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学校欺凌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家长的担心不是多余,但也要理性对待。毕竟校园欺凌几十年前就有,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也不是应试教育导致的教育缺失问题。
校园欺凌的定义
未成年人的保护越来越被重视,校园欺凌现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那到底什么是校园欺凌呢,先来看一下它的定义:
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暴力)。
哪里有欺凌?
校园欺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数情况下没有绝对的有无,只有程度之分。
一个规律就是,越是教学水平(升学)不好的学校,欺凌现象的广泛度和严重性会更厉害。
相反,越是好学校,学风更好,生源更好,每天的学业压力也更大,也就没那么多精力去欺负别人了。但并不是就完全没有欺凌了,只是程度比较低。
哪些现象属于欺凌?
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有的欺凌比较容易察觉,而有的具有很高的隐蔽性,不容易察觉,甚至是已经被欺凌了,都还没有意识到。一般有这5类现象:
1、肢体欺凌
包括推撞、拳打脚踢、扇打、脱衣等。
2、钱财欺凌
包括强行收取现金、积分奖券、文具用品、或其他等价物等。
3、言语欺凌
包括当众嘲笑、辱骂以及替别人取侮辱性绰号等。
4、社交欺凌
包括孤立、群嘲、打击其好朋友等。
5、网络欺凌
包括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等。
欺凌有什么危害?
欺凌行为影响非常大,被欺凌的人、实施欺凌的人,以及旁观者,都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1、欺凌受害者会产生负面的生理、心理问题
欺凌受害者因受到身体及精神的双重刺激,较容易出现头痛和胃痛等症状,免疫能力也更弱。而在心理上则可能伴随焦虑、社交障碍以及抑郁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被欺凌带来的不安全感,使得受害者在学校很难集中注意力,并且部分受害者会因为感到不安全而厌学、旷课甚至辍学,影响学习成绩。
2、对实施欺凌的人,同样有负面影响
欺凌行为同样会伤害欺凌的实施者。他们在成年后更容易出现不良行为问题,容易有暴力倾向,容易抑郁,也更容易出现犯罪行为。
3、欺凌也会影响到欺凌的目击者
调查发现,欺凌的目击者会更容易在日后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同时,也会更有可能吸烟、酗酒或者使用毒品。
跟受害者一样,目击欺凌也会影响到学习,目击者可能会对未来失去信心,可能会厌学、旷课,甚至辍学。
面对欺凌该怎么办?
如果发现孩子可能面临欺凌,或者已经遭受欺凌,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到以下3点:
1、不要慌,更不要冲动
一定要坚信,任何问题都是有原因的,也一定能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无论孩子在欺凌中处在哪个角色,都不是无计可施。这个时候,保持清醒是最理智的做法。
2、积极沟通
通过与孩子、老师及学校的沟通,全面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切不可一味袒护自己的孩子,罔顾客观事实,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3、正确引导孩子
如果家长有能力,孩子又懂事的话,这是没有问题的,否则,我建议寻求学校的帮助。现在学校都配有心理老师,他们在应对校园欺凌后的心理干预上接受过良好的训练,是值得信赖的。当然一些社会非盈利性机构,比如一些基金会也有相应的窗口可以去咨询。
对于寄宿的孩子来说,应当与学校老师的帮助为主。
切记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去以暴制暴。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很简单也很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
多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
如果做不到,那是父母的失责,是父母的问题。如果做父母的没办法跟自己的孩子沟通,那影响将是全方位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校园欺凌可能只算是一小部分。这点无需再多解释,我也不接受反驳。
综上所述,寄宿与否并不是对于校园欺凌有无的判断依据。但寄宿学校的孩子一旦遭遇欺凌,其隐藏性更强,危害性也更大。
面对短期无法根除的欺凌现象,我们作为家长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识别哪些是欺凌现象,教育孩子如何应对欺凌。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