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虽然有政治野心,但在朱标死后,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棣已经偃旗息鼓。“靖难之役”是一步一步被朱允炆给逼出来的。平常人尚有苟且活命之心,更何况手握军队,而在将士心中素有威信的朱棣。
朱元璋即位后,封太子朱标为太子,可朱标早逝,朱元璋选择立朱标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同时又大肆屠杀功臣宿将,怕他们威胁到朱允炆的皇位。但北方少数民族还是侵扰明朝边关,朱元璋选择陆续分封自己年长的九个儿子,这些藩王虽然无权干扰地方行政,但都有自己的军队。起到防范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和防范叛乱,以巩固朱家天下。
朱允炆早在被立为皇太孙之时,就担心他的这些叔叔们,担任朱允炆老师的黄子澄宽慰朱允炆,向朱允炆讲述了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故事,现在看来,这完全是书生的一厢情愿。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何在?
朱棣和朱元璋相比,在各方面都差一个档次,而在给后代皇帝挑选辅政大臣这一点,要比朱元璋高明的多。朱元璋死后,给朱允炆留下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为顾命。朱允炆即位之后,以雷霆手段迅速开始削藩,一年之内连废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轮到朱棣之时,朱棣装疯拖延时间,提出朝廷之中有奸臣离间自己叔侄关系,自己迫不得已之下起兵“清君侧”。而在靖难一役中,齐泰、黄子澄昏招百出,充分学习了纸上谈兵的赵括。向朱允炆举荐了曹国公李景隆,而朱棣一听说朝廷派李景隆为帅大喜过望,李景隆先后两次失去消灭朱棣的最佳机会,朱棣打到南京李景隆甚至做了叛徒打开城门放朱棣进来。这就是齐泰、黄子澄向朱允炆举荐的人。甚至朱允炆向李景隆下命令:“切勿让朕背上杀叔罪名”。两军对战,给对方主帅一层保护伞,足见朱允炆水平之低。
朱允炆即位第一年,连废五王,成为所有藩王的敌人,没能联合实力较弱的藩王,来打击势力强的藩王。而朱允炆废藩王的理由更是千奇百怪,甚至都是些芝麻大点的事,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出朱允炆想干什么。而自己还自我感觉良好,为了避免打草惊蛇错过消灭朱棣最佳机会。给了朱棣充分的时间为造反做准备。
朱允炆或许是个好人,但他当不好皇帝。朱棣即位之后,修运河、迁都、五征漠北、修《永乐大典》这些在朱允炆时期是无法办到的。尤其是迁都,如果不迁都幽云十六州甚至还会会回到残元势力手中,“天子守国门”正是源自朱棣迁都时期,而崇祯皇帝殉国之后有了“君王死社稷”之言朱棣也向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证明了没传位给朱棣是一个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