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赚钱不容易,不能只想着超额收益,还是要以“稳”字当头,作为一个良心金融分析师,小陆大家关注一下FOF基金!
FOF本身在做的是基金组合,其本质上是把好的基金纳入投资池里面,然后进行一揽子投入。所以,不单要关注每个基金经理本身的个性,更要看整个组合的建构方式,通过量化抽查,挖掘一些统计性的规律。FOF应定义为一个科学,科学就需要专业的团队。专业就是两个规律:首先资产有周期性的轮动的规律,对于基金产品来说,符合行业的发展的规律。把握好这两个规律创造更好的投资体验。市场上有两类说法,有一类被称之为普通的FOF,另一个类别的FOF,就是养老FOF。
首先,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一定是基金公司精心培养出来的。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在一家基金公司,至少从业两年以上,这里的两年是非常关键的关卡。因为没有哪家基金公司会允许基金经理连续两年都没有任何业绩,或者一直落后于全市场。从数据统计中可以发现,以是否在同一家公司从业两年以上为标准,可以将整个市场进行划分。同一家公司从业两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比从业少于两年的基金经理数据表现优秀。其中,生存偏差也是考量因素之一,历史上那些已下岗的基金经理都在统计范围之中。所以,两年是分水岭,在同一家公司从业两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大概率会比两年以下基金经理的经营表现好。
从历史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到,年轻人或者新任的基金经理有更强烈的业绩冲动。所以在市场符合其风格时,这些基金经理的收益比较高。但是投资市场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波峰也会有波谷。在市场不太好的时候,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对风险的控制表现更好,回撤相对来说会更小。当大家在年龄或者从业经验上面取舍的时候,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到进攻的时候要偏向更年轻的或者从业年限不是很长的基金经理。但是如果要防守时,老司机们更适合大家的选择。
市场现存的基金经理达到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顶峰,一般是在两年之后。经历第一年的摸索和第二年的夯实,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三年,即经历两年的管理经验之后,开始有比较显著的出成绩。目前可以看到这些基金经理或者这样时期的基金经理,在他的职业年限或职业生涯中,排名、收益和波动性权衡都开始有比较明显的提升。所以,在选基金的时候,最基本的客观条件就是必须从业两年以上。
公募基金中有一批产品,称之为迷你基金。一般情况下,规模在5000万以下。这些基金变为迷你基金的原因有很多,而有些基金不但没有成为迷你基金,却从发行开始,规模就在不停的增长。这其中反映了整个市场,对于基金经理的能力和业绩的认可。所以,选择基金时,除了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限,还有一个指标,就是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过小的管理规模,需要回避。中国证监会的产品要求是,必须成立满一年,最新一个报告期必须在一亿以上。但是我们认为,一亿可能不够,需要加到两亿甚至三亿,才能看到这批基金的集体性优势。实际上,把历史所有产品的数据进行分析,会发现两年两亿是分界线,就可以很快选出比市场平均水平高的基金产品。
“风险收益比”在选基金经理很重要。巴菲特有句话,投资能力是学不会的,也不是老师能教会的。在做基金经理投资能力分析时同样保持这个观点。我们会挖掘基金经理的天赋。所谓天赋,不受市场环境、从业年限和管理的规模的影响。一名好的基金经理,天生就是收益和风险平衡的高手。目前已经成名的基金经理,从出道或者新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开始,就是风险收益效率的高手。他们是典型的市场靠前的风险收益平衡性保守基金经理,总是会想怎样用更小的风险来换取更高的收益。所以,基金的净值不停地创新高或者平稳的增长的背后就是这个逻辑。对市场最好的基金经理进行分析,会发现能力并不随着其职业生涯的增加而发生较大波动,也没有风险收益效率在某个年份突然提升的现象。由此可见,这样的基金经理的能力是可持续的,可能是天赋使然。所以,选择的第一步是要评估其是不是风险收益效率的高手!
换手率高低和基金经理的能力没有必然联系。其实有些基金经理是交易型的,有些基金经理是基本面型的。最近大家都认为,换手率高的基金经理,可能有一些不太好的交易习惯,或者是在消耗基金资产。其实结果不太一样。通过十年的数据分析发现,换手率高的基金产品和换手率低的基金产品之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排位关系。在市场有赚钱效应,比如牛市或者结构性牛市时,高换手率的基金产品收益明显高于低换手率的产品。说明市场有大量的热点和层出不穷的主题板块时,收益能力或者交易能力强的基金经理,会利用板块或者热点的轮动为投资者获取更多收益。但是反过来,如果市场是熊市,或者全面性的熊市,相对而言,比较保守的低换手率基金经理,可能会躲过一个又一个假热点或短暂阶段性热点,最后进行杀跌操作,反而可以守住基本面和最有把握的投资标的,从而在熊市中扛过去。综上所述,如果基金经理是做投资的高手,那么他的换手率习惯应该随着市场的赚钱效应而变化,或者随着市场的牛熊转换而产生一定幅度的调整,还是比较合理的。
好的基金经理管理产品数量多需要有拳头产品。这也是最近大家特别关心的问题,有很多媒体报道,部分基金经理有一拖多的现象,但我们认为这样的现象,对于FOF基金经理来说,可能是红利。管理多个主动管理型产品的基金经理,无论挂职与否,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基金公司是认可他的。基金公司要通过推出好的产品和好的基金经理来扩大管理规模。如果基金公司本身或者从内部来说,不认可基金经理能力,是不会将它的名字挂到各种各样的产品上面,这是给自己丢分。但是要强调一点,并不是管理多支产品的基金经理的所有产品都是一样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多产品经营经理的基金经理,一定有他自己的拳头产品。这些拳头产品是在江湖上赖以成名的根本性作品。这些作品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分析出来,会成为我们非常感兴趣的标的。因为这些基金经理会把自己的经验智慧倾注在产品上面,所以表现比只有一个产品的基金经理有优势。
其实投资者的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维度。市场大体上把投资者划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是不是大家认为作为个人投资者,在很多层面上不如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有团队,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建立起体系来评价基金产品。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比如说看中了一个基金产品规模是二三十个亿,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有了百分之五六十的份额,也就是说二三十个亿里面机构投资者拿了12个亿,甚至达到15个亿,18个亿。说明基金经理的产品已经被最专业的人士进行了反复的研究。
如何知道这个基金这机构是有多少散户去跟上呢?首先第一个方法就是看基金披露的公告,公告里一般半年报和年报会公布这一项会公布,但是我要跟大家说,我们还可以做一些预测工作,这是我们的独门秘笈。接触到基金产品的时候大家都会说几个点,比如说基金连续多少年排名,比如说他在不太好的市场情况下回撤很小,或者说基金净值的下跌幅度很小,被称为业绩分析。比如在接触一些基金产品的时候,说这个基金是大盘蓝筹型的基金,或者是小票成长型的基金,这是基金经理的风格,被称为风格分析,比如基金经理特别擅长选股有非常好的折实能力,总是能够躲过熊市捕捉到牛市,这个被称为能力分析。传统的基金评价,主要是通过这三块来分析,这三块核心的逻辑还是分析历史业绩。表现较好的一些基金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特别加了一块叫行为分析。行为分析简单来说第一个是基金经理本身的行为,第二个是基金公司的行为,第三个是投资者的行为。这是好FOF最大的优势。
FOF有一定的门槛,如果有投资想法那就可以做一些基金组合定投,这些目前很多基金代销机构都会有基金组合服务,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种FOF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