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中的精锐部队,有曹操的青州骑,还有西凉军。青州骑,是在公元一九二年,曹操带兵镇压黄巾军起义,收得了三十多万降兵之后,从中挑选出战斗力强大的精锐组成的一支军队。

而西凉军,是汉末三国时期,对凉州军的称呼。西凉军分为两支,其中一支就是无恶不作、残暴嗜血的董卓率领的。在董卓被自己认的干儿子吕布杀死之后,这支军队就由李傕带领了。而第二支就是马腾、韩遂的部队,马腾死后,就由他的儿子马超率领。

西凉军的战斗力可谓是十分强悍,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剽悍之余还不怕死。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马超能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抱头鼠窜,靠的可不仅仅是马超的勇武过人,更是西凉军威猛的战斗力。

然而《三国演义》中,有一支部队却是十分的神秘,全书中就出现过两次,它就是关羽手下的五百校刀手。

五百校刀手的首次出现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云长领了将令,引关平、周仓并五百校刀手,投华容道埋伏去了。而就是这五百校刀手,在华容道一字排开,就把曹军吓得屁滚尿流:“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最后还是曹操和关羽叙旧套近乎,说《春秋》大义,苦苦求情,重情重义而又心软的关羽看才顶着被杀头的风险把曹操给放了。

校刀手的第二次出现,是在关羽攻取长沙的时候,关羽对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十分自信:“军师何故长别人锐气,灭自己威风?量一老卒,何足道哉!关某不须用三千军,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决定斩黄忠、韩玄之首,献来麾下。”但黄忠和关羽足足大战了一百回合,关羽用拖刀计才胜了黄忠,最后还被百步穿杨的黄忠射了一箭在帽缨上。长沙的攻取,功劳都在魏延的反水投靠,关羽才得以迅速的取下长沙。

五百校刀手仅仅出场两次,除此以外,全书中再也没有这支部队的影子。但这支部队却一次都没有出手,让人完全不知道他们的战斗力水准。有几个点也十分让人疑惑,首先是这支部队到底是一支什么性质的部队?“五百校刀手”,究竟什么是“校刀手”?关羽是如何训练出这支部队的?

五百校刀手是什么样性质的部队?

种种迹象表明,这支部队,应当算是关羽的私人部队,也可以称之为“私兵”。《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本人生活的明代后期,就是私兵大行其道的时期。主要是因为明朝的正规军战斗力羸弱,许多人便训练自己的私人武装,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就是典型的私兵。

而在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的势力膨胀,兼并了大量的地产,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自然要招募私人武装。在和平时期,这种武装受到政府的限制,否则随随便便就能形成地方割据。而在黄巾军起义之后,各地方诸侯就以自己的私兵为基础割据一方,争霸天下。曹操、袁绍、孙坚等人正是以自己的私兵为骨干,或将自己指挥的政府军也变为自己的私兵,作为组织军队的基础。

私兵在历史上广泛存在,譬如岳家军、戚家军、近代李鸿章的淮军、曾国藩的湘军、都是私兵。

私兵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对组建他的主帅绝对忠诚,除此之外,各种规章和训练制度都由主帅自己制定,往往战斗力较强。关羽的五百校刀手,自然也是关羽的“得意门生”。

什么是“校刀手”?

将“校刀手”直接理解为拿刀的卫士?这样未免太过武断。实际上校刀手的“校”,应当是一个通假字,不读作xiào,而读作jiào,理解为较量、比较都可以。从字面意思上我们不难看出,校刀手,自然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一支战斗力远强于普通军队的精锐。

那校刀手拿的是什么刀?三国时期,刀在军队中的使用十分广泛,已经取代了剑的地位,甚至在传统的刀剑之乡吴越等地,刀也取代了剑。如凌统在宴会上面对自己的杀父仇人甘宁,就想趁着舞刀的机会杀死甘宁,而不是舞剑。军队中普遍使用的武器是环首刀,且当时的锻造工艺也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环首刀加盾牌,应当是五百校刀手的标配。

关羽如何训练出这样一支部队?

关羽首先应当训练的,是这支部队的胆气。也就是通过教育,使这支部队有极强核心凝聚力、纪律严明,最重要的是绝对忠诚于自己。在这一点上,关羽靠自己的忠义形象言传身教,自然是最好的办法。其次是队列,短小精悍的五百校刀手,自然得是整齐划一,在面对敌人的时候能迅速的一字排开,旗帜鲜明,而不是“八”字排开,成为人的笑柄。最后,对这支近乎于自己亲信的部队,关羽也少不了亲授武艺,这样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自然能远胜于普通武装。

那关羽是何时发展起来这么一支部队的?其实在《三国演义》中也有线索可寻觅。起初关羽在跟随刘备的时候,可以说是十分艰苦,用“惨”,来形容也不过分,被人打得到处跑,基本是刚坐稳就得走,最后还累得关二爷“千里走单骑”。这段时期,自然不可能组建什么“五百校刀手”。

而“五百”这个数字的首次出现,是在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离开新野之后,“修书令云长同孙乾领五百军往江夏求救。”,虽没有明说这五百人就是关羽引以为傲的校刀手,但极有可能就是其雏形。

以上,我们基本弄清了“五百校刀手”的性质,还有两个疑问:1.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为何没有一点这支部队的影子,只有残兵败将?2.罗贯中为何描绘这样一支部队?

对于第一点,我们无法获悉明确的答案,只能供大家猜测,也许是关羽注定要被安排赴死吧。

至于第二点,其实道理很简单,不妨把这支部队看作是关羽的仪仗队。其两次出场都是为了撑一撑关二爷的威风,实质上就是罗贯中为了刻画关羽高大形象的特意安排。

文:江暮云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兵制》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佳贡献者
2

刚好看了 万历丰臣 的原创文章,觉得分析的很对,来回答一下

所谓的五百校刀手实际上只是关羽的亲卫队,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性质。古时候,乃至现在的很多国家,君主为了防止部下将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就设置了一种制度:调兵权和统兵权的分离。在平时,所有的军队只有君主才拥有支配权,君主的将领对军队没有统帅和指挥的权力。遇到战事,君主才将军队派遣给将领指挥,同时发给印信(比如虎符),这时候将领才有统兵权。到战事结束,统兵的将领又要将印信缴给君主,军队则重归君主支配。

调兵权和统兵权的分离,就是使将领不能长时间地掌握部队,从而防止了拥兵自重的可能。刘备集团在驻扎荆州后,可能也实行了这种制度。平时调动军队的权力都在刘备和诸葛亮的手中,关羽、张飞和赵云等将领平时都不直接掌握军队。如果要出征,刘备和诸葛亮才将军队的临时指挥权交给他们。战事结束,军队又回归刘备手中。

而关羽的五百校刀手就是和刘备的正规军相对的,属于关羽自己的亲卫军。这些亲卫军无论在平常还是战时,都不归君主支配,他们负责关羽日常的警卫、仪仗和其他一些任务。亲卫军有三个特点,一是战斗力肯定要比一般军队强,这样才能胜任将领的保卫任务;二是对将领要绝对忠心;三是数量肯定不能多,多的话又会造成将领的佣兵自重。所以关羽的这支亲卫军也就500人,而关平和周仓就是这支亲卫军的指挥(警卫营正副营长)。

3

我们熟悉的精锐部队有曹操的青州骑,而“五百校刀手”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比较神秘的一支部队了,全书中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关羽在华容道阻击曹军时出现过,第二次是在关羽攻打长沙的时候出现的,除此之外,我们就再也没有找到这支部队的踪迹了,那么这支部队究竟是什么样的队伍呢?

校刀手,乍一看的意思就是拿刀的卫士,但实际上,“校刀手”的“校”不读xiào,而应当读作jiào,应该是个通假字,通“较”,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比较的意思。从这个词的意思我们就能看出,“校刀手”,应该就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一支精锐部队

这支部队,就是关羽训练出来的一支特种兵,作战能力可以说很强,关羽对这支队伍的战斗力也是十分自信。在关羽华容道阻截曹操的时候,五百名校刀手一字排开,就把溃不成军的曹军吓得屁滚尿流;关羽甚至认为单靠这五百人就可以攻城,在关羽攻打长沙的时候,就和诸葛亮夸海口:“只需与某五百校刀手,便可取下长沙。”至于关羽如何训练出来这么一支战斗力强的部队,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而最让人疑惑不解的是,自从打长沙之后,这五百名校刀手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到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身边就只有三百余名残兵败将,丝毫不见这支精锐的影子。“校刀手”倒有点仪仗队的意思,完全就是撑了撑关羽出场的威风,没有发挥出彩的战斗力。至于这支部队到底去哪里了,我们便不得而知了。

4

校刀手以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就是:以较量为主的持刀士卒,可以理解为:擅长格斗,并以刀为武器的一批士卒,这里的刀应该就是东汉闻名的环首刀,这是一种近身肉搏的短刀,刀长一般在1米~1.2米左右,到了三国时期,基本上人手一把环首刀。

三国时期的士兵虽然配备了环首刀,但每个的士兵的武器不仅仅只有一把环首刀,因为环首刀是近战兵器,因此士兵除了环首刀之外,还有长兵器,比如长戟和长矛,再来看关羽手下的五百校刀手,似乎除了环首刀之外,没有记载过他们使用长兵器。

环首刀

三国演义中,关羽出身低微,与刘备、张飞一起结拜为异姓兄弟,关羽和张飞早年跟随刘备打天下,因为刘备没有曹操那样的家族势力,也没有孙权那样的现有继承势力,刘备的一切都靠自己打出来的,所以跟随刘备的关羽在早年也是颠沛流离,到处投靠。

直到关羽追随刘备南下投靠荆州牧刘表之后,刘备才在荆州安稳地度过了一段时间,当时的刘备为刘表镇守新野,刘表为刘备提供粮食、士兵、后勤补给,虽然刘备受到刘表的猜忌,但是好歹这个时候的刘备是稳定发展,不仅在当地争取民心,还不断招兵买马,因此关羽的五百校刀手,最有可能是在新野招募的

校刀手

刘备驻守新野期间,曹军还不断来骚扰刘备,诸葛亮也曾在新野放了一把火,把曹军烧得大败而逃,同时在新野保卫战中,关羽也带领一支军队参与了战争,但是这个时候关羽并没有正式把手下五百人称为校刀手这样的部队。

之后,关羽随刘备在荆州待了几年,这几年时间可能就是关羽手下校刀手成型的时期,因为这五百人只有近战兵器的校刀手,很有可能是关羽精心训练的一支特种作战部队,被关羽视为心腹,因为关羽后来很多重要战役宁愿不带大部分参战,也要带着这五百校刀手参战,要知道带一支近身作战部队参与战争,其本身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是和敌人野战,或者是骑兵对战,五百校刀手可能是无法抵挡的,因为一寸短,一寸险。

关羽

关羽第一次带着五百校刀手上战场是在赤壁之战后在华容道伏击曹操,当时曹操的百万大军在赤壁之战被一把大火烧了大半,只有少数人护卫曹操向荆州方向逃走,曹操逃到华容道时,手下只有300多骑兵了,并且一半是伤兵,至于兵器和装备基本上都丢得差不多了,换句话说,曹操手下已经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更没有远程攻击武器的军队,也就只能近身肉搏了。

当时关羽的五百校刀手已经包围了曹操及手下仅剩的三百多骑兵,五百校刀手原本就是特种作战部队,再加上以逸待劳,而曹操手下全部是溃兵,不仅没有信心,而且没有力气与装备,真打起来,基本上是一边倒的屠杀了。

所以,曹操听从了程昱的建议,主动向关羽示弱,关羽向来吃软不吃硬,曹操作为一方雄主居然都跟关羽示弱了,还把以前曹操对关羽的恩情说出来,让关羽不忍心下手,从而放了曹操,因此华容道一战,其实五百校刀手并没有参战,也不知道实际战斗力如何,况且面对的是曹操的溃兵,就算能打赢,也是胜之不武了。

关羽及五百校刀手

最能体现五百校刀手战斗力的战役就是长沙之战,这一次诸葛亮排兵布阵时,原本想给关羽三千兵马,并提醒关羽要注意老将黄忠,但是关羽不屑一顾地说道:不需要三千兵,只需要本部手下五百校刀手就行,于是关羽就带着五百校刀手攻打长沙。

要知道五百校刀手是近战士兵,根本不能攻城,如果对方不出城迎战的话,关羽根本没有办法,但也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五百校刀手是久经考验的精锐士兵,关羽战长沙时,韩玄手下的校尉杨龄率领一千士兵与关羽对战,这摆明了兵力对比是2:1,对方的军队人数是关羽的两倍,但是关羽丝毫不惧,而五百校刀手当然也不害怕。

当关羽在前线单挑时,五百校刀手就结阵一字排开,所有士兵手握环手刀,列阵戒备,随时应对敌情,虽然关羽攻打长沙一波三折,遇到了黄忠这样的猛将,但三国演义最终的结果还是关羽拿下了长沙,这其中自然有关羽的五百校刀手。

从这之后,三国演义中就没有记载五百校刀手的战事,就连后来关羽最为重要的一战襄樊之战,也没有五百校刀手参战的记录,那么这支部队去了哪里呢?

关羽战黄忠

以一般的分析来说,五百校刀手应该是常年跟随关羽作战的一支固定部队,因为关羽说到五百校刀手时用了“本部”这个词,虽然三国时期很流行部曲私兵,但以关羽的经济实力来看,他是养不起五百校刀手的,因此这五百校刀手的归属权还是刘备,关羽只有使用权,因为关羽是刘备手下的头号大将,并且固定配备有军队,而这五百校刀手就是其中一支。

关于五百校刀手的去向,有几个可能:

1、被刘备调走了。

刘备入川带走了荆州的一部分士兵,与刘璋发生战争后,又把张飞、诸葛亮、赵云以及部分军队调到益州支援作战,这五百校刀手作为一支营级规模的特种作战部队,很可能被刘备调到益州参战了,因为他们不是关羽的部曲,所以刘备有权调走。

关羽及手下

2、随关羽战死或者投靠东吴了。

襄樊之战关羽调动了荆州所有可以调动的部队,五百校刀手这样一支精锐部队,如果还在关羽手中的话,关羽一定会调动他们参战的,以关羽最后的结局来看,不仅大意失荆州,而且本人还被孙权所杀,那五百校刀手自然也不可能活着,如果他们忠于关羽应该是战死了,如果他们不忠于关羽,应该是投靠东吴了。

3、解甲归田了。

也许这五百校刀手逃过了襄樊之战,但是由于荆州被东吴占领,关羽又被杀,如果五百校刀手忠心关羽,又幸运逃过了东吴的追杀,那么这些校刀手唯一的选择就是解甲归田,他们是在新野被召来的,因此解散后就回到故乡了。

5

《三国演义》的魅力就在于此,比正史更加有趣,也更神秘。

演义里经常会出现刀斧手的画面,不管是宴会、谈判、还是做说客,总会看到主持的人会安排刀斧手埋伏于军营两侧,听其号令行事,或“摔杯为号”或“眼色行事”等等。

罗贯中笔下的关云长,手下有一支人数为500的校刀手部队。这在《三国演义》里面是独一无二的。别的将领,不管是魏蜀吴还是吕布袁绍,都没有组织这样的军事单位。

这五百校刀手究竟是怎么来的?校刀手是什么兵种?这又是怎样的一支军队?

五百校刀手可能是一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悍的突击部队

罗贯中没有说明这是怎样的一支军队。有人解释为"持刀的军士",显然这并不能解释罗贯中为关二爷设计这个排场的原意。校,是校场的校,比较的意思。那么引申解释,校刀就不单是"持刀"那么简单,而是经过操练的特种部队。五百名士兵,清一色地用刀。所谓一寸短,一寸险。关二爷这支"本部"的特种兵,舍长取短,不用步兵惯用的长枪长戟,不背弓箭。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一支经过特种训练的突击兵。


关羽这五百校刀手的出场

事实上,关羽对手下这支部队也是颇为自负的,这就有了攻打长沙的时候向诸葛亮夸下海口:"关某不须用三千军,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决定斩黄忠、韩玄之首,献来麾下。"

关羽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支特种兵?我们看看《三国演义》里面有关的描写。校刀手是在赤壁之战才亮相的。在这以前,关羽并没有所谓本部的兵马。刘备的势力要到古城相会才重新集结,不多久就被曹操打个大败,依靠刘表的时候并不满千,关羽不可能在那个时候有校刀手部队,

第一次明确关羽部下五百人,是在刘备离开新野以后,在逃难的路上刘备"修书令云长同孙乾领五百军往江夏求救"。但是,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五百名士兵就是校刀手,不过,罗贯中在这里第一次把五百人这个数字定了下来。这个营级单位的部队,幸运地逃过了长坂坡惨烈的大厮杀,成建制地保存了下来,也就可能发展成为校刀手部队。

赤壁之战,诸葛亮给关羽的任务是在华容道活捉曹操,于是"云长领了将令,引关平、周仓并五百校刀手,投华容道埋伏去了"读者第一次看到校刀手的存在,而在华容道再一次通过曹操的落魄领略到这支部队的华丽阵容:"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对于饱受水火之苦,茫茫如丧家之犬的曹军官兵来说,这个震撼就可想而知了。


关羽的五百校刀手最后的去向

华容道关羽放了曹操,校刀手无用武之地;战长沙,尽管关羽认为单靠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足以攻取坚城,但由于魏延的投诚,也派不上用场。

这支部队在攻取长沙后就不再存在。以后关羽的战事,水淹七军、攻打襄阳、走麦城,都没有校刀手的影子。如果关二爷手上还有这么一队"怀中之剑"的秘密武器,大概也不会败的那样狼狈,弄得最后在麦城"计点马步军兵,止剩三百余人",哪里还有特种部队存在过的痕迹?

因此,所谓校刀手,不过是说书人替关羽设计的一支仪仗队。校刀手,和青龙偃月刀、赤兔马、周仓,同样是为了烘托修饰关羽那个"高、大、全"形象而精心虚构的装饰品。

6

诚邀,如此。由于战争的需要,特种部队其实在古代早已有之,比如秦国有铁鹰卫士,魏国有魏武卒,而关羽的这五百校刀手就是三国时期的特种部队

关二爷这支“本部”的特种兵,舍长取短,不用步兵惯用的长枪大戟,不用弓箭。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一支经过特种训练的突击兵。

其实这只部队并不是关羽一直都有的,特种部队嘛,费钱,在刘备四处漂流的时候,他是没有能力去集中财力物力训练出一只身经百战的精兵的,据三国演义的介绍,校刀手第一次出厂,已经是奠定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战了

事实上,关羽对手下这支部队也是颇为自负的

在攻打长沙的时候,关羽由于张飞赵云都建功,自觉有点大材小用,于是向诸葛亮夸下海口:“关某不须用三千军,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决定斩黄忠、韩玄之首,献来麾下。”,最后关羽也不负众望,简单拿下了长沙城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7

这个很容易理解,“五百校刀手”其实就是“私兵”。依据三国时的江湖规则,一个人想要成为将军,必须带着兵马投奔主公,这支部队就是私兵,不能算是主公的大部队。

是否有私兵、私兵的多少,关系到一个将军的发展前途。如果你带着少量人马投奔主公,只能当个小将军;若是带的人多,就可以当个大将军。比如李典,能力并不怎么样,但是投奔曹操时带了七千人,在曹营地位就很显赫。再比如马超,投奔刘备时基本是光杆司令,在蜀汉也没有实权。

例子比比皆是。刘备在涿郡起兵,带着几百人投奔邹靖,这支部队永远是刘备的,邹靖不会留下的。许褚、乐进等人,都出身大族,带着家财部队投奔曹操。孙坚去世,袁术收了他的部队,其中一部分给了孙策堂兄孙贲。孙策想在袁术帐下当个将军,想让袁术归还父亲旧部,袁术不同意,孙策就做不成将军,只能自己到丹阳募兵,有兵才是将军。吕蒙少年到江东,是姐夫部队里的一个小兵,姐夫战死,吕蒙接收了孙策的七百人,才成为将军。

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战争场景。一个主公,带着几十名将军,每人带着大概一千人的部队。比如派于禁救援樊城,“七军”其实就是七支部队,大概三万人,可能是由一百多名将军组成的,不论部队怎么调遣,自己的小部队永远是自己带。

这种私兵制度,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一直到民国时代还大量存在。东汉光武帝刘秀,靠豪强地主的私兵支持得以立国,汉末天下大乱,各地豪强地主筑坞堡自保。封建统治者当然想消灭豪强的私兵,实现天下归一,但是一直不能禁绝。

私兵也有正面作用,南宋初期岳飞等人,就是依靠收罗地主的私兵组建部队;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都是由数量众多的小军官组建的。

8

1、校刀手是一种拿着和关羽的青龙雁月刀一样的长刀,是关羽一手培训的精锐。关羽500校刀手的战斗力不容小觑。精英都是燕赵勇猛之士。这500人跟着关老爷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上劫过曹操,攻打长沙战过黄忠,最后陪着关老爷走麦城的也只有这500最亲信的校刀手!也是关羽的亲兵。

2、可以说是一支非常成功的管理团队了。关羽和500个校刀手经常沟通,理解能力也极强。最有趣的一段是:关羽签署了军令状.孔明曰:“云长可于华 容小路高山之... 将军休得容 情.”云长领了将令,引关平、周仓并五百校刀手。再如关羽动故旧之情,喝令五百校刀手让道私放曹操。校刀手那是相当的配合。

3、强者带兵,部下必强。通观整个《三国演义》,能与关羽大战百合而不分胜负的又有几个?一箭射中盔缨,如果低上几分,就会贯脑而入,关羽哪里还有命在?关羽之强,让亲兵更加信服,更加团结。

9

类似于今天部队的特务连,编制小而精干,全部装备当时较为先进的刀,锋利无比;人员均是从万军中挑选而出,忠心无二,武艺高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