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年,电视剧《芈月传》大火的时候,大家想必都对剧中那个幼稚任性,举止乖张的秦武王印象深刻。秦武王嬴荡,是秦惠文王的长子,秦惠文王过世后,年仅19岁的他接过了国君这一重任。秦武王天生力大无比,勇力过人,平时最喜欢和人切磋力气,在23岁时因逞强举鼎,最终被压身亡。然而,19岁登基,23岁举鼎而死的秦武王,真的只是头脑简单的国君吗?

事实上,秦武王虽然只在位了短短4年时间,却并非碌碌无为,只知尚武玩乐的昏庸之辈。就拿招募人才来说吧,秦武王不是喜欢和人切磋力气吗,他就发挥着了这个喜好,广泛招募天下有名的大力士,如在当时鼎鼎有名的乌获,孟贲等人,都被秦武王招到麾下并委以重任。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秦惠文王如此雄才大略,秦武王其实也有着不输给父亲的才略与抱负。秦武王刚刚即位之初,政局未稳,魏国想要乘乱打劫的小算盘打得那是啪啪的响。可是秦武王面对这种情况并没有束手无策。在关键时刻下,他派出使者与齐国交涉,以示秦国与齐国共同夹击韩,魏的态势,成功粉碎了魏国的阴谋。通过种种外交手段,秦武王有效的稳定了周边国家,促进了国内政局的稳定。这就是历史上颇有名气的连横魏秦一事。

秦武王的功绩还体现在他平定蜀乱,联越制楚等事件上。就在秦武王登基的前一年,蜀地发生叛乱。蜀地的陈庄杀蜀侯而自立。秦武王继位后立刻派遣大将甘茂领兵前往平叛。甘茂谙熟兵法,指挥得当,很快就一举铲除了蜀地的叛乱势力。此举不但平定了蜀地的叛乱,也大大的震慑了当时秦国内外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秦武王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即使只是乳虎,当他咆哮之时,依旧是百兽震惶的。而我们也说过,秦武王是有着远大抱负的,他也渴望创造一份不朽功业。

秦武王元年(前310),秦武王亲自接见越国使者,恩威并施,最终于越国达成密盟,以牵制楚国的发展。而在秦武王二年(前308),秦武王发动战争,攻打魏国的宜阳。如此重要的军事行动,谁来指挥又是一个大问题。在众人争论不休时,秦武王又一次体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与识人之明,他果断任用已经立过大功的甘茂,启用乌获,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最后秦国成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宜阳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它不仅是魏国重镇,更是周的门户之地,宜阳如若沦陷,则周王室西侧的大门约等于完全敞开了。可以说,经此一役,山东六国对秦国的军事政策已被迫转入战略防御阶段了。

由此可见,秦武王并非一个庸碌的君主。至于现代人们对他的偏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戏剧夸张的艺术手法。其实,秦武王是否真的昏庸无为从他的谥号就应经可以看出了。“武”字也算是历史上有名的美谥了,“止戈为武,克定祸乱,刚疆直理”,这些也确实是秦武王短暂执政时间里的真实写照了。

最佳贡献者
2

电视剧《芈月传》里的秦武王嬴荡是个幼稚、无头脑、乖张、任性,只尚武力的庸王,在位时短无任何作为就举鼎吐血而亡!


事实上的秦武王非如此,虽也是举鼎而亡,但他在位四年期间有作为,并非只尚武嬉戏的庸王昏君!

《史记.秦本纪第五》:武王元年,与魏王会临晋,诛蜀相壮。张仪、魏章皆东出之魏。伐义渠、丹、犁。

这段话说秦武王元年,与魏惠王在临晋会盟,杀了蜀相陈庄。张仪与魏章都东出到魏国去了,武王还攻伐了义渠国、丹国、犁国(丹、犁皆为西戎小国)。


《史记》没说张仪与魏章为何去魏国,《资治通鉴.周纪三》有记载,张仪到魏国的目的就是让齐国伐梁(魏国),因为齐国恨张仪,张仪到魏国齐国必伐梁。这是张仪为秦武王订的计策,齐伐粱,武王可乘机攻打韩国,进军三川,挟持天子,掌握天下版图,成就帝王之业。齐囯果然中计攻打魏国,后来楚国派使者告诉齐王,这是张仪与秦武王的计策,齐王才罢兵。

《史记.秦本纪第五》载:武王二年,秦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张仪死于魏,三年与韩襄王临晋外,南公揭卒,樗里疾相韩,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魏太子来朝,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族孟说。武王娶魏女为后,无子。

这段话说从武王始,秦才开始设立丞相,樗里疾与甘茂为左右丞相,武王还立志以车通三川,以窥周王室。好武力,他的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都做了大官,最后与孟说比试举鼎压折了膑骨而亡,无子。

秦武王谥曰:“武”,帝王美谥过“文”,“武”,“止戈为武″,,“武”字除了克定祸乱,还包括刚疆直理,威疆敌德,刑民克服等。中国历史上,谥号有“武”的帝王都是雄才大略的:周武王姬发,秦武王嬴荡,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魏武帝曹操,晋武帝司马炎,北魏武帝拓祓跬,北周武帝宇文邕……

3

秦国君主,自从秦孝公以来,都是励精图治之人,但其中有些君主也有些独特的爱好,像秦武王,酷爱举鼎,他在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个奇葩,居然能被鼎砸死,但这不能说明他不是个无用之人,他为秦国也做出了不少贡献。


他是个好武力之人,从小生下来就是孔武有力,对武力十分崇拜,最后他也被大鼎砸死。秦武王在政治上也颇有成就,他刚刚即位时,魏国觉得秦国政局还没有稳固,想趁机攻秦,秦武王便重视齐使,以示秦、齐夹击韩、魏之形,又派樗里疾与韩使欢娱,叙秦韩之好,以此羁縻韩国。在齐国孟尝君的压力下,魏国与秦国联盟,秦武王也得以稳固自己的地位。秦武王在位时,蜀国叛乱,秦武王派甘茂平定蜀国叛乱,诛杀陈庄,稳固了秦国在蜀地的地位。丞相一词也与秦武王有关。秦武王不喜欢与东方六国为伍,觉得要走自己的路,见六国都设有相国一职,便把秦国的相国一职,改称为丞相。秦武王二年(前309年),秦武王在秦国设置丞相官位,设左右丞相各一人,任命甘茂为丞相兼领上将军,樗里疾为右丞相。

秦武王虽说是个好武之人,可他在政治上并不昏庸,只不过武力是他的兴趣之一罢了,人总要有点兴趣。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4

在影视剧中,秦武王嬴荡往往被塑造成一个莽撞武夫的形象,这与其在位时间较短,且因举鼎绝膑而亡的离奇死因密切相关。实际上,秦武王虽然好战,且在位时间并不长,但其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等,做的事却并不少,尤其是拔宜阳,等于为秦国东出打下了一个桥头堡,而山东六国面对秦国则被迫转入战略防御阶段,直至被彻底消灭。

△举鼎绝膑的秦武王嬴荡

秦武王虽然好武,但并非没有脑子

在各种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影响下,秦武王总会给人留下一个赳赳武夫的形象。实际不然,秦武王虽然好战,但并不代表他没有谋略;秦武王虽然勇武过人,但并不代表他没有脑子。从其继位前后的表现来看,他的战略眼光和谋略其实一点都不弱。

△秦武王嬴荡

秦国历经秦孝公变法图强和秦惠文王励精图治,实力蒸蒸日上,此时已经隐隐有了凌驾于六国之上的气势,然而如果面对多国联手,秦国依然没有必胜的把握,尤其是在秦武王刚刚继位之时,如果他国趁秦王新立之际率军来攻,仍然是个不小的麻烦。于是,秦武王便趁着各国派遣使者恭贺秦王新立之机,使其各方相互牵制,给自己赢得了稳定局势的时间。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韩、魏、齐、楚、越等国派出使者,前来祝贺嬴荡成为新的秦王。秦武王便趁这个这个机会,一方面暗示齐使,以示秦、齐夹击韩、魏之形,是齐国在背后牵制韩魏两国,断绝他们趁机联手来犯的妄想。并利用樗里疾母亲乃是韩女这一优势,使其与韩使叙秦韩之好,以此羁縻韩国,避免魏韩结盟。另一方面则密见越使,与越国达成夹击楚国的密约,牵制楚国。同年,秦武王又与魏襄王在临晋会面,巩固秦魏联盟。

△樗里疾

通过一系列的外交,秦武王稳住了周边邻国,避免了他国趁自己即位之初对秦国发动进攻。此后,秦武王开始着手解决秦国内部的魏籍权臣问题,张仪便是在这种大环境下被秦武王驱逐的。

发动宜阳之战,为秦国东出打下基础

秦国崛起之后,东出已经迫在眉睫,而秦国想要东出,首当其冲的便是韩国。韩国中后期的领土主要由上党、南阳、新政三部分组成,而宜阳正是联结三地的枢纽,同时又是二周的门户。因此,宜阳与东、西二周(周王畿分东、西二周)便成为了秦国东出的障碍,只有掌控宜阳,才可以保证物资与兵员的输送顺畅,韩国和周王室自然也知道此地之关键,因此韩国在宜阳布下重兵,周王室则暗中相助。

丞相甘茂认为,要伐宜阳,必须先破魏韩联盟,只要成功拉拢魏国,赵国就不能越国魏国而支援韩国,韩国一旦被孤立,宜阳便指日可待。于是在秦武王三年(前308年)秋,甘茂奉命出使魏国,以“共享伐韩之利”为诱饵,再辅以政治军事压力,成功使得魏国倒向秦国,答应出兵助秦共同伐韩。

甘茂返回之后,秦武王大喜之下令其统兵十万攻取宜阳,并与其定下“息壤之盟”。甘茂攻打宜阳五个月而不能下,秦国大臣樗里疾和公孙奭等人则以“甘茂乃是魏国人,不可信”为由,不断劝说秦武王应该撤军,秦武王一度动摇,但甘茂却抛出了“息壤之盟”这个秘密武器。秦武王于是下定决心予以甘茂支持,令乌获统兵五万支援甘茂。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在援军的支持下,甘茂终于攻克宜阳,斩首六万。秦军乘胜渡过黄河,夺取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并筑城,韩襄王被迫派公仲倗到秦国谢罪,同秦国议和。

夺取宜阳之后,秦国等于拥有了东出的桥头堡,疆域开始扩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险。而韩国则至此被一分为三,国力大为衰减,而对山东各国而言,宜阳其实也是门户。秦得此城,可以挟二周北攻燕赵,东伐魏齐,南伐宛楚,实施大规模兼并战争。

可以说,宜阳之战后,山东六国面对秦国开始被迫转入战略防御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秦拔宜阳之战乃是秦统一六国的里程碑。


综上所述,秦武王嬴荡显然不是个头脑简单的莽夫,反而本可以称为一位颇有作为的君王,可惜其对自己的勇武太过自信,最终导致了意外身亡。

5

这位举鼎而亡的君主是秦武王嬴荡。至于“帝王”一词,则是由“功过三皇,德高五帝”的秦始皇嬴政所创,所以秦武王还不是帝王。

秦武王嬴荡是秦惠文王赢驷的长子,公元310年,雄才大略的秦惠文王辞世,秦武王继位为秦国国君!



秦武王天生勇力过人,喜欢与人切磋力气,所以他的麾下召集了很多当世赫赫有名的大力士,如任鄙、乌获、孟贲。秦武王继位为君后,对麾下猛士大力提拔,委以重任。而秦惠文王一朝的名臣张仪、魏章,因为不受秦武王待见,被迫返回魏国。

在秦武王登基的前一年,蜀地丞相陈庄杀掉蜀侯自立,叛出了秦国。为巩固秦国对蜀地的统治,秦武王刚刚继位,就派大将甘茂领兵前往蜀地剿灭叛乱。甘茂一举铲除了蜀地的叛乱势力,陈庄被杀死。班师回朝后,甘茂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左丞相,与右丞相樗里疾共同侍奉在秦武王身边。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萌生壮志,要攻占韩国宜阳,为日后秦国东出打开门户——宜阳不仅是韩国的重镇,而且是周王室之重要屏障,宜阳若失,则韩国与东、西二周王幾门户大开。所以,宜阳一直有重兵防守。

秦武王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甘茂。甘茂认为,欲下宜阳,必先毁魏韩联盟,就向秦武王建议先稳住魏国,再出兵攻韩。秦武王深以为然,并将出使魏国的重任交给了甘茂。甘茂出使魏国后,恩威并施,魏国被迫同意助秦攻韩

攻占宜阳势必是一场硬仗!所以甘茂返回秦国后,还与秦武王定下“息壤之盟”,以防止秦武王其他肱骨大臣掣肘于己,方才领兵出征。

秦军连续攻打宜阳数月未克,甘茂只好请秦武王发兵支援。秦武王任命乌获为将,领兵五万前往宜阳前线支援作战。乌获、甘茂二人合兵一处后,秦军很快便攻占了宜阳(有意思的是,乌获因为臂力巨大,于此战中掰倒城墙一角后坠落城下摔死)。

攻克宜阳后,秦武王巡视洛阳王幾的梦想已经近在咫尺了。迫不及待的秦武王率领秦国大军,前往洛阳周王宫参观,喜欢角力的秦武王最后把兴趣落在了雍州鼎上,和一众文武大臣打赌要将雍州鼎举起带回秦国,却于举鼎时不幸力竭,被掉落的雍州鼎砸断大腿,因伤势严重,秦武王在当天夜里交代完后事后就去世了。



秦武王在位时间虽短,却仍为秦国捞到了不少好处,所以他并非昏君。但秦武王未能控制好自己的兴趣爱好,以这种狗血方式亲自送掉了自己的性命,还是很令人惋惜的!

6

严格的说,举鼎而死的是秦国国王秦武王,当时还没有帝王一说。

历史上有很多人的死法非常的新奇,或者说千人千面千样的死法。死的最憋屈的就是秦武王赢荡,这位年轻有为的君王在阜一即位就轰轰烈烈的平蜀乱,保证了秦国的战略纵深已经足够的生产力供应。

拔宜阳打下了秦人东出的第一城,踏出了秦人一统天下的第一步。设立丞相,这个职位本来叫相国,因为山东六国都设置,秦武王不满足于与六国同流合乌,所以动起了文字游戏,改为丞相,这一职称一直延续将近两千年,直到面工程朱元璋以后,丞相之位才告别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公元前329年,秦惠文王的王后诞下一个婴儿,这个婴儿就是后来的秦武王,惠文王给取名荡,然而,他们又是嬴姓,所以后来就成了赢荡,虽然在当时只称氏,不称姓,如果称氏,那就好多了,赵荡!

公元前311年,这一年是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惠文王病逝,赢荡即位,这一年,他十九岁,换成现代这个时期,才刚刚上大学,或许,但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自然没有大学可上。但是不妨碍他成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如果他没有死的的话。

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那个 时代只要有才能就不愁没有出人头地的时间,那个时代也只要一不小心可能被不知道那个角落里面射来的冷箭射死,这个时代战争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几个诸侯国互相征伐,几乎没有一年是没有战事的。

那要是没有战事的时候咋办?结伴郊游,以武会友呗!恰好,秦武王赢荡,天生大力士,也非常好斗,经常以自己有神力自负,常常找国人大力士比试,在惠文王时期就战功很多的乌获、任鄙两人在武王即位以后多次受到奖赏,因为他们也力大无穷。

很快,在国内比试不够安放武王跳动的小心脏了,于是发布求贤令,召求天下的大力士来和自己比试,这时候,齐国有个叫孟说的人可以活生生的拔掉牛角,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秦国,经过检测,国人名副其实,于是孟说和乌获、任鄙一样受到信任,高官显爵。

怎么样才能真正的比赛而获得第一力士的名号?当然是举鼎,鼎在哪里?大禹制九鼎,这时候就安放在周都洛阳。所以呢秦武王带领一行人来到洛阳,共同举鼎比赛,但是,夏朝的九鼎没有发现,只好聚一个叫“龙文赤鼎”的鼎。

孟说有没有举起了不知道,但是秦武王举起了来,不过,累的两目出血,连两个小腿也压断了,到了晚上,一道魂魄就往九泉之下拜会先王去了。

事后,孟说呗处死,赵武灵王扶持赢稷即位,这就是此后的秦昭襄王,可能赵武灵王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位自己扶持的秦王此后在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国军人。历史很乱套,也很讽刺。

所以有很多的人都成了孤魂野鬼,死亡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秦武王也不例外,在做了四年的秦王之后,热衷于大力士比武的他再一次举鼎比试中不小心失手而死,谥号武。

7

武王赢荡,一个有抱负旳年轻君王。

8

历史上的确有举鼎而死的秦王,但值得注意的是,那时候秦国为诸侯国,仅仅是王而并非帝!

举鼎而死的秦王为秦武王赢荡,大家可别想歪,秦国时期的淫秽并不叫淫荡,所以并不是秦惠文王赢驷没有文化,荡指的是荡平天下,威加海内,赢荡并没有任何上不得台面的意思。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贾谊的《过秦论》中言到的秦国发家史,“奋六世之余烈”,其中就包括秦武王赢荡。即秦孝公商鞅变法之后,秦惠文王实行合纵连横,秦国成为西隅虎狼之国。秦惠文王死后,传位赢荡,即秦武王。秦武王赢荡继承了秦国尚武的风气,而且酷爱征战角力,喜欢军争器械。他在任时平定了蜀中的叛乱,借道伐韩,攻下宜阳,迫使韩国求和。

秦武王喜欢与将士、士卒玩一些角力的游戏。一大群人在皇宫花园之中脱去上衣,想蒙古族那样相互摔跤。因为赢荡身体强壮爱上,力大无穷,常常是将那些士卒、将士摔翻在地。秦武王本人争强好胜,重用了一些大力士。这些大力士本来并没有什么仕途上的建树,就是和秦武王相互做游戏,角力取乐而被一个个封了高官。

气绝而亡

秦武王对韩国的作战,使得秦国欲望越发膨胀。与韩国和谈之后,秦武王与赢疾长驱直入,来到周王畿。

周王畿内有夏禹时期铸造的九鼎,象征着天下九州。“秦鼎”又名“雍州鼎”,即“龙纹赤鼎”。秦武王浩浩荡荡的来到周王畿,为的就是要昭告天下,秦国已经成为天下第一大国。面对九州铜鼎,周王室皆满怀敬意。

秦武王来到“秦鼎”面前,问周围道:“这个鼎有多重?”周围回答:“有千斤之中。”秦武王不以为然,说道:“我大秦雄踞西隅,怎么能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今天就把它举起来!”赢疾知道自己王上争强好胜的毛病,所以拼命制止,但是秦武王置若罔闻,坚持要举鼎。

秦武王解去上衣,在众目睽睽之下,双手紧抓鼎口,使出浑身气力用力举起。顿时青筋暴涨,血脉上涌,但是秦鼎是在太重,举到一半之时,秦武王便腰胯酸痛,汗流浃背。但是从不服输的秦武王真没能够示弱,他硬是卯足了劲要举过头顶。

当秦鼎快要过头之时,秦武王突然力竭,双眼充血,一口鲜血喷出。秦鼎下坠之力,折断了秦武王的胫骨。赢疾急忙将秦武王扶到房间。当天夜里,秦武王便气绝而亡,临死之前立下遗嘱让自己的弟弟赢稷继位。

秦武王就这样因为举鼎而死在了周王畿,魂断异国他乡,年仅二十三岁。其弟赢稷继位,也便是后来的秦昭襄王。


【奇思巧言班门弄斧,秦风汉韵谈论古今!】

欢迎点赞、关注、评论。。。












9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这才有了秦始皇一统天下。那么这六世君王都有哪些呢?当然是要从商鞅变法的秦孝公开始算起的。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以及秦庄襄王。

其中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那就是打酱油的,秦孝文王在位3天,秦庄襄王在位3年,他们加起来出场不到4年时间,完全是给秦始皇铺路的。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打酱油的,那就是秦武王嬴荡。这哥们是个大力士,喜欢征战天下,结果举大鼎把自己给砸死了,年仅23岁就挂了,在位时间4年。


秦武王嬴荡,是否被历史给冤枉了?

从秦武王荒唐的作为来看,这哥们应该不是什么好鸟,至少很不负责任。毕竟自己是秦国的一国之君,怎么能亲身犯险呢?

古语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有钱人家的儿子都知道要躲着点危险,你作为一国之君,怎么能冲着危险去呢?这完全是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就知道图个乐啊!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并没有冤枉他,他就是一个纯粹的武夫。

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魏太子来朝。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史记》

秦武王从小就力大无穷,是个出名的大力士,长大成人以后,更是孔武有力。因此他也特别喜欢跟大力士打交道。


他身边的大力士都被他封了高官,成为了权倾朝野的人物。身边养了任鄙、乌获、孟说等大力士,没事儿这几个人就在一起比较力气大小。

结果问题就来了,他们听说龙文赤鼎非常重要,于是秦武王就跟孟说等人打赌,看看谁能把这个大鼎给举起来。

其他几个人试了试都不行,秦武王冷冷一笑,跑去就要举鼎,大鼎的确举了起来,可惜因为大鼎太重了,活活把秦武王给压得双眼冒血,胫骨折断,拖回去没多久就挂了。

真的是淹死的都是游泳高手,大力士也有失手的时候。秦武王认为自己力大无穷,结果把自己给害死了,这样的人也能成为奋六世余烈中的一员?


秦武王一死,秦国差点就崩了。

秦武王是秦惠文王的嫡子,他老妈秦惠文后差点没哭死,为什么?倒不是说儿子死了有多伤心,而是秦武王当时才23岁,还没留下个儿子。

没有孙子继承王位,那秦惠文后在秦国可就混不下去了。为此秦惠文后就想着辅佐公子壮来继承王位。

秦武王的死,也引起了其他公子们的注意,他们纷纷要来争夺王位。其中芈八子也就是后来的宣太后支持公子芾继承王位。

公子壮是秦惠文王的长子,虽然是庶出,至少以长为尊是站得住脚的。而公子芾是芈月的儿子,无权无势,想要胜出很困难。

结果半路杀出了一个赵武灵王,他扬言支持嬴稷为秦王。嬴稷也是芈月的儿子,当时正在燕国做人质,过去大家都不看好他,可是有了赵武灵王的支持,谁也不敢不支持。


恰好这个嬴稷就是芈月的儿子,所以芈月这边也倒向了嬴稷,这才让嬴稷得到了秦国王位,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

武王取魏女为后,无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琇氏,号宣太后。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於燕,燕人送归,得立。---《史记》

而这场夺嫡之争,使得秦国发生了巨大的动荡,秦惠文后,包括公子壮、公子雍等人,那些不太支持嬴稷的公子和大臣,也都被芈月斩杀。秦武王后也被赶回了魏国。

要是嬴稷不能迅速继位,那么秦国说不定会面临四分五裂的局面。那样一来的话,也就谈不上什么奋六世之余烈了。


秦武王打下宜阳,为后世东出奠定了基础。

要说秦武王一事无成,那也不准确。至少他在位这4年里,还是做了一些贡献的。比如说秦武王与齐国结盟,形成了秦齐两国夹攻魏韩两国的局面。

此外他还与越国联合在一起,私底下与越国达成协议,打算共同对付楚国。在处理蜀地的叛乱时,秦武王也果断出击,安排甘茂前去平定叛乱,并且击败了义渠。

六国都有相国,秦武王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所以将相国改成了丞相,其实官职是一样的。当然了这么多功绩当中,最让秦武王自豪的,自然是宜阳之战了。

当时秦武王的丞相甘茂是积极支持攻韩的,但是攻打宜阳之前,必须要破了韩、魏之间的联盟关系。

甘茂出使魏国以后,争取到了魏国的相助,于是秦武王便派甘茂为主将带兵攻打宜阳。这一去就是五个多月,始终不能攻克宜阳。

魏文侯令乐羊将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返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孙奭二人者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史记》

为此秦武王一度打算放弃,好在甘茂这个时候上书表示坚持,于是秦武王又给他增加了五万大军,最终秦军击败了韩军,夺取了宜阳,斩杀韩军6万多人。

失去宜阳以后,韩国被一分为二,上党地区成为了一块飞地,而秦国的势力终于东进到了中原地区,有了征服天下的基础了。


总结:秦武王夺取宜阳,是秦昭襄王征战天下的基础。

秦始皇之前,最牛掰的秦王肯定是秦昭襄王,因为他重用白起,先后击败了相邻的五国,所斩杀的军队多达百万之众,还差点灭了赵国。

可是秦昭襄王能够如此威胁中原诸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秦国拥有宜阳这块宝地。这就好比是秦国将一只手伸进了中原诸国的腹地,随时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而夺取宜阳,正是秦武王的功劳。

参考资料:《史记》

10

是秦武王嬴荡

他在公元前307年出巡周都落邑时与人比举鼎被鼎砸死,享年二十三岁。

他在历史中有很多作为,他任用甘茂,平定蜀国叛乱,东出函谷关,攻取要地宜阳,南攻楚国,他设立丞相,可以说也是个作为的君王,可惜的是因为举鼎而被砸死!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