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根廷曾是南美洲第三经济体,资源丰富,国民收入高,按照人均GDP不少于8000美元、科学技术、社会福利等指标,确实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而现在成为发展中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一是社会制度不利本国长期发展;二是没有一个坚强的政党来领导国家;三是国家发展无序没有规化;四是国际环境影响等原因,经济发展由胜逐步变衰,各项指标达不到发展中国家标准,沦落为发展中国家。

最佳贡献者
2

阿根廷是拉美少有的以纯种白人占多数的国家,也是拉美地形最平坦的国家,还是拉美最盛产牛肉的国家。在殖民时期,这里印第安人很少,西班牙人无需与它们争夺土地,因此阿根廷成整个美洲最和平的地区。阿根廷于1816年独立,1853年建立联邦共和国。建国后,从1862 年开始,国家都由自由派领导,米特雷、萨米恩托及以后的几任总统都以极高的热情和决心,致力于自由主义思想的实现和国家的建设。从1870-1914年,这个时期是阿根廷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阿根廷确立了初级产品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出口经济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早期现代化,使阿根廷成为了20世纪初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此外,阿根廷早期繁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严重依赖外资,特别是严重依赖英国的资金。1913年,阿根廷一半的股市资本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其对外资强烈的依赖性,对独立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隐患。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四五十年,是拉丁美洲引进外资的黄金时期。期间,英国提供的资本相对别的国家来说比重是最大的,而阿根廷接受的投资额占英国对整个拉美投资的1 /3 以上。单一的经济增长模式,部分工业化,以及对英国资本的过分依赖,都为阿根廷经济衰退埋下了伏笔。

在经济衰退的同时,“政治衰退”症状也很明显。一战前阿根廷政局稳定,一战后,1930、1943、1955、1962、1966、1976,先后发生5次政变。在军人政权时期,军人拒绝革新,压榨百姓,不注重科技发展,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阿根廷经济失去活力。直到1989年,才实现60年来总统权力的首次民主交接。但,直到现在,阿根廷的政治稳定仍未完全实现。

此外,阿根廷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过多,而且经济政策饱受诟病。例如,上世纪90年代,阿根廷实行新自由经济政策,结果损害了阿根廷的进出口贸易,实行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让阿根廷在2001年的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尽管,发达的出口导向型农业曾是阿根廷的优势产业,但阿根廷政府在2006年开始,提高了小麦出口关税,并设置出口配额,后导致生产率下降,种植面积减少,阿根廷由小麦出口大国,最后因产量下降,出口严重受损,到2013年,农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已不明显。虽然阿根廷还是拉美三大经济体之一,但其经济始终游离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之外。

3


这个国家的面积是美国的三分之一,但人均可耕地面积是美国的将近2倍,且白银、铜矿、森林等各种物产丰富,而人口只有4000万,略多于我们中国的一个城市,重庆。所以人均资源的丰富,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无法比拟的。列举一种很多人不太关注的资源,便可见一斑,这种资源叫水资源。2008年,我们访问阿根廷,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机场一出来,放眼望去是一片汪洋。我们当时感叹,大西洋[-0.79% 资金 研报]真是浩瀚无边,接待我们的阿根廷人乐了,说这不是大西洋,这是一条河。阿根廷的拉普拉多河,入海口有上百公里。我说你们阿根廷人什么都不用干,100年之后地球上最缺的是淡水,你们只要向中国人出口淡水就可以活得很好。

1913年阿根廷和美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人均GDP都在4000美元左右。100年后的今天,美国人均GDP达到了4万8千美元,阿根廷仍在缓慢的增长和各种社会矛盾中挣扎。可见国家与国家长期的竞争,在于体制和机制。

20世纪初欧美人看阿根廷人之富有,大约如今人看中东石油土豪。现在它却成了历史学者研究民粹主义祸害的样本。阿根廷衰落的原因很简单:从贝隆时代起,政府就在军人和民粹之间摇摆,内乱外战交织,通胀率居高不下,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在它衰落的另一端呢,当初的繁荣又是怎么回事?

在很多人眼中,这种疑问纯属多余。阿根廷地理太优越了,全国大量土地是优良草场和耕地,沿大西洋有绵长海岸线,布宜这个大港口几乎是整个南锥体进出口的通道。由于历史关系,阿根廷牛肉拥有欧洲这个巨大的大市场。如此天赐福地,想不发达都难。

可是阿根廷自1816年独立以后(那时称拉普拉塔联合省)就和拉美各国一样,陷入到长期军阀混战和考迪罗统治。为何到19世纪后期,阿根廷从南美各国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发达国家呢?深入阅读历史就能发现,19世纪末阿根廷之崛起,不是因为“上帝赐福”或“自然而然”,而是当时政治家有意识贯彻自由政策,遏制落后力量,精心“养育”的成果。

阿根廷最后一位着名的考迪罗是胡安-罗萨斯将军。像后来法西斯一样,罗萨斯热衷于通过恐怖活动清除异己。他代表了当时农场主野蛮势力(其本人是腌肉厂老板,下台后流亡英国继续经营农场),野蛮、强横和仇视外国资本和移民。罗萨斯的统治给了当时知识分子很深的刺激。阿根廷向何处去,成为摆在后来者面前必须回答的问题。幸运的是,罗萨斯之后的阿根廷政治人物大多选择了宪政、贸易和自由放任。

胡安-阿尔韦迪,一位深受欧洲启蒙思潮影响的知识分子,曾因反对罗萨斯统治而流亡智利。罗萨斯倒台后,他回国为阿根廷设计宪法。奴隶制被正式废除,自由贸易、信仰自由、移民自由等基本原则被确立下来。阿尔韦迪对政府的认识是这样的:“政府代表消费而非生产”,“没有比政府更糟的农民、商人和制造商。”同时,阿尔韦迪还对个人权利、自由贸易、移民的好处有过精彩分析。他的格言是“统治就是移民”。

萨门托总统,一位学者型政治家。他曾写了一本书《文明与野蛮》,激烈批判阿根廷传统文化。他认为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乡村生活和等级习俗是野蛮的,贸易带来的法律、尊重私人财产、城市生活才是文明。萨门托也是移民的极力鼓吹者,他说,应该使阿根廷成为欧洲移民的祖国,让他们自由工作和融合。“移民的聚集会使土地得到开垦,促使城市出现、河流通航、市场繁荣,因为他们会从欧洲带来知识、工业和创造文明国家的工具。”

罗卡总统,一位强有力的军人。在他任期内,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特殊地位得到了解决。长期以来,布宜港的关税利益集团总是倾向于提高关税,保护本地产业,为此还发生过脱离联邦的事情。罗卡将军赢得选举并粉碎了布宜人的叛乱,实现了阿根廷名符其实的统一。1880年起,罗卡将军所在的国家自治党长期执政,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一直持续在20世纪。

当时全世界最流行的思潮正是天赋人权、保护私产、自由贸易。阿根廷政治家多都是受过自由思想熏陶的学者,他们把握到了繁荣的真正原因,持之以恒地和保守势力作斗争。19世纪70年代,阿根廷给世人的印象还是贫困落后,印第安人还在袭扰着布尔诺斯以外的内陆地区。从1880年到1913年,阿根廷年均GDP增长超过6%,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这段时期成了阿根廷历史上的“美好时代”。

阿根廷繁荣一直持续到1930年代。随着经济大萧条波及国内,国内的法西斯主义和民粹主义兴盛起来。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自由贸易被抛弃,政府征收高关税,限制农产品[0.92% 资金 研报]出口,并建立起配套齐全但是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阿根廷繁荣的原因被遗忘了,自由贸易理论遭到嘲笑。长相漂亮,说话动听,但是却狭隘狂热的贝隆夫妇成了新的国家偶像。

2012年贝隆夫人去世60周年,克里斯蒂娜总统(她和丈夫基什内尔总统两人搭档,酷似六十年前的贝隆夫妇)宣布,阿根廷将发行新版100比索纸币,将贝隆夫人的头像取代罗卡总统。就在这一年,阿根廷在牛肉出口国的排名中被挤出前十,甚至远低于它的邻国乌拉圭和巴拉圭。这个曾经的“欧洲肉库”,已经沦落到需要控制出口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地步。草原阳光依昔如旧,政策气候大不如前,经济已经在走下坡路,上帝再多垂爱也无法改变。

4

提起阿根廷会想起什么呢?足球和探戈。如果提起阿根廷的经济和军事就乏善可陈了,然而20世纪初的阿根廷被誉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有南美巴黎之称,在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超过了法国和德国,一时间一向以富裕发达著称的欧洲竟向阿根廷投去艳羡的目光。当时的阿根廷不仅拥有充足的财富,在文化软实力上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为世界贡献了圣马丁、庇隆、切·格瓦拉这样的政治精英和博尔赫斯这样的文豪。就是这样一个曾经令世人艳羡的发达国家在20世纪后半叶却一步步陷入发展困境,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发起的“五月革命”使阿根廷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独立之初的阿根廷曾一度遭受欧洲列强的干涉和内战的困扰,1861年巴托洛梅·米特雷在阿根廷内战中获得最终的胜利并当选为国家重新统一后的首任总统。他同他的继任者多明戈·福斯蒂诺·萨米恩托和尼古拉斯·阿韦利亚内达建立了现代阿根廷国家的基础。1864年阿根廷参加了三国同盟战争,获得原巴拉圭领土的一部分。第二次荒漠远征将原住民当作发展的障碍予以清除,使阿根廷抢先征服了巴塔哥尼亚。

从1880年上任的胡利奥·阿根蒂诺·罗卡开始,经济自由政策得到连续十届联邦政府的加强,政策激励下的欧洲入境移民潮重塑了阿根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面貌。从1870年到1910年移民潮和死亡率的降低使人口翻了五番;铁路里程从503公里陡增至31,104公里;小麦年出口从10万吨增至250万吨,海上冷冻船的应用促使牛肉年出口从2.5万吨增至36.5万吨,令阿根廷跻身于世界出口五强之列;归功于世俗的免费公共义务教育系统,识字率从22%激增至65%,比大多数拉美国家五十年后的水平还高。1908年阿根廷成为世界第七经济大国,人均收入与德国比肩,布宜诺斯艾利斯也正是在这时从“大农村”转身成为国际化的“南美巴黎”。

这一时期阿根廷的经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阿根廷政局的稳定:胡利奥·阿根蒂诺·罗卡向公众提出了“和平和管理”的建设纲领。在这一纲领的指导下阿根廷成立了国家自治党,此后直到1930年通过议会合法选举的政党政治来治理国家的模式使阿根廷得以享受了50年的和平发展时光。由于地方势力全被胡利奥·阿根蒂诺·罗卡压制,阿根廷得以摆脱此前阿根廷长达70年的政治混乱,在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下阿根廷政府得以集中精神致力于经济发展建设。阿根廷是一个拥有丰富的农业和矿产资源的大国,于是阿根廷政府大力引入外资重点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出口。不得不说这一时期的阿根廷足够幸运——19世纪晚期国际市场上的羊毛需求大量增长,而阿根廷的美利奴羊在当时可谓是享誉全球的良种羊。到1890年阿根廷靠着这种良种羊实现了年出口羊毛1400万吨。1900年后由于英国对冷冻肉类的需求大幅增长,阿根廷又开始大力发展肉用羊的养殖,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英国30%的新鲜羊肉和45%的活羊都是由阿根廷进口的。一战前夕阿根廷每年加工出口冷鲜牛肉44.08万吨、羊肉6.61万吨。这一时期阿根廷不仅利用外资发展了自己的农业生产,也同样将其用于铁路系统的建设:在1880年胡利奥·阿根蒂诺·罗卡刚结束阿根廷此前70年的混乱局面时整个阿根廷只有2200公里的铁路,到了34年后的1914年阿根廷全国铁路总长度增加到35000公里,增长近16倍。铁路建设进一步加深了阿根廷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以致于以前较为贫困的偏远地区终于可以通过铁路线将本地特产对外销售了,这一时期阿根廷的葡萄酒和白糖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为阿根廷赚取了客观的外汇收益,阿根廷再利用取得的外汇收益扩大再生产以实现良性循环。

1910年阿根廷的小麦种植业发展也具备挑战美国作为小麦最大出口国的实力了。这时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全城布满有轨交通,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有来自英国的燃气公司提供照明服务。电报和电话线将全国各地联系起来,由英国人投资和设计的港口矗立在总统府对面,以满足全国猛增了8倍的沿海和河流航运需求。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阿根廷的国民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全民识字率已达62%,要知道我国的全民识字率在经过新中国的数十年的扫盲培训后才在1980年达到65.5%。当其他拉美国家还在内战和贫困中苦苦挣扎之时阿根廷已有59%的适龄儿童得以入学,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83%。然而当时就有经济学家在阿根廷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国家的高速发展表象之下发现了潜藏的问题:大地主寡头垄断了广袤的土地,使阿根廷的财富集中现象比美国严重得多。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大地主寡头们不愿将资金投入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然而对他们而言极为陌生的重工业和基础建设等领域,这就导致了阿根廷几乎所有出口商品都集中在替代性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之上,这就犯了经济学上的一个大忌“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与此同时由于阿根廷的大地主寡头们缺乏投资兴趣,以致于像铁路这种事关国家经济命脉的产业几乎完全依赖于外资,阿根廷经济从属于英国的现象日益严重。大地主寡头对经济资源的垄断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样也是政治问题——在新兴中产阶层反对寡头统治集团,要求政治民主的呼声中1891年激进公民联盟(激进党)成立了。武装起义的威胁促使保守派总统罗克·萨恩斯·佩尼亚于1912年制定了普通男性无记名投票法。于是激进党领袖伊波利托·伊里戈延得以于1916年当选总统。他推行社会经济改革,将家庭农场主和小型企业纳入援助范围。

时光来到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也波及到了阿根廷:由于世界主要大国几乎都被卷入这场经济危机之中,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可以用来购买阿根廷的农牧产品的资金严重缩水,大家都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阿根廷的农牧产品出现严重滞销。1930年何塞·费利克斯·乌里武鲁在军事政变中推翻了对大萧条束手无策的伊里戈延,由此开启了阿根廷军事政变的历史大幕,在此后的十年中阿根廷一直由军政府执政,过去的寡头政治与选举舞弊死灰复燃。1946年胡安·庇隆赢得阿根廷大选,他上台后将关键的工业与公共设施收归国有,提升了工资与工作环境,还清所有外债,并几乎实现了充分就业。他的妻子爱娃·庇隆发挥了核心的政治作用:1947年她推动国会授予女性参政权,并为弱势群体带去空前的社会救济。1951年庇隆顺利获得连任,然而超支很快耗尽了二战带来的巨额外汇。经济下滑、腐败盛行、夫人光环的褪去,加上离婚法通过造成的与天主教会之间的矛盾,使其渐失执政基础。1955年海军在刺杀总统的起事中轰炸了五月广场,几个月后在军方自所谓的解放者革命中庇隆被迫下台,流亡西班牙。

庇隆下台后阿根廷再度进入军政府执政状态,这时的阿根廷早已不复当年——拉美地区远离世界格局的中心热点地区固然使阿根廷得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避免遭受战火蹂躏,但也使阿根廷错过了发展自身军事科技的机会。当美国凭借先进的军事科技和庞大的经济体量崛起成为世界霸主时阿根廷正不可逆转地走下坡路,甚至当二战结束后欧美国家将注意力转移到国内经济建设并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阿根廷却在不断发生政变和刺杀事件,国家政局极为动荡不安。重新上台执政的军政府无力解决国内经济面临的困境,于是寄希望于发动一场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英阿马岛战争就此爆发,结果阿根廷却被英国暴揍了一顿。这直接导致军政府权威扫地,民选政府重新上台执政。1989年卡洛斯·梅内姆在竞选中获胜,他开始拥抱新自由主义:固定汇率、放开商业管制、实行私有化,并拆除贸易壁垒,暂时重振了经济。然而在1998年——我们中国人应该比较清楚这个年份,因为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地区行使主权的第二年就遭遇亚洲金融风暴,当时中国政府沉着冷静地处理好了这次金融风暴。也许我们难以想象的是这场被称为亚洲金融风暴的危机事件居然也波及到了远在大洋彼岸的阿根廷:阿根廷汇率缺乏弹性、严重依赖外资的弊端在这场危机中暴露无遗,引发了外资撤出、出口崩溃、大量企业破产的危局。后来在新凯恩斯学派经济政策鼓励下危机告终,显著的财政和贸易盈余得以实现。

目前的阿根廷是拉美第三大经济体,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高文化修养的人民、对外开放政策和多元工业体系。它有着“极高”等级的人类发展指数和较接近发达水平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具有规模相当大的国内市场和增长中的高科技产业份额。然而高通货膨胀却是阿根廷经济数十年的顽疾:2013年的官方通胀率为10.2%,而民间估计值为25%,引发对于操纵统计数据的舆论热议。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从2002年起得到改善,位列“中等”级别的基尼系数低于多数拉美国家,但贫富差距依然明显。虽然大部分债务已经得到解决,但在2014年7月31日美国法官判决阿根廷全额偿还“秃鹫基金”于2001年阿根廷债务违约后购买的违约债券之后,该国再次遭遇债务危机。而在透明国际2012年度贪污感知指数中,阿根廷在178个国家中位列第102。回顾阿根廷的发展历程:20世纪早期的阿根廷一度发展成为世界第七富有的国家。直到20世纪中叶它仍是第十五大经济体,但不稳定的经济政策、过低的储蓄率和落后的国际竞争力将它拖入中上收入国家的行列中。今天的阿根廷就其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水平等多方面综合衡量基本算是一个新兴发展中大国,正因为如此阿根廷也是二十国集团这一重要国际组织的成员,不过基本属于在集团内部垫底的角色——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数据:阿根廷以541748百万美元的GDP总量成为二十国集团成员中GDP总量垫底者。

截至2014年阿根廷拥有三军总兵力7.89万人,准军事部队3.7万人,此外还有预备役部队37.5万人。阿根廷面临的经济窘境同样影响到其军备建设——阿根廷是南美地区军费开支最低的国家之一:2014年国防预算为465.6亿比索,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5%,低于南美地区平均水平。1968年10月阿根廷曾从荷兰手中购入“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虽经过三次现代化改装,但性能仍然较差。阿海军原计划80年代末期对它再进行一次现代化改装,但此后一直未能进行。随着该航母在1993年退役阿根廷拥有航母已成为历史。要说如今阿根廷的国际影响力还真不算大,可能除了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和美洲杯比赛之外,我们很难见到阿根廷出现在国际新闻头版头条的位置。如果是论足球强国排名的话,阿根廷不仅榜上有名,而且绝对位列前茅——两次获得世界杯冠军、3次亚军,14次夺得美洲杯冠军,马拉多纳更是征服了整整一代球迷,当然如今的梅西也不错。然而在足球之外的领域阿根廷的发展水平实在不敢让人恭维,想想19世纪最后40年和20世纪的前30年里阿根廷的黄金时代甚至还曾是一个综合国力在美国之上的美洲霸主。再看看今天的阿根廷瞬间有恍如隔世的赶脚。

5

因为阿根廷自马岛失利后,通过美国人的调停才免于后续战火,但前提是必须大面积种植美国转基因农作物,由于一些未知毒素的浸害,阿根廷人变得越来越蠢越糢糊,所以从发达国家变成了发展中国家。

6

"被"成为吧。

不知道何时阿根廷在国人眼里成了发达国家——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阿根廷充其量只能是拉美国家中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是世界粮食和肉类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阿根廷的辉煌开始二十世纪初——阿根廷改变了单一畜牧业发展模式,一举成了发达的农牧业,现代化工业同时开始发展的国家。二战后,美国人开始投资阿根廷;有了美国人的眷顾,二十世纪60车代阿根廷GDP以每年增长约5%,70年代中期.受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内政局动荡的影响,经济停滞不前。进入80年代后,由于债务危机的加剧,阿根廷始终未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可能长期内也难以改观。

经济止步不前,国内市场疲软,两极分化严重,这样的人国家是发达国家吗?

7

阿根廷为何会由发达国家变为发展中国家?阿根廷这个国家确实在过去的100多年里经历过看似不可思议的发展历程,由世界人均GDP排名前十的国家逐渐掉落到现在甚至无法被列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之中。那么这一百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阿根廷为何“发达”?

阿根廷的黄金时代是大约一百年前。在1909年,当时阿根廷的人均GDP排名世界第8位,只有比利时、瑞士、英国和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比阿根廷的人均GDP更高。当时阿根廷的人均GDP比意大利高50%,比日本高180%,是邻国巴西的5倍。但到2000年时,阿根廷的人均GDP却已经不到意大利和日本50%了,那么这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1910年代阿根廷农业的繁荣景象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阿根廷在当时为何发达。其实阿根廷当时的发达是比较早地打开了外国市场的结果。因为阿根廷当时经济发达最主要的原因是依靠向美国和欧洲出口牛肉和谷物等农产品。但阿根廷的好日子在1914年却到了头,因为在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一战爆发,之前阿根廷主要的海外投资来源地英国深陷战争泥潭,无力再向阿根廷提供大量投资,而第二件事则恐怕是很多国内的朋友想不到的,就是巴拿马运河的开通。

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后,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航运路线大大缩短,无需再绕行位于南美洲最南端的阿根廷等国,这使得国际资本可以更加容易地把资金投向亚太以及加勒比地区。而在同一时期,正在崛起的美国则把阿根廷视为了重要的潜在竞争对手。而这时阿根廷经济的致命缺陷也逐渐显露了出来,即完全依靠向海外市场出口农产品,其国内的工业化严重不足。

1920年代阿根廷勘探石油的场景

但没有工业化其实也不完全是阿根廷自身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阿根廷国内用于进行工业化改革的能源严重不足,因为阿根廷国内是既缺煤炭,又缺水电资源,所以其国内在当时水电和火电都无法发展。而从20世纪初开始在阿根廷国土及周边海域寻找石油的努力效果又很不理想,所以阿根廷始终没有获得足以支持其进行大规模工业化改革的能源,这样在20世纪上半叶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浪潮之中,阿根廷就逐渐开始落伍了。

贫富差距与政治动荡

而且阿根廷虽然在20世纪初曾经有过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但却始终是处于一种贫富极其悬殊的状态。所以当时阿根廷的经济虽然显得比较好,其实财富主要集中在极少数拥有庞大农场和数百万牲畜的农场主和牧场主,以及少数极度腐败的政府官员手中,而普通阿根廷人则生活极度贫困,其实并没有在阿根廷的经济增长中获益。

1930年代阿根廷大量失业工人排队领救济

在1946年,以改变阿根廷贫富悬殊状况为号召的贝隆当选阿根廷总统。在他任内,阿根廷的工会获得了很大的权利,阿根廷很快转变成了不同群体组织相互商讨确定资源分配的社团主义国家。而这一时期,阿根廷经济也出现了一定复苏,在1952年,阿根廷不但还清了所有外债,而且还对外出借了50亿美元,成为了一个债权国。

但贝隆时代却是一个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时代,政府对于进口商品设置了大量障碍,使阿根廷经济与当时快速发展的国际市场几乎完全隔绝。这一时期虽然阿根廷经济还在持续增长,但增速已经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南美邻国。同时由于其国内的土地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农场主手中,所以阿根廷国内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仍然没能得到解决。

1945年阿根廷的职业技术学校,贝隆曾试图通过提高工人待遇实现阿根廷的工业化,但最终也没能成功

而在1955年,阿根廷发生政变,贝隆被推翻。在之后短短21年时间内,阿根廷接连发生了四次政变,每次政变之后其经济政策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很多时候经常是反复做无用功,阿根廷经济也就在这种政治动荡中完全陷入停滞,最终也完成了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完美”转身。


所以总体来看,阿根廷经济虽然有过辉煌时期,但却先天不足,其国内迟迟没有完成工业化转型,对海外市场依赖度太高,所以巴拿马运河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其经济影响特别大,而后来阿根廷又陷入了军事独裁和频繁更换政权的泥潭。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由“发达”到“发展中”的演变。

8

说到阿根廷,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阿根廷的足球,但是却很少人能够记起曾经的阿根廷经济在世界上可是属于数一数二的发达国家。阿根廷位于拉丁美洲,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八,是拉丁美洲主要大国之一, 在上世纪初期曾经是世界上最富足的国家之一, 其经济总量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甚至超过当时的美国、德国等欧洲的绝大多数国家。

阿根廷经济在20世纪初能够成为发达国家最主要的就是依靠他的第一产业,即农业和畜牧业。阿根廷靠向欧洲出口农牧产品起家,通过贸易在20世纪20年的曾一度成为世界上第八大经济强国,其当时农业现代化与专业化程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但是由于20世界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国际市场对于农牧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减少,使得阿根廷陷入了困境。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阿根廷的出口逐渐放缓,而同时阿根廷政府对于工业采取的措施为主要以进口为主,而不是本国自身发展工业,使得本国国内工业发展较弱,需要大量的进口工业产品。第一产业所代表的农副产品所带来的附加值往往较低,使得阿根廷的国际贸易开始出现贸易逆差,也就是进口远远多于出口,外汇短缺就逐渐开始出现了,导致本国货币逐渐发生贬值。

另外,由于阿根廷政治原因的影响,阿根廷有着强大的劳工组织,使得阿根廷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工资存在刚性,工资上涨后不易于下降,使得阿根廷企业的竞争力下降,能力受到限制。同时由于阿根廷居民国内储蓄率低,国内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提供给国内企业投资,导致国内投资受限。

最重要的是阿根廷有着严重的通货膨胀,由于政府的财政出现了财政赤字,要么开源要么节流,阿根廷政府又不对雇员降工资,所以阿根廷政府通过增发货币和借入外债来弥补财政赤字,而借入的外债往往又成为了爆发阿根廷债务危机的一个契机,所以这几十年来,阿根廷磕磕碰碰的发展下,时不时就会发生经济危机。

多种原因作用下,使得阿根廷由以前的世界第八大经济强国成为国际上欠钱不还的老赖了。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有着稳定的经济环境,阿根廷高居不下的通货膨胀率不稳定的外汇汇率是影响来阿投资的最主要障碍,阿根廷本身投资又不足,引进外资又不行,所以阿根廷的经济发展很萎靡。

欢迎各位留留言评论,喜欢的麻烦点赞关注。

阿根廷历年GDP数据

9

相对于巅峰时代,如今的阿根廷的确已经衰落了不少。然而即便是当年,阿根廷也并非是发达国家,只是有成为世界强国的苗头。曾经的阿根廷富有而强盛,发展迅速,然而当火焰熊熊燃烧的时候,却骤然熄灭。

曾经的阿根廷,强大到难以想象

阿根廷面积超过27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领土比较辽阔的国家之一。原本作为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的阿根廷,是拉丁美洲少数几个以欧洲白人移民后裔为主的国家

19世纪70年代以后,大规模的移民涌入与本土人口增长率的提升使得阿根廷的人口陡增了5倍以上,当时的阿根廷就拥有超过3万公里的铁路网,小麦年出口量超过250万吨,65%以上国民都受过教育。1908年,阿根廷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成为了全球第七大经济体,与当时的德意志几乎相等

昙花一现,梦幻泡影般的阿根廷奇迹

当年的阿根廷经济相当发达,然而曾经的阿根廷是“富而不强”。阿根廷当时的经济,主要依赖于其广袤国土上丰富的资源

阿根廷地广人稀,拥有非常丰富的煤矿、石油、森林、铁矿等,最重要的是阿根廷拥有潘帕斯草原等富饶的土地,出产大量的粮食、乳畜业产品。

当时阿根廷虽然是全球第五大出口国,但几乎没什么工业产品,几乎都是矿产与农产品。这样的经济构成,也就注定了阿根廷经济发展的脆弱性。

然而,20世纪30年代以后,阿根廷经历了全球经济大萧条,二战以后“庇隆主义”兴盛起来,但这种花架子始终坚持不了多久。很快,阿根廷国内经历了多次政局动荡更迭,经济局势迅速恶化衰落。

如今的阿根廷,仍旧是拉丁美洲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巴西与墨西哥。凭借丰富的资源与富饶的农业产出,阿根廷的经济状况也不算太差,但与发达国家还是相去甚远

10

阿根廷衰落的最单一原因是政治动荡,始于1930年,当时军政府开始执政,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立宪政府。

采用进口替代而不是促进出口的糟糕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将资源从该国具有相对优势的地方(即农业)转移到该国具有相对劣势的产业中。

进口变电站于1975年结束。但是,宏观经济转向了更高的政府支出和更高的工资,这使该国陷入了高通胀。1990年代的独裁统治使该国陷入高外债陷阱,那里的债务占GDP的四分之三。

更为失败的宏观经济政策导致衰退,违约和货币贬值,使经济状况恶化,最终导致采用美元化。该国失去了对其货币政策的控制。2005年至2014年期间发生了新的违约。该国现在正在恢复。

阿根廷经济的补救措施是政治稳定和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这需要阿根廷所有积极参与者的经济共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