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年轻时代的列宁也是非常笃信那位德国思想家的教义,但他很快就发现,只要拿这位导师的“伟大教导”付诸实践,立刻就会碰一鼻子血,而且百试百灵。
于是,列宁违背了德国思想家的“教义”,剑走偏锋,独创了一个“先锋队理论”。
在这套理论的指导下,俄国的十月革命完全按照列宁的设想发展,布尔什维克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虽然这套全新的“理论”给列宁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但自这套理论诞生之日起,就有先天性的缺陷,布尔什维克们不得不在后面的七十多年里不断寻找续命良方。
01.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听谁的?
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西欧各国上百年的工人运动历史,造就了遍及各个行业的强大工会组织。
但是,这些工会组织却最终走上了工联主义的“邪路”。
为了避免走上西欧那些“软弱无能”的工会组织的老路,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组织得像军队一样”,“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可以把俄国的天翻过来!”“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ZZ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
▲逮捕临时政府
于是,以列宁为首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联合其它左翼政党在圣彼得堡发动起义(十月革命),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
随即按照约定,废除了二月政府选举中对于私人财产的规定,进行了立宪大会选举。但是左翼俄国社会革命党得票率超过50%(主要来自农民),居第一位;布尔什维克党得票率仅为25%。
于是,灵活变通的最高苏维埃解散了立宪会议,准备绕开这个国家的农民阶级展开统治。
虽然列宁一直宣称:工人阶级是最有革命性质的。但圣彼得堡的工人和乌拉尔山的给矿工,却给了布尔什维克痛心一击。
工会们提出:工人治厂,不要什么书记和政委。
▲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归人民
列宁同志听到后勃然大怒,这不就是典型的工联主义邪路嘛。被我誉为“最有革命性质”的工人阶级居然没有决心废除私有制,那岂不是说我自己的理论也错了吗?
于是,列宁很快就决定:“人民都是迷途的羔羊,不知道什么对自己好,所以俄罗斯人民是需要被管的,布尔什维克自然在人民没觉醒之前要接管一切的权力。”
随后,经布尔什维克内部决定,苏维埃俄国要执行大规模的国有化;其它党派被驱逐出政府,全国上下只听从列宁同志的指导。
而当初最支持十月革命的农民与工人已经不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了。
很快,这些违背了当初承诺的改革就迎来了俄国人民的反对。
02.列宁的利剑
在背弃了十月革命精神后,原俄罗斯帝国境内持完全不同政治主张的各派势力——包括支持恢复沙皇制的保皇党、支持建立全民普选民主的共和派、被布尔什维克党定性为假社会主义而遭镇压的社会主义者(如左翼俄国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东正教会的虔诚信徒等代表富农、地主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力量,不得不联合起来反抗布尔什维克。
可以说在苏维埃政权的最初三个月后,布尔什维克陷入了自己的政策所造就的敌人包围。
列宁唯一依靠的只是抽象的无产阶级,几乎没有任何政治盟友,甚至在布尔什维克内部,列宁的决策也处于少数派。
▲列宁在的东宫演讲
面对这样生死存亡的危机,列宁说:“我们和不赞成同反革命将领作斗争的人是毫无共同之点的;我们宁愿退出政权,甚至转入地下,也决不和这些人同流合污。”
列宁同志能面对岌岌可危的国内形势,依然从容不迫,全靠他高瞻远瞩的谋划。
在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就要求捷尔任斯基创办一个可以“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的机构。”
于是在1917年12月20日,捷尔任斯基创立了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有了这柄“利剑”,列宁同志的腰板自然挺得直。
▲捷尔任斯基(1877年9月11日—1926年7月26日)
在1919年(内战时期),苏维埃国家职能几乎完全集中于“契卡”。在危急状态下,列宁下达的保卫国家的紧急指令都是给“契卡”的。
到1921年,“契卡”已经遍及86个州、16个特区和508个县。全俄各地建立了610个契卡工作委员会,组成了1000多个所谓“革命法庭”。
这柄捷尔任斯基打造的利剑,在后面演变为著名的克格勃,该组织工作人员最多时达到50多万名,其中总部机关计1万人,间谍、反间谍和技术保障等其他部门计20万人。
但是,克格勃的高层依然认为人手不足,又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了150万“线人”临时工,每年预算超过100亿美元。
为了充分显示震慑的威力,该组织在日常的监视、暗杀工作之外,还对“人犯”广泛地施行酷刑,手段之残酷、兽性,令人发指。
▲契卡办公大楼
例如奥德萨的契卡人员将白军军官用铁链绑在木板上,缓慢地送入熔炉或盛满沸水的储槽,或是干脆用绞盘撕为两段;在哈尔科夫,活剥头皮以及活剥手上的皮成了家常便饭——将受害人手上的皮剥下来做成“手套”;沃罗涅日将赤裸的受害人放进里面全是尖钉的大桶,然后滚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契卡人员把受害人钉上十字架;察里津与卡梅申流行“锯骨头”;奥廖尔的契卡将受害人剥光衣服,绑在冬天的街头上,再向他们赤裸的身躯泼冷水,直至他们化为“冰雕”;在基辅,契卡人员将老鼠笼口对准受害人的肛门,再用火加热铁丝笼子,老鼠便不顾一切地啮咬撕开受害人的肛门,钻入受害人的肠子逃生。
这类酷刑可以持续几小时,有时甚至持续到次日,直到受害人死亡。
契卡的手段非常成功,那些让列宁同志不舒服的反对声浪被迅速平息下去,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又一次续命成功。
03.好看的数字
在人类社会中,强人要想获得至高权力,无非两种:要么通过武装政变、要么通过武装起义。
对于苏联的领袖们来说,他们比那些自恋、自大的强人有所区别,他们有自知之明,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统治是怎么回事,所以必须要给自己的统治增加合法性。
在前期的“紧急状态”下,新生的苏维埃俄国的权力平稳过渡到了斯大林同志手里。
斯大林同志很清楚,如果完全依靠契卡的高压手段,迟早会出事,必须拿出一些亮眼的成绩单给所有人看。
▲1932年 库兹涅茨克钢铁联合企业一期工程
1933年1月,斯大林就宣布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他当时宣布工业总产值完成了计划的94%,重工业完成了原计划的108%。
然而根据后来学者的计算,这些指标根本就没有完成。
当时苏俄国内的经济实际上很困难,1929~1930年由于投资过多就出现了通货膨胀,到1932年,实际上工业只增长了14.7%,而不是计划的32%。
到1933年,国内生产又开始下降,降的幅度也达到了5%,实际上已经发生了经济危机。当时党内出现了“柳亭集团”,后被定为“工业党”案件。他们当时散发下去的一份文件,就提出来经济已经出现危机了,而这些和主流不同的声音都被压下去了。
第二个五年计划也是一样,斯大林宣布用四年零三个月时间完成,根据后来的计算,大概其指标只完成了70%~77%。
▲胎死腹中的列宁宫
后来,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被超额完成,在维基百科的“苏联经济”词条中至今还有这样的记载:“苏联经济是世界上规模第二大(仅次于美国经济)的经济体,其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产量的五分之一……”。
该词条还列举了1990年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苏联国内生产总值(GDP)2659.5万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9130美元等数据。
综合计算下来,苏联经济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平均年增长在10.5%以上。
与之对立的是,在经济好转的1986—1988年,苏联还是有“未满足的需求”,即“有钱买不到东西”。例如在1988年,苏联国内食品短缺总额达210亿卢布。
▲80年代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卖冰激凌的女孩
虽然在纸面上,1990年苏联的GDP达到了2659.5万亿美元,但这里面的水分实在太大。
自上世纪20年代中期索科尔尼科夫被解除财政人民委员(即财政部长)职务后,苏联的货币发行就不受市场规律的约束了,苏联银行成了为一个个宏大建设计划提供巨额投资的印钞机。
换句话说,苏联GDP取得的那些惊人成就,都是掌握权力的人在肆意调整统计标准,玩弄数字得出来的。
漂亮的数字成了苏联又一项续命的良药,这服药一直用到它寿终正寝。
04.底线与败坏
一个政权能保持稳定有个最基本的底线,就是国内不能出现大面积粮荒。
哪怕在契卡火力全开的1921年,因为战时共产主义造成的大规模粮荒,造成坦波夫省的叛乱依旧席卷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不要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
▲喀琅施塔得水兵
因为苏联高层深深的知道,小规模的叛乱有军队和克格勃,但是因为粮荒导致的叛乱却可以融化苏联的铁拳。
所以,尽管与西方存在你死我活的意识形态斗争,但是苏联糟糕的国有农场系统,还是被卷入西方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之中。
1970年代中期,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最大的谷物和食品进口国。
到了1980年代,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则用于进口粮食和食品。
可以说如果没有从西方进口的粮食,苏联可能撑不住三个月。
▲上世纪三十年代集体农庄
而实质上,苏联在后期已经完全沦落为一个依靠石油换取食物的国家,其工业体系完全为军工服务,经济结构非常不合理。而到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完全陷入了用增产维持石油美元收益的怪圈。
2004年苏联理论改革家B·奈舒利在自己的公开课上说:“70年代末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一些成员已经感到,苏联处于危机中,国家处于致命的经济危机边缘,计划经济的所有问题都表现出来,无论如何都没有出路。”
至少“用石油换食品”还能让苏联人民活下去,不至于失去合法性来源。
以前的苏联可以依靠暴力将多数人强行统一在这面旗帜下,但谁也没想过,如果军队和克格勃为代表的暴力机构陷入了不可挽回的腐败与低能怎么办?
苏联的军队是可以经商的,在苏军办的农场里,掌握权力的军官们常常把出售农产品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动用部队的劳动力为将军们建造夏季别墅。
▲1988年,苏联驻东德部队在进行战备点验
而高级军官、初级军官和士兵之间的等级关系损害了军队的凝聚力,苏联末期军人大肆盗窃和销售武器和设备以获取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并且开小差和擅离职守的军人也陡然上升。
初级军官不满意自己待遇显著低于高级军官,漫长的工作时间(一个月只有两天假期)让他们异常不满,而大量的义务兵更是上升无望,待遇低下。
这种状态直接影响了苏军的战斗力,并在持续十年的阿富汗战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比如在驻德苏军的一名将领,就向正处于波黑战争的穆克联军提供过大量的武器装备,从步枪到肩扛式防空导弹都有,价格也从1000美元到上万美元不等。
与门路多,出手阔绰的上级相比,苏军的下层官兵的选择就有限得多,他们只能偷窃守护的军火库里的军火拿出来卖。
▲RPG-7榴弹发射器
比如在当时一支卡拉什尼科夫步枪就价值1200美元,一支马克洛夫战斗手枪价值350美元,一支RPG-7榴弹发射器价值80美元,手榴弹价值10美元。
这些武器都被苏军的下层官兵一点一点的偷了出来,直接催生了遍布苏俄各地火爆的军火市场。
而作为强力部门的另一头,克格勃的领导们也深深陷入了腐败。
大量的苏产金刚石被廉价卖给“德比尔斯”公司,经手方之一就是克格勃专管交通运输的第四总局。
在一本名为《叛逃者》的书中曾举出了克格勃和情报总局91个工作人员的名字,他们都是1945-1991年间叛国的人,其中在1975—1991年之间,就有48个人叛逃到境外或者事发败露。
▲ 德米特里·费多洛维奇·波利亚科夫 (1921年-1988年)
例如,这份名单上的德米特里·费多洛维奇·波利亚科夫于1961年11月被美国中情局招募,并于1962年夏天返回莫斯科,曾先后在情报总局的“中心机关”工作,担任过军事外交科学院的系主任,并获得少将军衔。
而克格勃更是失去了原有的功用,著名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前,克格勃一直都知道核电站领导在被放射性核素污染的池子里养鱼,并把鱼卖给了当地居民。
他们甚至还知道РБМК-1000型核反应堆(就是最后泄露的那个型号)存在设计缺陷和安全系数低的信息,还曾通报核电站维修工作在组织和进行过程中存在重大不足,现有的措施不能防止三号机组的事故风险。
苏军是组织性瘫痪,而克格勃是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不做。
直到819事件里,苏军未开一枪,阿尔法部队拒绝绑架叶利钦。
苏联那庞大的身躯就在七十多年中慢慢溃烂,直到最后连革命时期保命的底牌和利剑都起不到一丝作用。
结语
列宁式帝国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先天性的缺陷。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在七十多年的时间里,活下列宁阴影下的布尔什维克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合法性来源。
但是对于列宁式国家而言,任何合法性都是有时效性的,其本质就是一种精神吗啡。
一开始他可以把身家性命完全托付给托洛茨基的红军和捷尔任斯基的契卡,利用暴力缓解疼痛,但这种依托暴力机构建立起的统治效果却是极其有限。
在赢得民众的认(臣)可(服)后,这些“合法性来源”的效力就会迅速降低。
1917年,列宁不肯接受对自己而言糟糕的选举结果,从而举起了利剑,挥向了自己的盟友和同志;1991年,苏联人不愿再继续这种糟糕的生活,七十年的时间足以让利剑生锈,人民的声音飘荡在莫斯科上空,奏响了红色帝国绝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