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绪不可以直接杀了慈禧。

光绪是历史上被高估了许多的皇帝,原因嘛是他的假妈慈禧作为掌握实权的皇太后当政时,朝政更加腐败,和国外战争屡战屡败,除了冯子材镇南关大捷和左宗棠收复新疆外(此战有沙皇背景)其余都是败仗,除了割地就是赔款。知识分子渴望变革,国家呼唤变革。光绪的百日维新正是顺应了这一大势,但我以为:康有为、梁启超开的处方是太书生气,和天国洪仁轩的改革措施一样是肥皂泡式的,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再说:在慈禧把持朝政几十年的大背景下,傀儡皇帝光绪认为自己亲政了,不免愚蠢,康梁居然也上窜下跳,过早嚷嚷变革;后来居然想拉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入伙,蠢之又蠢。这样的一群书生气十足的君臣,想变法成功简直是痴人说梦。所以区区百日就寿终正寝了。

回到正题上来。光绪不可能直接杀慈禧,原因如下:

一、光绪受慈禧控制极深,几乎是光杆司令。

二、光绪毕竟是慈禧带大,有母子名份,光绪亲自下手也下不了手。

三、慈禧身边侍卫环伺,光太监、宫女足可组织一堵人墙。

四、光绪如杀了慈禧,弑母之罪使得授慈禧手下大臣口实,光绪不要说亲政,连做傀儡的资格也没有。

望斧正。

最佳贡献者
2

光绪三十四年灯节之夜,慈禧皇太后率众嫔妃到北海观看焰火,她本来年纪己大,劳累过度,且又着了风寒,遂染疾病,并有日趋恶化之势。袁世凯、李莲英等见状慌了神。他们知道慈禧这个靠山一倒,皇上一旦复辟,决不会放过他们,于是都迫不及待地希望光绪皇帝早一天死。这些人沆瀣一气,决心置光绪于死地而后快,竟明目张胆地虐待起皇帝来。万寿节这一日,是慈禧七十三岁寿辰,宫内宫外,张灯结彩,京城主要街道,全部装饰一新。这是自八国联军人使以来,最为热闹的一天。慈禧端坐太和殿,接受光绪以及百官的朝贺。然后,大摆宴席,十分排场,百般隆重。之后,便在畅音阁大戏台唱戏。慈禧身体见好,精神尤佳,高兴之际,又与后妃、福晋们同乘一艘大龙舟,畅游南苑湖。兴致所至,她突发奇想,说:‘‘过去皆是别人演戏,我等看戏;今日万寿节,咱们不妨效法优伶,客串一番,尽情玩耍,如何!’’众人无不竭尽恭维,皆言‘‘有趣’’。李莲英正猜透慈禧心想,立即献谗道:‘‘从奴才看,老佛爷还是扮成观音大士最为合适!’’众人连称‘‘妙、绝’’。当时慈禧病重的消息对于密切窥视两宫动向的袁世凯来说当然了如指掌,他忧心如楚。因为众听周知,成戌变法的失败、六君子的被杀、光绪帝的被囚禁孤岛瀛台,完全是袁世凯叛变出卖的结果。他出卖了光绪帝,这座靠山倒了,他的下场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在幕僚杨士骧、杨士琦兄弟二人的策议下,袁世凯以巨款贿赂和自已命运相连的李莲英,把自已从洋人手中弄来的一瓶无味无色的毒药水交给他,共谋密计。10月21日(阳历11月14日)晚5时许,光绪驾崩,时年仅十八岁。光绪死时,慈禧亦病入膏盲,神志尚清醒时,召见工公大臣,传下一道懿旨,让溥仪即位。10月22日早5时许,慈禧按时起床,勉强用过小餐,忽觉头晕目眩,竞一下子昏厥过去。半个时辰以后,慈禧才苏醒过来她将载沣、袁世凯、庆亲王、李莲英等召到病榻前,面谕到:‘‘富贵在天,生死有命,吾之寿命已在即。我死后,将梓宫葬于定东陵…………’’她说罢,泪如雨下。不久,她再次昏厥,脸色骤变,刹时气绝薨逝,时年七十四岁。慈禧出殡,排场十分宏大庞大的送葬队伍多达上万上,仅抬运棺材的杠夫就达五六千人之多,还有四千辆车和数千人的仪仗队、护军、僧侣,浩浩荡荡,长达数十里。凡是慈禧棺材所经过的地方,所有百姓都要跪在‘‘黄差路’’旁,茶候出殡队伍过后,才可以起来。因为队伍又长,走得又慢,因此,‘‘瞻仰’’的百姓也许要跪上一整天,不用说,这万人大军会将庄稼践踏得一塌糊涂。慈禧活着时是极其奢华的,死后也是极尽荣贵,但她不曾料到,二十年后,定东陵就被军阀孙殿英炸开,洗劫一空。仅仅相隔一天,手握权杖的两位中国最高统治者相继逝世,引起了国内外强烈震惊,一时间谣传四起,一场新的风雨似乎即将到来。

3

我曾经也想过这个问题:光绪是皇帝,普天之下,谁能压制他?就是“老巫婆”慈禧一人而已!光绪若有胆气,不妨藏一索在袖,或缚一利刃在腋下,当与慈禧共处一室时,乘人不备,骤然发作,将慈禧勒死或刺死,有何不可!慈禧横尸在地,宫女太监们除了惊愕颤抖,难道还能将光绪当凶手捕拿不成?

光绪随将利刃掷于地,指慈禧之尸,历数慈禧之恶,大言道:“今朕为天下诛此恶妇!”且问诸人:“朕之所为,尔等可有异义?”宫人皆跪,口称万岁!光绪即令将慈禧收敛,紧急召见二三亲密大臣,发布上谕,对外称太后重病暴亡,令全国居丧……

只此一举,光绪便将头上巨石顶翻,从此亲执国政,享帝王无尽之福,岂不快哉!

我真是这么想过,并且为他没有那么做而深感遗憾,发百年之叹曰:“光绪毕竟太仁弱!”



其实,如果光绪真那么做了,将是什么后果,实在很难说。倒是下面一件事,似乎可以侧面回答这个问题——

光绪不为慈禧所喜,许多人便在慈禧跟前嚼舌头,打光绪的小报告,甚至不惜造谣,说皇帝的坏话,挑拨慈禧和光绪的关系。

好比戊戌变法中,变法派谭嗣同、杨锐等很为皇帝无权而不平,可能也有一些如何“夺权”的议论或建议。对此光绪答以手诏,大意说,对于顽固守旧大臣,朕固然拿他们没办法,卿等宜调处其间,使国可富强,大臣不掣肘,而朕亦上不失慈母之意。光绪的意思,还是希望变法派能够用心调处,总以不要大决裂为好。“否则朕位且不保,何有于国?”光绪知道,如果硬来,跟太后闹僵了,他可能连帝位都保不住,更甭说坚持变法呢。

然而流言传到慈禧的耳朵里,却完全变了样,说成皇帝视太后为眼中钉,教变法派发动兵变除掉她。

为此慈禧勃然大怒,急忙由间道突其不意地回宫,亲到光绪寝宫,将一切奏章都收走,并严厉地斥责皇帝说:“我抚养你二十余年,乃听小人之言谋害我吗?”光绪战栗不敢发一言,过了很久,才嗫嚅自辩道:“我没有说过那样的话!”慈禧愈发生气,骂道:“痴儿,今日无我,明日安有汝乎?”于是将光绪软禁起来,宣布临朝训政,变法乃废。



慈禧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我,也不会有你。显露出舍我其谁的霸气。我想光绪不会刺杀慈禧的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如慈禧所言,“今日无我,明日安有汝乎”?慈禧专制垂三十年,虽然已经“还政”于光绪,但光绪皇帝和他亲近的变法派官员,只相当于一个“影子内阁”,并不真正掌握大权(主要是军权);特别是在清末大变局、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恐怕唯有慈禧才是有力的压舱石,慈禧一旦死于非命,天下枭雄和地方诸侯可能趁乱而起,反对朝廷,甚至起兵问罪,将直接导致国家分裂。而光绪在失去道德的力量的同时,也将失去统治的合法性,他有没有能力收拾乱局,甚至是保持帝位,都很难说。故光绪以一孤家寡人,不得不仔细斟酌,明其利害。

第二,慈禧与光绪是母子关系,从私人关系来讲,慈禧是光绪的姨妈,从朝廷的关系开讲,西太后是慈母,以儿弑母,岂可轻动此念?我们一百年后的旁观者,倒可以随便拍桌子,乱打板凳的,然而当事之人则不能。

第三,慈禧一直压制着光绪,但她到底在名义上是归政于成年的光绪了,虽然二人政见不同,但双方的矛盾并未发展到光绪要杀害太后的地步。他们的矛盾是随着变法的推进而逐步加深的。当慈禧受了坏人的蛊惑和挑拨,囚禁光绪,废止新法后,二人彻底决裂,此时便是慈禧想杀害光绪(她在软禁光绪后,即对外发布光绪病重的消息,就是在为除掉他而预先做舆论准备),而不是光绪还有能力杀害慈禧的问题了。

故此,我们今日读晚清时,恨不能将光绪从坟墓里提出来,让他奋勇一刺,杀死妖妇慈禧,好改变历史。然而就历史而言,却是没有那种条件和可能的。大家如果有兴趣写一部穿越剧,不妨替古人试试?(胡丹/皇帝不称朕)

4

慈禧诛杀顾命八大臣的时候,她才27岁。虽然是两宫联手加恭亲王协助,但慈禧的政治手段,敏锐的观察力可见一般。对比之下八大臣犹如猪狗。

首先要说明的是,慈禧的地位首先是他的合法身份决定的,同治皇帝的生母。光绪的姑母,嗣立光绪登基。法统与道德的合法与号召力,使得宗室无法在法统上反对。满臣对太后垂帘听政没有反感,汉臣更不会干涉皇家事。

再者,慈禧历经二十多年的经营,朝中文武都是慈禧一手提携,你光绪没有对我一点好处,我为何为你卖命。地方督抚为慈禧马首是瞻。就算心向光绪,也做不出啥大事来,已经不是一句清君侧就起兵的年代了。慈禧立你光绪,光绪却杀慈禧,道德层面过不去。大清所谓以孝制天下,皇帝必须是道德上的楷模,这一点立不住,就缺乏合理性,光绪不敢。光绪12年,慈禧卷帘归政,直到戊戌变法。光绪十多年居然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治班底。也没有控制军队和地方督抚。就连北京的军权都不在自己的手里,可见光绪能力的低能和老太后的手段和本事。

可以说,从各个方面来说 光绪比慈禧差的太多, 政治上的低能,使他做不出这样的事。

5

不可能

首先,光绪皇帝没这个魄力,不够狠,不厚黑,历史上,心狠手辣,杀爹杀兄弟的狠角色有不少,无一例外都是有魄力的人。为什么这些人有这种魄力呢?一方面是天纵雄才大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另一方面,在人生的前期,得到过历练,经历过大风大浪。比如唐太宗,没做皇帝之前,跟着老子反隋,经历过战争的血雨的洗礼,杀人多了,再多杀个把人,对这种残暴的人来说,不算什么。相比而言的光绪皇帝,接班的时候还是小孩子,从小在温室里长大,他的几位前任,也是如此,已经没有了野性,像道光咸丰这些皇帝,已经在心理上很脆弱了,担不起大的重担了,而光绪皇帝的对手慈禧太后,是政治上的能手,在后宫已经历练了一番,联合鬼子六干掉顾命八大臣更是显示出非同凡响的雷霆手段,从小在这么强大的对手的淫威下长大,光绪皇帝哪有魄力去干掉慈禧太后。

其次,没有能力干掉慈禧太后。因为身边没可用之人。像李鸿章,荣禄这些手握实权的人,都是看慈禧太后的脸色行事的,其他的皇亲国戚呢,都得巴结着慈禧,才好混个安生日子,唯一有可能成为后期光绪皇帝的外援的恭亲王,又被剥夺了实权,而光绪身边有点话语权的翁同龢,又是书生意气,只想着党争,报私仇,光绪皇帝光杆司令一个,想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这样的学生党,是根本就没法跟慈禧太后抗衡的。

我觉得光绪皇帝也想到过自己的处境,所以才派谭嗣同去联结外面的袁世凯,但是你想想,袁世凯这种老奸巨猾的奸雄,怎么会认不清形势?怎么可能跟着光绪干这种事。况且他的老上司李鸿章还活着,随时可能被慈禧太后请回来,打了半辈子仗的李鸿章,收拾袁世凯还是有这个能力的。袁世凯如果是外戚,这么干一票,还有点胜算,然而他跟光绪皇帝本来就没多少交流,就靠谭嗣同一张嘴,勤王历来没这个勤法的。

我们可以看看康熙皇帝死的时候,雍正是怎么做的。首先就是派心腹十三阿哥稳住京城周边的丰台大营,先稳住军队,防止乱子从外面进来,外面的形势稳定了,同时联合九门提督隆科多稳住城内,防止宫内生乱子,内外的兵权都牢牢掌握在手里以后,再去面对八阿哥的八爷党和顾命大臣张廷玉等人。为什么,手里有兵了,不怕你们起乱子了。八爷党闹腾不起来了,即便闹,我有兵,整治你们几个光杆司令,那还不容易。回头再看慈禧太后的辛酉政变,先是联合慈安太后,在后宫达成一致,接着结交拥有兵权的军机大臣醇亲王奕譞和僧格林沁,在北京作为外援的就是恭亲王奕?和文祥,里里外外都打通以后,用霹雳手段干掉八大臣就顺理成章了。

想想可怜的光绪皇帝有什么?兵权在投靠了荣禄的袁世凯手里,而荣禄又是慈禧太后的人,况且荣禄还兼着九门提督的差事,宫里的可用之人都在慈禧的掌握之中,这是外,已经废了。内呢,翁同龢屁用没有,就是个沽名钓誉的老清流,几个上书房行走,所谓光绪的亲信,又是一帮学生,怎么斗,拿什么杀?

6

我的寂寞的红酒,我来回答。

第一,不敢。光绪自幼养在深宫中,生性软弱,又从小接受儒家教育,所以根本没有勇气和胆量刺杀慈禧,也不愿意背负刺杀长辈的恶名。李世民开创了贞观盛世,但杀兄逼父夺位的污点上千年了还是洗不掉。 第二,不能。当时慈禧权倾朝野,朝中和宫中都是慈禧的势力,别说刺杀不了,就是真刺

杀了光绪也压不住局面。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满汉重臣没有一个是良善之辈,个个手握重权、野心勃勃,弄不好光绪就把大清玩没了。

第三,不愿。慈禧太后虽然压着光绪,但还是给了光绪一些权利,并承诺光绪大婚后还政于光绪,自己去圆明园颐养天年,所以翁同龢一个劲的要给慈禧修园子,让慈禧远离皇宫和朝堂。光绪还年轻,又顶着一国之君的名号,光绪和保皇党认为他们能熬死慈禧。结果没有想到康有为这个骗子把光绪给坑苦了。康有为忽悠光绪搞戊戌变法,结果触动了保守派利益,导致了光绪和慈禧决裂。为帮助光绪夺权,康有为和谭嗣同找到还没成势的袁世凯提出围颐和园杀慈禧,把袁世凯吓坏了,回去就告了密。慈禧太后接到荣禄秘奏后又惊又怒,一直把光绪软禁到死。而罪魁祸首康圣人早已带着钱跑到国外潇洒去了。

7

问的问题是可不可以,那就要看动机、意愿和能力了。

先看动机,光绪已经亲政,他没有必要对太后动手,而且光绪不是大清嫡传后代继位,属于外藩入继大统,承嗣文宗咸丰,将来他生了儿子还要承继穆宗同治,而慈禧是咸丰的皇贵妃,同治的亲妈,正牌的皇太后,身上代表着合法性。光绪如果杀了慈禧就动摇了她当皇帝的基础,大清讲究孝治天下,如果光绪弑了慈禧,不要说弑,就是不敬和不孝都会受到谴责,所以他没有一点点的想法要动慈禧。

再看意愿,我们不能倒着历史看,在戊戌期间,光绪的变法一开始得到了慈禧的支持,而且慈禧常年住在颐和园就是要养老的意思,因此慈禧没有阻挠变法也没有阻挠光绪执政和掌握权力,当时的光绪是拥有完整权力的皇帝,他为什么要去动慈禧呢?他没有丝毫的意愿。

最后说能力,哪怕光绪有了类似的想法他也会发现根本不可能具备实现的可能。朝中的大臣经过慈禧几十年筛选基本都是她的人,李鸿章、荣禄、刚毅、王文韶这些相爷们不用说了,哪怕地方督抚张之洞、刘坤一等都是慈禧多年的培养,对慈禧感情也很深,即使是作为帝党的翁同龢也是慈禧一直培养的人,也不会对慈禧有任何不利的想法,光绪和谁去商量动慈禧的事情和步骤呢;军队更是如此,北洋大臣一直是慈禧的人,当时裕禄和荣禄先后接任北洋,军权和卫戍部队也偏向慈禧,光绪怎么动他?至于谭嗣同约见袁世凯,我认为是个传说,否则就是这些人疯了,你让袁世凯带着几千人从天津进北京到颐和园抓慈禧?非奉旨袁世凯带的人数都不能超过几十个,这几十个人怎么行动呢?

所以我觉得戊戌政变前,光绪不具备杀慈禧的动机、意愿和能力。

8

当然不可以。

现在有些人想当然,觉得当年清朝变法没成功就是因为慈禧太后,如果光绪帝没那么软弱,敢直接除掉慈禧太后,那么变法就能顺利推进,清朝也就不至于那么惨了。然而,这样的想法实在是无稽。

就算时光能够逆转,光绪帝也不可能会选择对慈禧太后下狠手,而即便是他除掉了慈禧,也改变不了清朝最终的命运。

光绪帝载湉与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虽然两人只是名义上的母子,但终究还是有血缘关系的,载湉的父亲乃是醇亲王奕譞,也就是咸丰帝的弟弟,而其生母,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说起来,慈禧太后既是载湉的婶婶,也是他的亲姨妈。

虽然后来的慈禧太后对光绪帝非常严苛,但载湉入宫之初那些年,慈禧太后对他还是非常亲厚的,将其当作亲儿子看待,两人之间的感情,也比外人看来要深厚得多

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君王会选择去弑母,即便不是自己的生身之母也是不可以的,别说是光绪帝,就算是以往数千年里的君王,又有哪个能如此心狠,为了朝政而对自己的母亲下狠手?

而且,光绪帝也没那个胆子。

光绪帝入宫后,在慈禧太后膝下成长,素日里对于慈禧太后就比较畏惧,而这也养成了光绪帝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的性格,这一点倒是与醇亲王一脉挺像,比如载湉的另一个弟弟载涛,与其性格也极其相像。如此胆小的光绪帝,就算给他机会,他恐怕没那个胆量对慈禧太后出手

退一步来说,若光绪帝真的狠下心做了弑母之人,或者选择将慈禧太后软禁,也是不可行的,因为光绪帝压根儿就没那个本事。

慈禧太后身份贵重,当时已经无人可比,而且在光绪帝登基之前,慈禧太后的地位就已经相当稳固,前朝后宫都牢牢把握在其手中,稍稍有些权势地位的人,基本都是慈禧太后一手提拔,或者听命于慈禧太后的,如此情况下,就算光绪帝真的弑母,恐怕也会得不偿失

比如,袁世凯等人以其弑母大逆不道为名,将他这个本来就是个空架子的皇帝给废了,那么,光绪帝如此冒险最终能得到什么

慈禧太后并非出身后族,虽然叶赫那拉氏也是满洲大姓,但慈禧太后的娘家也不是什么显赫的世家,然而这样家世出来的女子,竟然能够牢牢握住清朝江山长达几十年,咸丰帝驾崩未久,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之变,铲除掉了顾命八大臣,之后又通过甲申易枢,直接将恭亲王踢出了军机处,其心机与手段实在不是寻常人能够琢磨的。

几十年里,满朝的满洲权贵与汉人重臣,还有大量爱新觉罗家的宗亲,竟然无人能够与其抗衡,这样的手段,光绪帝怎么能抗衡。

虽然表面上光绪帝乃是皇帝,但事实上别说其手中没有实权,连个身边的心腹也没有,光绪帝身边近身伺候的两名太监,都是慈禧太后选定提拔的,并非光绪帝的心腹,孤立无援的光绪帝,想要对付慈禧坚持是白日做梦

再退一万步,真的让光绪帝成功了,他成功除掉了慈禧太后或者将其软禁,那他真能镇得住场,能力挽狂澜于不倒,扶大厦之将倾么?很显然,不可能。

但就能力而言,光绪帝的才能与慈禧太后完全不在一个等级,虽然慈禧太后为祸颇多,但她的手段能力是不容置否的,要不然连恭亲王奕訢也不是她的对手,晚清时期风雨飘摇,在太平天国之后,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力被大幅削弱,即便是慈禧太后也觉得吃力,就更别说是只会纸上谈兵的光绪帝与他信任的那些维新派了。

而且,光绪帝一直都心存侥幸,想着慈禧太后年事已高,等到哪天她自己不行了自己再掌权,就像当年的亲昭襄王与其生母宣太后那般,只可惜,光绪帝的这个愿望也落空了。

9

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驾崩时38岁,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1908年11月15日17点(未正三刻),叶赫那拉氏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慈禧临终遗言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光绪杀不了慈禧的原因在于: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

慈禧太后起初表示同意变法,但她害怕变法会侵害她的权力,于是想方设法控制变法。她发出懿旨,迫使光绪帝将变法中坚人物翁同龢革去其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职务,同时任命后党重要人物荣禄为直隶总督,掌握兵权,又规定新任职的两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向她谢恩,导致变法失败。

10

慈禧太后死时74岁,光绪驾崩是37岁,正值壮年,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慈禧和光绪的离去仅仅事隔一天,这就被后世所疑惑,后来的化验中也显示光绪是中毒而亡的,通过论证和猜测,无疑慈禧的嫌疑是最大的。

如果早知有如此下场,光绪真应该搏一搏,刺杀了慈禧,至少也不会比后来结果更惨淡了。那么杀慈禧可能吗?

北周皇帝宇文邕曾经受制于权臣宇文护,他就是韬光养晦后来找机会杀死了宇文护,从而独揽大权,成为一代明君;崇祯皇帝继位时也是被魏忠贤的阉党把持朝政,于是崇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废黜了魏忠贤,最终成为帝国名副其实的皇帝;康熙也是用布裤擒拿的权臣鳌拜,最终成为清朝的圣祖皇帝。

慈禧主政多年,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她在朝政中也的确是一言九鼎,可是政治无非都是平衡的结果,光绪虽然没有什么根基,可他却占着帝王这个名正言顺的招牌,保皇党朝廷也并非没有,只不过是势力弱小罢了。

如果光绪也能够杀掉慈禧,可能短时间内会有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弹,但我更相信,不少人会观望风向,皇帝不是谁都敢动的,光绪之所以没有实权,乃是因为慈禧的掣踵,慈禧一死,朝廷风向马上回转变,最差的也不过是皇帝被废黜,另立帝王,不过这种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不是谁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否则权臣、国贼的大帽子就会令其喘不过气来。

按照当时清朝廷的权利格局,光绪很有可能会成为平衡的政治产物,独揽大权是绝对有可能的。只不过光绪是在慈禧的奴役和恐惧中长大,所以对慈禧来自灵魂的顺从,不敢逾越,再加上能力和魄力的一般,这就决定了光绪逆来顺受,决定了最终被囚禁而亡的惨淡结局。

说历史,话风云,明自身,茶余饭后舒心自我,欢迎关注头条号:历史风云天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