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是李治要杀,是长孙无忌杀的。

高阳公主生活不检点,养和尚自己用,估计大秃头小秃头用起来爽吧。驸马房遗爱养女人,俩人大战一场,最后各玩各的。老大房遗直劝弟弟和弟媳,人家不听还跟房遗直干,气得房遗直不管了。闹到李世民那,被臭骂了一顿。

后来李世民死了,李治继位了。首辅顾命大臣就是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表面上不干预李治,但所有的势力基本都握在长孙无忌手里。

高阳公主浪得不轻,每日里跟一帮酒肉朋友谈天说地议论朝政,房遗直认为这样早晚会连累整个房家,他爹房玄龄的遗荫早晚被高阳公主败光,房家早晚全家灭门,所以房遗直公开发表声明,跟房遗爱断绝兄弟关系,不跟他再发生任何瓜葛。

没有了老大的约束,这夫妻俩更浪了,弄了点人就要造反,结果被灭了。造反是个大事,得由重要的大臣坐镇亲自审理。长孙无忌抖擞精神,想给当时一心相当皇后的武则天看看,老夫尿性到什么程度,也想震一震李治,你舅舅还是你舅舅。

长孙无忌干脆利落地给高阳公主夫妇定了谋反的嘴,本来要诛九族的,但房遗直早就声明跟老二没有任何关系了,于是就直接把高阳和房遗爱弄死了,这还不算,顺带把平日跟长孙不太对付的几个大臣也直接给扣上同党的帽子给诛了。这还不够,把那个拥有隋唐两朝皇家血统的楚王李恪给判了同党的罪,给杀了。这本来就跟李恪没关系,李恪当时已经不得势了,李治已经当皇帝了,他对李治没有威胁了,但长孙无忌认为他活着就是李治的威胁,捎带就把李恪杀了。李恪临死前,说长孙一族不得好死。

这事处理完了,干脆利落,一举弄死一个公主一个驸马,一个皇帝的亲哥哥亲王,还有一帮捎带脚的反对大臣。李治求情放了高阳公主都没管用,这敲山震虎干的漂亮。

当初李治和武则天亲自去长孙无忌的府上送礼,又封长孙无忌的宠妾生的三个儿子做大官,好让他点头同意李治立武则天为后,长孙无忌顾左右而言他,收了礼儿子当了官,就不答应让武则天为后,所以武则天恨他入骨,李治烦他如蛊。尤其这次高阳谋反罪,实际证据并不完整,但他硬是给定了谋反,还顺带杀了一个亲王,来让李治和武则天知道这个朝廷谁说了算。作为帝王,李治虽绵,但他的皇权是不容挑战的,于是武则天出面,李治松绳子,武则天撺掇人告发长孙无忌,以便除掉他。

因果轮回,长孙无忌被告谋反,杀了全族,长孙无忌一家被流放。流放途中,李治下旨让长孙无忌自尽,长孙无忌上吊自杀。

高阳公主的死,只不过是个偶发事件,是他们斗争的牺牲品

最佳贡献者
2

本文六千字,将给您仔细扒一扒,从香艳事件开始,以政治清洗告终的“房遗爱谋反案”,顺便回答作风泼辣的高阳公主是怎么死的!

高阳公主剧照

公元650年(永徽元年),唐高宗李治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老爸李世民对自己这个有点窝囊的儿子很不放心,特意给他选了两个很有能力的大臣辅佐——长孙无忌和禇遂良。

《旧唐书·褚遂良传》:(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仍命遂良草诏。

这两位赫赫有名的大臣算是没辜负李世民的殷切希望,在岗位上干的兢兢业业,完美的继承了李世民留下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唐朝的经济、文化、军事一路高歌猛进,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

唐帝国的版图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极大值。人口从贞观年间不满300万户,增加到了380万户,史称“永徽之治”

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帝国艳阳之下,王公贵族们熏熏而卧,没人感觉友谊的小船会说翻就翻,有些人马上就会万劫不复。

永徽四年(653年),一桩惊天大案爆发。在两位史称“同心辅政,上亦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之”托孤老臣有意无意的推动下,唐朝宗室贵戚被大量清洗,涉案人数之多、人员等级之高,为唐初以来罕见,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房遗爱谋反案”。

我们先来看看,此案中命归黄泉的贵戚都有哪些,房遗爱(房玄龄次子)、高阳公主(李世民爱女)、荆王李元景(李世民六弟)、吴王李恪(李世民三子)、驸马都尉柴令武(唐太宗的外甥、霍国公柴绍的次子)、巴陵公主(唐太宗的七女,柴令武之妻)、武安郡公薛万彻(右武卫将军、驸马都尉)。

因牵连此案,被贬官流放的名单也足够长,蜀王李愔(唐太宗六子)、江夏郡王李道宗(李渊的侄子)、安国公执失思力(驸马都尉、左骁卫大将军)、谯国公柴哲威(安西都护)、宇文节(宰相)、梁国公汴州刺史房遗直、尚书奉御薛万备(薛万彻的弟弟)、朝散大夫房遗则(房遗爱三弟)、谷州刺史房遗义(房遗爱四弟)。

可以这么说,房遗爱案后,宗室成员中堪用的人才萧然一空,李恪、李道宗、薛万彻、执失思力等人不是被杀,便是在流放中草草去世。

以至于武则天弄权,开始残害李唐宗室的时候,已没人有能力站出来阻止,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也最终被武则天清洗。

那这桩“惊天大案”是如何诱发,又是如何酝酿的呢?

永徽三年(652年)十一月,房遗爱的老婆高阳公主,让人跑到皇帝哥哥面前告御状,说大伯子房遗直非礼她。(“使人诬告遗直无礼于己。”)

李治听完后,一脑门子不相信,心里说:“高阳公主啥成色谁不知道?要说她非礼房遗直,我真相信!”

李治还真不是埋汰高阳公主,唐朝的妇女们确实很开放,公主们各自都有些香艳故事可讲,而这位高阳公主算得上香艳群的群主了!

高阳公主为唐太宗第十七女(存疑),生母不详,可能是庶出。出身虽不算最高贵,但高阳公主却最受李世民宠爱,下嫁初唐名臣房玄龄次子房遗爱时,李世民高规格的办了婚礼。(“礼异它婿”)

凭着皇帝爸爸的宠爱,高阳公主恃宠娇纵,把房家折腾的够呛。(“公主,帝所爱,故礼异它婿,主负所爱而骄”)

等到房玄龄一死,嫡长子房遗直继承了“梁国公”的爵位。高阳公主跳出来闹着要分家,并要让自己老公继承爵位和官职,还跑到宫里向李世民诉苦,说房遗直对皇帝口出怨言,心怀不轨。

把房遗直吓得赶紧上书,要把爵位让给弟弟,李世民经查发现是女儿在里面瞎搅和,便把她找来痛斥了一顿,让她以后老实点。(“房遗直以嫡当拜银青光禄大夫,让弟遗爱,帝不许”)

这事儿过去没多久,长安城里抓住一个小偷,起获的赃物里发现一个“金宝神枕”。小偷说是从名僧辩机(玄奘弟子,《大唐西域记》的作者)家偷的,结果找辩机一问,辩机说是高阳公主送的。(“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自言(公)主所赐”)

堂堂一个公主送和尚一个香艳的枕头,要是背后没点香艳情节,谁都不信。李世民知道后勃然大怒,直接腰斩了辩机,还连杀奴婢数十人,从此对高阳公主便态度非常冷淡。

情人被一刀两段,让公主非常怨恨,她变本加厉找了一堆人代替辩机,其中有善于“占祸福”的和尚智勖,有“能视鬼”的和尚惠弘,还有医术高明的道士李晃。(“又浮屠智勖迎占祸福,惠弘能视鬼,道士李晃高医,皆私侍主”)以至于,当李世民去世时,高阳公主脸上都没有哀容。(“帝崩无哀容”)

高宗继位后,高阳公主又开始折腾,逼着房遗直让出爵位给老公。

李治被刁蛮的妹妹搅合的心烦意乱,干脆各打五十大板,将房遗爱贬为房州(今湖北房县)刺史,房遗直贬为隰州(今山西隰县)刺史,全都轰出长安,眼不见为净。(“上即位,主又令遗爱与遗直更相讼,遗爱坐出为房州刺史,遗直为隰州刺史”)

这回房遗爱还没离京呢,高阳公主又来了这么一出,李治看见她就脑袋疼。

但公主上告了,总不能不了了之,李治就让时任宰相(太尉、同平章事)长孙无忌来审理,这个“非礼公主案”

估计以李治的性格,也就是让长孙无忌随便审审,有个结果就得了。他根本不相信,房遗直会闲着没事儿非礼高阳公主。

但心里揣着事儿的长孙无忌,把房遗直找来一番深聊,整个事件遽然改变了轨迹,一干人等的命运迅速向深渊跌落。

长孙无忌有意识的引导下,悲愤之余的房遗直抖出了一桩旧事。

永徽二年(651年),名将薛万彻因事被贬为宁州(治安定,今甘肃宁县)刺史。次年,薛万彻以足疾回朝,因其与房遗爱关系颇佳,闲聊时便对房遗爱表示了对朝廷的不满,说道:“今虽患脚,坐置京师,诸辈犹不敢动。”

而房遗爱则接了这么一句,“公若国家有变,我当与公立荆王(李)元景为主。”

为什么房遗爱要推倒李适,拥立荆王李元景(李世民六弟)呢?

因为,房遗爱的三弟房遗则娶了李元景的女儿为妻。

按说此事极为机密,不知如何被房遗直得知,当他被诬告“非礼”后,悲愤交加便将此事说出。

长孙无忌听后大喜过望,百寻不得的机会,终于让他找到了。一张弥天大网旋即张开,房遗爱、李元景、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尽数落入毂中。

与此同时,长孙无忌还打听到另一条证据。

高阳公主曾私自指使掖庭令陈玄运(内侍省的宦官),暗中窥伺宫禁中的动向,并观察星象变化。(“主使掖廷令陈玄运伺宫省禨祥,步星次”)

这下“非礼案”的原告高阳公主也跑不了了,私自窥视宫中情况,还观察天象的变化,足以扣上一顶有“不臣之心”的大帽子。

随着,一个又一个大臣落网,参与“谋反”的圈子越来越大。到后来就变成了“需要谁谋反,谁就是谋反”。(“上令长孙无忌鞫之,更获遗爱及主反状”)

在长孙无忌的威胁利诱之下,落网之人不断咬出其他人,但长孙无忌始终没有听到,他最想听到的名字——吴王李恪。

说实话,“房遗爱谋反案”已经落网的人,在长孙无忌看来都是打酱油的。他真正的目标,始终都是李世民那个叫李恪的儿子。

长孙无忌对李恪的忌惮,还得从李世民晚年说起。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玄武门之变”爆发,李世民杀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老爸李渊一生气不干了,专心致志回后宫造小人。

李世民随即继位,改元贞观,立自己的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当时,李承乾时年八岁,聪明可爱,也算少年英才。

可惜,李承乾长大后,越长越歪,对父亲阳奉阴违、对师长劝勉不耐,甚至曾派人刺杀自己的老师。(“玄素谏之,承乾不纳,乃遣刺客将加屠害”)

李世民对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越来越不喜欢,这时四子魏王李泰异军突起,主持编撰了《括地志》

李世民如获至宝,不但将其书收入皇家藏书阁,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先是赐“物万段”,而后又调高了李泰每月的用度,甚至高过了太子的规格。

受到了威胁的李承乾,谋划派人杀掉李泰,但没有成功(“又尝召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深礼赐之,令杀魏王泰,不克而止”)。便又勾结汉王李元昌(李渊第七子)、城阳公主的老公杜荷、陈国公侯君集等人,打算走李世民的老路,先下手为强逼宫上位。

结果,犯案被抓的太子卫士纥干承基,为了保自己小命将李承乾谋反的计划和盘托出。参与谋反的汉王李元昌被赐令自尽,杜荷、侯君集被杀,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废承乾为庶人,徙黔州;元昌赐令自尽,侯君集等咸伏诛。”)

太子被废后,魏王李泰变得炙手可热,身边迅速聚集起了一票政治人物,宰相刘洎、岑文本、房遗爱、杜如晦之弟杜楚客、柴绍之子柴令武都是其入幕之宾。

李泰也觉得太子之位非其莫属,因为他虽只是李世民的四子,但却是长孙皇后所生,在嫡子中位列第二,地位高过庶出的三子吴王李恪(母为隋炀帝之女杨氏)。

这时,如果李泰继续保持自己文风斐然的人设,说不定真就当上太子了。可惜志在必得的李泰膨胀了,居然跟老爸玩起了心眼。

一次,他跟李世民说道:“如果我继承大统,百年之后将杀了自己的独子,传位给弟弟晋王李治”。(“臣唯有一子,臣百年之后,当为陛下杀之,传国晋王。”)

李世民一听心里想,“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讲什么聊斋呀”。这小子心思太深,不可信,如果他当了皇帝,估计李治哥几个都没好儿。

就这么着,在一边悄悄躲着的晋王李治成了太子,而站在李治背后的,正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

其实李世民心里,太子人选并不只有李泰和李治。

当李世民幽禁了李泰后,曾担心李治太弱,做不了好皇帝,便对长孙无忌说道:“你劝我立稚权(李治)为太子,稚奴懦弱,恐怕不能守的住国家,吴王李恪英武之风很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如何?

(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公劝我立雉权,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

长孙无忌马上表示坚决反对,李世民不无揶揄的说道:“是因为李恪不是你外甥吧?!”(“公以恪非己之甥邪?”)

这话其实已是诛心之言了,但长孙无忌也是千年的老狐狸,没接话茬儿,而是悠悠说道:“太子仁厚,乃守成之君;如此重要的位置,怎么能随便改变?希望陛下深思熟虑。”

(“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储副至重,岂可数易?愿陛下熟思之。”)

正因为有前面这些曲折,李恪一直都是长孙无忌心里的一根刺。尤其高宗继位后,李恪作为兄长,收开府仪同三司,官拜司空,授太子太师,这愈发让长孙无忌忌惮。

现在他手里捏着房遗爱这张牌,自然要打个王炸出来。

他在提审房遗爱时,“无意”中聊起了纥干承基(揭发太子谋反后,免死,授祐川府折冲都尉,封爵平棘县公)。

房遗爱一听到这四个字,眼睛都绿了,马上表示坚决向纥干承基学习,需要咬谁就咬谁!

永徽四年(653年)初,当一本厚厚的案卷放在高宗御案上时,李治眼睛都快掉地上了。

他看着案卷上的一长串名字,房遗爱、李元景、李恪、李愔、李道宗、薛万彻、高阳公主、巴陵公主、柴令武、执失思力、柴哲威、宇文节、房遗直、薛万备、房遗则、房遗义,差点崩溃了,心里说“尼玛,这都是活人呐,一个非礼案至于办这么多人吗?”

有司把处罚的建议都写好了,李治也不是那种甩开膀子乾坤独断的君王。但还是想试着能不能捞几个出来,便点名要房遗爱上殿问讯。

见到房遗爱,李治问道:“咱俩实在亲戚呀,你为啥这恨我呢?”(“与卿亲故,何恨遂欲谋反?”)

房遗爱也知道了有司的判决,自己难逃一死,良心发现之下,他重重叩首答道:“我良心大大滴坏了,确实罪该万死,但我告发吴王李恪是为了免罪。因为贞观年间,纥干承基与侯君集、刘兰共同谋反,后来承基告发侯君集、刘兰,自己得以保全首级,并得到了官爵。”

(“臣包藏奸匿,诚合诛夷,但臣告吴王恪,冀以赎罪。窃见贞观中,纥干承基与侯君集、刘兰同谋不轨。於後,承基告君集、刘兰,并全首领更加官爵。”)

李治听后,无奈的摇摇头,“大哥呀!你啥身份?都尚公主了!咋能和纥干承基这种小吏比?现在说这事儿已经太晚了。”

(帝曰:“卿承藉绪馀身,尚公主岂比承基等。且告吴王反事无乃晚乎!”)

转过头,李治垂泪对身边人说道:“我活着的兄弟没几个了,荆王是我的叔父,吴王是我的兄长,我想请各位高抬贵手,替他们讨个活命,可以吗?”

(“朕兄弟不多,荆王是朕长叔,吴王是朕兄,虽犯国经,欲就公等,乞叔及兄姊等命。”)

长孙无忌站在一边不说话,其他大臣也不敢吱声。

这时,兵部尚书崔敦礼站出来说了一句:“过去周公诛除管叔、蔡叔,汉景帝平七国之乱,然后是汉昭帝的时候,燕王和盖长公主谋逆,都以国家法度处以应有的刑罚,这些前事都不远,陛下怎么能改动法律,就为了施舍恩情呢?”

(敦礼进曰:“昔周公诛管、蔡,汉景夷七国,至於孝昭之时,燕王盖主谋逆,皆正刑典。此乃前事不远,陛下岂可屈法申恩?乃从之。”

说起来,李世民特意挑选了性格仁厚的李治,就是为保全其他儿子的小命。

李治确实没对兄弟下手,但他也没能力阻止别人下手。(“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永徽四年二月初二(653年),猛将薛万彻伏诛,临死前他厉声断喝:

“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固好,岂得坐房遗爱杀之乎!”

刽子手一刀砍下,用力不足,薛万彻怒喝一声:“何不加力!”

如是连砍三刀,方得断首。

同日,吴王李恪在长安宫禁内被缢杀,四个未成年的儿子,全部流放岭南。

李恪临死前,怒骂长孙无忌弄权,必遭族灭。(“吴王恪且死,骂曰:“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蜀王李愔与此案没有任何关联,仅仅因为和李恪一母所生,便被废为庶人,流配巴州

而在李世民口中,与李勣、薛万彻齐名江夏王李道宗(疑为文成公主之父)流配象州(今广西柳州),途中病死。

时任宰相(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宇文节流配桂州,次年死。

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流配巂州(治今四川西昌)。上述三人皆文武干才,不过是因为与房遗爱关系好,全部受到牵连。

令人感动的是,执失思力的妻子九江公主(李渊第八女),本不在株连之列,但她主动上表要求削去封邑,跟执失思力一起流放。到达流放地后不久,这位贞烈的公主就病死了。

房遗爱谋反一案,在长孙无忌的推动和褚遂良的默许下,大肆株连,李承乾、李泰、李恪的党羽被彻底清洗干净。

但李治一党就此安全了吗?并没有!

正如李恪临死前诅咒的那样,短短六年后,显庆四年(659年)七月,在废后之争中得罪了武则天的长孙无忌,便流配黔州,被逼自缢,子孙皆流放岭南为奴,罪名同样是谋反。

褚遂良则倒得更早,三年后(唐永徽六年,655年)便被赶出朝廷,到潭州(湖南长沙)赴任,而后又连续被贬桂州(今广西桂林)和爱州(今越南清化),直到死于任上。

党争亘古未绝,以唐太宗之能,尚不得护佑子嗣周全;以无忌、遂良之贤,亦不能脱伐异之梏,千载以降,冠带之间,何人敢称独善?!

3

李治与其姐姐高阳公主相比,名气要小得多,这其中的缘由与今天的网红明星差不多。

女人,特别是大唐公主的风流韵事,最吸引人的眼球。在任何时期,女人们出轨,都是大逆不道的,都是被处死的理由。

但高阳公主真正被处死的罪名还是谋逆篡权,尽管学者、史家提出了种种考证质疑,恐怕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高阳公主(?―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爱女,母不详。

01

风姿绰约的高阳公主那些风流韵事。

高阳公主出生时间没有记载,《新唐书·公主转》的顺序,判定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七女。这个有一些争议,而且《全唐书》玄宗卷里还有一份《封高阳公主制》,这个就更有疑问啦。唐玄宗李隆基垂拱元年(685年)出生,此时高阳公主已经作古三十多年啦。先天元年(712年)登基为帝,咋能去给他的老老姑奶奶高阳公主封号呢?

玄宗纠缠最多的是与太平公主那些事,与高阳公主没有任何毛线纠缠。

史书记载很混乱,就不必详细解说,权且把高阳公主就认定是李治的姐姐吧。

高阳公主是否风姿绰约并不清楚,但风流韵事却是真的。

高阳公主深得太宗李世民的钟爱,把她嫁给了唐朝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大小姐脾气大,都可以理解,何况是李世民的公主,侍宠骄纵,也在情理之中。

但公主婚后,却与《大唐西域记》的执笔人辩机私通。这个《大唐西域记》就是《西游记》的史书版本,类似于《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唐玄奘西天取经,可是唐太宗亲自安排的大事,公主与主笔人辩机私通让太宗很尴尬。一个专门记述五根清净的高僧,不近女色,专心佛事的主笔人,却在暗度陈仓,这也的确很滑稽。

太宗知晓后大怒,腰斩辩机,杀死奴婢数十人。这事不能只怪辩机哦,可谁让你招惹的是人家公主呢?高阳公主免于一死,但还是非常怨恨,这恐怕不仅仅是太宗使她丢掉了面子,更在于失掉了心上人吧。

太宗驾崩,高阳公主没有哀容,也就是说并没有感到心痛。

这件风月案,放在任何时候都是死罪。一般情况下,通奸一事,女主是逃脱不了一死的,没有男主死了,女主还活着的道理。

但既然唐太宗没有把高阳公主处死,太宗驾崩,李治继位,自然没有把其姐姐高阳公主再处置掉的理由。

李治处死高阳公主,自然是另有玄机。

02

高阳公主参与谋逆被处死

相比较让后人津津乐道的风月案,高阳公主真正具有足够杀伤力的罪名是谋逆罪,在贞观、永徽两朝的史料中,却并没有大肆描写。

但这两者之间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是“拔出萝卜带出泥”。

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高阳公主与房遗直争嗣,导致了公主与唐太宗关系疏远。这时候,好事的御史又发现公主与高僧辩机私情信物宝枕。太宗得知公主与和尚淫乱,就下令腰斩辩机。

这个桥段史料记载的有鼻子有眼,似乎是板上钉钉。但研究者发现,宋太宗时期李昉撰写的《太平御览》没有提及此事,再对照《旧唐书》,也根本就没有提及这档子事。

唐朝时期,史书已经非常丰富,但一般都是后世对前朝撰写史书。这其中就有很大的猫腻,似乎有意在掩盖一些历史真相。

风月案,特别是帝王家的事,绝不会空穴来风。这么丢人的事,绝不会无中生有。不管史书如何记载,豹眼认为,这恐怕就是真的。因为史书不会无缘无故的栽赃、污化一个大唐的公主。

然而,这是丢人现眼的事,那为何还要大张旗鼓的描述呢?本该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才是。难不成唐宋时期的史学家,都像今天的狗仔队吗?专门搞这些花边新闻招人眼球?

恐怕不是这样,豹眼认为,这是在掩盖更大的罪过。

《新唐书》与《全唐书》都有记载,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其第九子、嫡三子李治继位登基,是为高宗。史书专门提到,高宗继位后,专程亲自拜访高阳公主府邸,意在怀柔。

之所以这么去做,高宗恐怕是清楚高阳公主是个狠角色,绝不是去安慰高阳公主因为失去辩机这个心上人而导致的那颗破碎的心,而是因为高阳是一个不安分的公主。

在史上,兄弟夺嗣争位闹得不可开交,但在唐朝,女人们都很生猛,不仅皇后、太后贪恋权力,像李治的皇后武则天、韦太后等,就是公主们都喜欢参与朝政,就像这个高阳公主及后来的太平公主等。

武则天想做皇帝,难道高阳公主、太平公主就不想吗?

李治这个皇帝是在太子李承乾与李世民四子、嫡次子魏王李泰被废后,才得以上位。也就是李治的同母兄弟老大老二被废后,他这个老三才有了机会。

尽管高阳公主因为辩机一事失去了太宗李世民的宠爱,但公主的身份及房玄龄家族在朝中的势力,依然不可小嘘。

李治身体不好,许多事依赖皇后武则天打理,但不可否认,李治也是个狠角色。

永徽四年(653年),高阳公主擅自谋求罢黜房遗直的爵位,就诬告房遗直对其无礼,长孙无忌被责令彻查此事,从而诱发了房遗爱还参与了荆王李元景的谋反案,房家遭受了灭顶之灾。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

房玄龄是李世民的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谋取了帝位。房玄龄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可谓是太宗朝的元老,在朝中势力巨大,后被封梁国公,进位司空。

其长子房遗直,娶妻杜氏,嗣其父梁国公的爵位,李治永徽初年为礼部尚书、汴州刺史。

次子房遗爱娶了太宗女高阳公主,拜为驸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骑常侍。

同一父母所生,主次有别,这个地位差距就大了去啦。贵为太宗公主的高阳,为人骄横,哪里受得了这个。于是,密谋废黜房遗直而夺其封爵。

高阳公主诬告房遗直对其无礼,高宗命长孙无忌彻查此事,结果“拔出萝卜带出泥”,查出了房遗爱与高阳公主参与了荆王谋反的事。

关于这一点,《新唐书》与《资治通鉴》都有记载,却未必可信。因为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夺嗣位是在高宗时期的案件,唐太宗不可能因为这个事查出了高阳公主与辩机的风月之事。

但这个谋嗣案的确是案中案,说起“拔出萝卜带出泥”的确如此。

作为公主不能成为梁国公夫人,心里憋屈,耍点手段,谋求一下嗣位还说得过去。高宗不会因为这个就对其姐姐痛下杀手,但惦记李治的皇帝位子,性质就不同啦。这还了得,岂不作死吗?

最终,房遗爱伏诛,高阳公主赐自尽,诸子流放岭南。

对于这个事,历来众说纷纭,结论各不相同。

不管咋说,高阳公主代表的是宗室势力,罢黜房遗直的爵位,改赐高阳公主的丈夫房遗爱,对于李治来说也不是难事,况且得到高阳公主的支持,对于李治维护自己的帝位有益无害。

之所以李治下令处死高阳公主,就像有人所说,这是宗室势力与长孙无忌等元老派较量失利的结果。

房遗直是房玄龄的嫡长子,其继承的爵位代表了元老派的利益。房遗直遭到磨难,保不齐其他的元老派也恐怕不会幸免。长孙无忌借高阳公主一案,是为了维护元老派们的利益。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房玄龄家族被灭,起码也展示了元老派的势力。

另一种说法是宗室势力想推举新人取代李治,由此遭到政治清洗。这就是史书说得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跟荆王李元景勾结,密谋叛逆。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夫妇、巴陵公主夫妇全部被赐死。但房玄龄家族几乎被清洗殆尽,这又与元老派斗争的目的相矛盾。

但李治联合元老派除掉想惦记他帝位的宗室势力,也是可能。

房遗直受其弟牵连,虽然没有被处死,但贬为铜陵尉,在铜陵还留下了后代,好在房玄龄家族没有绝种。

但也有人怀疑,房遗直能够保留下性命,与高阳公主案发有密切的关系。

之所以史料记载比较混杂,没有统一的说法,是因为政治谋逆案本身就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无中可以生有,“莫须有”是惯常的手法。

作为帝王,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宁可枉杀一千,不可错过一个。

作为高阳公主劣迹斑斑,其风流韵事,臭名昭著。加之谋夺嗣位,更是令人忌恨。

房遗直借机告发,李治趁机除掉荆王等具备势力的藩王,也就在情理之中。

牵涉到政治谋逆之案,永远都是迷雾,没有人公开而且详细的记载作案的过程。证据是很难掌握的,主审官员也大多是凭推理判案。

这也就是说法很多,不能定论的根本原因。

这么大的事,史书记载很好,《新唐书》也仅仅就提到了一句话:

高阳公主让掖庭令陈玄运在禁宫之内,伺候她向鬼神祈福问祥,并且推演星宿的排位 。

这种行巫蛊、窥天象的举动,在千百年来,都不啻于谋大逆的同义词。

但在这里,并不能就此说明高阳公主祈求神灵旨意,是在谋求帝位还是谋求梁国公爵位之吉凶。

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高阳公主就是参与荆王的谋逆,那就不好对此大肆宣张。借高阳公主的风月案一事,做做文章,更何况这种事,朝野上下更感兴趣,即便是在开放的大唐,这种事也是令人不齿。转移一下注意力,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这就是史书中高阳公主风月案沸沸扬扬,而谋逆案却轻描淡写的根本原因吧。

但二者之间也不是没有关系,高阳公主是因为风月案失去了唐太宗的宠爱,又是因为以房遗直的无礼这种风流事引起的谋逆案。如果没有前期的风流事及后来的谋嗣一事,也不会导致参与荆王谋逆一案的事发。

总之,李治赐死高阳公主是真,不管是否真的参与了谋逆,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身在其中,就不能置身事外。就唐朝时期那些女人们的行径,这都不是事,大概率来看,高阳公主死得不冤。

4

在古代公主可谓是享尽天下荣华富贵,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们当中有的端庄贤淑、温文尔雅而遭人喜爱受人尊敬,有的却飞扬跋扈、恃宠而骄而遭人唾弃,甚至有的还被处死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就属于这种人。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的是十七个女儿,也是唐高宗李治的姐姐,因为长得非常漂亮,风姿绰约而深受唐太宗的喜爱,由他作主嫁给了朝中老臣房玄龄的二儿子房遗爱。

房玄龄有三个儿子,长子房遗直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了房玄龄的爵位--梁国公,次子房遗爱娶了高阳公主,三子房遗则娶了荆王李元景之女。

高阳公主一直怂恿丈夫房遗爱争夺属于哥哥房遗直的爵位,此事就闹到了李世民那里,对于高阳公主的无理取闹,李世民非常生气,就开始疏远她,对她不理不睬,高阳公主也对这个以前非常疼爱自己的父亲心生讨厌了。


爵位没有争到手,反而遭到父亲的斥责,高阳公主就把气撒在房遗爱的身上,恨他无能;有一天高阳公主无意中接触到了玄奘高僧的徒弟辩机和尚,顿时心情大好,和尚的魅力深深的吸引了她,从此开始了她不能自拔的婚外情,曾一度将擅长占卜吉凶祸福的智勖和尚、装神弄鬼的惠弘和尚、医术精湛的李晃道士收入囊中,高阳公主为了补偿房遗爱的不快,就找了两个绝世美女给他作为补偿,把房遗爱乐的合不拢嘴,还屁颠屁颠地为高阳公主与和尚鬼混把风。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高阳公主的丑闻还是让李世民知道了,他下令将辩机及知情者全部腰斩,见李世民要杀自己的情人,高阳公主向李世民苦苦哀求,遭到了拒绝,高阳公主是万念俱灰。


李世民死后,唐高宗李治继位,房遗爱曾因为支持魏王李泰为太子站错了队,被李治贬为房州刺史,房遗爱总担心哪一天李治会治他的罪,于是就联合薛万彻等人准备拥立荆王李元景为皇帝。

高阳公主在上次争夺爵位家产时偷鸡不成蚀把米,她十分忌恨老大房遗直,总想把他打下去,就来玩阴招,于是就决定诬告房遗直非礼自己,没成想自己看似非常高招的一步棋竟然把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长孙无忌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性骚扰”的案件,这是他铲除房玄龄势力的极佳机会。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国舅,在朝中很有势力,也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在长孙无忌的全力支持下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他之所以支持李治,就是看中他软弱无能的性格,待日后登基能独揽大权。

长孙无忌也确实是老谋深算,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最大的对手就是当了二十多年的宰相房玄龄,但碍于李世民,他一直不敢动手,现在李世民不在了,长孙无忌就抓住了高阳公主家庭内部矛盾大做文章,来达到他铲除异己的目的。

房遗直为求自保,就供出了弟弟房遗爱意图谋反 的事实,长孙无忌就把事情越扯越大,把他所有的政敌包括吴王李恪、荆王李元景、薛万彻、柴令武及巴陵公主等等,引发了大唐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政治清洗,将朝中的反对势力一网打尽,最后当然是杀无赦,高阳公主也被赐自尽。


长孙无忌如此的残害政敌,还杀了李治的姐姐高阳公主,引起了高宗和朝廷上下的不满,之后高宗联合武则天将长孙无忌集团的势力剿灭殆尽,后来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长孙无忌残杀了许多李唐的宗族,也成就了一代女皇武则天。
其实高阳公主并非李治所杀,而是死于长孙无忌,高阳公主错就错在恃宠而骄,不知收敛,而成为唐代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5

高阳公主太作,与很多人通奸,害得夫家鸡犬不宁,还诬告大伯子,被大伯子反告谋反,不赐死不能服众。

6

史载,唐太宗李世民共有14个儿子。其中长子承乾、四子泰、九子治是长孙皇后所生,也就是所谓的嫡出,其余的儿子均为后宫嫔妃所生,为庶出。选择继承人是历代帝王的一大难题,英明神武的唐太宗也为此大伤脑筋。他先后立嫡长子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为储君,后来太子李承乾涉嫌谋反被废黜并贬为庶人,为人阴鸷、诡计多端的魏王李泰也被他囚禁起来。正在唐太宗为立太子一事举棋不定、愁肠百结之时,勋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极力主张太宗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晋王李治性格懦弱,天分平平,素为太宗所不喜 。唐太宗见长孙无忌等大臣极力推荐他,思来想去,觉得李治虽很不理想,但如今别无他法,只有立他为太子了。

儿童时代的李治性格柔顺,很听话,李世民还算喜欢他。但李世民认为他性格过于仁懦,恐怕难以担负起治国理政的重任,因此并未考虑将他当接班人来培养。李治之所以被立为太子,纯属行大运坐收渔利,排行第九的他,因为是嫡出,加上两个哥哥先后被废, 这才被父皇扶上了储君之位。

唐太宗为了巩固李治的地位和培养他的治国能力花费了很多心血。在废黜掉李承乾和李泰的同时,又斩草除根,将他俩的亲信党羽全部清洗掉,为李治顺利登基消除了隐患;同时让李治的舅父长孙无忌等当时最有权势的大臣都兼任东宫(太子府)的官职,名义上是让他们教育并辅佐太子,其实是为培养他们和未来皇帝的感情,同时增强太子的实力与威望。

为了加强太子的权威 ,李世民煞费苦心的培养他的行政能力,同时下令全国的军队都要服从太子的调遣,大将军以下的军官都要接受太子的奖惩任免。同时,唐太宗还非常注重对太子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培训,经常给他讲解历代治乱兴衰的得失教训,告诫并讲述皇帝治理国家的道理与经验。

唐太宗虽然确立了李治的储君地位,也为他日后能顺利接班做了各方面的努力,但内心对这个性情温和才具平庸的儿子一直不甚满意,认为他过于懦弱,将来不仅驾驭不住群臣,恐怕还难有大作为。为此,唐太宗曾一度想废掉李治,让三子李恪做太子。李恪善骑射,文韬武略兼具,性格坚毅,在各方面都很像自己。但李恪的生母是隋炀帝的女儿杨氏,她是太宗妃子,因此李恪是庶子,按嫡长子继承制的祖宗礼法,不具备继承皇位的资格。

唐太宗想废李治立李恪,这想法遭到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权臣的激烈反对,李治在舅父长孙无忌的提醒下,在各方面都很努力,竭力表现自己的长处,之后唐太宗便再没提起过废立太子之事。唐太宗亲自率军两次东征高丽,留太子镇守长安,李治表现的中规中矩,表现还算出色;李治对父皇态度很是恭敬和孝顺,唐太宗对他的孝道十分赞赏、满意。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四月,唐太宗因服食丹药过量而病重,对于性格仁懦的太子仍然放心不下,仍在强撑着为他做人事安排。他对李治说:“李世勣文武兼备,智略过人,但你对他没有一丝恩惠,恐怕他日后不会真心为你效力。为防其掣肘,我特地将他贬往外地,等你登基称帝后,再将他召回任为丞相,这样,他就会对你感恩戴德并甘效死力”。临终前,太宗把太子托付给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太宗死后,22岁的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

李治上位后,严格遵循唐太宗的遗训,倚重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还把李世勣调回来封为右仆射(右丞相),对这三人非常信任。李治并非精明之人,更谈不上雄才伟略,但经过唐太宗多年的精心栽培,耳濡目染下也掌握了一些治国本领,特别是目睹了贞观之治的繁盛,对于唐太宗的言传身教,还是受到了很深的影响。长孙无忌、褚遂良、李世勣、于志宁等人都是唐太宗的左膀右臂,贞观时代的重要谋臣,对治理国家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故而李治最初上位的那几年治绩还是卓有成效的,被后世史家誉为很有贞观遗风。即便在武则天干政以后,李治身体多病,又耽于声色,但在政事的处理上仍然是沿用李世民的那套办法。

即位的最初几年,李治勤于政事,确实有将国家治理好的愿望。他学习父皇李世民,虚心纳谏,对攸关国计民生方面的正确建议大都能够采纳。从谏如流成为弥补他天赋不高的重要举措。

史载,唐高祖李渊有子22人,唐太宗李世民有子14人,这些皇室子孙们往往骄横跋扈、仗势欺人,有些还横行不法,欺凌、鱼肉百姓,肆意胡为。李渊的幼子腾王李元婴和李世民的七子蒋王李恽都是搜刮并侵占民财的主,民愤极大。李治虽没有严厉惩罚这两个贪得无厌的王,但却当众斥责他俩,使其大失脸面。

高阳公主是李世民的爱女,李治的同父异母姐。高阳公主生的如花似玉,加上聪明伶俐且有心机,深得李世民的宠溺,被其视为掌上明珠。成年后,唐太宗将她嫁与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她恃宠生娇,对父皇立无谋无勇的李治为帝有不满情绪。高阳公主婚后并不守妇道,偷偷和高僧玄奘的徒弟辩机私通,太宗知道后勃然大怒,腰斩辩机和尚,将高阳公主身边的十几位侍女全部斩杀。

永徽四年(653),高阳公主觊觎老公房遗爱兄长房遗直继承的爵位,想把它夺过来,于是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唐高宗李治派长孙无忌调查审理此事,不想竟由此牵扯出一桩惊天谋逆大案来。

原来,高阳公主和丈夫房遗爱对唐高宗李治心怀不满,于是暗中联合唐高祖李渊的女儿丹阳公主的丈夫薛万彻、太宗女儿巴陵公主的丈夫柴令武等人阴谋发动政变,欲推翻李治,拥立李渊的六子、荆王李元景为帝。长孙无忌调查清楚后,上报李治,李治很快做了果断处理。《新唐书·列传第八·诸帝公主》记载:“永徽中(高阳公主) 与遗爱谋反,赐死”。唐高宗得悉后将图谋不轨的姐姐高阳公主赐死 。其同党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均被处死,巴陵公主、荆王李元景也同时被赐死。

李治在位期间,没有做出啥惊天动地的功绩,也没有表现出纵横捭阖的治国才能,但由于他忠实地继承了李世民的治国方针,本人行事亦较为谨慎,故政局基本稳定,经济仍然保持增长,持续着继续繁荣的势头,土地、人口也在不断增加。

由于贞观之治的惯性使然,大唐国力得以持续强盛,在唐高宗李治统治的整个时期,不断地发动对外战争。战争可以开疆拓土,扩大唐朝的疆域面积,维护国家的统一,同时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控制,促进了对外经济文化的往来与交流,使唐朝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但是,长期的穷兵黩武,又在减损着唐朝的国力。一些不义之战,比如李治为完成太宗遗愿,派大兵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征服高丽的战争,就耗尽了国力 、财力、民力,而且没有多大意义。随着政治逐渐腐败,永无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沉重的赋税,民众不堪征调,早已力竭,怨声载道......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7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女,虽然是庶出,但却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聪明伶俐,千娇百媚。由于父皇的过度宠爱,也养成了心高气盛,刁蛮任性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她这种性格为以后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高阳公主长大成人后,李世民为他做主,将她许配给开国元勋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同时,李世民对这个女婿也非常宠爱,比其他女婿好很多倍。

与父亲房玄龄的满腹经纶不同,房遗爱高大英俊,却不学无术,只知享乐,高阳公主压根没有看上她。

但父皇之命不可违,高阳公主无奈出嫁了。面对自己不爱的人,她选择了冷战。



房遗爱使出浑身解数想讨公主欢心,经常带公主出去打猎,一来可以游山玩水,二来可以显示自己的男人气概。

一天,公主累了,房遗爱看到附近有一个小庙,就安排她到庙里休息,自己继续去打猎。

这个庙里的和尚不简单,是风度翩翩、玉树临风的辩机和尚。他不仅容貌清秀,而且才华横溢,在佛学上颇有造诣,年纪轻轻就受邀参加玄奘从西方取回经书的翻译工作。

高阳公主看到面前的和尚英俊潇洒,不卑不亢,彬彬有礼,出口成章,超凡脱俗,立刻眼前一亮,自己心中的梦中情人就应该是这样的!

于是公主不再矜持,眼里冒的都是小星星。在妩媚性感,眼含秋水,投怀送抱的美艳公主面前,辩机和尚把持不住了,两个人如干柴烈火,你侬我侬,拥抱在一起。



以后,高阳公主一有时间就去庙里与辩机约会,很快被房遗爱堵在床上。

高阳公主二话不说,给他从宫里挑了两个绝妙的美女,让他以后不要再烦自己。

房遗爱左拥右抱,兴高采烈,不再管公主的事情,有时候还给公主与辩机约会打掩护。

此时,房玄龄去世,房遗直是嫡长子,继承了“梁国公”的爵位。

高阳公主非常气愤,自己贵为公主,应该由老公房遗爱继承爵位。她闹着要分家,好让老公继承爵位,还找到父亲李世民那里,说房遗直对皇帝不敬,心怀不轨。李世民知道自己的宝贝女儿是什么样的人,根本没有相信。



房遗直吓坏了,急忙上书,要将爵位让给弟弟。李世民知道是女儿在中间搅合,将高阳公主狠批一顿,此事才作罢。

同时,纸包不住火,公主与和尚的风流韵事终于败露了。

长安巡捕在一个小偷家里找到一个皇宫的玉枕,经过审问,是在辩机和尚的庙里发现的,原来是高阳公主送给辩机的定情信物。

私藏皇家用品是大罪,惊动了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让彻查此事,辩机和尚在酷刑下交待了与高阳公主的私情。

唐太宗大怒,将辩机和尚腰斩,还杀掉了高阳公主身边的几十名侍女,同时不准高阳公主进宫。

高阳公主恨透了父亲,直到李世民去世,她也没掉一滴眼泪。

当然,她也没闲着,又找了一些帅哥代替辩机,都是和尚和道士。如果说她与辩机是真正的爱情,最爱的人惨死,让她彻底放浪形骸,玩世不恭了。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高阳公主又开始闹腾,要求房遗直让出爵位给自己的老公。

李治很头痛,于是对房遗直和房遗爱各打五十大板,分别贬到隰州和房州为刺史,一个山西一个湖北。

高阳公主这口气没出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次把自己和老公的性命作没了。



永徽三年十一月,高阳公主跑到李治那里,告大伯子房遗直非礼自己。李治知道又是一场闹剧,高阳公主非礼房遗直还有可能。可是又不能不理睬,于是就让宰相长孙无忌审理,没想到折腾成为一场惊天大案。

长孙无忌一直与房玄龄不对付,虽然此刻房玄龄已死,但家族势力还在,他终于找到了对付房家和其他仇家的机会。

长孙无忌首先找房遗直闲聊,循循善诱,诱导房遗直揭发弟弟房遗爱。房遗直在气愤中想到了一件以前的事情。

永徽二年,大将薛万彻被贬为宁州刺史以后回京,因为与房遗爱私交很好,吐露出对朝廷的不满。

房遗爱说,以后如果有变化,咱们应该拥立荆王李元景为主。

这句话房遗直应该是偷听到的。

长孙无忌大喜过望,这是谋反大罪!立刻将房遗爱、李元景、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列入谋反大案中。



同时,长孙无忌也不会放过高阳公主。他听说高阳公主曾经指使掖庭令陈玄运,窥伺宫中的动向,并观察星象变化。这也是谋反!

在长孙无忌的严刑拷打之下,这些人为了保命,互相揭发,谋反的人越来越多,连吴王李恪也被房遗爱揭发,基本上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唐高宗李治看到这一系列谋反名单,呆若木鸡,这些人很多都是皇亲国戚。他是仁厚之人,想对其中有些王爷法外开恩,被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两个托孤大臣拒绝。

李治性格软弱,也只好按照所谓国家律法秉公处理。

最后高阳公主和老公房遗爱都被杀。估计此时高阳公主的肠子都悔青了,可是已经无力回天。



最后,害人者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也落得同样下场。褚遂良先被贬出京城,到广西和越南,最后死在任上。

长孙无忌因为得罪了武则天,以谋反罪被发配黔州,被逼自缢,子孙流放岭南为奴。

我是子龙威武煮酒谈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8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女。在李世民21位女儿中,位列第17,一般认为是庶出,但高阳公主既聪明又漂亮,深得李世民的喜爱。这么多子女,也只有高阳公主得到骑在父亲脖子上,发号施令的待遇。

早早地,在高阳公主只有13岁的时候,李世民为自己的“掌上明珠”,很快物色了驸马人选,为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说起房玄龄,为大唐开创盛世,算得上是居功至伟,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五。太宗将高阳公主许配给房家,更像是对房玄龄的褒奖。


(房玄龄)

只不过,从小娇生惯养的高阳公主,对这么亲事,极不满意,也抗争过。无奈太宗是铁了心将其嫁给房家,愤怒至极的高阳公主做出了,洞房之夜,不让房遗爱入洞房的举动。这位驸马性格怯懦,面对强势的公主,一个是能忍,一个是言听计从,表面上,维系着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

言听计从在房玄龄逝世后不久,便表现出了。房玄龄的梁国公爵位由长子房遗直继承,高阳公主很是嫉妒,便怂恿丈夫,要求分家,房遗直将弟弟大骂一场。高阳公主便跑到宫中,摆弄是非,说房遗直背后说太宗的坏话。

太宗调查后,不是这么回事,将高阳公主骂了一顿。如是者三,房遗直害怕这个弟媳,上书要求将爵位传给弟弟,只不过太宗不许,这样一来,本就对父亲在婚姻上有怨言的高阳公主,进一步加深了对父亲的“怨气”。

(唐太宗)

至于说房遗爱的“忍”,则体现在积极主动地配合高阳公主,无怨无悔成为了模范“绿帽”,这顶“绿帽”便是辩机和尚。说起辩机应该是个有“慧根”的苗子,15岁正式出家,拜道岳法师为师。玄奘西天取经归来,辩机成为了玄奘法师翻译经文的助手,此后,又参与了《大唐西域记》的撰写。

此时,极为郁闷的高阳公主,遇见了风雨正茂的辩机和尚,再对比一下家中那位:一边是凤凰,一边是山鸡。很快两人坠入爱河,如漆似胶。或许出于对公主的畏惧,房遗爱显得有些自卑,毫无节操地百依百顺,以至于主动召辩机入府,自己反而为妻子的“出轨”,当起了哨兵。换来的是,高阳公主容许这位甘愿“戴绿帽”的丈夫,可以与侍女来往。

直至649年,负责治安的官员抓住了一名小偷,从其家中搜出了镶满珠宝的玉枕。当时辩机和尚被选为译经人,需要常驻寺庙。为解相思之苦,高阳公主赠予辩机和尚玉枕,没想到玉枕的被偷,牵出了皇家的丑闻。

盛怒之下,涉及皇家的脸面,李世民不仅腰斩了辩机,杀了高阳公主身边的侍女,而且将这位“掌上明珠”禁锢在府中。哪怕高阳公主曾经苦苦哀求,也没有换来父亲宽恕自己的情郎。由此,父女俩开始决裂,以至于在后来太宗的葬礼上,高阳公主没有一点哀伤之情。

唐高宗继位后,高阳公主极为消沉,感觉生无可恋,转而在巫术寻求慰藉。提供慰藉的是和尚智勖、惠弘,一位善于占卜;一位善于招魂。此外,还有一位叫做李晃的道士。通过他们,据说高阳公主可以见到自己情郎的鬼魂,以此抚慰那么千疮百孔的心灵。

更为荒唐的是,这三位只不是六根清净的出家人,而是野心家。与高阳公主发生龌龊之事后,进而鼓动其造反,以成就自己的功名利禄。这一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了高阳公主当年对于父亲的极度不满。

(高阳公主)

从小娇生惯养的高阳公主,培养出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对于高宗李治,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什么都听命于长孙无忌,是气不打一处来,认为是窝囊,一点主见都没有。打心底认为无论是三哥李恪,还是叔父李元景,都比李治有资格继承皇位。为此,高阳公主还专门让主管天象的官员,推演星象。得到较大胜算的概率后,高阳公主一伙便积极准备。

没想到,这一切让大伯房遗直知道了。与公,忠于大唐李氏,不得不上奏;与私,与弟媳有隙;其次知情不报,将连累房氏一族,不得不上奏。最终,“绿帽”模范驸马房遗爱被处斩,其财产由哥哥房遗直接管;高阳公主与一同参与谋反的巴陵公主、荆王李元景,被勒令自尽。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9

没办法,高阳公主犯了两个错误,一是跟辩机和尚私通,这个李治还能容忍;二是参与谋反,这个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但谋反一事很可能是李治和长孙无忌的诬陷。

高阳公主的风流情事

说来奇怪,唐朝的公主们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不是风流多情甚至滥情,就是权力欲爆棚,比如太平公主、安乐公主,而高阳公主也有这个潜质。

唐太宗李世民有很多女儿,最受宠爱的还是高阳公主。高阳公主天生丽质,性格活泼,长大后被嫁给唐初名臣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这是一次典型的政治联姻。

高阳公主从小被宠惯了,但在结婚这件事上,却不得不听李世民的话,不过她对房遗爱这种世家子没有感觉,喜欢追求独立、自由的爱情,所以她和房遗爱没有什么感情,两人的婚姻有名无实,高阳公主过的很苦闷。

一年春天,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到郊外春游,高阳在一个茅草屋,偶遇一个俊美有才的辩机和尚,两人一见钟情,二话不说,便就在茅屋内巫山云雨了。房遗爱呢,不敢对高阳公主有任何怨言,就站在茅草屋外,忠实守卫,以免别人发现。

高阳公主很讲究男女公平,她不愿意自己单方面劈腿,于是赐给房遗爱两个美女,两人就此达成默契,大家保持婚姻关系,但各玩各的,互不干涉,倒也相安无事。

辩机和尚的不幸死亡

但纸包不住火,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的私情还是暴露了。

官府在调查一次盗窃案时,在盗贼手中发现一个珍贵精致的玉枕,一看便是皇家之物。

经过审讯,窃贼承认这个玉枕是从一个和尚屋里偷来的,官府顺藤摸瓜,就发现了辩机和尚与高阳公主的私情,因为这个玉枕就是高阳公主送给自己这个和尚情人的。

皇家出了这种丢人的事,李世民十分恼火,下令腰斩了辩机和尚,并以知情不报为名,杀了高阳公主身边的数十个奴婢,此事让高阳公主十分痛心,只能一人默默流泪。诗云:

巫山云雨入禅房,藩篱情深卧鸳鸯。辩机腰斩刑场日,长歌当哭美娇娘。

李世民死后,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为了安抚这位姐姐,李治身为一国之君,还亲自跑到高阳公主的府邸探望,姐弟两人的关系应该还过得去,至少没有利益冲突。

高阳公主的谋反疑云

但好景不长,李治登基的第四年,高阳公主遭遇了灭顶之灾。

这一年,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发生矛盾,一向骄纵的高阳公主不依不饶,非要把房遗直的爵位给撸掉,于是向李治告状说房遗直对自己无礼,李治下令让长孙无忌调查此事。

这一查不要紧,长孙无忌查出了一件惊天大案:房遗爱参与荆王李元景谋反!

摊上这种谋逆大罪,谁也跑不了,而且这件谋反案越查水越深,牵连的人越多,除了房遗爱、高阳公主夫妇外,巴陵公主夫妇、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等等皇族宗室都被扯了进去,最后这些天潢贵胄全被处死!高阳公主就此香消玉殒!

很明显,这件惊天大案是李治主导、长孙无忌谋划的政治大清洗,也是皇族内部权力之争的爆发。李治为巩固皇位,彻底清洗了皇族宗室中的异己势力,顺便打击房玄龄为代表的前朝功臣,而这正是擅长权谋的长孙无忌之特长。可怜的高阳公主不过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她没有任何参与谋反的动机。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10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位女儿,生母不详,属庶出,一些说法认为李世民对高阳宠溺无度是不确的,首先她不如长乐豫章城阳晋阳新城五位公主受宠,更比不上嫡长女长乐公主,史书记载非常明白,另外一点,古代极重嫡庶之分,纵然是皇帝的庶女,事实上也并不受看重,在婚姻上也可看出来,长乐公主许配的是长孙无忌嫡长子,功臣嫡长子有继承权,而高阳公主许配的却是房玄龄二子房遗爱,长次之分,高下立判,这也成为高阳公主悲剧的源头。

高阳公主婚姻并不如意,庶出却有帝女派头导致事事难以顺心,面对不合理想的夫婿,怒其不争,挑动房遗爱与大哥房遗直争位夺权,(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648年房玄龄去世。长子房遗直继承了父亲的爵位。高阳公主便要房遗爱与哥哥分家。作为嫡长子房遗直不肯分出家产。高阳公主便跑到皇宫里,向唐太宗捏造房遗直的罪状,说他出言不逊意图不轨。调查之发现是高阳公主任性胡为,李世民把骄蛮公主训了一顿。

训虽训了,分家的事不算完,高阳公主夫妻感情又出问题,原来高阳公主作风比较开放,喜欢和尚道士,辩机和尚是唐玄奘高徒,驻在长安西北的金城坊会昌寺,其时正在帮助玄奘翻译经文,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机缘巧合下,公主高僧相遇,成就孽缘,为了消减房遗爱由此带来的不快,高阳公主还找了两个绝色美女送给他以作补偿。后因辩机随身玉枕被小偷偷走,奸情败露,推官把事情上禀太宗,李世民大为恼怒,腰斩辩机。“主与辩机私通,饷遗亿计,更以二女子侍遗爱。太宗怒,腰斩辩机”。父女自此失和。

待到649年唐太宗驾崩,新皇帝高阳公主兄长李治登基。李治即位后,曾专程亲自拜访过高阳公主的府邸,意在示好怀柔,新君即位,万象更新,朝中内斗自不待言,而高阳任性性格在此时惹来大祸。永徽四年即653年,史书说高阳公主骄纵,谋求罢黜房遗直的爵位而夺之不遂,于是撒泼打滚,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被长孙无忌借题发挥,指示彻查而诱发房遗爱参与荆王李元景谋反案发,房家遭受灭顶之灾。高阳与房遗爱身死,房遗直遭贬,全军覆没。(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高阳公主之生死,在于长孙无忌,其时高宗大权均操于舅父之手,本身也是提线木偶,纵然要救她,可能也有心无力,况且,长孙无忌借房遗爱一案,大力打击政敌,翦除有威胁的太宗之子,该案把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皇族功臣全部牵连进来,而李恪是长孙无忌长期的眼中刺,也是李治皇位的最大威胁,必欲除之而后快,依情依法,不可能单独赦免高阳公主,高阳公主也算自作自受,苦果自尝。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