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是非常经典的一部抗战剧,其中一回,李云龙的独立团伏击了日军战地观摩团。剧情安排,打死一名少将,击毙6名大佐。若问剧情原因,为何非要打死不可,原因正是日军顽固,特别是其将领更为顽固。剧中如此安排,大体也符合历史实事,不投降就灭了他们,战机转瞬即逝,不能犹豫,快速解决战斗,以免日军支援部队赶来,发生纠缠。装备处于劣势的我八路军,其作战样式,以运动战和游击战为主,为了避免重大伤亡,一般作战条件下,不打疲劳战,都知道,子弹有限。条件有利时,快打快攻,打完即撤。何况《亮剑》是伏击日军军官观摩团的战斗呢?全是小鬼子的军官组成,鬼子支援是一定的,他们的战地通讯有保证,还啰嗦什么,拼会刺刀,为得突显八路军忠勇之气,毕竟手刃了日军少将,才会使观众觉得过瘾。
一场真实的战斗
原型是129师16团的团长王近山,时间发生在1943年的10月,鬼子首次采用铁壁合围的战法,对我太岳军区发动大扫荡。因此种战法首次使用,便在华北日军中挑选了百名军官观摩,由一名少将服部直臣带队,在洪洞县韩略村被16团伏击,参加战斗者只有4个连。地形也和剧中的地形差不多,是一块谷地。子弹缺乏只能玩楞的,作为团长的王近山身先士卒,杀得兴起,到战斗的最后,确实发起了白刃战。逃脱者少而又少,由此王近山一战成名。不少人以此把李云龙来套王近山,认定了李云龙就是王近山,鬼子不投降,就叫他灭亡,不是口号,大体忠实于历史真实,这也是《亮剑》广受欢迎的原因。韩略村伏击战,实有统计,共击毙6名大佐,10名少佐,少将没被打死,当然是他溜得快,哪里还顾得什么武士道,要是留下来拼刺刀,哪里能是王近山的对手。
日军被打死了多少将官?
将官从来没有被活捉,打死的倒不少。真正活捉的,严格考证起来没有,不过新四军倒捉住一个,受了重伤很快死掉了,他是死后被日军追认的少将。国共一块打死了80名将官,其中还有4个大将。八路军打死的日军将军,比如所谓的“名将之花”,是我八路军击毙日军最高的军衔,像这样死后被追认的中将共被我八路军打死4个。缺吃少穿,有枪无弹,八年浴血坚持,面对日军作战,一直是力量悬殊。《亮剑》中的描述,打平安县城那回,有了八个营的独立团,应该是抗战后期的事,越战越勇,越战越强。战法越来越精,只不过,无论初期,还是后期,像王近山的伏击战,一网捞出这么大鱼,还是头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