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齐国,是先秦时期的主要诸侯国之一,无论是在春秋还是战国,都能看到它令人瞩目的身影。春秋时期齐桓公首先称霸,拉开了诸侯争霸的序幕。战国时期破楚、攻秦,成为与秦国并称的东帝。齐国在那段历史中,是绕不过去的重要角色。但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齐国又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阶段,他的国君在春秋时期都是姜姓吕氏,而到了战国却都姓田。原因就是在周安王十六年(前386),齐国发生了“田氏代齐”的事件。那么为什么田氏取代姜氏以后,依旧继承了齐国这个国名呢?其实只要理清了“田氏代齐”这一段历史,我们就能很轻松的看出田氏为什么不改换国号了。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田氏代齐”事件中的两位主角。武王建立周朝后,为了方便管理,分封了一大批亲族和功臣,让他们拱卫周王室,史书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齐国的第一任国君,就是周朝的大功臣姜子牙,他被分封在营丘,后改称临淄。由于齐国地理位置优越,很快就通过煮盐垦田而富甲一方,吸引了大批人民前来。成为了当时举足轻重的大国,这为齐桓公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就在齐桓公十四年(前672),这一政治事件的另一个主角,田氏的首领田完到了齐国。

田完的父亲是陈国国君,由于担心政治斗争牵扯到自己,田完便逃到了齐国。他到齐国一开始只担任管理百工的工正,但他的后代田桓子深得齐庄公宠爱。田桓子乘机发展田氏在齐国的势力,联合其他家族打压当时最强大的庆氏,使得田氏成为齐国举足轻重的家族。当时与田氏并列的家族还有高氏、国氏两家,而这两家与齐国国君同出一脉,都是姜子牙的后代。

田桓子死后,田氏首领成了田僖子乞。当时齐国的统治者齐景公喜奢侈、重刑赋,尤其喜欢砍百姓的双脚,当时甚至出现了假肢卖的比鞋子更好的现象。齐国百姓苦不堪言,而田乞则善待百姓,为百姓免去了许多税务,施恩于民,百姓附之如流水。此时齐国的晏子曾经多次告诫君主注意田氏,但此时田氏已经羽翼丰满,齐君也没能阻止。最终经过95年的斗争,以田常为齐宣公相这一事件为代表,田氏彻底掌握了齐国的政治权力。在田常之后的69年里,田氏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取代齐国国君之位,一直到另一件大事的发生。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韩、赵、魏三家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而此时的晋国还存在,一直到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才被三家诸侯彻底吞并,“三家分晋”标志着西周封建制度的彻底崩坏。而有了这三家诸侯的经验,田氏也变得蠢蠢欲动。

齐康公十八年(前387)田和就在浊泽,会见了篡位的老前辈魏文侯,付出巨大代价求他代告周天子:齐国王族姜姓绝嗣,请列田氏为诸侯。次年,周天子就以齐国姜姓一族绝嗣为由,正式列田和为齐侯。

理清这段历史后,我们能够理出田氏不改换国号的理由,如果田氏要换国号的话:第一,周天子那边肯定会有更大的麻烦事要处理,要花更大的代价去换取;第二,会激起国内外许多势力的反对。当时田和提出取代齐公的理由是姜姓一族绝嗣,这个理由勉强能够被接受,但你如果取代别人之后还把人家国号给改了,那就有点过分了,其他诸侯国和国内支持姜姓的势力肯定以此为借口向田氏发难。

简单来说,田氏仅仅位列诸侯就已经努力了65年,而改换国号动静比换君主还大,但却对田氏并没有实质的好处,所以改换国号也没有这个必要了。

最佳贡献者
2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澄清两个问题:一、姜氏齐国是怎么被田氏齐国取代的?二、为什么田氏篡权后不改国名?

一、姜氏齐国是怎么玩完的


姜子牙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建立了周朝。为了便于管理,周武王决定把全国分成若干诸侯国,分封给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充当周朝统治中心的屏障,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开始和来历。由于姜子牙在伐纣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于是被周武王封于水土富饶、濒临海边的齐地营丘(即今淄博市临淄区)建立齐国,稳定东方。

姜子牙到齐国后,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 不分亲疏用其所长,不仅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使用先河,也为后来齐国称霸列国奠定了基础。史料记载,自姜子牙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拓展到大海的大国,齐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正式继位经营齐国。这个齐桓公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在齐国的历史上,除了姜子牙,最厉害的人物恐怕就算齐桓公姜小白了(跟这几年大火的江津白酒没有关系)。他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到了那个时候,周天子的威信日渐下降,已经就像是一个家庭中孱弱的老人了,就像一个家庭一样,那个最强势、最富有、最霸道的儿子虽然很不讨人喜欢,但是还必须去恭维、迎合着,不然随时翻脸,自己可就要流落街头了。

齐桓公确实很牛,但是他在位的时候,也留下了隐患,导致齐国被篡位。田氏篡齐,其实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漫长过程,最开始到齐国的是田完。按照中国写史的套路,这些开国的人降生的时候都会有别于普通人,要么霞光万道,要么祥云罩顶。田完能够奠定篡权大齐国的基础,自然也得符合伟人降生的套路。史料记载,田完出生的时候,天有异像,有人算卦,就说田完及后人会建立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

田完是在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来到齐国工作的,应该是有条件引进,干的工作是“工正”。

“工正”是个什么官呢?也就是掌管百工之官,管理各类技术工人的头,属于典型的技术官僚,国家经济发达的时候,一般技术官僚都是比较吃香的,要待遇有待遇,要房子有房子,类似于今天的工业部部长。田完干的很努力也很出色,死后齐国国君封田家世袭工正之职。田完的后世子孙也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啃老,一代一代人持续努力,让田家的官职步步高升。

286年后,到了田完九世孙田和的时候,齐国大权已经被田氏牢牢把握。是让国君干还是自己亲自干,就看田和爽不爽了。公元前391年,估计田和心情不爽了,就把将姜子牙的后世孙齐康公放逐在一座海岛上,后来死了,是被他弄死的还是自己饿死的或者得病死的,天知地知了。姜子牙一系传位数百年,终于成了看客,再也与齐国王族无关。田和摇身一变成为齐国国王,史称齐太公。诸侯国毕竟是周天子家统一分封的,田和取代齐国,自然是需要周天子的承认的,前面说过了,到了春秋,周天子就如同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不是他糊涂了,虽然齐国私下就改了姓,但是外壳还是他们家分封的那个齐国,还是有钱有势,他只能是装糊涂了。公元前386年, 周安王列田和为诸侯,正式成为合法、有证的齐国国君,姜姓齐国为田氏正式取代。

二、为什么田氏齐国不改国号

按照中国朝代更迭套路,臣子篡国后都会改国号以有别于前朝,比如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朝,武则天篡唐后改国号为大周等等,所谓的改朝换代,不如此何以体现?但是田和代齐后,没有更改国号,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

 1、 周王朝采取的是分封制,齐国只是周朝旗下的一个分公司,你不过是换了一个经理,改啥国号?改国号你还是得在周天子旗下过日子,如果胆敢自封天子,其它诸侯就有两个爹,大家自然没办法接受昔日的兄弟转眼换了个不认识的当家还要给自己当爹。不管孝顺的不孝顺的,都会突然尊重起了以前的爹,齐心协力来削你。所以田和以田氏齐国取代姜氏齐国,与王莽篡汉等朝代更迭上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为了得到周王朝的承认,田和不能也不敢更没有必要改掉国名。

2、齐国,不仅仅是国名,也变成了地名,直至今日还有人将山东叫做齐鲁大地。田和篡位的时候,齐也成了地名,如果改成其它名称,势必会引起国内百姓的不适。所以,不改国名,有利于安抚百姓,治安维稳。

3

文|小河对岸

在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当一个家族夺得政权之后,总会重新定立国号。故而,江山易姓也就与改朝换代的词义等同起来。明末大儒顾炎武,就曾说道: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但是,在春秋战国之际,齐国却经历了江山易姓,妫姓陈氏(田氏)最终篡夺了姜姓吕氏的江山,但却仍然袭用“齐”的国号。那为何田氏在得了江山之后,却没有另定国号呢?

首先,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受到当时的政治礼法制约。田氏篡齐虽在齐国有一定的民意基础,但此举按当时的政治礼法来说,无疑是大逆不道。而按周王朝的政治礼法,当一个诸侯国发生了篡国谋逆之事,不但很难获得他国的承认,还会遭致其他诸侯国的兴兵问罪(周王朝初期,通常由王室兴兵讨伐;而随着周王室衰落之后,则通常由诸侯霸主兴兵问罪),而且会获得仁义之名。这也就是后世常说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比如,陈国的夏徵舒弑君,就引来了楚庄王的兴兵伐陈。郑国的高渠弥弑杀郑昭公,并拥立了公子亹为君,而郑子亹及高渠弥最终在参加齐国的盟会上,都被齐襄公诛杀。

正因为行篡国谋逆之事,人人可打,才使得那些乱臣贼子不得不低调。就比如著名的三家分晋之事来说,实际上始于前453年,赵氏策反了韩﹑魏两家,共灭了晋国最强的卿族--智氏(荀氏别支)。但是,韩赵魏在灭掉智氏之后,却并没有立即宣示建国。而是,继续窝在“晋”的旗帜之下。直到五十年之后的前403年,周威烈王受了韩赵魏的贿赂与奉承,正式策命韩赵魏为诸侯,才宣示了韩赵魏的各自诞生。

而司马光亦是以这一事件,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韩赵魏彻底瓜分晋公室,则是到了前376年。也就是说从事实上的三家分晋,到明面上的三家分晋,用了七、八十年的时间。不是韩赵魏不想早日宣布各自独立,而是传统政治礼法的压力实在太大,不得不低调。司马光亦以大篇幅评论此事,并把它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就因为这件事件影响太大、太过恶劣。

司马光强烈鄙视周威烈王,并不是苛责周威烈王应该去征讨韩赵魏,而是认为周威烈王给予了乱臣贼子的名分。自此,乱臣贼子也可全凭武力而光明正大起来。

齐国的田氏亦是在韩赵魏的感召之下,通过魏文侯的关系,而正式获得了周天子的承认,而这已经到了前387年。而实际上田氏掌控齐国,始于田乞时期(--前485年),田乞期间,田氏已灭齐国的两大世卿家族--国氏与高氏。也就是说田氏从掌控齐国,到被策命为诸侯,用了近一百年的时间。

三家分晋及田氏代齐,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让各诸侯国及国内的百姓渐渐接受。故而,在这一过程中,袭用旧国号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政治麻烦。韩赵魏还能袭用“晋”的国号,乃是晋一分为三,都无法独自继承“晋”的政治遗产。而田氏代齐,却是独自取代齐国,故可以袭用“齐”的国号。

再则,袭用“齐”的国号,可以继承“齐”的政治遗产。齐国自周初分封,就为东方的大国,更被赋予了东方的征伐之权,据《史记》记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吕尚,即姜子牙)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

虽然,周王室已经衰微,但传统的政治名分还在。齐桓公也是依靠被周王室授予征伐之权的名分,才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并成为了被后世公认的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而田氏袭用“齐”的国号,也可悄然享受“齐”的大国美名与政治名分,而一旦另定国号,就断裂了名分上的继承关系。

第三,偷来的锣,敲不得。篡国谋逆原本就不是件光彩的事,庄子曾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实际上就是讽刺田氏窃取齐国的现象。而在周朝的那种宗法礼仪制影响之下,篡国谋逆是无法做的体面与令人信服的。而改换国号,就相当于去敲偷来的锣,更会引起他人的注目。

4

齐国是周代的诸侯国,分吕氏齐国和田氏齐国两个时代,自周平王东迁以后,周代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历史进入春秋时期,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率先称霸,齐国便成为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诸侯国。由于齐国公族势力日益下降,被田氏所取代。公元前386年,周天子正式将田和列入诸侯,田和沿用齐国名号,史称“田齐”,那么田和为何不改国名呢?

吕氏齐国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按照与周王室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绩大小进行分封。姜子牙(吕尚)是周武王灭商的军事策略家,灭商的首席功臣,他被周武王分到营丘(后改为临淄)。

齐国土地肥沃,地理位置绝佳,适合发展农业和工商业,齐国到齐僖公时期,齐国实力开始壮大,齐僖公被称为春秋三小霸主之一。到了齐桓公时期,齐国在国相管仲的带领下率先称霸,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管仲去世后,齐桓公开始重用佞臣,齐国开始走下坡路。齐桓公去世后,齐国陷入内乱,五公子为了争权夺利相互攻打,此后,齐国国力衰退,从而失去霸主的地位。

齐桓公之子齐孝公去世后,太子被公子开方所杀,齐孝公之弟齐昭公夺位。齐昭公去世后,其子在位仅五个月,就被叔叔齐懿公杀害而夺位,齐懿公因不得人心被杀害,齐人拥立齐惠公为国君,一连串的夺位事件由此而告终,齐国国力进一步衰落。

公元前555年,齐国因违背盟约,十二家诸侯联合讨伐齐国,齐军大败,齐国从此再也无力争霸。

田氏齐国

田氏一族是陈国公子田完的后裔,田完因陈国内乱逃往齐国,被齐桓公任命为工正,到了田完四世孙田无宇之时,田氏一族常常施惠于民,备受百姓拥戴,百姓都向着田氏一族,田氏一族的威望日益强大。

田氏旁支田穰苴因打败晋、燕两军而立下大功,引起高氏和国氏的高度警觉,高氏和国氏是齐国的公族,都是姜子牙的后代,高国两氏诬陷田穰苴,导致田穰苴被罢官免职,田无宇之子田乞极其愤怒,下定决心要除掉高氏和国氏。

公元前489年,齐景公病危,任命国夏、高张辅政,不久田乞起事灭高、国两家,拥立公子阳生为君主,是为齐悼公。公元前485年,田乞之子田恒设计杀害齐悼公,立齐悼公之子公子壬为君,是为齐简公。

四年后,田恒再次起事杀害齐简公,拥立齐简公之弟公子骜为君,是为齐平公。从此以后,齐国大权落入田恒手中。与此同时田恒到处笼络人心,齐国公族势力直线下降,完全掌握朝中大权。田恒死后其子田盘为国相,掌握朝中大权,田盘对内将田氏兄弟封为大夫,对外与三晋搞好外交关系。

齐康公即位后,成谜于酒色,不理朝政,田恒之孙田和将齐康公迁至海上,自立为君。公元前390年,田和篡权一年后,他在浊泽会见魏文侯,魏文侯是魏国的开国国君,在篡位方面经验丰富,是老司机了。田和请求魏文侯帮忙在周天子面前美言几句。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天子列为诸侯,沿用齐国名号,史称“田齐”。

田和为什么不改国名?

第一、春秋时期的战争大多为正义而战,没有足够的理由,会被世人诟病

周代自周平王迁都开始,周王室权威就开始衰弱,但是春秋时期能够称霸的诸侯,首先都是尊王的,郑庄公论作为强于宋襄公,但是郑庄公却没有列入春秋五霸,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挑战王权。

晋国其实早在公元前453年就名存实亡,但是过了五十年韩、赵、魏才正式被列为诸侯,即便如此,还是引来很多人的指责。周王室势力衰弱,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答应三晋。晋国虽然被瓜分,依旧保存着晋国之名,三晋也并没有残忍对待晋国国君。

到了公元前376年,韩、赵、魏才彻底将晋国吞并,作为成熟的政治家田和很清楚,国号不能轻易更改,篡位也要留下美名。

第二、为了笼络百姓,与诸侯建立良好关系

田氏一族能够取前朝而代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百姓的拥戴,如果废除齐国国号,会引来世人的诟病,而且也会引起邻国的不满,春秋时期为了正义而引发的战争不在少数,田和跟诸侯国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国号不能随意更改。

5

田氏正式代齐发生在战国时期。公元前386年,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

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太公一脉绝嗣。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而在近三百年前,田氏从陈国奔齐,始有齐国田氏;百年经营以后成为齐国朝堂的一方势力,并联合其他几支齐国的贵族消灭当时权力最大的庆氏,又取得了公族与国人的支持。

齐景公时,公室腐败,田氏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增加了户口与实力,是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

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自立为相。从此田氏掌握齐国国政,后来步步把持齐国政权,最终代齐。   

齐国最早的王族是姜姓吕氏,而田氏代吕氏,经过了长期而复杂的反复斗争,有和平演变,也有武装斗争,有时隐蔽,有时公开。但早在晏婴相楚时,目睹田氏作为的晏婴就曾言“齐国之政卒归于田氏矣”。

田氏代齐的要点一共有三个:   

第一,前期在齐国立稳脚跟。

齐桓公时田氏就和齐国的大夫结为姻亲,庄公时田氏力排众议出兵讨伐卫国、晋国,大胜,庄公把公主嫁给了田氏,田氏和齐王之间的关系这时就已经非常亲密了,从而有获取大权的可能。

第二,中期施行收聚人心的政策。

齐王荒政,田氏对公族“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对国人“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又有上文提到的借公事施私恩的做法,齐国国内只知田氏之恩而不知齐王,这种做法齐王后来根本无力禁止。

第三,后期外争盟国,求立为侯。

田氏几乎已经拥有齐国时,与分晋的三家互通使节。齐康公十八年,田和也是求魏文侯代告周天子,请列为诸侯,然后魏文侯派使臣报告周天子,请求立田和为诸侯,周天子准许。

这些原因与为何不改国名有着很明显的关系。

首先,战国时期,周王室东迁,局面存在两个重点:分封制仍然存在,周王室仍然是天下共主的表象,和诸侯强天子弱的实质。周天子册立田氏为诸侯就如同如今的英国女王任命首相一样,虽然和王室的实质权力全然没有关系,但仪式作为天下公认的“礼”的部分,是田氏政权在正统性上必不可少的。   

其次,名义上的遵从王室也是诸侯国之间的游戏规则。

周武王为了酬谢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分封制度,首封身为师父的功臣吕尚于营丘(后改称临淄),国名为齐;周成王曾在三监之乱后,使召康公命姜太公曰:

“东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齐国由此得到征伐之权,成为大国。不改国名,遵齐国之号,即表态沿袭尊王的传统,否则就有其他封国随时可能以勤王平叛的借口进行攻打瓜分的危险。   

另一方面则是出于齐国内部人心所向的考虑。春秋战国时的政治氛围与后世不同,中央集权尚未成熟,文化氛围也不一样,统治者对于人民在思想上的控制尚未如后世一样严密,而人民往往也是以“宋人”、“齐人”、“楚人”自居,以国,即地方为归属。

齐国本来显赫,田氏在代齐的过程中全程走亲民路线,而出于对保持国内稳定、安抚人心的考虑,也不会贸然更改国号。   

最后则是“齐”这个国号的含义。

齐,“禾麦吐穗上平也(《说文解字》)”,在甲骨文中是象禾麦穗头长得平整的样子,而小篆“齐”字则在下面多了两条线,象征着“地面”。姜齐以“齐”为国名,是西周姬姜集团重视农耕所致,也是姜姓吕尚一族的族徽。

保留国号,既是表示对重视农耕态度的继承,也是对姜姓吕氏的尊重,在重视仁义和礼仪的先秦则有利于田氏在外的声名,从而有利于结盟。这也呼应了诸侯对于田氏代齐并无多少异议的事实,正因诸侯无异议,所以才有天子准许,田氏代齐得以不被非议地记入正史。

田齐一直延续到秦汉之际,灭亡后一度有田氏君主力图复国,最后一任君主田横在韩信入齐后,自立为齐王,坐守海岛,至死不降刘邦,成为一段美谈。

后世说到齐,并无正伪之分,对于田氏的评判也得见于此

6

简单来说,国号不是田氏定的。

田氏代齐,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持续了近三百年,田氏才从一个打工仔变成老板公司的新主人,个中艰辛,不可谓不励志。

公元前672年,齐国还是姜姓吕氏老板当家,在英明之主齐桓公的带领下成为第一个霸主国,威震天下。这一年,附近小国陈国的一个宗室子弟陈完跑到了齐国,躲避狠叔叔的政治迫害,齐桓公欣然接纳,任命其为工正,陈完就此定居齐国,并改氏为田,即田完。

作为一个打工仔,尤其还是外国来的打工仔,田完及其家族是怎么用两百多年的时间反客为主,取老板而代之的呢?得分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辛勤工作,获得赏识

田完当了几十年的工正,一直不温不火。他去世后,他的儿子、孙子世袭工正之职,也是默默无闻。但到了田完的曾孙田须无时,情况大不相同了。

田须无侍奉齐后庄公,深受齐后庄公的赏识和宠爱,地位也是蹭蹭地往上涨,当上了大夫。

田须无去世后,他的儿子田无宇继爵,并借着父亲的恩宠,步入政坛。后来,田无宇力排众议,劝齐后庄公断然出兵伐卫、晋,取得了胜利。

田无宇因功得宠,齐后庄公还将自己的女儿孟姜嫁给了田无宇,田氏地位迅速升高。

第二:削弱对手,壮大自己

田无宇生活的时代,正好是齐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年代,内乱频发,先是权臣崔杼弑杀齐后庄公,接着另一个权臣庆封又干掉了崔杼,大权独揽。而在这些政变背后,伴随着的是齐国国君权力的下降,各卿大夫家族势力不断扩大。

从经济水平上讲,国君统治的基本盘是国都,卿大夫统治的基本盘是国都外的城池。在青铜器时代,国都垄断着青铜和生产力,国都之外是原野,国人之外是野人。

当铁器文明到来之后,国都之外的原野受到开垦,人类对土地的开垦能力增强,井田制遭到破坏,国人乃至野人争相开垦私田,在公田干活也不卖力了,国都对于其他封地城池没有绝对的资源优势,国君的政治优势相对下降。

从制度上来说,国君习惯于把封地分封给卿和大夫,可卿和大夫是父死子继的,权力和资源越分越散,最后国君的统治只能依靠卿和大夫忠诚度。卿和大夫通常把封地分封给家臣打理,家臣不世袭,有效防止了资源分散。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政治权利的争夺就转变为卿大夫家族之间的争夺,国君也只相当于一个势力比较大的卿大夫了。

田氏属于那种一胜再胜的卿大夫,田无宇先与栾氏、高氏、鲍氏三大家族联手,搞掉庆封的庆氏,而后又与鲍氏联手,逼走栾氏与高氏,完全控制住齐国政权。

随后田无宇听从晏子的劝告,急流勇退,把执政权交还给齐景公,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声望,主动放权以示期待和平的田无宇被早已厌倦权臣相争的齐国百姓拥护爱戴。

随着土地的开垦,国人和野人都转变为农民,谁能得到农民的支持,其政治势力就会大增。田无宇尝到甜头后,继续开始赔本赚吆喝,花钱买民心,为家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第三:赢取民心,架空老板

田无宇死后,其子田乞继续惠民工程,比如用大斗借粮食给百姓,用小斗收回,在齐国政府高税收的背景下,民心竟相归附。

有了民心好办事,在齐景公去世后,田乞做掉国君家族的两大同姓大夫国氏和高氏,并耍了一手废立大戏,终于掌握了齐国实权,成为齐国国相。

田乞去世后,其子田恒继任为相,做掉了右相监止,弑杀了齐简公,走上专权之路。

田恒开始给田氏代齐铺路,一方面,把自己的封地扩大了很多倍,比国君的食邑还要大,同时挑选选齐国七尺以上女子入后宫,并且不禁止门下宾客出入后宫,所以到去世时,田恒有了七十多位儿子。另一方面,他交好各路诸侯、卿大夫,比如救援晋国的范氏和中行氏等,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口碑。

第四:瓜分蚕食,取而代之

田常死后,其子田盘继任为相,把众多兄弟都分到齐国各地做城邑的大夫。与此同时晋国韩、赵、魏三家瓜分知氏的领地,田盘和三家互通使节。三家几乎瓜分了晋国,田氏也几乎拥有了齐国。

再接着,韩赵魏三家分晋,给田氏做了很好的榜样,田氏觉得需要向他们学习。

在田盘去世后,他的儿子和孙子相继出任齐相,在这数十年间,他们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活动于列国,谋求封侯,取吕氏而代之。

到公元前405年,齐康公继任为君,此时田氏的老大是田盘的曾孙田和,权力碾压齐康公。

田和一边把齐康公送到大海边,只给一座城做食邑,权作对其祖先的祭祀费用;一边不断寻求成功先行者魏国(此时魏国为列国最强)的帮助。

公元前387年,田和与魏武侯在浊泽相会,田和请魏武侯转告周天子,请列为诸侯。魏武侯照做了,派使臣报告周天子,请求立田和为诸侯,周天子准许,于是第二年,田和正式成为齐侯,列名于周朝王室,至此齐国的吕氏政权完全由田氏所取代。

再说田氏为何不改国号

其实很简单,因为名义上国号是周天子封的,周天子没改,田氏自然不能改。或许你会觉得名义不重要,可如果名义不重要的话,田氏何必废上几十年的功夫寻求封侯呢?他们早就占据齐国大部分地区了,缺的就是个名头,好不容易周天子给了,还让人家改了?这不现实,田氏也没闹腾。

田氏代齐跟三家分晋是不一样的,三家分晋是三分一,不能都叫晋国吧。所以周天子按他们原本的封地名给了封号,田氏是一代一,也没说要换什么国号,周天子按照齐地给齐侯封号很正常。从这一点来看,田氏还真就未必想改国号了。

7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田氏没有更改国名是害怕遭到武力围剿,它对自己取代姜齐的做法也没有底气,因为大周国虽然礼崩乐坏,但借维护正统之名发动兼并战争的现象并不少见,田氏取代了的齐国又早已不是那个天下霸主的诸侯国,它非常害怕在紧要关头遭到周边诸侯国的讨伐,这不是杞人忧天,当时的天下霸主魏国就很有可能“多管闲事”。

魏国从魏文侯时代变法之后,成为称霸中原百余年的强国,魏国的强大令齐国深有痛楚,魏文侯“魏斯”为了向周天子讨要封号,带领韩赵两国攻打齐国,齐君无力抵抗只能投降,并答应帮助韩赵魏三家向周天子所要封号。

得到魏侯爵位之后的魏斯并不满足于现状,东征西讨扩大势力范围,魏国的统治重心逐渐从山西南部转移到河南东部地区,这里又是齐国的传统势力范围,紧挨着齐国的西面,两国矛盾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可见,齐国易主之时很有可能再遭到魏国的侵略,这种担心不是杞人忧天。

田氏代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不敢得罪自己的邻居魏国,魏国的强大难以想象,即便是闻名天下的围魏救赵(前354年)之战,魏国虽然有失败却任然是天下第一霸主,孙膑攻打大梁解救邯郸的计策虽然精明,但也体现出齐人不敢与魏武卒正面作战,直到10年后(前343年)的马陵之战,齐国才算打垮这个强大的邻居。

由此可见齐国与魏国的国力差距。田氏从陈国来到齐国用了53年(前532~前489)从外来者变成齐国丞相,之后又用103年(前489~前386)才敢正式取代姜齐,这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多大的毅力啊!田氏为什么不干脆的夺取齐国天下呢?当然是害怕周边诸侯群起而攻之了!同时也害怕齐国内反对者的干扰!为此它花费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争取民心和贵族的支持!方法很简单,对穷人救济钱粮、对贵族册封土地,尤其是让田氏子孙遍布齐国,瓦解其它实力强大的贵族,这样做有效防止了内乱的发生。

田氏解决内部问题后,开始着手解决外部的问题。在公元前387年,此时齐国国君康公已经被架空了,田氏宗主“田和”和时任天下霸主“魏斯”在浊泽会盟,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这位雄主愿意帮助田氏向天子所要诸侯爵位,田氏的理由是姜姓一族绝肆。说到这里不难发现,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差不多,都是在周天子的册封下获得合法诸侯地位的,这也是田氏没有遭到周边诸侯群起攻之的原因。

而天子册封给田和的封号就是“齐”,因此田氏不存在改国名的选择,他没有条件对周天子的册封有异议。齐这个国名在战国时代已经是一个地理概念了,不管是谁占有了山东北部地区这片原属于姜齐的土地,都会选择以“齐”为国名,后来的韩信亦是如此。上文提到的魏国也是以地理名词决定国名的,公元前661年,晋国人“毕万”灭了姬姓诸侯魏国,魏国也就成了(山西芮城)毕万的封地,这个人的后代就以魏作氏,也作为国名使用。

8

田氏代齐的过程

田氏代齐发生在战国初年,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周朝建立之后,周天子封诸侯,姜子牙是周朝的开国功勋,被封为齐侯,定都于营丘,姜氏也就成了齐国的统治者。田氏则是西周诸侯国陈国,公族的后裔,田氏代齐是从陈国陈厉公的次子田完,逃亡到齐国为官后开始的。

姜子牙画像

田完逃到了齐国,本来齐桓公想让他担任卿大夫,但是被田完拒绝了,仅担任了工正一职,齐国大夫齐懿仲将女儿嫁给了田完,田氏便在齐国世袭工正一职,后来到了田桓子这一代,齐庄公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田桓子。田桓子也因此得到了齐庄公的宠幸,这之后又到了田常这一代,田氏逐渐掌握了齐国的实权,通过颁布政令得到民众的支持,联合较大的氏族,掌握国政。

齐庄公

田氏在齐国站稳脚跟,一步步的掌握权力后,开始寻求齐国外诸侯们的支持,田氏的目的是让周王立侯爵,周朝的爵位为公,侯,伯,子,男五等。齐国的国君便是侯爵这一等,田氏想让周天子封侯爵,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在田氏的辅佐之下,齐国相继战胜了晋国,鲁国,卫国,到了齐康公继位时,康公沉溺酒色,不理朝政,齐国的实际统治者已经是田和了,在一次会盟时,田和请魏武侯转告周天子,请将自己列为侯爵,周天子此时已经没什么权力了,齐国又是个强国,于是就准许了,也算是给田和一个人情。

田和

田氏代齐后为何不更改齐国的国名呢?

田氏正式成为了齐候,田氏代齐基本上完成了,按理说现在的齐国,不再是之前吕氏(姜姓吕氏)统治的了,那么也该换个国号了,但是田氏仍然保留了齐国这个国名。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虽然齐国之前的统治者吕氏已经逐渐衰落,但是并不代表齐国衰落了,在当时的周王朝内,齐国的政治地位还在存在着,田氏封侯,本质是依靠齐国的政治地位,而不是田氏在齐国权势鼎盛。

战国时期周朝疆域图

齐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田氏沿用齐国国名,可以减少很多麻烦,第一个就是名正言顺了,如果名不正,言不顺,这就属于篡政,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其他国家联合讨伐也不足为奇,但是继续沿用齐国的国名,这些麻烦就可省去了。如果要另外换一个国号,那么首先需要向周天子说明情况,换了国号之后,田氏建立的新国家和之前吕氏的齐国,名誉上的继承关系就断了,这样对吕氏而言是得不偿失的,所以田氏就继续使用这个国号统治下去了。

齐国疆域图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9



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虽然都是夺了国,但是齐国国号没改,是因为田氏是以继承姜齐的方式得国的,经过田氏几代人的努力,齐国君绝嗣,国君一系没有人继承,田氏已经是齐国实际的掌权者,在和魏文侯聚会的时候,请魏文侯帮忙到周天子那里请求封他为诸侯,将齐地封给田氏,这是一种传承,具有合法性,不改国号就是吕姜把齐这个封地让给了田氏,田氏成了齐这个封地的主人。

三年,太公(田和)与魏文侯会浊泽,求为诸侯。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诸侯,请立齐相田和为诸侯。周天子许之,康公十九年,田和立为齐候, 列於周室,纪元年。

田氏代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田齐的祖先是陈国公子完,字敬仲,在齐恒公时期陈国内乱,太子御寇被杀,陈完为了避祸跑到了齐国,齐恒公吕小白欲任他为卿,陈完推辞了,只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陈氏变成田氏,《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写道:“敬仲之如齐,以陈字为田氏。”《集结》引应邵云:“始食采地,由是改姓田氏。”

陈完一族在齐国就这样站住脚开始发展起来,陈完死后,田氏世袭工正一职,田氏到了田恒子无宇是第五代,经过了122年时间,田恒子无宇得到齐庄公的宠信,还把女儿孟姜嫁给了田恒子。这时候田氏慢慢在齐国政坛上开始崛起。

田恒子死后他的儿子田开和田乞继承了他的位子,田乞侍奉齐景公为大夫,这个齐景公是个奢侈的君主,以齐景公为首的公室贵族聚敛无度,剥夺了齐国人民三分之二的收入,齐景公还是一个喜欢用重刑的人,齐国老百姓因为生活无着,劳役不止,许多人起来抗争遭到镇压,因此被砍去脚的人有很多,以至齐国的踊(假脚)的价格不断上涨。

田乞则实行收买民心的手段,向老百姓借贷粮食以大量器贷出,以小量器收回,这种借公事施私恩的手段让老百姓的心都归向了田氏,而齐景公也不加以阻止,田氏家族日益强大,到了齐景公晚年,晏婴和齐景公说了田氏这种做法早晚会占据齐国,齐景公也有所感悟,采取了一些限制田氏家族发展的措施,但是面对已经强大起来的田氏,已经为时已晚,没什么作用。

齐景公

田氏家族以厚赂于民的方式,博得了齐民的支持,但齐国还有一些大族是齐国君的坚强支持者,田氏对这些家族采取联合几个击败一个,逐步消灭的策略,先是联合鲍氏、高氏、栾氏打败执掌国政庆氏,等到栾氏、高氏执政后,田氏诈称栾氏、高氏将攻田氏、鲍氏,田恒子全副武装带领士兵去找鲍氏,鲍氏以为是真的也全副武装准备迎战,而此时栾氏、高氏的掌权人还在喝酒,根本不知道这件事,田恒子就跟鲍氏说道:“虽然栾氏、高氏要来攻打我们的传言不是真的,但我们现在全副武装被他们知晓的话,肯定会来找我们麻烦,还不如趁他们在喝酒,先把他们灭了。”

灭掉栾氏、高氏之后,田、鲍把栾氏、高氏的东西分了,田氏把所得的东西都给了齐景公,请求齐景公把莒邑封地给他做养老之地,又让自己的党羽跟齐景公请求把高唐之邑封给田氏,田氏得了这两个地方势力就更加强大了。

齐景公在位58年,其后晏孺子荼悼公阳生简公壬相继为君,共计不到10年,齐简公即位后信任监止,田氏这时是田乞的儿子田常掌权,田常和监止任左右相,田常一面施行田乞大斗出小斗进的政策,还选择了齐国数百个七尺以上的女子入后宫,而他的宾客和舍人自由出入后宫,到田常去世时,有子七十多人,这些人在田常儿子田盘当权时都做到了齐国大小城邑的大夫。

田氏专政时期,不仅排除异己,对不听话的君主也是杀了立另一个,晏孺子、齐悼公、齐简公都是被田氏所弑,怕诸侯不容,为了安定友邦,取信诸侯,田氏把齐国以前所夺的鲁、卫之地还给他们,与晋国的韩、赵、魏订立盟约,与吴、越互通使节,使自己在诸侯中站稳。田常的儿子田盘为相时,田氏差不多就已经拥有了整个齐国,后来的齐宣公和齐康公只不过是傀儡,到陈完十世孙田和时,取代齐康公成了齐国的君主。

田氏从陈国公子完在公元前672年到齐国立足,到公元前386年田和取代齐康公成了齐国君主,共经历了286年时间。

10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国号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在对外交流中所使用的代号。一般来说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都会为自己的国家取一个响亮而又富有寓意的国号,毕竟国号代表着国家的精气神,比如朱元璋立国号为“明”就有取其“日月同天”的意思

历史上基本没有改朝换代而不改国号的例子,那么战国时期田氏抢了姜子牙的齐国,为何连国名都不改呢?

其实理由很简单,田氏抢了姜子牙的齐国之所以不改名,主要也是因为受到当时的礼法约束,他虽然在齐国有老百姓支持,但毕竟这种举动并不是合乎情理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造反,并且他就算真的想将国号改掉,并不是自己说要改就可以改的,必须得向周皇帝打报告,但是那时候的周皇帝同不同意还两说,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嘛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