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这是老人家在《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明确提到的。长征的胜利锤炼了党和军队,宣传了党的革命理想,为我党夺取政权奠定了基础。
但是长征却是一次迫不得已的军事战略转移,要说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那真是数不胜数。
首先,被五十万国民党军围困在江西和闽西苏区的中央红军需要直面对手布防严密的层层防线。虽然在中央红军在短时间内就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四道封锁线,但自身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伤亡。尤其在突破桂系军阀防守的湘江过程中,红军总体伤亡和失踪近四万人,红八军团、三十四师等部队基本上全军覆没。惨痛的损失逼迫党和红军的领导层不得不进行总结和反思。最终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召开的。
湘江战役示意图
其次,大规模远距离行军的红军部队还面临没有后方补给的窘境。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量的粮草辎重是大部队作战并获取胜利的必要条件。离开了根据地的红军部队已经不可能再有任何的辎重补给。一支人困马乏又缺乏粮食、弹药、药品、被服的军队要不断和武装到牙齿的中央军追军以及颇具战斗力的地方军阀作战,难度可想而知。
红军吃剩的皮带
再者,纵使军民关系融洽的红军也需要面对沿途各族群众的误解。自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以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下的红军逐渐彻底进化为了一支与人民群众血脉相通的革命军队。根据地的群众不仅砸锅卖铁支援前线,还把大量的青壮年送到部队参军。但是,长征途中就不比苏区了。国民党反动派对沿途群众进行了大量的不实宣传,致使人民群众对我党和红军抱有深深的戒心。许多时候,不仅粮食难以购买,红军落单的战士还经常遭到反动民团和少数民族武装的偷袭。但深入贯彻我党群众路线的红军指战员还是化解了这个问题,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举行的彝海结盟就是范例。
彝海结盟
还有,连续作战已疲劳不堪、缺粮少药的红军指战员还需要面临行军途中严酷自然环境的折磨。前有拦截、后有追兵、空中还有敌人的侦察机,为最大限度规避敌军的袭扰,红军部队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人迹罕至的地区行军。这些地区往往气候不是极其炎热就是极其寒冷,要不就是藻泽、瘴气密布,或者地势险要难以通过。里面最有名的就是位于四川藏区境内的雪山、草地以及天险大渡河、金沙江了。任何一个都令人望而却步。
翻雪山
过草地
最后,红军还需要面对内部领导层的严重分歧。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就是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代理人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的。长征前期,左的错误思想在党和红军中还占据主导地位,坚持硬碰硬的策略使得土地革命的成果险些葬送在湘黔地区。
遵义会议
然而,红军都是钢铁汉、革命的理想高于天,这些客观和主观的困难最终没有能够打倒信仰坚定的党和红军。在老人家拨乱反正般的正确领导下,红军终于还是战胜了这些困难。中国革命的曙光也在长征这段看似最黑暗和痛苦的过程中逐渐清晰地显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