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你说的“古代人”是多久以前的古代,也不知道你指的是中国古代还是外国古代,本人不是历史专业的,仅以我所知的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欢迎指正。

首先,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即使不知道细菌的存在,古人喝水都不是毫无顾忌的。经验使他们知道喝了不干净的水会出现身体问题。因此人们会寻找洁净的水源,并且掌握了一些清洁饮用水的方法,煮沸就是其中一种。

一般的中国古代贫穷人家是不烧水的,因为烧水费柴。而柴的重要性,从“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排列顺序中可见一斑。取洁净的井水、河水储存在水缸中,静置沉淀后就可以直接饮用了。对于不洁净的水,可通过砂石等的过滤,或再用药物如茱萸叶、贯众等消毒。

而我国古代人民烧开水是为了喝茶。从有茶开始到战国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喝茶的地方还仅限于茶树原产地的西南地区。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已经将所出产的茶叶作为“贡品”,茶叶开始进入中原地区。公元前316年以后,四川的喝茶风尚开始慢慢向中原地区传播。饮茶之风大盛始于唐朝,甚至还远及边疆地区。自北宋开始,喝茶日益普遍起来。当然“茶”有时候并不仅限于茶叶,有些人家将桃叶、柳叶等采下晾晒后煮着喝,这也算是茶。

我对古代西方关于喝水的内容了解得比较少。古代西方人也掌握了一些使饮用水洁净的方法。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70年)曾发明了一个工具,将煮沸过的雨水再过滤。古代西方人民曾一度用酒代替水,以避开由于饮用不干净的水而带来的疾病。

最佳贡献者
2

有人说中国人烧开水喝是解放后才形成的习惯,还有人说是受到了西方人的影响,这明显不符合事实,因为台湾地区也习惯烧开水,而外国人很少烧开水,国外的酒店里最早都没有烧开水的水壶,近来为了迎合中国游客的习惯才放了电热水壶,他们冷天喝饮料还要加冰。

事实上中国人喝开水的习惯至少在明代就开始了,各种文学作品中都有相关的记录,开水在古代成为汤,很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有取汤净面也就是洗脸以及应用的细节描写,比如潘金莲毒死武大就是用汤兑的砒霜,武松也数次用汤洗澡饮用,只是喝开水是为了取暖还是为了避免感染胃肠道疾病未可知,因为多数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小说中的人物直接饮用河里的水是常有的事情。

另外中国人喝开水和茶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茶叶一般为干枯的茶树嫩叶,大部分在制茶过程中都烘干了茶叶中的水分以利于保存,冲泡茶叶需用热水冲泡,如果使用冷水,基本上不能很快的泡展卷叶,更加泡不出茶叶的香味,所以中国人喝开水部分源于喝茶的习惯。

但事实上中国古代对于细菌的认识要早于西方,特别是结核菌以及伤寒等疾病的大规模流行是古人早就意识到了传染病和某些类似于看不到的虫在人之间传播有关,唐、宋、元时期陆续有医家提出肺痨乃“肺虫”或“瘵虫”所致,宋人庄绰所著《鸡肋篇》里,就十分强调饮水必须煮沸消毒,世谓西北水善而风毒,故人多伤于贼风,水虽冷饮无患。东南则反是,纵细民在道路,亦必饮煎水,卧则以首外向。而张仲景最早在伤寒论中有提到抑制伤寒流行需要在饮用水多做注意,因为直接饮用被瘟疫患者尸体污染过的水源很容易生瘟疫。

总体来说,喝烧开后的温水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喝过烫的热水则有可能伤及食管和胃粘膜,食管癌和胃癌和长期进食过烫的食物以及饮用过烫的热水都有一定的关系。

3

一句话,实践出真知。

很多做法都是技术先行啊,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四大发明使用的时候,我们祖先也不知道原理啊,有用就行啊。

但是烧开水这事儿的来源很有意思。这并不是一个古老的做法,中国人完全迷上喝热水是1930年代后的我事儿了。当时因为战乱横行,疫病多发,所以开始提倡喝开水,这才是喝开水的开端。

至于说在之前,大家都是喝凉水啊,特别是在很多文学作品里,都是从水缸里直接舀水喝。我还记得小时候去农村姑姑家,也是这种做法,大家都没有觉得不妥。

至于说古代人喝热水只出现在非要喝有安全隐患的水的时候。比如说河水和江水,一定要烧开,至于说泉水和井水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

当然了中国古人还需要烧热水泡茶。这种特别的饮料要求热水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变相促进了和热水的习惯。但是,但是,这跟烧开后喝白开水其实是两个不搭界的行为。后来的烧水喝就是为了对付传染病,而中国古人只是为了好喝。或者从实践上取得的经验是,烧过的河水安全。

至于说欧洲人不喝热水那就更有意思了,先说古罗马人也有安全的泉水喝。中世纪时期,安全的饮料是麦酒和啤酒。因为在酿造过程中需要煮沸消毒避免发酵不成功,所以也就不用什么微生物知识了。大家都知道喝啤酒不会中招,其实他们也是在喝广义上的白开水而已。

至于更高级一点的,喝葡萄酒啊,这种发酵饮品也不会有什么感染。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

如果古代人都知道这样的话,那么瘟疫就不至于那么频繁地流行了。

家里如果有老人的,还可以问一问,在解放初期,人们都是怎么喝水的?就不说那么远了,如果有人记得80年代的农村,可以问问当时有多少人还是直接喝井水。

我国大面积宣传喝热水,其实是解放之后的事。1950年代,经过调查发现,我国的寄生虫感染率接近一半,十分严重,并且与气候呈现非常紧密的联系,最北的黑龙江,感染率最低,大约为17%,而海南岛的寄生虫问题,高达96%。在那个基本吃不着肉和海鲜的年代,这些寄生虫的主要来源毫无疑问,就是水源。

没错,解放之前我们经历了战争,可战争阶段,我们也没有都吃生的食物吧?如果有证据能证明当时的人都吃刺身,还望赐教。食物可以做熟了吃,那么从技术上说,水当然也可以烧开了喝,但显然并没有。

所以我们建国之后,开始大力宣传喝热水。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有古代人烧水喝的感觉呢?

其实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历史主要记载的是士大夫这个阶层的生活。我国盛产茶叶,到了唐朝的时候,茶已经是全国非常普及的饮品了。

然而喝茶我们都知道,肯定是要加热了之后才能泡开的,因此就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士人们煮水品茗的记载,然而这不代表普通人也都会去煮水。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古代的柴火也挺贵的,还有个原因,是没有保温设备。如果烧完的水,还是只能喝凉白开,那么烧不烧,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区别。事实上,正如前面所说,直到解放之时,大多数人还是以喝生水为主。

那么,为什么西方人似乎都不怎么喝热水呢?

这主要是因为,西方人在19世纪的时候,已经发现了微生物,并且也已经知道微生物与一些病的关系。在此之后,化学家们发现了,用漂白剂可以进行杀菌,再后来,就是用氯气直接杀菌,也就是说西方人在这个阶段,采用了化学方法进行处理,而不是依靠加热的方式。所以,发展到现在,我们就发现,西方人喝水喜欢喝凉的,而中国却喜欢喝热的。

所以,说古代人喝水都烧开了喝,那真的是做不到的,即使是这么做,主要也不是因为想着去杀菌。

5

笔者看题目,想到一个点,但是一看大家的回答,怎么都在反驳题主“古代喝开水的问题”【捂脸】,古代真的不喝热水吗?大家都说的这么信誓旦旦的,厉害厉害。

笔者想说的是,虽然古代的人可能不知道有细菌这个东西存在,但是,如果水里有细菌,喝了不是会生病拉肚子嘛,那如果喝凉水拉肚子的话,肯定就要烧一下喝热水了呗,有时候啊,很多事情我们都没必要知道本质和原理,俗话说的好,对症下药,完全可以根据症状和表现来制定应对方法嘛。

就行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刷公交卡是什么原理,但是我们知道刷卡就可以坐车呀,而且刷卡还便宜,所以就刷卡坐车了呗。

说到这里,忽然想说说中医的问题了,很多人都说中医不科学,都是假的,骗人的,其实笔者认为不然。科学是什么,不过也就是人创造的一种学科而已,科学本身也是主观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跟中医、跟宗教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它被接受的范围比较大而已。但是,即使是这样,它也可能成为绝对正确。我们的中医,虽然没有那么多的专有名词,有的没法用现代医学里的逻辑解释,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要通过了实践的考验,那就是正确的。你总不能因为我无法解释为什么1+1=2,就说我不会数学吧?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很多东西就是得靠经验。

6

可能开始是喝的生水,喝后经常有生病的现象发生,后来有人提议将生水烧开喝试一下,一试就见效了,于是人们就形成了喝开水不生病的共识,但即便如此,也还是不明白是水里有细菌造成的。

7


答:说到喝水这事儿,首先必须说,千万别小看中国古人的智慧。在没有“细菌学概念”的漫长古代世界里,对“饮水卫生”的认识,中国古人不但认识得极早,更看得很深。

早在战国年间的《吕氏春秋》里,就详细论述了“饮水卫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认定“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而水质恶劣则会造成“痈疮”“甲状腺肿大”“脚肿”等病症。所以对水质清洁问题,历代古人也不敢马虎。


比如饮用水源的选择,就是慎之又慎。通常要选择“长流水”且“甚寒而清”,清初更形成了五种验水方法。汉代每年夏至,就是清理疏浚井水的日子,北魏起更开始用茱萸给水井杀毒,唐代时用屠苏酒药渣。宋代的城乡水井不但有“护井公约”,而且开始采用钟乳、雄黄等矿物质进行“混凝沉淀”。明清年间时,明矾也成了重要的“水质净化药材”,一直沿用到今天。为了让水干净,历朝历代都绞尽脑汁。

而一座座留下文明辉煌的古代城市,更是离不开水。在“城市饮水供水”方面,中国古代也一度走在世界最前面。东周阳城遗址里,就发掘出了残长32.6米的地下陶制排水管道,以及设计精密的“阀门坑”。战国楚国纪南城遗址里,长一公里的范围里分布着256座水井。


“自来水”的理念,更在许多古代城市得到实践:最晚唐代时,竹筒水槽就在西南多个城市供水。宋代时“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苏轼,就亲自为广州设计了“自来水系统”。以“五管大竹”把山泉水引入广州,让广州百姓“一城贫富,同饮甘凉”。漂亮解决了这个“宋朝国际大都市”的吃水难题。明代名将李文忠也开凿龙首渠,将泉水引入西安城,“萦绕民舍,民始得甘饮”。唐末起萧条数百年的古都西安,从此焕发第二春。

水质的安全维护,当然也是古代城市的重要大事:比如北宋整治成都金水河时,就特意加修了漕渠。这样水流进入成都城前,先在漕渠里经过净化,清洁后才进入城市。这一类的苦心,也令许多古代名城,常年以水质清洁著称。比如明代来华的外国传教士利玛窦,就在《利玛窦中国札记》里盛赞了苏州河道的水质:“清澈透明,不像威尼斯的水那样又咸又涩。”

许多名城的辉煌历史,更离不开大规模的供水工程建设,典型明清北京城。为什么明代都城北京,比起元朝“元大都”来位置还有偏离?因为元代时供应元大都饮水的“白浮泉”“积水潭”或是断流或是枯竭。所以明朝就重新改建翁山泊与玉泉山,将其与积水潭重新打通,然后水流一分为二,既给宫廷供水又通运河,形成了影响北京六百年的水利系统。清朝乾隆年间又修整了昆明湖,将其变成了供应北京的人工水库。


但尽管如此,对于许多“缺水”的地区来说,就算能解决吃水问题,“喝口好水”却还是难。还是以明清北京城为例:当时北京城有1200多口井,但水质却“苦固不可饮”。甚至在北京城“卖水”也成了火爆生意。以《北游录》形容说“车水相售”。北京城尚且如此,“井水苦”也可想而知,是许多古代城乡共有的烦恼。这种情况下,“水质清洁消毒”也就更重要。而比起前面的各类“消毒”来,更安全的消毒方法,就如李时珍《本草纲目》里所说,要把水“煮沸”,即“烧水”。

在中国古代饮水史上,“烧开水”的习惯也是历史悠久。战国年间孟子就说过“冬日则饮汤”,也就是喝热水。饮茶风气普及后,“烧开水”更是成风。一开始还是文人雅士们的专利,但最晚到宋代时,“纵细民在道路,亦必饮煎水”。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都明白“喝开水好”。

“烧开水”的工具,也是一代代演变。早年多是用“鼎”,宋代时出现了“汤瓶”,即专用“烧水点茶”的器具,有银制和瓷制等多种。在宋代的各类“雅集”中经常出现。明代时又出现了更普及的“铫”,有瓷质、铜质、铁制、锡制各类,形态已接近今天的烧水壶,上等的“茶铫”用于贵族士大夫的饮茶享乐,普通的“炉铫”,也用于老百姓家烧水。


比如看看明清年间的各类小说,就知“烧开水”这事儿,在民间普及更广。《儒林外史》里就有用“炉铫”来“煨了一壶茶”的情景。“烧开水”的出现频率也更多。屡试不第的周进昏倒在贡院时,就是同行朋友“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才算把人救醒。范进中举后同样昏倒,“几口开水灌了过去”,却是越灌越疯。可见,在明清年间的经济发达地区,无论城乡穷富,“烧开水”都还比较常见。

这些饮水问题上的“讲究”,也确实造就了古代中国,在当时条件下的健康生活方式。

但话说回来,对于古代老百姓来说,哪怕到了“烧水器具”不太贵的明清年间,“烧开水”也多是个奢侈事。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燃料问题:炭薪等古代燃料,整个古代史上都是价格不菲。发展到明清年间时,虽然煤炭也越发普及,但无论烧柴烧炭,都是不小的开支。比如明朝名臣杨继盛早年做秀才时,由于家里“又乏炭柴”,所以“尝起卧冰霜,而寒苦极矣”。享受优厚待遇的杨秀才,“生个火”都这么难。


而在古代老百姓生活里,“柴”就是“开门七件事”之一。在明代经济较好的松江,一百斤柴火可以卖到七分银子,相当于一口铁锅的价格。一百斤煤炭价格更能卖到一钱三。老百姓家平日生个火,基本就是“烧钱”。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大部分古代老百姓来说,“烧水”都是不易,“烧茶”“烧汤”更是奢侈。更常见的方法,也就是用“屠苏”“白矾”“杏仁”等物把水净化一下。

直到近代年间,随着“自来水”和“煤球”“煤饼”进入中国。国人的饮水条件,才更加改善起来。1907年天津卫生总局的一则示谕,更缩影了当时的“饮用水质量”:“重提一遍,凡吃喝水,须用白矾澄清,过一昼夜,烧二十分钟,方可取用……就是自来水,亦要烧开了再吃,要紧,要紧。”

科技文明的进步,历代百姓经济民生的发展,“烧不烧水”甚至“吃什么水”的一幕,就是生动浓缩。

参考资料: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吴晓煜《明代的煤炭开发》、吴鉴明《中国古代饮水卫生的观念与措施》、杜鹏飞,钱易《中国古代的城市给水》、赵盼超《宋元饮茶之用具“汤瓶”之概念与形制研究》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8

四千年前的《孟子》中记载:“冬日则饮汤”,这里所说的“汤”就是热水或开水, 这么一说我们中国人喝开水的历史已经有4000多年了。其实,在很多古代典籍中也不难发现,咱们中国人喝开水的习惯是跟我们的茶文化有戚戚相关的联系的。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名著《诗经》中就有了关于“茶”的相关记载,汉代典籍也有“烹茶”的记载, 可见古人每次智作茶的时候必烧开水,这么一看啊,喝开水这个习惯的出现至少不会晚于汉代了。要烧开水再喝的看来是我们老祖宗的老传统这是不假了。其实,这也是欧洲人承认的问题,欧洲人写的很多著作里都曾经提起过中国更早的开始使用炊具把水煮开饮用。

我国祖先因为更早的习惯把水烧开饮用,其实直接抑制了很多次瘟疫的流行。在欧洲,诸多世纪来,多次发生大的瘟疫流行,遭受过多次瘟疫的袭击。但是,因为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更早的开始喝开水,以至于我们这片土地上发生大瘟疫的次数较之欧洲少很多。 就是靠这个简单的方法, 当瘟疫袭来的时候, 中国人才能有效地防御, 古代的人口才能不断地增长, 最多时甚至占全世界人口的35%。

这就是张大夫查阅到的烧开水喝的历史,不禁为我们伟大祖国先辈们的聪明才智喝彩。

9

放眼整个世界,只有中国人酷爱喝热水,其他国家都喜欢喝冰水,就连同为东亚民族的日韩也是如此。

中国人喝热水除了体质原因以外,还源于以前水质不过关,水需要烧开了再喝。而发达国家比较富裕,很早就习惯喝桶装纯净水或矿泉水,没有寄生虫的顾虑,所以也习惯喝凉水。

其实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喝开水的好处,但是古代普通平民是没钱烧开水的,就是喝生水。

(喝茶在以前是有钱人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因为茶贵,茶具贵,烧热水也是要花钱的)

在古代,燃料是非常昂贵的。北宋之前木炭和煤炭尚未普及,大家都是砍柴烧火做饭,但柴火也是稀缺资源,大家都去砍柴,山都砍秃了。

长期以来,木材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生产物资,除了当燃料以外,古代造房子,造船,造车,都需要木头,并且需要数十年或上百年的粗木,封山育林是肯定的。

而且森林也是动物的生存之所,古代环保意识也比较强,因此历朝历代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都十分重视,早在商周时期就明令禁止随意砍树,尤其是在春天树木发芽,更不允许砍树。

例如在战国时期,秦国的《田律》中就明确表示: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七月而纵之。唯不幸死而伐绾(棺)享(椁)者,是不用时。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年从2月份起,不准上山砍伐木头,只有制作棺材不受限制,该禁令一直持续到7月份。

也就是说在秦朝,从2月到7月之间不允许上山砍树砍柴,只能捡一些树枝当柴火。由于柴火金贵,老百姓只能拿农作物的秸秆当燃料。

(以前柴火是很金贵的,有专门的卖柴朗)

今天人们一直为如何处理农作物秸秆而发愁,而在古代,秸秆对于老百姓可是十分重要的,是老百姓平常重要的燃料。

而且古代的秸秆基本上都是小麦和高粱秸秆,粗大的玉米秸秆是没有的,因为玉米是在明末才传入中国的,明代之前不会有玉米秸秆,所以古代秸秆压根不够烧。

(秸秆在古代可是烧火做饭的主力)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政府一直都禁止随意砍树,而即便是煤炭出现之后,因其价格高昂,也不是一般人用得起的,只有王公贵族和官员士绅才用得起。

(乾隆皇帝在圆明园过冬,一个冬季就烧掉木炭几十万斤,而大清的子民只能裹着麻布过冬)

要知道,古代北方老百姓在冬天都没有燃料取暖,棉被都是稀罕物件,完全是靠身体硬抗!普通老百姓攒点燃料很不容易,主要用于做饭,舍不得去烧水啊!

有鉴于此,奉劝那些想穿越回到过去的朋友,除非你能保证自己穿越后可以落户于显贵之家,否则即便是有机会也千万别回到过去,古代老百姓的穷苦是你想象不到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