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熙后期就是昏君了,乾隆更是个十足败家子。

民间苦不堪言导致王伦起义造反,官员上书说民间艰苦,无粮而反。乾隆怒斥并罢免上书官员,坚决不承认百姓造反是老百姓无衣食活不下去。就为吹他的盛世虚名。

只是康乾之间出了个超级雄主雍正。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解决了困扰王朝千年的死结,并将已经崩溃的国库填满,让乾隆可以败家。

乾隆就是个实打实的昏君,后面的咸丰道光光绪也是昏君,何来满清无昏君。

最佳贡献者
2

我对历史很感兴趣,简要回答一下。

清朝有没有昏君,谁是昏君?

首先说一下昏君的标准:

1、荒废朝政;

2、重用奸佞,迫害忠良;

3、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4、残暴;

5、大兴土木;

6、游幸无度.。

按照这几个标准,清朝几乎没有标准的昏君:

首先清朝的皇帝个个勤政,每个人都是从早忙到晚,可谓忧国忧民,主观上都想把国家治理好(当然能力各不相同)。另外其他几个错误犯得也比较少。

按照上面的6个错误,犯得比较多的是乾隆皇帝,他不但重用了和珅那样的贪官而且六下江南,屡屡对周边用兵号称十全武功,而且在他的一生中,修建园林的工作几乎没有听过,圆明园这个万园之园主要是在他手里建的。但是,由于乾隆在世的时候国力很强,他的问题不太显。但是实际上到乾隆末年,国力已经是每况愈下。

乾隆

乾隆是中国清代年号,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5年。在位帝王为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

乾隆帝晚年

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他修建了壮丽宏大的圆明园,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庙号清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清裕陵。唯独借修四库全书一事,禁毁汉书,言之天下仅可存汉书三千卷,其余书籍留书名后毁禁者七千,完全毁禁者不计其数,堪称五千年来第一,排在现代和秦朝焚书坑儒之前。

3


首先我要说句抱歉!因为接下来的话可能让你不太舒服!最近在看一些关于清朝的书和文献!不夸张的说我不止看哭一次!清朝入关以来有记载的大规模屠城165次!人口损失在两千万左右!间接奴役或导致死亡人口在一亿人左右!真可谓是率兽食人!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到顺治、康熙他们的统治都是在汉人的尸骨中建立!从雍正到乾隆嘉庆他们都是建立在汉文化的毁灭上!至于咸丰道光同治光绪宣统,这些家伙不是幼年而立作为傀儡,就是丧权辱国,想想吧!嘉庆过后中国太平过了吗?至于所谓的康乾盛世,我找了一段文字!就不多说了!

张宏

杰老师的著作《饥饿的盛世》的自序《得不偿失的盛世》。


公元17

93年

,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

英国

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好奇。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


然而,一登上

中国的土地

,他们马上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清王朝雇佣了许多老百姓来到英使团的船上,为英国人端茶倒水,扫地做饭。英国人注意到这些人“都如此消瘦”。“在普通中国人中间,人们很难找到类似英国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国农夫喜气洋洋的脸。”这些普通

中国人

“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

使团成员

约翰

·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除了村庄周围,难得有树,且形状丑陋。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偶尔有一幢独立的小楼,但是决无一幢像绅士的府第,或者称得上舒适的农舍。……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

雷德

里夫和瓦平(英国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相提并论。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毫无疑问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有的评论者甚至还去掉“之一”二字。


确实,

乾隆

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为过。何以我们五千年文化结出的总结性的盛世在英国人眼中居然如此黯淡?

原因是,乾隆时代的普通英国人

生活水平

差距实在太大了。

十四世纪,

欧洲

人并不中国人富裕多少。他们的食物中肉食比重并不算高,一大块面包加一碗浓汤就已经让辛苦了一天的英国农夫心满意足。但是随着经济的质变,欧洲人与中国人生活水平的差距已经

越来越

大。

十八世纪

工业革命

前期,英国汉普郡农场的一个普通雇工,一日三餐的食谱如下:早餐是牛奶、面包和前一天剩下的咸猪肉;午饭是面包、奶酪、少量的啤酒、腌猪肉、马铃薯、白菜或萝卜;晚饭是面包和奶酪。星期天,可以吃上鲜猪肉。工业革命后,英国人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1808年英国普通农民家庭的消费清单上还要加上2.3

加仑

脱脂牛奶,1磅奶酪,17品脱淡啤酒,黄油和糖各半磅,还有1英两茶。

乾隆年间的中国人吃的

是什么

呢?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主要食物是

粗粮

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怜,通常情况下,在春荒之际,都要采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时代,民众吃糠咽菜的记载笔笔皆是。据《

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业卷

》介绍,普通英国农户一年消费后,可剩余11镑,约合33-44两白银。而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而年支出为35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才能过活,根本没有生产剩余。所以一旦遇到饥荒,

普通人家

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十分普遍。


乾隆盛世

的贫困,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精神上。


到达浙江沿海后,因为不熟悉中国航线,英国人请求当地总兵帮他们找一个领航员。总兵痛快地应答了。

英国人看到了意

想不到

的一幕。总兵的办法是派出士兵,把所有从海路去过天津的百姓都找来。使团成员巴罗说:“他们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带回了一群人。他们是我平生所见神情最悲惨的家伙了,一个个双膝跪地,接受询问。……他们徒劳地哀告道,离家远

行会

坏了他们的生意,给妻子儿女和家庭带来痛苦,总兵不为所动,命令他们一小时后准备妥当。”

中国人司空见惯的一幕让英国人

不寒而栗

,在欧洲这是不可想象的。英国人说:“总兵的专断反映了该朝廷的法制或给予百姓的保护都不怎么美妙。迫使一个诚实而勤劳的公民,事业有成的商人抛家离子,从事于己有害无益的劳役,是不公正和暴虐的行为。”

这仅仅是英国人一连串吃惊的一个开始,比这更让他们震惊的事还在后面。

在船只行使于内河时,英国人注意到,官员们强迫大批百姓来拉纤,拉一天“约有六便士的工资”,但是不给

回家的路

费。这显然是不合算的,许多百姓并不想要这份工资,拉到一半往往连夜逃跑。“为了找到替手,官员们派手下的兵丁去附近的村庄,出其不意地把一些村民从床上拉出来加入民夫队。兵丁鞭打试图逃跑,或以年老体弱为由要求免役的民夫的事,几乎没有一夜不发生。看到他们当中一些人的悲惨状况,真令人痛苦。他们明显地缺衣少食,瘦弱不堪。……他们总是被兵丁或什么小官吏的随从监督着,其手中的长鞭会毫不犹豫地抽向他们的身子,仿佛他们就是一队马匹似的。”

乾隆盛世的秩序原来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而同时代的欧洲,人权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个人不管地位多高,都不能任意将

另一个

人置于脚下。

1747年,也就是乾隆十二年,

普鲁士

国王腓特烈二世建了一座夏宫,叫无忧宫。没想到这个无忧宫却给他带来了麻烦。原来他的这个王宫选在了一个平民百姓的风磨边上。在修建期间,磨坊主向法院起诉国王,说新建的王宫挡了风,

不利于

风磨转动。最后国王不得不屈膝让步,同意对磨坊主陪偿。

这个故事有助于我们理解英国人何以对乾隆年间中国人的人权状况如此吃惊。


乾隆盛世的出现,有赖于

乾隆皇帝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传统人治明君的所有技术资源,挖掘了中国传统体制的全部潜力。如果乾隆生活在汉朝或者唐朝,他也许无愧于伟大二字。因为那个时候,野蛮和贫困横行于整个地球。

然而,乾隆时代的世界,与汉唐已经截然不同。在乾隆出生以前,世界就已经进入了全球化过程。

1522年,

麦哲伦

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标志着地理大发现的完成。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相继来到中国南面的海域,频频叩打中国的大门。全球化过程从此开始。任何国家想永远闭关自守,已经

不可能

而乾隆所处的十八世纪,更是

人类历史

伟大的转折点。正是从这个世纪起,历史开始跑步前进,速度达到了令人头晕目眩的程度。“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在此之前,……地球的底层蕴含着庞大的

资源

和能量,人们一直在探求而少收获。十八世纪,一下子得到了打开宝库的钥匙,新的生产力像蛰伏地下的泉水,突然地喷涌进射出来。工农业产量几百倍、成千倍的增加,物质财富滚滚而来.

源源不绝

。”

而这个世

纪政

治文明的进步并不慢于物质文明。乾隆十三年(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了名著《论法的精神》。1776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一年,美国宣布独立。1789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四年,法国爆发

资产阶级

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提出了“主权在民原则”。1795年,乾隆皇帝退位后的第二年,华盛顿宣布拒绝担任第三任总统。

十八世纪,世界文明大潮的主流是通过立宪制和

代议制

“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化,把他们关到法律的笼子里”。西欧社会的政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普通人的公民权利保障大为提高。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乾隆皇帝却在做着相反的事情。虽然乾隆的爷爷

康熙皇帝

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知道世界上有五大洲,知道有人环绕过地球。虽然乾隆年间西方

传教士

已经向他介绍了日心说,虽然英国使团给他带来了天体运行仪、地球仪、赫歇耳望远镜、帕克透镜、巨型战舰“君王”号舰艇模型,甚至还有热气球和复滑车表演,他却对世界大势的变化没有丝毫敏感。他视民间社会的活力和自发精神为大

清江

山永固的最大敌人,积六十余年努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专制统治,把民众关进了更严密的专制统治的笼子里。

大清社会各个层面都处于他的强力控制之下:

他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杜绝了

皇族

、外戚干政的可能,使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安享俸禄,不敢乱说乱动一下。他以高明的权术和超常的政治恐怖把大臣们牢牢控制在自己的股掌之间,以确保君主的意志在任何时候,任何领域都畅通无阻。

对敢于反抗的“刁民”,他的态度是一味镇压。在他眼中,皇帝、官员和百姓,是父亲、儿子和孙子的关系。不管父亲如何虐待儿子,儿子也不许有丝毫反抗。因此,

老百姓

无论被贪官污吏如何压榨剥削,走投无路,也只能听天由命,不得“越级上访”。对于群众聚众抗议,维护自己的权利,他总是视如大敌,一再强调要“严加处置”,甚至“不分首从,即行正法”。

对于知识分子,他更如临大敌。他以超级恐怖为手段,扫除一切可能危及统治的思想萌芽。乾隆年间仅大的

文字狱

就出现了一百三十件。三十余年的文字狱运动,如同把整个社会放入一个高压锅里进行灭菌处理,完成了从外到里的全面清洁,消灭了一切异端思想萌芽的完美局面,打造了一个他自认为万代无虞的铁打

江山


因此,乾隆盛世是逆人类文明主流的产物。

乾隆盛世的功绩是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图。

然而乾隆时代给中华民族精神上造成的永久性创伤,远大于这一时一世的成就。

中国历代

统治者

都认为,只要让全体中国人都“做稳了奴隶”,就是最大的德政,不管采取什么手段。横向对比十八世纪世界文明的发展,乾隆时代是一个只有生存权没有发展权的盛世。纵向对比中国历史,乾隆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民众权利被剥夺得最干净,意志被压制得最靡弱的时代。乾隆盛世是一个饥饿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僵化的盛世,是基于少数统治者

利益最大化

而设计出来的盛世。乾隆时代的中国人,是“做稳了的奴隶”,只许有胃肠,不许有头脑。只有这样,大清江山才能亿万斯年。

乾隆的盛世监狱精心塑造出来的国民,固然是驯服、听话、忍耐力极强,却无法挺起腰板,擦

亮眼睛

,迎接扑面而来的世界大潮。

英国人一到中国,马上发现中国人远不是传说中的那样,是“全世界最聪明最礼貌的一个民族”。他们发现中国人普遍缺乏自尊心、自私、

冷漠

、对公众事物漠不关心。

英国人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接触过中国人,

那些人

看起来都很正常。在菲律宾群岛、巴达维亚、槟榔屿,“和其他我们东印度公司属地”,中国移民的“诚实跟他们的温顺和勤奋一样出色。……在那些地方,他们的发明创造和聪敏似乎也跟学习模仿的精确一样出色”。然而,生活在自己国家中的中国人,却远没有海外中国人那样活泼自然,也缺乏创造力。他们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更胆小,同时也更冷漠、麻木和残酷。

使团的船经过运河时,一伙看热闹的人压翻了河中的一艘小船,许多人掉进河中。

巴罗

说,“虽然这一带有不少船只在行驶,却没有一艘船前去救援在河里挣扎的人。……劝说我们船上的人开过去援救也得不到响应。不错,我们当时船速是一小时七英里,这居然就成了他们不肯停船的理由。我确信这些不幸的家伙中有几个一定是丧命了。”

英国人分析说,这是中国统治者精心塑造的结果:“就现政权(满清)而言,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其高压手段完全驯服了这个民族,并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这个民族的性格。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完全由朝廷的

意识形态

所左右,几乎完全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马戛尔尼对中国政权的结论更广为人知:“这个政府正如它目前的存在状况,严格地说是一小撮

鞑靼人

对亿万汉人的专制统治。”这种专制统治有着灾难性的影响。“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他时,他们实际上正在成为半野蛮人。”


虽然登峰造极,但乾隆的统治并没有任何新意。乾隆盛世不过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大总结和大重复。不幸的是,这个盛世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时候,因此其成就如果烛火遇到了太阳,一下子黯淡无光。

面对几千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如果中国的专制统治不那么密不透风,中国社会不那么铁板一块,西方涌来的文明新潮才有可能自然地浸润这片古老的土地。可惜,中国恰逢了一个执政能力空前提高的“盛世”。以乾隆为代表的专制精神造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孱弱、保守、僵化,不但是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现代化路上走得如此跌跌撞撞、艰难曲折的原因之一。在乾隆死去二百多年后,仍然有人连篇累牍地歌颂乾隆盛世的稳定和伟大,研究揣摩乾隆治术的高深。许多人仍坚定地认为,只有乾隆的风格和方法才适合这片独特的土地。

只有透彻了解了乾隆时代的另一面,对这个时代的得与失进行一个全面准确的评估,我们这个民族才算没有白白经历“乾隆盛世”。

4

清朝有没有昏君?有的话是谁?

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怎样算是昏君?

开基创业,开疆拓土,,亲贤远佞,朝纲振奋,法度修持,民富国强算是明君.诸如唐太宗,宋太祖.

任用奸佞,法度废弛,穷兵黩武,生灵涂炭,荒淫无度,朝政荒芜才算昏君.诸如隋炀帝,汉灵帝,等等.

而勤勤恳恳,有心无力者却不能说是昏君.历史上皇帝大都如此,而这只能说是庸君.

以此标准,清朝则没有一个是昏君.

  1. 努尔哈赤,开疆拓土,打下清朝基业,自然算不上昏君.皇太极,建立清国,清朝奠基人之一,自然算不得昏君.

  2. 顺治皇帝作为入关的第一位皇帝,虽然本人有些消极,却是在他在位时期统一了全国,算不上昏君.康熙大帝,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驱逐沙俄,平息蒙藏地区动乱,中国版图自此基本定型,开创了康乾盛世,能算昏君么?

  3. 雍正算是最勤奋的皇帝了,正是他的努力,大清国库充实,经得起乾隆的折腾,算得上是中兴之主了. 乾隆可能有些争议,他在位时期,三下江南,大兴文字狱,还养了大贪官和珅,可由于他在位时期国力较强,并没有太大的过失,勉强算个庸君吧.

  4. 嘉庆算是不折不扣的庸君,有心无力,多方努力,可大清早已积重难返了.

  5. 道光也是有心无力,力主禁烟,大快人心,庸君.

  6. 咸丰有重整江河的决心,奈何能力不足,大厦将倾,空留遗憾,庸君.

  7. 光绪锐意改革,却没有实权,也是有心无力,庸君.

  8. 而同治,宣统都是小孩,没有实权,自然算不上昏君.

由此看来,有清一朝,确是没有昏君.有的话,乾隆勉强算一个吧.

而现在人普遍认为清朝误我三百年,这是不对的,中国的落后,自明朝就开始了,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落后,不能完全归结于清朝的腐朽,这是体制上的落后.谁统治中国,只要是封建帝制,其结果都大同小异.

5

清朝不能说没有昏君和奸臣,只能说没有大昏君、大奸臣。

乾隆皇帝、道光皇帝有时候也比较昏庸,和珅、穆彰阿等人也可以看作是奸臣,比如乾隆晚年重用大贪官和珅,致使朝政昏暗,道光皇帝晚年重用穆彰阿,穆彰阿善于阿谀奉承,深受道光皇帝的喜爱,在鸦片战争的时候,支持琦善,将林则徐、邓廷桢等人革职查办,他的门生故吏遍布朝廷,误国甚深。

(和珅)

尽管如此,但清朝却没有出现大昏君、大奸臣,而在以前的朝代,一般都有大昏君、大奸臣,比如晋惠帝就是典型的昏君,秦桧就是典型的大奸臣。

为什么清朝没有出现大昏君、大奸臣呢?

第一,废除了宰相制度

唐朝的时候,宰相的权力已经被严重削弱了,三省的长官,尚书仆射、中书令、侍郎都是宰相,他们可以互相监督,到了北宋、明朝的时候,宰相的权力更加被削弱了,北宋的使职差遣制度,使得官员无法大权独揽,明朝自中书省被废除之后,权力分归于六部,自此以后,就没有宰相了,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赞襄政务,权力根本比不上宰相,自从宰相的权力被削弱了以后,文官集团的这个“带头大哥”就起不到带头的作用了,甚至有时候有多个“带头大哥”互相监督,到了明朝干脆就没有“带头大哥”了,所以,自唐代以后,也就没有奸臣篡位的事例了,大臣的权力再高,也无法一手遮天,最终还是受制于皇权,大臣的权力被削弱的同时,出现奸臣的概率就减少了,即使是出现了奸臣,也是皇帝故意放纵的结果,而一旦皇帝决意除掉他们,也是轻而易举的,比如乾隆皇帝放纵了和珅,但嘉庆皇帝即位后就除掉了和珅,道光皇帝放纵了穆彰阿,咸丰皇帝即位后则罢免了他。

(乾隆皇帝画像)

第二,清朝的中枢权力体制使得皇帝不敢懈怠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之后,在明宣宗时期,逐步形成了内阁大学士辅政的中枢权力格局,清朝的中枢权力体制基本承袭了明朝,理论上来说,明清两代的君主都必须自己亲自处理政务,内阁、南书房、军机处都是皇帝的秘书班子,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明朝的中枢权力体制与清朝的中枢权力体制有着很大的不同,明朝的各地方机构、六部各衙门送交上来的公文(以题本和奏本为主),必须经过内阁,由内阁大学士作出初步的处理意见,形成票拟,再交由皇帝作出最终的裁决,有时候皇帝甚至自己都懒得动笔,而是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为批答,这样一来,明朝皇帝实际上不需要处理政务了,也不需要每天都接见大臣了,明朝的大臣实际上很少给皇帝直接写奏折,政务公文一般也不以奏折的形式呈现,而是以题本的形式呈现,题本必须经过通政司转交内阁,由内阁作出票拟,明朝官员向皇帝奏事,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本与奏本都必须经过通政司转交给内阁,内阁作出初步处理意见之后,再交给皇帝。

清朝虽然延续了明朝的票拟制度,但是,大部分的题本、奏本、公文的处理则不必依赖于票拟,原因就是自顺治皇帝开始,清朝形成了奏折制度,所谓的奏折,就是臣下直接以文书的形式向皇帝奏事,到了雍正皇帝的时候,清朝官员向皇帝陈奏的公事、私事,大部分都必须以奏折的形式呈现,皇帝也习惯了通过奏折来处理政务,而清朝的奏折必须先交给皇帝审阅,皇帝看了之后,再交给军机处,军机大臣每天都要到军机处面见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作出处理意见,军机大臣往往是跪受笔录,而无多少自己的见解,军机处根据皇帝的旨意作出初步处理意见之后,再经皇帝审阅下发。因为清朝需要处理的绝大部分政务必须经过奏折,而奏折又必须首先交给皇帝审阅,那么,这样一来,皇帝如果不首先启封奏折的话,政务就没法处理了,整个朝廷会陷入瘫痪的境地,所以,清朝皇帝必须勤政,此外,我们都知道,奏折都是文言文写的,大臣们的文化水平都很高,喜欢在自己的作品里引经据典,清朝的皇帝要想看得懂这些奏折,必须在做皇子的时候,就要努力学习儒家经典,这在无形之中也提高了清朝皇帝的文化素质,出现昏君的概率就降低了。

(雍正皇帝画像)

清朝自努尔哈赤开始,就不太注重嫡长子继承制,到了雍正皇帝的时候,又形成了秘密立储制,秘密立储制实际上也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这样一来,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就会对他各方面的能力作出一番考察,在众多皇子中选择一个最优秀的皇子来继承皇位,这就降低了昏君出现的概率,明朝是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皇位继承人在各个方面的才能往往不是优先选择的标准,而在明朝以前的朝代,皇位继承人的选出又往往是各派力量相互妥协、角逐的结果,在相权强势、皇权衰微的年代,往往会选择一个才能平庸的皇子来继承皇位,以方便这些强势的大臣对皇帝的控制,才能平庸的皇子继承皇位以后,受制于群臣,容易变成昏君。

清朝出现昏君、奸臣的概率降低了是一个事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认为清朝没有出现过真正的昏君和奸臣,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制度运行的问题,但是这些制度安排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皇帝事必躬亲,亲自处理政务,臣下就没有发言权了,不能做到集思广益,同时,在鸦片战争以后的新形势下,也不利于清朝实现君主立宪,日本的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够成功,并实现君主立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天皇本来就没有多少权力,而大清帝国的君主专制已经达到巅峰了,想要通过法案来限制君主的权力,谈何容易!

6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清朝帝王那些事儿。(约600字,阅读需2分)

清朝没有真正的昏君。

我们都知道,清代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朝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换句话说就是清朝时皇权最高,皇帝的权力最大,这就要求皇帝必须“事必躬亲”。

这是设立内阁、军机处等体制造成的,也离不开良好的皇子教育。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可以说,清朝的皇帝是最辛苦的皇帝。当皇帝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要不断学习,很早就起床念书了。秘密立储制的实行让皇位的继承是“立贤不立长”,这就降低了出现昏庸无道君王的可能性。

雍正皇帝批的奏折

另外,满人是一个很爱学习的民族,清朝的皇帝也是,学习汉人、学习前朝、学习敌人、学习西方。

算上努尔哈赤,整个清朝一共有12位皇帝,同治和宣统年纪很小,谈不上明君还是昏君,其他十位皇帝没有一个真正的昏君。

有的人提出乾隆皇帝的昏庸,其最大的理由就是和珅这个人物得到乾隆的重视,搞得朝廷乌烟瘴气。

乾隆与和珅像

和珅在乾隆晚年的确是一位权臣,但和历史上魏忠贤、梁冀、曹操这些权臣比起来,差远了。

乾隆皇帝重视的人物并非和珅一个,还有其他的人,只不过和珅贪污比较严重罢了。乾隆帝的晚年的确比不上自己早年那么精明能干,知人善任。

不过,我们如果要数历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的话,唐太宗李世民是经常被人提到的一位,但李世民的晚年比乾隆皇帝糟糕多了。李世民晚年失去了敢于直言的魏征,这位唐太宗犯过一些重大错误,好大喜功,不理朝政,比如征伐高丽。

乾隆皇帝晚年比李世民好多了,至少不会不理朝政。所以,评价历史人物要整个来看,不要揪着帝王晚年的一些错误不放,人无完人。整体上,李世民、乾隆皇帝肯定算不上昏君。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如果您喜欢历史文化类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7

清朝前期几位君主都是明治之君,中后期就大不如前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算开拓之主,乾隆后期康乾盛世开始衰落,吏治腐败,嘉庆朝是为平庸之主,无所作为。到了道光皇帝,虽然其节俭出名;但是僵化的体制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咸丰前期还是有所志气,后期昏庸,到了同治光绪,是一朝不如一朝,直至宣统清朝覆灭!

如果说昏君不好定论,像咸丰,同治可以说是有点荒淫!

8

首先说一下昏君的标准:1、荒废朝政;2、重用奸佞,迫害忠良;3、好大喜功,穷兵黩武;4、残暴;5、大兴土木;6、游幸无度.。

按照这几个标准,清朝几乎没有标准的昏君:

首先清朝的皇帝个个勤政,每个人都是从早忙到晚,可谓忧国忧民,主观上都想把国家治理好(当然能力各不相同)。另外其他几个错误犯得也比较少。

按照上面的6个错误,犯得比较多的是乾隆皇帝,他不但重用了和珅那样的贪官而且六下江南,屡屡对周边用兵号称十全武功,而且在他的一生中,修建园林的工作几乎没有听过,圆明园这个万园之园主要是在他手里建的。但是,由于乾隆在世的时候国力很强,他的问题不太显。但是实际上到乾隆末年,国力已经是每况愈下。清基本没有昏君,为什么。到清时,选皇帝已经不是嫡长制了而是选优。(几乎每个当上皇帝的都是不断竞争中得到的脑袋里能没有点货吗)清以前多昏君也是嫡长制闹得。(出生就注定要当皇帝谁还读书明理呀)要是论作为一个君王贤明与否的话清恐怕就同治不能算一个。剩下的都还行。但也都优各自的缺点。如乾隆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爱花钱。

把康熙,雍正攒下的钱全花光了。所以到了嘉庆,道光时这两位就特别能攒钱。尤其是道光出了名的抠门。不舍得花钱。但清朝的皇帝都很勤勉。道光是很勤勉的皇帝。可惜到了他那代西方人打过来了。为什么要说道光以后的皇帝是昏君呢,难道就是近代的屈辱史吗。闭关锁国是从乾隆开始的,禁止民间对火器的研制是康熙开始的。康熙也停了政府的火器的研制。昏君就是无道。无能。朝纲不振。以致民不聊生。清时的皇帝还可以,就是目光短浅。

9

作为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很多人不喜欢它,尤其是近现代史上,清朝统治者迭出昏招,更让人讨厌清朝。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清朝两三百年间的确是少有暴君。将清朝的皇帝置于整个中国古代皇帝群体之中进行对比的话,就会发现清朝的皇帝个人素养堪居上层。

清军入关之前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位都是在战斗环境之中,历练出来的。入关后顺治皇帝福临虽说年幼即位,但皇权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多尔衮是清朝夺取天下的关键性人物。顺治亲政后,除了对董鄂妃的过度宠爱之外,也没有什么失德或昏聩的言行。康熙皇帝也是幼年即位,亲政后的康熙皇帝,无论是内政,还是对外作战多是可圈可点。多次亲政漠西蒙古准格尔部,平定三藩等等。雍正皇帝更是一个非常勤快的皇帝,在位十四年间在各种奏章之上批下了一千多万字的批语。乾隆虽然被人称为好大喜功,但在他的时代里清朝达到了顶峰。嘉庆皇帝在父亲的光环下,给人以平庸之感,其实他也没有什么过失。道光皇帝是第一个批准了不平等条约的皇帝,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这主要是由于作为一个古代的皇帝,他需要应对的是现代的对手。对手已经进入到工业时代,而他还是一个中世纪的君主。后面的咸丰、同治、光绪都是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这首先得益于清朝的皇子教育制度。清朝的皇帝对皇子教育极其严格,皇子们都是很早就入学接受教育。每天早早起床,一直到天黑才结束。不仅需要学习典籍文献,还要学习骑马射箭。这一点,大家可以从到处留下了清朝皇帝的“御笔”墨宝就可以看出来。他们也经常到避暑山庄打猎,从留下的记录看他们个个都是狩猎高手。当然,这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他们都热衷此道也是事实。

在皇子成年以后,皇帝更是会有意地对皇子们进行历练。皇帝会经常派皇子们去处理各种实际的政务,让他们在实际的政务之中学习如何处理国家大事,而不是一味地死读书。

尤其重要的是,清朝没有采用嫡长子继承制,而是从皇子之中选择一个最优秀的人来接班。早期的几个皇帝,都是在复杂的环境之中由各方势力斗争妥协而产生的,比如皇太极、福临等人。但到了康熙皇帝之后,一开始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康熙立其嫡长子胤礽为太子,结果引起了长期的党争,康熙晚年头痛不已。后来废黜了太子之后,康熙就不再立太子,而是采取了秘密立储制度。这一制度的好处是皇帝可以从皇子之中自由地选择,而在明确宣布之前,皇帝随时尅自由地调换。这样也保证了清朝皇帝可以有很高的素质。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使得清朝皇帝们几乎没有昏君出现。

10

恩明朝都是昏君,可不知为什么明朝末年照样吊打葡萄牙英国荷兰日本,对外战争基本全胜。满清都是圣君明主,还有五千年唯一圣祖,可为什么对外战争全败,屈辱条约协议签了1175份,割地赔款不计其数,屠杀百姓、文字狱、篡改历史五千年第一。前期杀戮,有史记载的屠杀165次,造成一亿多人死亡,后期科技文化毁灭,有史记载的文字狱一两百起,中华智慧文化结晶毁灭殆尽,由世界第一变成东亚病夫,满清哪个不是昏君?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