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敢于向列强亮剑”?这纯属意淫了。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起因是慈禧向外国列强宣战了,宣战的目的可不是反帝国主义和惩治外宼入侵,目的是告诉全世界,大清是她慈禧太后说了算。因为慈禧想废掉光绪皇帝,西方列强对此是反对的,清廷对外宣称光绪患病,驻华公使们就有人请了西医进宫为光绪诊治,结果是光绪身体是健康的,没有重病和急病。粉碎了慈禧废光绪另立新君的打算。慈禧想给外国人颜色看看,爆发战争,慈禧自己不也逃跑了,而且从北京跑到西安去了。敢于向西方说不,敢于向西方列强亮剑,换来的是慈禧个人权力地位不容动摇的稳固,还有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的“庚子国耻”
慈禧之所以“敢于向西方说不,敢于向列强亮剑”完全是出于对自己权力的维护,为此他竟置万民于不顾向八国联军宣战。战败之后携带王公逃亡西安,把百姓留给侵略者肆意屠杀。经过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慈禧不但不痛心疾首,反躬自省,反而因为八国联军没有把她当作祸首惩办而对列强感恩戴德,在《罪己诏》中他恬不知耻的说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在慈禧看来外国侵略者只要不动摇自己在中国的统治权力。无论是割地还是赔款都无所谓,反正中国有的是银子,有的是土地,只要列强想要尽管拿去就是了。因此慈禧完全满足侵略者的愿望,出卖国家利益,以换取自己在中国统治的安稳,可以说在慈禧掌控中国的几十年间,慈禧是中国历史上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向侵略者割地赔款最爽快最大放的一位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在赔款方面所创造的世界吉尼斯记录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能破。
实际上在慈禧统治中国的几十年特别是王朝末期中国已经是一个非正常国家,当时美国的一个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然而即便如此只要洋人不剥夺慈禧在中国的统治大权就行,其他的她都无所谓,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慈禧“惕于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询之”。中国完全沦落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所谓的清政府也就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代言人。
20世纪初期日本《朝日新闻》推选出20世纪对全球有重大影响力的一百位人物,慈禧就排在第一位,这为统治中国长达48年之久的女人,虽然胜利的打垮了几乎所有跟她作对的人,甚至包括她的亲生儿子,由此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不可一世的老佛爷,但是在她统治时期内,庞大的中国从光辉灿烂的顶峰沦落为一名国际间的笑柄。
把整个民族的事情推脱在一个人身上,特别是女人身上,想来是国人的优良传统,从烽火戏诸侯的褒姒开始,掌权的政治狠人,花瓶般的摆设,又有哪一个跟政治,跟皇权沾边的女人,只要她们生活的时代,处于王朝末期,那么身上必背负滚滚骂名。
慈禧大概是这些女人之中,被骂的最惨的,从她的吃穿用度,到她的个人爱好,从她的守寡生活,再到与儿子的感情,从她的政治立场,再到施政主张,近代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口诛笔伐,把她塑造成了近代第一妖魔的形象。至今,关于她的各种各样的边角料,依然还是吃瓜群众们拿出来鞭挞。
这种现象正常么?
人们只有在推诿责任的时候,才会把诋毁、谩骂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当热,这个人本身也是有责任的,因为他没有扛住他自己原本应该扛住的责任。
按道理来说,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中国,唯一之合法政府是清王朝,作为政府理应有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义务,但是,这个概念是现代社会才有的,那个时代中国,清廷、民族、人民、这几个概念都是割裂开来的。
在洋人没有打进来之前,虽出过一些乱子,但大体上“海晏河清”的清王朝跟中国是一体的,因为它拳头最大,所有人都屈居其下。但等到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就不再能代表中国了。它首先与中国这一概念产生了分离。
在抵御外辱的过程中,充分暴露了封建王朝的劣根性,它们大部分的统治者,所需要维护的是自身的利益,而非全体国民的利益,清廷的软弱无能,自此表现出了两种利益上的冲突,为了维护统治,保存自己的利益和特权,所以不得不用国家利益去喂饱列强。
而人民呢?
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清朝普通大众而言,他们眼中的国,是大清国,是皇帝老爷和官爷们的朝廷,所以,大清国败了,洋人来了,对于他们而言,其实分别真的不大,因为,他们的生活太过艰难,而使得他们生活艰难的罪魁祸首,也恰好是大清国。
弄清楚这些以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慈禧,再理解她的种种行为,就能明白,相比较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政治精英而言,她对于大清国的统治延续,是极其重要的。而她本人的所有施政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清廷的统治,造福人民、革新变法、抵御外辱,这一切做不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对清廷政权稳固的好处有多少。
中国历代的统治者大多的政治立场都是这样的,因为时代如此,制度如此,他们所能看到的,从他们的立场上,就已经决定了。
但是时代变了,自然清王朝的统治可能性也会随着时代变化而逐渐瓦解,新的时代需要相适应的新政治制度,既然如此,那么清王朝越腐朽,越堕落,对外越软弱,岂不是更加证明,它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么?
而我们所有谩骂慈禧的理由,其实都是把慈禧当成了自己人,认为她出卖了我们的利益,可笑,她从来都不是我们自己人。
提这种问题容易让人认为题主心智不全呀。
我独裁我把钱都乱花了,但我对敌人说不,所以后人应该褒扬我?
慈禧还要诽谤?是李莲英重生了?她活着就有人写对联怼她 : 尊号XX字,字字欺天! 掌权XX年,年年割地! 她和光绪几乎同时去世,也有对联调侃 : 死二非常人,掉三滴无聊泪。 而革命党骂的更凶!章太炎,吴稚辉哪个没骂过?
哟!啥人给慈禧这高评价了?!还成了头条问答题!怎么?又掀啥风了?!
不是说有人喜欢诽谤慈禧,而是在当时的国情下,慈禧这样做无异于自取其辱,是自大无知的,也注定是拿国家的命运来泄私愤的愚蠢之举!
我们看看慈禧在保守派大臣的怂恿下怎么样一步步的向列强宣战的:
1900 年 1 月 12 日朝廷颁布召令,凡为自 卫和保护村庄而练兵者不应被视为土匪。4 月 17 曰,朝廷宣布, 安分守法的村民设团自卫符合古代『守望相助』之义;因此,此 类活动不应被禁止。拳民变得更加的大胆、热情高涨,他们毁坏了象征外国奴役的铁路和电线。
1900 年 5 月初,朝廷考虑把义和团组建成军队,但遭到裕禄和袁世凯的反对。掌权的反动人物不愿罢手;刚毅不断地向皇太 后劝告,拳民有神的保佑,并且刀枪不入,中国要赶走外国人所 要倚仗的正是这种人。
太后暗中要刚毅把拳民召至北京,在一场 宫廷表演中,他们在火器前的刀枪不入被『肯定』后,她表扬了 他们的首领, 并下令包括侍女在内的宫廷侍从练拳。王公大臣 马上聘请拳民守卫住宅,并焚香供奉拳民的神。半数政府正规军加入拳民,两者间的区别消失了。人们如痴如狂地习武。
拳民还得到了 5 月 29 日的另一则朝廷召令的鼓励,这则召令告诫各省官员,不要不加区分地攻击拳民,因为练拳的人中有 好有坏。此类的官方认可燃起了拳民的激情,6 月 3 日,拳民切断了京津铁路线,形势迅速失控。
至此,朝廷完全被反动分子所掌握。端亲王取代庆亲王成为总理衙门的首脑,徐桐和启秀也被任命为总理衙门大臣。外国使节得出结论,朝廷要杀死在京师的所有外国人。
6 月 10 日 清晨,一支 2,100 人的各国联军乘火车离开天津,但在北京和天 津中间的廊坊遭遇拳民。激烈的战斗发生了,阻止了外国人的前进。京津之间的电报线被切断了,北京的外国人前途未卜,令人 极为关注。6 月 10 日,拳民焚烧了英国使馆在西山的夏季寓所; 一天后,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被董福祥的部队杀害,这位反动的回教徒将军先前曾向慈禧太后吹嘘,他有力杀外国人。战争之幽 灵被放了出来,现在,这个饥饿的幽灵在华北大地上垂涎地游荡 着,无法控制。
6 月 13 日,大量狂暴的拳民涌进北京, 他们焚烧教堂和外国人寓所,并杀死或活埋他们看到的中国皈依 者。他们掘开传教士的坟墓,包括那些早期的耶稣会士,如利玛 窦、汤若望、南怀仁。6 月 14 日,他们数次袭击使馆护卫,6 月 20 日,杀死了德国公使克林德(Clemens von Ketteler)。
在天津,拳民同样无法控制,他们焚烧教堂和出售外国商品 与书籍的商店,杀死中国基督教徒,并且冲进监狱,释放狱中的 伙伴,强迫总督允许他们从政府的军火库中自由地挑选武器。
此时,端亲王和刚毅主张全面进攻公使馆,是洗刷半个世纪 以来国耻的唯一方法。在这一点上,太后同意了。6 月 16 日,四 次御前会议中的第一次御前会议召开,研讨是战是和。太常寺卿袁昶谨慎地反对与公使馆公开为敌,他指出拳民刀枪不入是假造 的。太后打断了他,并说:『法术不足恃,岂人心亦不足恃乎?今 日中国积弱已极,所仗者人心耳。若并人心而失之,何以立国?』 会议未作决议,但发布了招募『年力精壮』的拳民入伍的上谕。
在 6 月 17 日的第二次御前会议上,太后命令通知外国使节, 如果他们的国家打算开战,他们就得回国。6 月 18 日,第三次御 前会议召开了,还是没有做出决定。第二天,一份来自裕禄的迟到的报告说,外国人要求大沽要塞投降。太后认为战争已正式爆 发,于同一天召集了第四次御前会议,清廷宣布与各国断绝外交关系。她决心借助拳民同列强开战。
对拳民从无好感的光绪皇帝握着宣谕大臣的手,喃喃而言道:『更妥商量。』太后立刻叫道:『皇上放手, 毋误事。』6 月 21 日,裕禄的另一份奏折到了,言词模糊但相当赞许地摹画了在大沽和天津的前三天的战斗。信心来了,那一天, 朝廷向外国列强宣战。
这是在影射吗?视角独到,佩服!
从客观历史角度来看,慈禧说不上是中国历史上的英主,至少是个强势政治人物,她是否是我们平常所认知的那般不可理喻,贪权还邪恶。必须看到的是她当政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国的面貌是有很大改观的,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带来的破坏和兵祸创伤。
创设同文馆,派遣留美儿童,清政府主办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局,开平煤矿,招商局等近代企业。这些都使中国一只脚向“近代”迈进,增强了大清的国力,在甲午之前国际公认的在亚洲没有其它国家可以取代清国的地位,在国内历史学者也赋予了“同治中兴”的标签。
慈禧在辛酉政变之后,如果没有积极的包容心态,不认可奕訢等洋务派的世界意识,那些几千年来中国不曾有过的东西是不会接二连三地冒出来。这里并不是替慈禧开脱,也没有给慈禧翻案的意思,就题目而言,谤议慈禧是如何成为近代人们的习惯。
对慈禧不接受变革,是中国甲午以来一切失败的总根源,是满清愚昧无知的总代表,这个看法首先来源于康有为和梁启超。在康梁的著作中观点明确,他们把光绪作为英明皇帝,认为慈禧应当承担所有近代中国全面落后的主要责任。由于他们在近代中国士人中的地位,变法失败后长期流亡异国,得到海内外华人的广泛同情,因此他们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大众舆论,在辛亥之后更是被人们所接受,说到清末中国的颓败,言必称慈禧守旧专权。
康梁和慈禧是一对政敌,他们对她的攻讦当然是不惜余力的,在光绪死后的第二天,流亡美国的康有为就说是慈禧谋杀了光绪皇帝。事情的真伪自有论断,暂且不论他们的功过得失,就事而言,慈禧被康梁“妖魔化”是无疑的。
还是那句老话,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清朝已经过去了,它没有机会阐述自己,慈禧也没有解释的机会,留下的只有慈禧的“千夫所指”和大清的“一地鸡毛”。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为什么问答经常问一些反人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