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准确,

最佳贡献者
2

如果说杨贵妃是中华民族历史最大的罪人,那你忘了妹喜,褒姒以及千千万万个亡国之君身边的“红颜祸水”了吗?

按你的说法,那些可都是历史罪人。要论资排辈,还轮不到杨贵妃呢,毕竟大唐没有亡在李隆基手上。差点忘了,好多皇帝有龙阳之癖,那些男宠也是历史罪人。

所有这些人通通都该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谁叫你们不贤良淑德?不合理劝谏?全都是你们的错,把我们好好的皇帝迷惑得丢了江山,亡了国!




3

回答问题

这个问题绝对是个“挨骂”的问题!

我们就不用扯那些别人都讲过的废话了,那都是浪费时间和笔墨。@兵法天下 认为: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一个女人可以亡国纯属无稽之谈。

  • 我们看看鲁迅先生怎么说:“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旦己亡殷,西施亡吴,杨贵妃乱唐那些古老的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性是绝不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由男的负。但向来男性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晚唐诗人罗隐这首怀古诗其实也是反思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作者借古讽今,写出这样的观点其实也是有现实依据的。
  • 毕竟当年“安史之乱”,唐玄宗和杨贵妃西逃,很多人都认为杨贵妃是红颜祸水,所以才会在马嵬驿逼她自杀。
  • 诗人非常鲜明地摆明自己的观点:一个王朝的灭亡,归于女人的身上是非常不客观的,不过是为了给当朝的统治者开脱而已。

小节

纵观历史,从“烽火戏诸侯”开始,中国文化当中就有很多的关于“红颜祸水”的言论。但是反对这一言论的观点也是不绝于耳,早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驳斥。今天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把亡国的原因归结于女人身上,这显然是不客观的。

按照矛盾论的说法,一个王朝的灭亡分为内部矛盾(内因)和外部矛盾(外因),而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因素。

综上所述,用陕西兴平县(杨贵妃香消玉殒之地:马嵬驿)当地人的话说——简迟就是“狗扯羊肠子,胡乱联系,真真是扯毬蛋!”

@兵法天下 如是说

《恋绣衾?马嵬驿怀古》

文/@兵法天下 【原创】

独享琼苑两朝春。

倚琼栏、酣颜魅君。

羽衣舞,霓裳曲,水云裳 、波动丽云。

渔阳鼙鼓惊兵变,马嵬坡、香断玉焚。

蜀道咽、寒蝉切,雨霖铃,长恨别魂。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我是@兵法天下 ,感谢题主邀答,与大家分享这一话题,文章所述,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4

杨贵妃才女,什么罪人?中华民族的罪人是谁等历史慢慢平判!

5

弱女无奈君王情,身不由己陷其中。君王沉迷醉歌舞,国家兴亡莫言情。

6

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当代只有一个唯一的标准:既凡是有助于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进程进步的人物或集团既是历史的正面人物。凡是阻滞社会进步,阻滞社会文化文明前进的人物或集团都是历史中的反面人物!当今时代的人绝不可以以今天的伦理道德标准和是非标准去评价古人。那样做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7

这道题潇生来答。

题主的见解有一定的价值,但略显偏颇。首先唐玄宗自身就是经历过武周革命,神龙政变、唐隆政变和先天政变的雄主(所有的政变都是跟女人掐架:武后、韦后、太平公主),虽然执政末期变得昏聩,但对于后宫干政,题主难道会认为经历过母亲被武曌冤杀,伯父为韦后欺凌、自己差点被姑母废了的李隆基会放任一个很有政治远见的女人宠冠六宫么?

倘若杨玉环劝谏李隆基,那这位唐明皇难道就不会生起忌惮之心么?从各个角度看,杨玉环只是一个没有什么政治头脑的傻女人罢了,这种人题主难道还指望她能为国家起到引领作用么?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况是一女得宠,杨家作为外戚飞黄腾达也是意料之中,但根本性的错误就只是出在唐朝的政治制度上以及唐玄宗本人的大意轻狂

刚刚经历开元盛世的唐朝,怎么就盛极而衰,中道崩殂了呢?

其实李林甫和杨国忠秉政的这些年里,唐朝国力渐颓,但所幸底子尚厚,在总体的国际形势上没有强有力的外敌,而心腹巨患恰恰就在唐帝国内部滋长着。

对于各地军队,唐王朝从不在乎所谓的强枝弱干。在唐初盛行一时的府兵制,由于刚刚经历战乱,人口和粮草都急缺的情况下,强制百姓参军是非常合适的一种手段,为唐初的开疆拓土、北击突厥颉利和薛延陀夷男,西过葱岭都历下了赫赫功勋。

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燕然,即燕然山现为蒙古国杭爱山,自东汉大将军窦宪远击匈奴,勒石燕然后,燕然就成了汉家军队心目中可以和封狼居胥一样并肩的光荣战绩,而此刻的燕然在王维的时代里俨然成为大唐王朝盛世的象征之一。

可府兵制却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迎来了停废,唐王朝想要获得更加强大的军力,而寻常百姓显然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尤其是唐朝所倚重的骑兵,更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但战时为兵,闲时为民的百姓不可能抛弃农事,每日训练的,府兵制在盛唐反而成为了耽误农时,影响百姓正常生活的万恶制度。

杜甫的《兵车行》展现了这样一副惨状:“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刑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将唐明皇改称汉武帝,唐人喜自称为汉)开边意未已……”

这时,唐帝国将承袭已久的府兵制更改成了募兵制,招募专业士兵,组建常备军。

其实这项政令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唐玄宗并没有考虑到另一个严重的问题,胡化汉人增多,汉人胡化严重。

汉、唐作为中国封建王朝中巅峰的存在,也有着相同的命运。外戚、宦官、地方豪强(宗室藩镇)以及最为要命的胡人内迁,汉朝由于自身的强大,胡人内迁的雷一直被压在前三者的问题之下,隐忍不发直至三国之后的西晋,汉人势力严重受创之时,横空出世。

五胡乱华,就是胡人内迁的产物,这颗毒瘤一直延伸至三百年后的唐朝依旧发挥着恐怖的诅咒。

熟悉历史的各位都知道,唐朝皇族本身就出身武川贵族集团——西魏八柱国之一,是鲜卑化的汉人出身。这就导致了在民族政策上,李唐王朝倾向于胡汉一家,对曾经给汉民族带来沉重一击的各方民族,唐王朝一直秉持的是开放的态度。

天宝年间所建立的募兵制,其最大缺点莫过于兵源的混杂,唐代最为严重的问题就在于胡汉不分,自太宗皇帝开始,汉化胡人不断充盈官场,甚至跻身军方大员。

其实胡人充塞朝堂,其原因是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性质所带来的天生积弊。自古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而到了南北朝末期,隋唐初期,关东将领层出,北魏北周时期关东将领竟占据了满朝将领的三分之二,在以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个现象的背后是河北地区汉人胡化,尚武之风兴起的社会现象。而在唐朝,由于李唐王室自身的原因,华夷之辨并不明显,甚至李氏自身也在为唐王朝开放的民族政策推波助澜,诸如突厥人史大奈、执失思力、百济人黑齿常之等胡人将领无不领兵在外号令一方。

到了唐玄宗时期,曾经北击突厥,东伐高句丽的铁血唐军已经不再以汉人为主,42万精锐边军及大部分军官尽是少数民族。唐帝国此时的军方高层,一位是向西拓土千里的新罗人高仙芝,一位是镇守关中防御吐蕃的突骑施人哥舒翰,另一位就是这起反叛的主角身兼三大节度使之职的“杂牌胡人”安禄山。

不知道心大的唐玄宗是如何看待如此局面的,尤其在玄宗执政后期,全国精锐都集中在安禄山与哥舒翰二人手里,且不论东北与西北战力之间的差距,但哥舒翰不仅要负责拱卫关中,仍需注意吐蕃动向,被牵制大量兵力。反观安禄山,讨平奚族、契丹后,偌大的河北道竟无一人再与其为敌。

如此局面,昏招迭出。玄宗盛世由天幸,安史之败命数奇?

安禄山出身胡人,河北道胡化严重,底层军官胡人云集,寻常士卒兵源混乱。如此重压之下,唐玄宗对安禄山仍旧信任有加,天宝元年(742年)加封安禄山平卢节度使、天宝三年(744年)兼任范阳节度使、天宝十年(751年)再次加封安禄山为河东节度使。

身兼三任节度使,恐怕大家还没个概念。那潇生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三大节度使都是干什么的。河东节度使与朔方节度使互为犄角,在后突厥建立后共同防御突厥,治所太原府。平卢节度使防御室韦(蒙古族先民)、靺鞨(女真人先民),治所营州。范阳节度使监视奚族、契丹治所幽州。

三大节度使都是手握一方军政大权的巨擘,而唐玄宗却让安禄山一人身兼三职,荣宠之致可见一斑。

在唐王朝早期,为了防御北部游牧民族,李唐王室分别构建了三道防御线:一是奚族、契丹等附属;二是营州境内归化的胡人;三是以幽州为核心构建的防御体系。而在武周时期,由于内斗严重,逼反了奚族以及契丹,营州更是被直接攻破,虽然历经维修与改建,但营州却再也没能彻底恢复过来,北方的军事中心从此更换到了幽州。

此时安禄山的老巢正是幽州地区,军事要塞自然囤积了大量军资,天予不取是为贼也,安胖子自然不会放过这到嘴的肥肉。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军械给军械,再加上安禄山在河北道深得人心,哪怕是安史之变过后许多年,河北道依旧称安禄山为“圣人”,威望之高世所罕见。

试问,如此局面,杨贵妃能有何作为?

如此态势,即便是太宗复生,恐怕也会大感棘手,何况玄宗皇帝不问世事多年,只图安逸享乐,早已不是当年敢在武后面前斥责武氏无礼的小小少年,亦不是当年挥斥方遒发动唐隆之变的果敢青年,被女色、权势、欲望腐蚀的他如今垂垂老矣。

就像《妖猫传》中潇生很喜欢的那句台词一样:“盛世时,贵妃是大唐盛世的象征,而如今,大唐已不再需要她。

所以杨贵妃与大唐的盛极而衰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就如同夏是亡在氏族叛乱而不在妹喜,商是亡在征伐过甚而不在妲己,周是亡在犬戎入侵而不在褒姒。

潇生认为在古代女人可以亡国的言论可以休矣,《韩非子·喻老》有言: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任何一个强大帝国的兴盛与崩溃,都绝不是一个或两个人所能影响的,所有的上层建筑都必有其底层逻辑。


欢迎各位在下方评论区评论,想看更多精彩信息,欢迎关注“潇生谈史”,潇生礼过。

8

这个观点我认为是可笑的,其实杨贵妃可能也只是受害者。

杨贵妃本名杨玉环,按后世评价她应该是音乐节、舞蹈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本来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本来没有可能成为贵妃,一切都改变来自唐玄宗。

据记载,杨玉环本身和寿王李瑁感情很好、夫妻恩爱,这一切都很正常,但是自从唐玄宗李隆基的武惠妃去世后,李隆基郁郁寡欢,这时候见到杨玉环后怦然心动。

不顾礼义廉耻的李隆基先是下诏让杨玉环出家入道,与寿王李瑁断绝夫妻关系,后过了一段时间下诏招入宫中并封为贵妃。就这样,儿媳妇变成了媳妇儿!

可以说这一切的发生杨玉环只是受害者,她被迫夫妻分离出家为道,又被下诏入宫成为自己丈夫父皇的女人,她有反抗的余地吗?有人说她可以自杀,但是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人呢?

在封建社会父权政治的大环境下,绝大部分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庸,她们依附强权而存在,李隆基就是当时强权的第一人。

我们在史书中并没有见到多少关于杨玉环祸乱朝政的事情,也没有见到杨玉环陷害忠良的记载,更多的只是李隆基和她缠绵后宫的故事。这并不像历史上那些危害国家安全的祸国殃民的女子所为,应该说她还是很善良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李隆基的转变是由于他自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也可能是封建帝制的弊端体现,长期的成功和风光让李隆基失去了执政初期分精明、睿智和干练,变得沉迷酒色和奢靡生活,沉迷于大唐盛世的骄傲之中不能自拔。

李隆基的变化源于他自己内心的懈怠和骄傲自满,也源于他自己内心欲望的不断滋生,不受监督和约束的权利运行经常会如此,李隆基也不例外。

而把大唐的衰落归罪于杨玉环是可笑的,大唐的衰落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土地兼并等原因造成,是长久以来社会矛盾挤压、激化导致的,李隆基前期的英明没能改变这些根本问题,以至于一旦放松,这个问题立刻加剧,矛盾迅速激化,大唐也迅速由盛转衰。

如果是杨玉环有什么错,那么就是她太漂亮了以至于让李隆基念念不忘,以至于让李隆基甘愿放下国家大事只顾和她在后宫鼓乐合奏,但是对于这个时候的李隆基来说,没有杨玉环也会有李玉环、赵玉环。

皇铘认为:杨玉环也只是受害者,把大唐迅速衰落归罪于杨玉环是可笑的。

9

杨玉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是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位美女。悲剧比喜剧更有美的意蕴。作为盛唐时期的第一美人,杨贵妃的人生际遇,在中外历史中都很罕见。她的美貌、风韵、与唐玄宗的爱情、最后是香消玉殒还是远渡东瀛,千百年来为大家提供了无数谈资,也成为了无数文墨客的灵感源泉。

乐史《杨太真外传》云:“贵妃生于蜀,尝误坠池中,后人呼为落妃池。”这是最早的资料记载。

而“落妃池的传说”,也被演化为一则传奇故事,说是玉环兄妹三人在池边吟诗言志,玉环醉心于水中自己的倩影,而一只蜻蜓点水碎镜,使玉环大为生气,她手一扬,身一歪,这便有了“落妃池”的美名。

在杨贵妃之前,唐玄宗曾专宠武惠妃二十余年,其程度较杨玉环不相上下,但因为武惠妃是皇帝的正统妃子,所以后人提及的并不多。

相传杨玉环有很多地方都与武惠妃颇为相似,所以在武惠妃逝后,高力士见唐玄宗终日失魂落魄,便向其提出,迎杨玉环入宫。

于是有一天,玄宗突然降旨,让儿媳杨玉环出家,不明究里者大惊,但寿王李瑁和妻子杨玉环都心知肚明。

李瑁害怕惹恼父王招来杀身之祸,领旨后就把妻子送进皇家寺院。杨玉环带发出家不多时,即以“杨太真”的身份入宫。

从此开始了她“三千宠爱于一身”的专宠生活。

杨贵妃美,李白为其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极尽其美,成为千古绝唱。

有人说玄宗之所以爱杨贵妃,看重的是色、欲,这对玄宗和杨贵妃刚开始的那一段生活还能说说。

但此后十五年,玄宗对杨贵妃始终如一,所以仅其美貌并不能说明问题,杨贵妃虽姿色出众,但后宫中的绝色佳人并非没有,玄宗之所以对杨贵妃如此醉心,主要还是两人在感情上、志趣上的情投意合。

唐玄宗爱好音乐,杨贵妃恰恰对音律十分在行。

《新唐书》记载,杨贵妃“善歌舞,通晓音律,且智算警颖”。

玄宗非常喜欢《霓裳羽衣曲》,杨贵妃对此曲也颇有心得,每当贵妃舞起《霓裳羽衣曲》,玄宗就兴致勃勃地击鼓伴奏,两人配合的非常默契,更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此曲。

杨贵妃还擅长曲艺,曲艺中最善于击磬,泠泠然多有新声。梨园的乐师也不能做到。

此外,杨贵妃还能诗,《全唐诗》收有其一首《赠张云容舞》:罗袖动香香不已,

红蕖枭枭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

嫩柳池边初拂水。这是以女人写女人的舞姿,笔锋细腻,将其比之秋烟芙容,岭上风云,柳丝拂水,飘忽无定,可谓出神入化。

玄宗常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

不过,唐玄宗作为一代帝王,对杨玉环确实有些宠得没边。

众所周知,杨贵妃喜吃荔枝。杨贵妃想吃荔枝,自然是唐玄宗一句话的事,只是苦了这运荔枝的人。一次次跨山岗越河道快跑狂奔的接力赛,以致“惊尘溅血”,多少人把性命都搭了进去,最后荔枝传到宫中竟如新采摘的一般。

简单概括苏老先生的意思:杨贵妃往嘴里送的那些荔枝,颗颗都浸着别人的汗、别人的血。

其实荔枝之贡一事并非唐代所起,东汉就有其事。

《后汉书·和帝纪》云临武长汝南唐羌上书云: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侯,奔腾阻险,死者继路。汉和帝看了奏文,知错即改,下令禁止荔枝之贡。

唐玄宗不但不以前人知错即改为借鉴,反而将荔枝之贡愈演愈烈,导至劳命丧财,朝廷声誉大损,为大唐由盛转衰埋下伏笔。

更要命的是,唐玄宗不但重宠杨玉环,还连带着杨家所有人一起宠。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其中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

杨玉环的兄弟均赠高官,其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

唐玄宗还把四方进献贡物大手大脚地颁赐给杨氏五家。史书上说,开元以来,豪贵雄盛没有能比的过杨贵妃娘家的了。

唐玄宗对杨家到底纵容到何种地步,有件事可见一斑。

据说有一年上元节,杨家人夜里在长安游逛,与广宁公主的骑从争出西市门。

杨氏的奴仆仗势挥鞭误打了公主的衣服,公主掉落在马下。驸马郑昌裔急忙去扶公主,结果被杨氏奴仆的鞭子抽在脸上。

事后广宁公主哭着向玄宗告状,谁料玄宗只令杀杨家奴仆一人,并且将驸马郑昌裔免官,不许朝谒。

从此杨家更加专横,出入禁门没人敢问,京师的长吏都为之侧目。因此当时长安有歌谣说:“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

白居易所写的《长恨歌》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便来自这里。公元756年,手握重兵的安禄山、史思明造反,史称“安史之乱”。71岁的唐明皇与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宫中近侍和杨国忠等,打开城北禁苑的延秋门,由千余禁卫军护从仓惶向西南而去,欲逃蜀避难。

行至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北),禁卫军突然停步不前,龙武将军陈玄礼怕兵乱,将安史之乱怪罪于杨国忠,煽动士兵杀死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但仍不解围。唐玄宗问其故,高力士说:“杨贵妃系国忠之妹,在陛下左右,群臣担心贵妃将后来报复,个个忧心忡忡,请陛下裁断。”

百般无奈,玄宗只得含泪令高力士下达赐死令。倾国之色,绝代风华,极尽恩宠,却只得白绫自尽,草草下葬。后来,玄宗回到长安,还想着给杨贵妃迁葬。结果派去的人只带回了一个银香囊,说“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

对贵妃的死,玄宗耿耿难忘,忧虑难眠。甚至问仙访道,以求与贵妃相见。可以说,玄宗在风蚀残年的最后时光,都是在对贵妃的深深思念、痛苦和哀悼中度过的。

其实,对于国难,有罪的是玄宗而非玉环。无奈危难关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变成了单纯的美人与江山权衡利弊;风华绝代的贵妃,变成了政权博弈的筹码。

后世对杨贵妃有诸多传言,唯独没说过她干涉朝堂政事,可见她并不是一个有野心的女子。

如果当年玄宗没有强行将她迎进宫,或者她这一生就在大唐盛世里安安稳稳地过了。

不过,在得知自己被赐死时,杨贵妃倒是表现出少有的英雄气度。

清代剧本《长生殿》里写的好:“算来无计解军哗,残生甘愿罢。” 一个“罢”字,不仅道出她是为情献身,更是为国赴难。

当然,也有传言。当年禁军主帅陈玄礼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密谋,以宫女代死。

事后军方察验贵妃尸首者,仍为陈玄礼。因此以假乱真成功,杨贵妃由陈玄礼派出亲信护送,飞奔向南而逃至日本。

现在日本的山口县,也有一个贵妃墓。不论真假,只身流落他国异乡不得回,也是一种悲凉。众人皆说杨贵妃红颜薄命。观其一生,只可叹,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0

请问说杨贵妃是中华民族历史最大的罪人准确吗?

说实话本来不小心看到这个问题是不准备回答的,但是实在是忍不住。我觉得题主这个想法简直是荒谬至极。

为什么要把国家存亡的事情归到女人头上,难道这就是一个男人的所作所为吗?是,杨贵妃没有对唐玄宗提起任何政治上的谏言,也没有阻止唐玄宗重用杨国忠,难道就是她的错吗?唐玄宗作为一个君王,甚至是一个有才华有作为的君王,他就不能继续一直英明神武下去吗?

从古至今,总有那么一群人,将亡国的责任归于女子身上。贪图享乐安逸的是男子,而付出代价的确是女子。“红颜祸水”一词就是这么出现的。妲己褒姒妹喜,人称红颜祸水,但是她们只是男权政治下的牺牲品而已。

古还有昭君出塞,如果国家不够强盛,仅靠昭君一人就可以避免战争吗?既然不是,那么为什么要牺牲女子去和亲?

我们再说回杨贵妃,杨贵妃,她最初是唐玄宗的儿媳,在一个男权社会,在一个皇权至上的社会,她作为一个女子不能同时也拒绝不了唐玄宗的强取豪夺(她家人的命还要不要了)。另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随着杨贵妃的受宠程度增加,杨国忠都不可避免的会被重用。人与人的性格也不一样,你不能要求杨贵妃也有如长孙皇后一样可以劝谏的品格,同样人家也不能要求题主你有什么雄韬武略的才华啊!

最后的最后,唐明皇作为一代雄主,难道就是那么容易被女人左右的吗?一个国家由兴盛走向灭亡必定有其必然的原因,我们为什么非要把这个原因强加在女人身上呢?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