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御驾亲征一般是指天子亲自率兵征讨,这四个字用曹操身上不合适。尽管曹操在汉末小皇帝面前嚣张跋扈了点,但他毕竟一生未曾篡汉。

曹操经常亲自带兵打仗倒是事实。从讨伐董卓,到官渡大战,再到赤壁之战。关键战役他都在前线。

带兵打仗,舟车劳顿不说,也十分危险,擒贼先擒王,作为主帅,往往是敌方军队攻击的主要目标。曹操好几次在军前差点性命不保,多亏典韦、许褚等人以死抵抗才得以逃脱。

既然这样,为何曹丞相不在许都吃着火锅听着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偏偏还要亲自带兵出征呢?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安全的敌方。当时想治曹操于死地的人太多,除了各路诸侯,还有忠于汉廷的大臣,一旦曹操脱离大部队,很容易就会受到攻击。像有名的衣带诏事件,就是一例。

情报和快速决策对战役的胜负至关重要。曹操本身就是伟大的军事家,在没有电报、电话、手机的年代,临场指挥,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最佳贡献者
2

御驾亲征这个词在古时候,是个被皇帝们垄断了专利的词语,其他任何人都不得染指。曹操不是皇帝,虽然曾经多次率军出征,但还是用不到“御驾”一词。

曹操的戎马生涯充满了惊险,曾经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都没能动搖曹操亲临战阵的决心。

汉献帝初平元年春二月,曹操率军追击董卓,在荥阳汴水与董卓手下的大将徐荣狭路相逢,一番恶战之下,曹操大败,身中数箭,好在甲胄厚实,才侥幸得以活命。

兴平元年春,曹操亲率军队与吕布在濮阳展开大战,曹操败北,突烟冒火而逃,险些被吕布生擒。

建安十六年,曹操与马超战于渭水,曹操虽最终取胜,但也曾被马超杀得割须弃袍,狼狈不堪,险些丢了性命。

亲自冲锋在前在冷兵器时代的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曹操也不傻,如果有更好的替代方法,相信他也决不会身先士卒甘当排头兵。

在进攻濮阳的时候,曹操准备一马当先,率先进城。部下劝阻说:“主公且在城外,容我等先去一探虚实。”

曹操断喝一声:“我不自往,谁肯向前。”

这句话道出了曹操的无奈,作为一个家族企业的老板,如果自己首先藏头缩脑,畏刀避剑,裹足不前,又怎么可能指望部下在这种情况下能士气高昂的投入战斗。

所以主帅的表率作用对鼓舞士气,提高部队战斗力至关重要。

亲自掌控并指挥军队,是防止被部下架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兵权如刀,如果刀把子被他人所掌握,那么自身的安全将允满不确定性。

在通信手段落后的古代,信息的传递太过缓慢,在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直接冲在前线,能及时准确的获知战场情况,从而可以在第一时间里拿出应对的措施。

既使出于对文武官员加强控制的需要,曹操也必须呆在一线,如果放任官员们脱离自己的视线,自由的在私底里活动,这样的情况同样会对自己的统治构成极大的威胁。

再就是曹操不愿成为棋局的旁观者,亲自同对手对弈跟在背后支招的感觉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做为军事家的曹操怎么会放弃与对手一决高下的乐趣呢?

虽然曹操喜好亲征,也曾多次遇险,但都能够解除危机,化险为夷,这也让曹操的形象凭空多了几抹传奇的色彩。




3

曹操御驾亲征不准确,准确的说是亲自上前线,参与指挥作战!

之所以曹操要亲自参与那么多次作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天下诸侯与曹操势力相当的比较多,尤其前期曹操势力并不占绝对优势。几乎每一战都可以关乎自己的生死存亡,所以曹操不得不上前线参与作战。

第二曹操的队伍是越打越多,换句话说曹操在前线可以接收很多投降或者投奔的人!古代对于投降或者投奔的人要么是重用要么直接杀掉,当时决定曹操势力生杀大权的只有一个人就是他曹操本人,所以曹操不得不上前线。

第三曹操生性多疑为了防止大权旁落,也不便于将军队直接交给某人。将兵符交给刘备一次,就让刘备带走了七万精锐大军。吃一堑长一智曹操也不可能将军队随意交给他人。

第四曹操本人能文能武善计谋,在曹操阵营当中善谋者多勇武者多两者兼备者少。两者兼备者主要有张辽、于禁、夏侯渊、曹仁,即便如此其实你相比较曹操本人而言也相去甚远,四人当中就有两人独自带兵阵亡或者战败投降,只有张辽、曹仁得以善终。

第五古代作战讲究旗鼓相当,武将对武将诸侯对诸侯,地位的不平等往往会导致士气低落,曹操上前线指挥作战不一定要直接参与战斗,主要起到稳定军心和提振士气的作用。

第六曹操个人魅力极强,能征惯战者众多,善谋者众多。若非曹操出马,难免会出现武将之间相互不服气,智谋之士之间相互掣肘,这样损失的是自己的实力。曹操这样聪明的人不可能不会想到,所以也得到前线参与作战。

第七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前线作战讲究的是命令的快速传达到位。为了缩短命令的传达时间,指挥者往往必须在军队之中。所以这也是曹操为什么多次参与前线作战的根本原因。

才是浅薄仅提出以上七条供大家切磋。

淦珩读历史读的是一种情怀欢迎大家指教!

4

我们先要纠正一下这个问题的错误,御驾亲征是指皇帝亲自出征。曹操一生从未称帝,只是他的儿子称帝后追封他为魏武帝。所以这里说御驾亲征是不准确的,我们只能说曹操每次很多次打仗都亲自出征。

那我们说说曹操为什么总是自己带兵打仗呢,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出色的军事能力。曹操在辅佐汉献帝前只诸侯中的一员,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和政治能力,从而“挟天子以令诸侯”,打败袁绍,奠定了北方的稳定局面。就是说曹操一直是在打仗中涨大起来的,那么他对打仗也没有那么多顾虑,每次亲征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二、志向所在。我们来看曹操的一句诗“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也就是说曹操的志向是像周公一样辅助汉室能够让天下统一。曹操确实也是为了这个理想南征北战。就像当年诸葛亮辅助刘禅恢复汉室王朝一样,也是一生南征北战。

第三、权力控制。我们知道,曹操当时虽然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这个天子汉献帝还是有自己的势力圈的,比如曹操当时最重要的谋士荀彧就是汉献帝的忠实粉丝。曹操自己心里明白,一旦军权旁落,那么很有可能会被汉献帝的势力所取代。


基于以上原因,曹操一般在大的军事对抗我们中都会自己亲征。最后以鲁迅多曹操的评价作为结束语吧,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5

曹操是军事家,政治家。善于捕捉战机,多谋而善断。早期对手强大,兵力超他数倍。只有亲临战阵,才能发挥机动灵活的特点。才能在战斗时将帅一心,众志成城。这也是曹操在汉未群雄中,鹤立鸡群,独领风骚的光辉一面!

6

江湖在何方?江湖就在山水间!

古梁镛

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都详细记载了曹操多次亲征的事迹,很多人对此比较好奇,曹操大权在握,为什么会亲自上战场呢?战场凶险可想而知,并且曹操生涯中的几次生命危机,均来自战场,个中有何情由,且听古梁镛详解。

曹操一代帅才,战场杀伐是其人生乐趣

不可否认,曹操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他的统帅能力非常强大,曹操自从在家乡以不足一万人的兵力走向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历史舞台,到最后天下三分其为最强,曹操的卓越军事能力、政治能力尽显于此。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每逢重大战事,各路诸侯都亲自统兵作战,最为著名的当属“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事件,当时十八路诸侯奇集战场第一线。

对于曹操来说,他戎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军营渡过,曹操属于一个标准的将领,他享受统帅千军万马的气魄,享受克敌制胜的喜悦,战场杀伐是其人生乐趣。

曹操深明“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意义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出自毛主席之口,在曹操时代,自然没有长枪短炮,时代虽然不同,但是道理是相同的,在诸侯割据、中原大乱斗的时代,作战素质高,兵多将广的军队才是最有力量的王牌。曹操正是深明“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意义,才牢牢掌控军事大权,一个人,想要牢牢掌控军事大权的唯一方法,就是和将士在一起,赢得他们的认可和信任。

关于曹操的典故非常多,比如“曹操望梅止渴”“曹操割发代首”等等,曹操以身作则,近距离关心(掌控)将士们的一言一行,这对于提升军队凝聚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曹操为了及时获取战场信息,想要赢得战事胜利

古代不同于现代,三国属于冷兵器时代,现代战属于高科技+信息战,因此对于古代人而言,想要第一时间了解到战场详细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亲临战场,曹操深知自己的家底来之不易,因此他对每一场战役都非常重视,多次亲临战场亲自指挥,俗话说“战场情况,风云变幻”,如何及时把握稍纵即逝的致胜战机,这是每一个优秀将领最先需要考虑的事情。

长坂坡之战,曹操为了追击刘备,曾经亲自率领八千虎贲军脱离大部队追击刘备,这是其善于把握战机的一个非常好的佐证,

曹操疑心较重,不轻易相信他人

曹操疑心非常重,即便是和他一起多次出生入死的将领,曹操用起来都非常谨慎,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自然是曹操不相信别人,不愿意把自己的军权分散给他人,防止自己被架空。

第二个原因,自然是曹操对自己的人非常信任,但是对于对手的能力,曹操底气不足,有时候不认为自己的人才能比对手强,因此他亲自出战或者再调动其他谋士共同出场,比如徐晃解围樊城,曹操觉得徐晃斗不赢关羽,但是徐晃偏偏大败了关羽,出乎曹操意料的,快速解围樊城并夺取了荆州多郡。

曹操睿智,远离政治斗争漩涡

为什么说曹操御驾亲征是其睿智的表现?为什么他远在战场是远离政治斗争漩涡呢?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虽然汉献帝是个“小病猫”,但是曹操也不得不承认,朝廷中还是有很多忠心向汉的人,曹操青年时代就见识了宫廷斗争的激烈,从何进、董卓、王允等等人的身上,曹操都深刻意识到皇宫的危险性,因此他远离皇宫,长年统兵在外,以大汉正统的身份四处征讨兼并,那些朝中优秀的人才,曹操全部变成自己的心腹,有的带在身边,如郭嘉,有的安排在朝廷,负责后方供给,如荀彧。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亲自带兵,实力不断壮大,对于朝廷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强。

谢谢大家。

欢迎朋友们多多点赞支持古梁镛原创。

喜欢的记得转发+关注哦。

7

首先,曹操不是御驾亲征,他算是统帅,因为他那里还有个汉献帝,尤为臣子,更需要为皇帝出征,这里可以让天下人看到忠心(董卓执政后亲征次数就少了,一旦亲征都是全军出动)。其次,曹操虽然掌握了汉献帝,但是汉献帝底下还是有人支持汉献帝的,为了服民心,曹操亲征能得到更多人支持。最后,当时割据的诸侯很多,曹操亲征可以证明天下莫非王土的道理,征伐更具有说服性。

8

说曹操,曹操到。这说明曹操跑得快,而且是个闲不住的人。每有大战都喜欢亲自下手,不太愿意麻烦别人。这是其优点,也是其缺点,但更多的是出于无奈。第一,手下大将不给力,不得不亲自出征。也并不是每战必亲自出征,建安三年(198年)四月,曹操派遣谒者裴茂率中郎将段煨征讨李傕,夷灭其三族。李傕也是个狠角色,曹操并没有亲征。类似的情况也很多,顾不过来的时候就会分兵征战。就在同一年,徐州吕布再次反叛朝廷,与已经称帝的袁术勾结,派遣高顺、张辽攻打沛城,击败了刘备。曹操派遣夏侯惇救援,也被高顺打败。夏侯惇去了不办事,木得办法,曹操只能亲征。

曹操一出马,就把吕布给活捉啦,不去能行吗?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攻汉中,驻守大将夏侯渊傻乎乎地带领四百军士离开大营,跑到十五里外的鹿角阵地去修补被刘备攻破的阵地,被黄忠趁机斩杀。夏侯渊作战非常勇猛,但不太会用兵。曹操多次提醒他,但也没把他教会。曹操木得办法,只好亲自前往汉中前线坐镇指挥。第二,曹操对手下将领也不是很放心。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在东郡太守任上提拔陈宫出仕,并十分信任,委以重任。就在曹操征讨徐州牧陶谦时,陈宫联合陈留太守张邈等人反叛,迎接吕布入主兖州,致使曹操倾家荡产。不是程昱劝阻,曹操就投靠了袁绍。

像贾诩、张绣这些伙计,咋能让曹操放心呢?曹操走到哪就带到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曹操带着这些将领和谋士出场,自然是战斗力爆棚。但曹操既不放心把他们留在家里,也不放心他们结伙外出哦。程昱、郭嘉反复提醒曹操,不要放走了刘备。建安四年(199年),袁术北上投奔袁绍。曹操一时疏忽,就派遣刘备、朱灵去截杀,结果刘备带着部队就跑到徐州,斩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反叛曹操。曹操的肠子都悔青啦。同时,车骑将军、献帝的老丈人董承等人,假借衣带诏搞曹操。谁保证荀彧就不会逮住机会办他吗?还有孔融等一帮伙计在,都是不安定分子,曹操不得不防哦。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进攻襄樊,曹仁支撑不住,曹操就派遣大将于禁带领三万大军救援。结果被关羽水淹,于禁投降。这让曹操非常绝望,他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于禁会投降”。曹操的嫡系部队是曹氏、夏侯氏子弟,但毕竟能力有限。张辽、徐晃、于禁、张郃等五子良将,都是从敌营中投奔而来。在汉末三国时期,跳槽是家常便饭。能投靠曹操,也就可能再投靠别人。让他们带领大军外出征战,的确风险很大。官渡之战最后阶段,曹操处于被动,其手下将领有许多人跟袁绍眉来眼去。在曹操战胜袁绍以后,就发现了许多将领、谋士给袁绍的信。曹操大度,全部烧毁啦。

这些情况,让曹操不得不谨慎,曹操多疑也就情有可原。江湖险恶,不多个心眼哪行哦?第三,这也说明曹操的驾驭能力高度还不够。曹操自己本事很大,手下大将不是能力不够,就是不太放心,这决定了每逢大战,曹操必定亲征。但从另一个角度,也看出曹操境界不够,驾驭能力有限。曹操没有一统天下,与之不无关系。从刘邦与韩信的关系,就看出曹操带领团队的套路,与刘邦相比,还是差了一截。韩信是很可能反叛的,但毕竟没有反叛。这就足以说明刘邦很有一套,证明了他爆棚的掌控力。如果曹操能够像刘邦那样使用五子良将,其结局就很难说。有可能会被他们害死,但也可能一统天下。

而曹操选择的是亲征,这自然减少了风险,但也没有能够走得更远。第四,还有一个情况,豹眼在别的问答中说过,那就是曹操在战事失利时,跑起来方便。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要掌控了军队,即便战事失败,走到哪里一样继续割据,成为一方诸侯势力。如果将领带着军队跑掉,那就啥也不是啦。因此,在豹眼看来,曹操每次大战亲征,无非就是将领能力有限,对将领忠诚度没有把握。同时也是曹操管理团队的策略不同,亲征是一种选择,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这与曹操驾驭团队的能力不够及自信心不足有关。

9

你问的题目就有问题,御驾亲征是对皇帝的称谓。曹操生前就没称帝!是去世后被他们后代追封为魏武帝!

10

曹操还算不上御驾亲征!

  • 先要了解什么是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古代皇帝亲临前线、指挥军队、征伐敌人。

  • 曹操并没有称帝

    他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丞相。


为什么要亲自上战场

1. 三国时冷兵器时代,通信不发达,亲临战场才能及时掌控信息,指挥战争。

2. 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身份地位并不是特别高,打胜仗有助于提高身段。

3. 曹操善于谋略,喜欢打仗,从曹操的文学作品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能干大事的人。

4. 曹操生性多疑,参与其中有助于他缓解自身的疑虑。

5. 掌握军权就相当于掌握了天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