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邀。唐太宗武功盖世,晚年却受挫于高句丽,这个没有什么稀奇的。

战争胜败,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以及统帅的才能和临阵发挥。武功盖世本来就不等于百战百胜。所以才有“胜败乃兵家常事”的说法。历史上名将阴沟翻船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对唐太宗而言,这里面唯一能确定的只有才能,临场发挥都是不确定的。

唐太宗征讨高句丽,从天时而言,当时唐朝建立未久,天下从隋末大乱尚未恢复,国力有限,直接导致唐朝不可能出动太多兵力,也不能支持太久的战争。

从地利来说,高句丽远在东北、朝鲜半岛,距离唐朝统治核心有一定距离,大军千里运粮,天寒地冻转战不便。

从人和来说,唐军没有出太大问题,但高句丽方面,泉盖苏文也是气势正旺,唐军没什么便宜。

这几条加起来,整体局势已经不太有利于唐军了。指望唐太宗单凭自己的才能完全扭转这些不利因素,略难。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唐太宗征讨高句丽,并非如隋炀帝那种全面溃败。实际上唐军以并不多于高句丽的兵力(十万人),数次击败高句丽,歼灭其大批有生力量,攻克辽东,可以说取得了不错的战术成果。只是无法扩大战果,最终难以完成彻底降服高句丽的目标。但这个目标,换其他名将来也未必能达成。尽管如此,唐太宗此次不充分的远征,还是严重削弱了高句丽的实力,从客观上,促进了高句丽对手新罗加速与唐配合,最终导致不久后唐高宗和武则天攻灭高句丽的战果。

最佳贡献者
2

创业和守业是两个概念!能成立一家公司难能可贵,把公司做成百年传承更难!

3

唐太宗少年时,就已经为大唐立下非常多的功劳,算得上是战功卓著,唐朝统一天下他可以算是最大的功臣了。登基后的唐太宗更是屡创奇迹,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然而,谋略,远见,卓识都能在中国历史上排得上名次的唐太宗,晚年却三征高句丽,三次饮恨于辽东,难道是唐太宗老了,谋略胆识远不如从前了吗?曾经那个无往不利,灭突厥、灭薛延陀以雷霆之势灭亡一个国家的唐太宗去哪了?为什么三征高句丽而不下。其实原因就是高句丽实在太强了,而且当时的唐太宗也是有些轻敌。





高句丽算得上是一个民族国家吧,虽然国内有靺鞨和契丹等民族,但实际上并不多。国内主要人口还是高句丽族的。很多人可以觉得,这不就是一个朝鲜吗?以唐太宗的战术谋略,还不是手到擒来。其实高句丽族是一个凝聚力极强的民族,对抗外敌时,向心力非常强。高句丽曾经被曹魏、慕容燕等国家占领,但最后都得以复国。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凝聚力极强的民族。而且高句丽是一个有176座城池,将近68万户百姓的强大国家。68万在册百姓,这个数字在当时有多可怕呢?

曹魏灭蜀汉时得到28万在册百姓。

隋灭南陈,得到了50万户在册百姓

辽国巅峰时也不过是57.3万在册百姓

唐初边境的东突厥、西突厥,两国人口加起来也没有高句丽多。

所以唐太宗基本上是无法把灭东突厥、灭薛延陀的那种成功复制在高句丽上的。但是唐太宗虽然没有灭掉高句丽,但是也重创了高句丽。当然后面唐军也改变了战术,就是不太的袭击骚扰,阻碍其发展。改变了原先妄图速战速决的战略。高句丽也是直到唐高宗李治登基后,才终于攻灭。当然这其中也是有唐太宗的功劳的。

4

贞观十九年645年九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守军拼死抵抗,唐军昼夜攻城,终未能攻克,渐至深秋,天气寒冷,草枯水冻,土马疲惫,而且粮食也所剩无及,李世民决定班师回朝。

唐军班从容的很,不像当年的隋炀帝仓促回师,损军辱国。李世民还耀兵安市城下,安市城人皆屏迹不出。安市城主还登城拜辞,李世民敬安市人的坚勇赠安市城人缣百匹以嘉其忠勇。

唐太宗此番征高句丽的战果还是很炫目的,攻占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后黄、银山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民七万户至唐,新城、建安、驻跸三战大战斩获首级四万余具(战争中杀敌数远多于斩级数),唐军还获得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万领,自身死二千余人,马八千匹,李世民的此次出征高句丽虽未能一战而定,也是战果颇丰的,达到了战术上的胜利。

5

谢邀。唐太宗武功盖世,晚年却受挫于高句丽,这个没有什么稀奇的。

战争胜败,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以及统帅的才能和临阵发挥。武功盖世本来就不等于百战百胜。所以才有“胜败乃兵家常事”的说法。历史上名将阴沟翻船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对唐太宗而言,这里面唯一能确定的只有才能,临场发挥都是不确定的。

唐太宗征讨高句丽,从天时而言,当时唐朝建立未久,天下从隋末大乱尚未恢复,国力有限,直接导致唐朝不可能出动太多兵力,也不能支持太久的战争。

从地利来说,高句丽远在东北、朝鲜半岛,距离唐朝统治核心有一定距离,大军千里运粮,天寒地冻转战不便。

从人和来说,唐军没有出太大问题,但高句丽方面,泉盖苏文也是气势正旺,唐军没什么便宜。

这几条加起来,整体局势已经不太有利于唐军了。指望唐太宗单凭自己的才能完全扭转这些不利因素,略难。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唐太宗征讨高句丽,并非如隋炀帝那种全面溃败。实际上唐军以并不多于高句丽的兵力(十万人),数次击败高句丽,歼灭其大批有生力量,攻克辽东,可以说取得了不错的战术成果。只是无法扩大战果,最终难以完成彻底降服高句丽的目标。但这个目标,换其他名将来也未必能达成。尽管如此,唐太宗此次不充分的远征,还是严重削弱了高句丽的实力,从客观上,促进了高句丽对手新罗加速与唐配合,最终导致不久后唐高宗和武则天攻灭高句丽的战果。

6

唐太宗武功盖世,为什么晚年却受挫于高句丽安市城的无名之辈。回答了。我觉得,作为一个将军,胜败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能因为一场胜败就说他做的不好。打仗有胜有负很正常,没有谁是常胜将军。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id\": \"v020168b0000bs0cet38blibt9q6v5vg\

7

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以高句丽摄政弑主虐民为由,亲率六军,从洛阳北进,率兵攻打高句丽。但东渡辽水以后,由于遭到高句丽的顽强抵抗,唐军在安巿城(今辽宁海城南营城子)久攻不克,加之气候转冷,草枯水冻,粮草不继,兵马难以久留,只得下诏班师。在这之后,唐太宗对高句丽的进攻仅维持在一些小规模的突袭。

8

今天听起来高句丽好像是不值一提的小国!

在当时绝对不是这样。

他有178座城市,68万户在册百姓, 后来的辽国巅峰时期也不过是50多万户百姓。

而当时对唐朝构成巨大威胁的东西,突厥加起来都没这么多人。

贞观十六年,根据房玄龄的统计,唐王朝有三百万户百姓。武德年间,唐王朝有二百万户百姓。

防守的一方。相对来说是占便宜的。高句丽的实力是非常雄厚的。古代的交通条件,虽然,唐人口是高句丽四五倍。但是能够有效动员的并不是太多。相对的高句丽来说并没有优势。过度动援会造成重复隋的悲剧。

并且高句丽不是一个野蛮国家。他是一个传承久远的文明国家。国内生产农牧渔猎结合,有非同寻常的坚韧性。

有完整的统制机器。

经济基础的不同与建立在游牧基础上的突厥。经济上更强大。韧性更强。

民族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并不比华夏文明晚!

当然,他与现在的韩国其实没啥关系的。事实上,他被唐朝灭绝了。

贞观19年,唐太宗远征高句丽,其实唐朝的经济情况很不好。对外已经是连番大战。

太宗的远征实际上比较仓促。可能的话缓个几年。经济上会好很多。

但老之将至,太宗等不及了。

远征离唐朝的统治中心很远的。而唐太宗打仗习惯于防守反击。野战破阵摧敌!一旦踏破敌阵穷追猛打。

唐朝建立过程中的敌人统治基础都不牢固。无非是群雄逐鹿。

一旦失败都没那么死硬!而高句丽不同,这是与异族的国战!

非常硬!

一路都是坚城!

唐太宗出兵兵力上,其实并没有优势。失败谈不上,没有达成灭国的目的是真的。 取得了战术上的成就。

但是这是不奇怪的。对这种文明型国家,华夏文明的劲敌!一战而尽全功。是很难的。

隋唐几代君王接力灭之!这才正常!

9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id\": \"v02016ef0000bs00e4bafa5lqn6nu5v0\

10

阿富汗是帝国坟场,不代表阿富汗武功高强,因为到处是山。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都在山上,来攻大部队在山沟里难以展开,重武器机械部队无用武之地,山地崎岖易守难攻。辽宁东部一直多山地丘陵,明军萨尔浒大败吃的也是这个亏。唐代时多泥泞沼泽,后勤困难,不是高句丽多能打。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