将也实际对阵过,结果如下:

  1. 荆州之战,乐进对关羽,此战因为关羽兵少,所以主动撤退。

  2. 巴西之战,张飞对张郃,此战张飞从小路绕道攻击张郃大营,张郃大败,仅率十余人逃跑,被打了个全军覆没。

  3. 水淹七军,关羽对于禁,关羽以水代兵,大破于禁所部,抓获俘虏三万,也是打了对方一个全军覆没。

  4. 樊城之战,徐晃对关羽,此战徐晃击败关羽,解了樊城之围。

从这四战结果看,双方各胜两场,比分上2:2平。但是从战果来说,张飞和关羽两战双方兵力相当,打了对方一个全军覆没。而乐进和徐晃两战兵力占优,不过是击退对方而已,所以比战果的话关羽和张飞占优。

综合看,在正史上无论是实战战绩,还是历史上对他们的评价看,都是五虎将占优势。

所以无论是正史还是《三国演义》都是五虎将占据优势,五子良将要差一些。

7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牵涉的因素太多,但也不妨换个角度去看,比如梳理一下双方交战的记录。


其实在刘备、曹操两大阵营交战史中,
“五虎”与“五子”是有直接交手记录的,重要的战役有以下几次:

1、郯城之战:五虎胜五子

刘备救援陶谦,陶谦当时被曹操围在郯城,刘备一方参战的“五虎”有关羽、张飞,曹操一方参战的“五子”没有明确记载,但当时于禁、乐进、徐晃三人已在曹操麾下。


此战,曹操在后方重要将领只留下了夏侯惇,说明三位
“五子”都参加了徐州之战,即便三人没有同时出现在郯城城下,但至少有一至二人在曹操身边。此战曹军未能取胜,虽然还有别的原因,但从结果看也可以说五虎胜了五子。

2、徐州之战:五子胜五虎

刘备投曹操后,官渡之战前从许县脱身,一到徐州即兴兵起事,曹操派人去讨伐,结束大败而归,曹操不得已冒险亲自从官渡前线去徐州,打了一个时间差,将刘备击败。


此战
“五虎”中的关羽、张飞参战,“五子”中的于禁、乐进另有任务,没有去徐州,但徐晃随曹操参战,《三国志》徐晃传记载:“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从结果看,可以说五子胜了五虎。

3、博望之战:五虎胜五子

官渡之战后刘备投奔刘表,刘表派刘备北击许县,一直打到了叶县,逼近许县,曹操派夏侯惇、于禁、李典等部抵抗刘备,刘备在博望与曹军对峙。

一天早晨,刘备烧掉营地撤退,夏侯惇率部追击,李典劝他不要追,夏侯惇不听,和于禁一道带兵去追击,结果中了刘备的埋伏,如果不是负责守营的李典及时带兵接应,夏侯惇、于禁恐遭不测。


刘备此时兵力单薄,身边有关羽、张飞、赵云,《三国志》明确赵云参加了此战,想必关羽、张飞也参加了,此战五虎胜五子。

4、赤壁之战:五虎胜五子

在整个赤壁之战中,关羽、张飞、赵云都直接参战了,“五子”一方的徐晃随曹操征荆州,曾在汉津追击关羽,乐进“留屯襄阳”,于禁、张辽、张郃组成北路兵团沿汉水南下,他们虽然没有随曹操从江陵东进直接参加发生在赤壁的战斗,但如果把赤壁之战看作一场大战役,“五虎”中的三人和“五子”中的五人都参加了。


在这场大战役中,前期曹军追着刘备跑,后期刘备及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综合起来看,应该算做五虎胜五子。

5、阆中之战:五虎胜五子

张飞随刘备到益州后,刘备派张飞守阆中。曹操消灭汉中张鲁后,让夏侯渊守汉中,命张郃进犯阆中所在的巴西郡,张郃进兵至宕渠县,刘备赶紧前往江州坐镇,命张飞抵挡张郃。


《三国志》记载,张飞率军与张郃相据
50多天,率精兵万余人主动进攻宕渠的张郃,张郃率兵迎击,张飞把张郃引到瓦口关,那里山道狭窄,张郃前后军不得救应,被张飞打败,张郃弃马攀山而逃,部下仅十余人逃到南郑。此战五虎大胜五子。

6、下辩之战:五子胜五虎

刘备想夺取汉中,绪战阶段发生了下辩之战,刘备命张飞、马超率领吴兰、雷铜到达沮水,想从此处攻打曹魏的武都、阴平二郡,但被曹洪、曹真、徐晃等人联手击破,吴兰、雷铜战死。

此战“五虎”有二人参战,“五子”有一人参战,五子胜五虎。

7、汉中之战:五虎胜五子

刘备亲自率部去夺汉中,这一战势在必得,所以“五虎”除关羽外全体参战,并且表现都不俗,黄忠力斩夏侯渊,赵云上演“空营计”,被刘备夸为“子龙一身是胆”。

此次汉中之战以及随后发生的曹操二次来汉中救援战役,“五子”中的乐进、张辽在守合肥,张辽扬威逍遥津就是这次,但张郃、徐晃参加了汉中之战,此战五虎胜五子。

8、襄樊之战:五虎胜五子

关羽镇守荆州,刘备称汉中王后关羽升为前将军,为蜀汉武将之首,也是“五虎”之首,关羽借此余威,又借汉水大涨之天时,突然率兵北上,攻击曹魏的襄阳、樊城。


此时
“五子”中的乐进已死,张辽在合肥战场,张郃在西部战场,徐晃驻扎在宛县,于禁则在襄樊第一线,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于禁败得惨不忍睹,竟然投降,此战的结果可以视为五虎大胜五子。

9、荆州之战:五子胜五虎

襄樊之战并没有了结,曹操随后指挥人马南下荆州救援,首先到达战场的是徐晃,随后跟进的还有张辽,曹操先后派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进至偃城,悉归徐晃指挥,徐晃在围头、四冢等处挡住了关羽,令其连胜势头削弱。


随后孙权秘密参战,曹操亦发起反击,关羽撤退,最后被吴军所俘,张辽没有投入实战襄樊之围即解,此战决胜关键虽然在孙吴,但徐晃的出色发挥值得一说,所以可以看作五子胜五虎。

刘备去世后“五虎”中仅赵云一人仍在,且未与“五子”再有正面交锋,“五虎”对“五子”可告一段落。

从以上9场大战结果看,“五虎”6胜,“五子”3胜,虽然这并不是“五对五”的集体对决,且影响战役胜负的因素较为复杂,但可以结果大体反映了双方真实的战绩。

8

谢邀,我是以史为鉴。

三国五虎将和五子良将的故事我已经写过很多篇文章了。其实大家把这十个人放在一起比较是不公平的。

蜀汉五虎上将之所以被合并在一个传记中,是因为蜀汉政权内部这五位名将都是统帅一方,功勋卓著。在《三国志-蜀书》中的排序仅次于诸葛亮,名列蜀书第六,名次非常考前。

而五子良将只不过是曹魏阵营中比较出色的外姓将领,属于曹营中冲锋陷阵的将军。在《三国志-魏书》中排名第十七,远低于排名第九的曹魏核心将领《诸夏侯曹传》。


其实在《三国志》的顺序中我们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蜀汉所谓的“五虎上将”中,关羽、张飞都是独镇一方的统帅级人物,马超更是一方诸侯,直接和曹操面对面对抗的豪杰,只不过因为战败才投降刘备,但是马超在西羌中的影响力依然非常巨大。

而黄忠虽然是后来投靠刘备的老将,但单单凭借斩杀夏侯渊的战绩,身份就远超五子良将了。

五虎上将中唯一一个名声不显的恐怕就是赵云了,但是赵云是一直跟着刘备打天下到称帝的从龙之臣。其身世地位也算是不低。

刘备自称汉中王时,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翊军将军赵云;

到了刘备称帝时,关羽、黄忠已死;马超为骠骑将军,凉州牧;张飞为车骑将军,司隶校尉;只有赵云稍微差一点,最高官职也不过是中护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



而五子良将中: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在传记中之所以合在一个传记中,只不过是这五人的官职都是一个级别,都是“前后左右”这一级别的将军。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

只有张郃的车骑将军等级较高,但这个是曹叡在位时候所封,所以陈寿做传的时候把张郃排名第四。


所以说,如果抛开双方背后的因素,假设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都处于巅峰状态,所统率的部曲实力大致接近,地形天气都随机,以史为鉴认为五虎上将大概率会赢。

但是战争之所以魅力无穷,就是从来都没有必胜的战争,哪怕纸面实力全部占优,实际上被翻盘的战例也绝非少数。

所以在真实的三国志记载中,巅峰时期的五虎上将之关羽可以活捉于禁,而实力欠缺的关羽却又败给了徐晃。

所以五虎上将真的能完胜五子良将吗?诸位读者,您怎么看?

9

怎么比?五子是正史里明确记载的,五虎是演义里杜撰的。在各自阵营里的地位作用也不一样。关张在季汉的地位与作用与曹魏的诸夏侯、曹等宗族武将类似。黄忠魏延倒是与五子类似,都是爪牙之任。赵云与典韦许褚韩浩史涣等中军将校类似。至于马超其实与归顺的张绣,孟达等一类。

10

如果只是这十个人的战斗,无论是车轮战还是十个人群殴,那毫无疑问,是刘备的五虎将胜。

如果都领军作战,同等人数,可以随意挑选组合兵种,不考虑年代和时间,那还是明显刘备的五虎将胜,因为:

1. 如果以骑兵战,或者水战,或可以挑选带有这两个兵种去战斗,老曹那边没机会,铁定会被吊打。刘备五虎将这边,马超,赵云都是骑兵战的专家,黄忠也不陌生。关羽和张飞,也都擅长骑战,关羽甚至还可以统领水军作战,而老曹的五子良将,真正擅长骑战的只有张辽,徐晃算是比较擅长,明显不如关马赵,绝对不会超过张、黄,说老实话,还要弱一些。于禁,张郃(投降后没有什么特别惊艳或者出彩的战绩,最后在木门道中。。。),乐进骑兵战的造诣,和五虎上将真心没的比。

2. 作战经验,刘大耳朵这边的五虎将,经验更丰富,而且多有统领大兵团作战经验。这里面,刘备这边,统领大兵团作战经验最丰富的是马超,关羽。马超,一个人带队PK整个曹氏集团,你们谋士随便上,前期还是杀的老曹屁滚尿流,三国演义上老曹都被杀得割须弃袍。这份战绩足以吊打五虎将其他人和五子良将任何一位。关老二不说了,独掌荆州多年,还带着大兵团北伐作战,打的老曹要迁都,于禁带队,可惜被活捉。黄忠从秦太守参与灭黄巾开始,打了那么多年仗,赵云从跟随公孙帅哥,到刘备,久经战阵,在三国演义里面,蜀汉后期,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的牛人,而且战略眼光到位:不同意先主伐吴,要联盟吴,已经对诸葛六出祁山的战法都很有见地。五子良将里面好看一点的是张辽,跟着吕老大和陈宫的战绩不能算,独立当老大带队,战绩是威震逍遥津,打的孙权望风而逃,按照三国演义说法,可以止江南小儿夜啼。但孙权的东吴陆战能力,在铁三角里面是垫底的存在,还是孙权而不是周瑜、鲁肃、陆逊领兵,没啥太大的说服力。于禁被活捉,其他三个都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这方面,大兵团作战经验,独挡一面,五虎将遥遥领先。

但五子良将,作为将,是良将,即便是输,也会让对方付出代价。如果是全步兵PK,恐怕差距更小。

但问题是,这是没有考虑时间的概念下得出的结论:关羽和张飞,只是后期打仗都很牛掰,张飞入川,计赚严颜,以前是傻逼,总是被虐,关羽也好不了多少,就算是手头几万兵,也就是一个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但架不住刘备三兄弟刷经验比除了老曹外任何人都要多啊,是活说生生用经验喂出来的。如果前期,那段时间,张飞还是个莽汉,关老二还没开窍,马超还是一个小屁孩子,五子良将却是青壮年,以张辽为首,吊打五虎将还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