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答:一想起三国,都会想到那么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也不是说没有原因的,司马懿在魏明帝病逝后,逐渐掌控了曹魏集团,而当三足鼎立之时,诸葛亮,姜维多次北伐都为能有所大的收获,而且蜀国吴国联盟也是勉强抗衡曹魏。所以,魏国的强大,也慢慢为三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首先从当时的国力上说,蜀国是攻不下魏国的,因为蜀国的人口不及魏国的十分之一,就算吴蜀联合还是无法抗击魏国的,举例说明,就拿蜀国为例,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到,“以一州之地与中国抗衡”。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还是在北方,随着北方经济逐渐的恢复,实力的差距被越拉越大。而且连年北伐,造成国内的空虚。蜀国政权并没有很好的完成本土化,使得蜀中俊杰不能大量的补充,从而使后期出现了人才短缺的荒唐局面。而且到了后期阿斗宠幸奸佞,政局混乱腐败。导致内部矛盾众多,内讧严重。反观魏国呢,以司马懿为例在魏明帝大修宫室之际他也加以劝谏,魏明帝驾崩后他奏请罢修宫室,雕玩物之人力,节用务农,使天下欣赖。识拔人才上,司马懿从寒门中提拔了邓艾、王基、州泰等人才,如虞预所说,经略之才可谓远矣。在扳倒曹爽后,司马懿或以剿杀,或以监禁的方式削弱曹魏宗室力量,为日后其子孙篡魏开晋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我们来说说这个统一三国的皇帝司马炎,根据史料记载,司马炎有着很锐利的眼光,不仅重用元老,对拥戴功臣的人才也提拔,他亲近贤臣,远离小人,在他执政期间忠臣羊祜、张华、杜预三个人的作为使得司马炎稳坐江山,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忠臣羊祜主要负责战备工作而且有着很强的领导能力,为一统大业做很多贡献,再则就是张华擅长战术,担任镇南将军一职,在伐吴期间充当主帅,立下汗马功劳,执行者杜预,雷厉风行,有胆识和军事能力,所以统一有必然性。

所以最后由司马家完成了统一三国的伟业。可能在这之前谁也没想到,司马家会是最后的胜者,曹魏也只是昙花一现。最终三家归晋

回到开头第一句话,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趋势下,公元263年,实力最强的魏国将实力最弱的蜀国灭掉了。可当时司马家族已经一手遮天,终于在公元265年篡魏立晋,并在公元280年灭吴大一统。

最佳贡献者
2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传四帝,国祚五十一年。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东晋,史称西晋,两晋又被称为司马晋。

三国末期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权倾一时的权臣。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 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但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因此自西晋建立,政风十分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

西晋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允许边民内迁以来,大量游牧民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

3

三国形成和统一

谈三国的统一,必须了解三国是怎么形成的。

三国的形成

东汉末年,也就是从东汉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亡国前夕,直至魏国曹丕篡汉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战。各地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加之发生了张角兄弟的“黄巾大起义”,使得本就风雨飘摇的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在东汉末年36年动荡的军阀割据中有三个军事集团逐步占领和瓜分了东汉的疆域 。形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时代正式结束,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随着孙权建立东吴,三国局面真正在政权上形成。

三国的统一

三国形成后的数十年内,各国展开了上千次规模不一的战争。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后落入其子司马昭手中。263年,司马昭准备伐蜀,并做了详细的计划和准备。他分析后:确立先取蜀,灭蜀三年之后,借巴蜀可以顺流而下的有利地势,水陆并进,一举灭吴的计划。这就像历史上晋灭虞定虢,秦吞韩并魏那样。264年魏灭蜀。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

270年东吴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叛乱,直至279年方平定。当时东吴局势混乱,吴帝孙皓不修内政又穷极奢侈。司马炎在此时做好伐吴准备,279年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了,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率水路分上游王浚军、中游杜预等军、下游王浑等军共六路并进。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4

三国从国力上说,吴蜀联盟想击败魏,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以看当时的人口户籍统计,即使是蜀国的全盛时期,也就是刘备已经攻下益州,同时关羽还没死的这段时间,蜀国的人口连魏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吴国大约是蜀国人口的三倍。也就是说吴蜀联盟加起来,人口不足魏国一半。不要看地图上蜀的面积似乎不算特别小,其实巴蜀三分之一是无法居住耕种的山岭。何况当时,江南和巴蜀地区都不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地广人稀是真实的写照。黄巾之乱到赤壁之战,群雄都在中原作战,是他们打不下江南和巴蜀?不是,是因为没有攻占的价值。人口少,耕地少,人口素质还不够,经济文化也差,各个方面吴蜀都是不如中原的。

说完经济和民力,再看人才。人少,人才自然就少。魏国推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唯才是用。何况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正统话语权。当时大多数忠于汉室的士,还是会优先投奔曹操的。

吴国还是依赖当地世家大族,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你看出了多少权臣。蜀国更是地小民弱,除了刘备的老部下,新提拔的只能是益州当地人。这些人还经常阳奉阴违,不服刘备及后继的诸葛的管理。

诸曹诸夏侯当时都死了,当权的都是他们的后代了。你看曹操曹丕曹睿都三代了,司马懿还活着。这些缺少历练的年轻人,比起老谋深算,树大根深的司马家族,自然是不如的。

其次,政权问题最后还是要归根到权利问题上。曹操推行的是九品中正制,破坏了以前世家大族对当官的垄断地位。后来曹丕放宽了限度,但是还是不够。世家大族们不愿意放弃权利,而魏国政体是不适应时代潮流的。最终司马家掌权,把权利和经济特权返还给世家大族。这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合作。这种情况延续了几百年,直到后来东晋,还是世家大族王家谢家掌权,比如著名的谢安谢玄,还有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就是说的他们。

三国时代世家望族的地位很高,司马懿是司马世家的青年才俊,曹操在世的时候因为发现司马懿扭头时好似“狼顾”,所以并不看重司马懿,但因为司马懿在政治上军事上确实有大才,所以曹操死后司马懿成为重臣。

魏明帝去世以后不久,司马懿就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杀掉了曹爽,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有样学样,把魏武帝曹操的那一套全用在了曹操的子孙上。等到司马家三代头目司马炎上台的时候,便急不可耐地逼迫魏元帝禅让,自己做了皇帝。

司马炎剧照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控制魏国大权。263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兵分三路,大举进攻,同年刘禅投降蜀国灭亡。

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黜曹魏皇帝曹奂而称帝,建立。

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至此三国一统归晋

5

春秋末期,曾经上演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大戏,开启了七雄争霸的战国序幕。而在三国末期,则是蜀魏吴三国归晋,华夏重获一统。

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战,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从地盘、人口上而言,曹魏拥有优势

蜀汉

原本流浪四方的刘备,趁赤壁之战魏吴鏖战之机,夺取了荆州四郡。之后,又从孙权那里换得了南郡,有了立足之地。接着,刘备夺益州,取汉中,正式建立了蜀汉政权。虽然关羽后来大意失荆州,蜀汉还是以益州、汉中,外加一个并不稳定的南中荒蛮之地,以区区百余万人口,一直坚持抗衡曹魏。

东吴

东吴则自孙坚、孙策,到孙权,经过三代的努力,控制了扬州、荆州、交州,以及时臣服时叛乱的南方广州山越地区。东吴的地盘虽然很大,但当时的江浙、山越地区,在东晋衣冠南渡,经济重心南移之前,还是欠发达地区,总人口仅250余万,实力非常有限。

曹魏

曹魏则是三国中绝对的实力第一。传统的华夏核心区域,绝大部分都掌握在曹魏手中,而且多数都是富庶的产粮区。曹魏当时控制着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凉州8州,外加司隶地区(长安、洛阳的京畿地区)。曹魏的总人口比蜀吴之和还要多,有440余万之众。

魏国占据优势

如果蜀吴不持续对曹魏用兵,破坏曹魏的发展节奏,很明显,单纯拼发展的话,曹魏会发展的越来越快,而蜀吴则会与曹魏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但是,蜀吴持续用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自己的发展节奏。小国真的是生存不易呀。

从君主上而言,明显曹魏的君主要比蜀吴的更加贤明,而早有簒逆之心的司马氏则个个都是谋略、武功不凡之辈

魏蜀吴三国,都不缺乏文治武功的能臣良将,他们之间区别最大的就是君主的能力。

蜀后主刘禅

蜀国的刘禅,以“乐不思蜀”的典故,成了中国古代昏君的典范。虽然现代有无数人替刘禅洗白,但是,刘禅的治国能力是无论如何也洗不白的。当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等蜀汉四大名相在世之时,蜀国还能苦苦支撑。而四相一亡,刘禅就开始宠幸黄皓等奸佞,逼的姜维只能远走沓中屯田。在钟会伐蜀之时,刘禅又听信益州投降派之言,仅仅被邓艾一个偷渡阴平的奇袭,就亡了国。不能不说,刘禅作为君主而言,就是一个比汉献帝还悲剧的悲剧。

吴后主孙皓

吴国,虽然在孙权去世之后,同样是内部争斗不断。吴主之位,先传孙亮,再传孙休,最后落到了吴后主孙皓的手中。孙皓虽然残暴噬杀,却也是一位有志向的君主,曾经一度在对晋朝作战中,占了优势。

不过,孙皓除了暴虐噬杀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非常迷信,对谶语深信不疑。他从大臣刁玄那里听到了一段谶语:“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然后,孙皓就深信自己是天命所归,觉得只要自己御驾亲征,定能一举歼灭晋朝。

于是,孙皓在晋泰始七年(271年),直接带着自己的老妈、妻子、孩子,还有后宫佳丽、太监、宫女上千人,浩浩荡荡的亲率大军伐晋。孙皓天真的认为,此次北伐一定可以一举灭晋。然后,他直接定都洛阳就好了,就不用再麻烦搬迁家人了。

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大军走到一半,天降大雪,士兵们苦不堪言,军心纷乱。孙皓败给了一场大雪,只能悻悻而归。此战,东吴名将丁奉病逝,万彧被毒死,留平郁闷而亡。

在孙皓这么一位君主的统治之下,吴国的灭亡是迟早之事。在晋朝的持续打击之下,最终晋朝大将杜预率十万大军伐吴,兵临建业(南京)城下。孙皓无奈,效仿当年蜀后主刘禅的典故,向晋军投降。

不过孙皓可不像刘禅那么懦弱。晋武帝第一次召进孙皓,说:“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孙皓则毫不客气的回答:“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贾充也想趁机刁难孙皓,说听闻孙皓爱剥人脸皮。孙皓直接答:“人臣有弑其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说的贾充面红耳赤,羞愧不已。因为贾充曾噬杀魏帝曹髦。

而在晋武帝司马炎的宴席之上,孙皓则直呼司马炎为“汝”,硬气的很。好在晋武帝司马炎并非度量狭隘之人,还是让孙皓在洛阳得了善终。

悲催的魏国

至于魏国,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皆为贤君明主,而司马懿也已经开始往权臣之路转变。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除掉了曹爽、夏侯玄等曹氏宗亲,完全掌控了曹魏政权。自此之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掌控朝政。

司马师掌权之后,先废了23岁的魏帝曹芳,立了年仅12岁的曹髦为帝。

魏帝曹髦,曾被钟会评价为:“文同陈思,武类太祖”。陈思即陈思王曹植,太祖即魏武帝曹操,一看这曹髦就本非平凡之辈。只是可惜,司马昭更是人精,早有察觉。

甘露五年(260年),曹髦因为不满司马昭的专权,说出了举世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然后亲登战车,率三百余人讨伐司马昭。中护军贾充率军迎战曹髦,其部下成济一剑穿胸,当场刺死了魏帝。

不能不特别提一下这位贾充,生了一个极丑的女儿,就是后来西晋有名的丑皇后贾南风。而司马昭的孙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最后,西晋八王之乱,司马家族内斗不止,最终引发了五胡乱华,汉人不得已衣冠南渡。也许,这就是天理昭彰,循环有报吧。而司马氏的内斗,差点导致汉人绝种,司马懿家族对汉人而言,绝对是千古罪人。

三国归晋,天下一统

司马昭在杀死魏帝曹髦之后,立曹奂为帝,并派钟会、邓艾于263年伐灭了蜀国。

司马昭灭蜀后不久去世,司马炎接任。

265年,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晋朝建立。

280年,孙皓投降,吴国灭亡。

晋武帝司马炎,在汉末的纷繁乱世之后,重新完成了天下一统的大业,三国最终归入晋朝。不过,司马懿的后人真的都是人才呀,这位晋武帝司马炎“羊车望幸”的典故,也是千年经典呀。

6

曹魏在公元263年征服蜀汉,而后承魏立国的西晋在280年攻破东吴,自此三家归晋,全国统一。

特别关注

我们通常看与三国有关的文学以及影视作品,“三国”的开端都是从黄巾起义(184年),董卓入京开始的。但是如果论具体时间,“三国”真正是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开始,到280年东吴灭亡结束,前后总计60年。

当然,我们不能对这段历史进行机械化的切割。没有汉末的朝政浑浊腐败无可救药,就没有黄巾起义,枭雄们也没有机会逐鹿中原,建功立业,就更甭提后面的“三国鼎立”了。试想220年,曹操都没了,而没有曹操的“三国”,还有什么灵魂?

一 蜀汉被抄了后路

三足鼎立之后,孙刘联盟和曹魏,蜀吴,魏吴之间大大小小的斗争也不少,有时的战争规模还挺大,但总的来说三家的力量都是平衡的,而变化就从“大意失荆州”开始了。

“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这是蜀汉的“旗帜”,立国根本,注定了蜀魏是死对头,不是那种还能坐下中庸协商的,而是那种找着机会就把对方往死里干的那种。所以关羽在镇守荆州的同时,积极备战,最后北伐,水淹七军,活捉主将于禁,斩杀先锋庞德,威震天下。然而就是这种盛极的风头让本就除了刘备就目中无人的傲关羽更加“作茧自缚”,让蓄谋已久的东吴找着机会攻破荆州,自己也不幸殒命。

于是,怒发冲冠的刘备不听劝阻,执意伐吴,虽在初期吓的东吴朝堂震动,然最终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损失一大批重要基层将领,带出来的精锐士兵也几近覆没。刘备仓惶逃至白帝城,不久离世。

由此,在损失了重要基地荆州的前提下,再次夷陵大败,就动摇了蜀汉的国本。此前强力夺取汉中,而后不久刘备称帝,蜀汉如日中天,而在此时,蜀汉犹如坐着过山车冲向了谷底。尽管诸葛亮力挽狂澜,用了5年休养生息,蜀汉得以恢复正常运转,但失去了扛把子的老板和五虎上将,且后继人才凋零,实力已大不如前。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维本羁旅托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于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诸葛瞻于绵竹。后主请降于艾,艾前据成都。

等到诸葛亮郁劳成疾,轰然而逝,蒋琬费祎董允等一干核心骨干随后相继离世,蜀汉就像是已经病重的身躯,再也扛不住了。姜维虽然有才,但很可惜他并无逆天之才,况且他身处前线已经很不容易的支撑大局,可是后方成都朝堂已是千疮百孔。说实话灭亡是早晚的事儿,只是刚好应验在了263年,钟会,邓艾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亡。

至此,三国统一的进程就到了一半。

二 狂挖自家“墙角”的东吴

蜀汉灭亡前一二十年,孙吴在干什么呢?

最大的一个事件就是“二宫之争”,孙权长子孙登死了,立了孙和为太子,但他又宠爱四子孙霸,并封孙霸为鲁王,然后这两个人为了储位争的你死我活,从242年干到250年。

最终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陆逊也受牵连而死。

《三国志·吴书·吕范传附吕据传》:綝闻之,使中书奉诏,诏文钦、刘纂、唐咨等使取据,又遣从兄宪以都下兵逆据於江都。左右劝据降魏,据曰:“耻为叛臣。”遂自杀。夷三族。

252年孙权病逝,朝政大权几乎都在权臣手里,只是“权臣”换了一拨又一拨。争权夺利嘛,内斗只有更激烈。先是诸葛恪,而后孙峻抓住机会“撂倒”了诸葛恪,独揽大权,三年后,孙峻死前将权利交给了跋扈的弟弟孙綝,这位兄弟乐翻了天,除了好事儿啥都干,把国家还剩的栋梁诸如将领吕据、朱异等大多都弄死了。

几番内耗之后,264年,东吴最后一个君主孙皓上位。这哥们儿上任后装了几天的“好汉”就摊牌了。

对内残暴无道,对外(即西晋;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建立西晋。)征战不断。打,又没有一个长期的策略,无休止的消耗战,尽管给西晋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影响,但完全不足以改变大局,徒增自己国内的损耗。

西陵之战,东吴靠陆抗狠狠揍了西晋一顿,却也仅仅只是战役胜利,结果孙皓却上头了,穷兵黩武,不断对西晋发动小规模战争。然而,这对于国力雄厚的西晋来说,不痛不痒,对于东吴,却是“服毒自尽”。与此同时,西晋以羊祜为首的能臣良将在不断的做着充分的灭吴准备。

公元280年,西晋大军杀进建康,东吴大限到,三国归一统。

结语

魏蜀吴三国的梦想都是消灭对方一统华夏,这一过程中,尔虞我诈,内外失合,人才凋敝,自我损耗……,总之,司马家笑到了最后,不论西晋短暂统一后的大乱,此刻,280年,使他们赢了!


寻历史魅力,乐当下之人,我是“史海浮沉假行僧”,感谢阅读,感兴趣别忘了关注交流哟~

7

我是历史吃瓜客,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 三国起止的时间

曹丕于公元220年称帝,刘备是221年,而孙权比较晚,是229年。尽管无论谁聊三国都得从董卓进京(公元189年)说起,但是直到229年,三国才正式形成。

三国中最先灭亡的是蜀汉,时间是公元263年。

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称帝,魏国灭亡,晋朝开始。

公元280年东吴灭亡,三国时代正式结束,并于晋。

三国并存的时间只有短短的34年,从曹丕称帝到吴国灭亡是60年,一个甲子。

  • 邓艾、钟会两路灭蜀

蜀汉年号景耀六年,也就是公元263年,魏国派邓艾、钟会、诸葛绪多路进攻。诸葛绪很快被钟会给算计了,所以主要是邓艾和钟会两路。

钟会在正面战场追击姜维等蜀汉主力部队,被阻挡在剑阁。

而邓艾选择阴平凿山通道,然后从天而降直接到了江油,进而又在绵竹打败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首先来到了成都。刘禅选择出城投降,蜀汉就此灭亡。

  • 昨日重现,晋代魏

公元265年,司马炎按照曹丕当面取代汉朝的路子,重新演绎了一遍。这样曹魏最后一个皇帝被封为陈留王,司马炎继承大统,晋朝开始。

  • 九路伐吴

东吴天玺三年,也就是公元280年,司马炎组织了九路大军齐头并进,讨伐东吴。司马伷和王浑两支部队打到南京周边时,东吴最后一个皇帝孙皓同时向两人下了降书。其中,王浑又先人一步登城,接受了投降。

8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我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如下,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曹魏权臣司马家族的上位,攻占蜀国,司马炎成立西晋,攻占吴国,统一西晋。

不久八王之乱、五乱华、西晋就会灭亡。 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前赵后赵冉魏前秦北魏),南方东晋成立。 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以北北北北北魏统一,孝文帝改革不多年,六镇起义河阴的变化。 后来分裂东魏西魏,然后分别建立北周北齐。

后来北周联盟南陈灭北齐。 北周权臣杨坚篡位建隋朝。 期间消灭陈,统一全国。 杨隋二世去世,群雄争鹿,终于李唐胜利筑唐。 唐代分二期,以安史之乱为界。 之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代。 (五代:梁唐晋汉周)后周大将赵匡胤篡位建立北宋。 这期间一直和金、西夏战斗。 终于被钱杀了。 皇室大臣被黄金带走,赵结构得到上级帮助。 南宋建。 期间继续与黄金的战斗,之后联合蒙古灭黄金,最后被蒙古灭亡。 元朝成立。

元朝创立不到几年就去世了。 朱元璋确立了明朝,继续与蒙古势力作战,保护了儿子们在边疆的城镇。 许多元勋被杀害,北京空虚的孙子朱允东帝位被儿子朱允冢篡夺了。 后仁宣之治。 后来皇帝变得不太信任,不做正业,间朱祁镇被蒙古瓦刺俘。 到了后年,明朝的大楼倾斜,内部农民起义不断,外部满洲族入侵,终于灭亡。

清军入伍,初期镇压南明势力,平定三藩之乱。 在蒙古打和桌收获台湾。 前期皇帝文治武功。 一到嘉庆,清国力就衰退了。 后来外国侵略、鸦片战争、丧权辱国。

9

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

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孙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

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起止时间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到280年结束。广义一般认为从184年黄巾之乱开始,到280年结束。

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已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形成三国雏型直到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享国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

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

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刘禅投降邓艾,享国43年。建兴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

10

三国时期是我国一段分裂时期,(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时代正式结束,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三国——晋朝

简要概述

公元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司马氏逐渐把持朝政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日,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均跟从。司马懿乘机上奏永宁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并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城。

曹爽最终屈服,自请免去职务,不久被司马懿定罪,夷灭三族,史称高平陵事件。从此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懿之手。司马懿死后,魏国政权落入其子司马师司马昭之手。

拓展叙述

魏明帝曹叡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逝世,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人,排斥司马懿;

且不久即晋升司马懿为太傅而夺去了他的实权。 之后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训为中领军及武卫将军,曹爽集团于是完全掌握宫中禁军。 从此曹爽和何晏等心腹控制了朝廷的运作,权倾朝野,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则被架空。

司马懿无法参与政令决策,为了等待时机,凝聚反击力量,于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借故生病辞职以回避曹爽。

次年,李胜到荆州上任刺史前向司马懿辞行,司马懿更在他面前装出重病的样子,因此令曹爽对他更为松懈;

但于此同时,司马懿却与儿子司马师(当时为中护军)、司马昭以及太尉蒋济等人暗中准备发动政变。

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

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司马懿列阵,经过曹爽门前,曹爽部将严世登楼,引弩欲射司马懿,孙谦拉着他的胳膊阻止他说:“事情的真相还不可知。三次想要射箭三次被制止,孙谦皆按住严世之肘使之不能射出。 ”

大司农桓范出城去投曹爽,蒋济担心道:“智囊往矣。”司马懿则说:“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

司马懿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管领曹爽军营,对他说:“君为周勃矣。”召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统摄曹羲军营。司马懿自率太尉蒋济等勒兵出迎天子,驻扎在洛水浮桥。派人上奏章给皇帝陈述曹爽之罪。

曹爽扣住奏章,把曹芳留在伊水之南,征发屯兵数千人以自守。桓范劝曹爽挟持皇帝到许昌去,发文书征调天下兵马勤王。曹爽果然疑惑,不从其计。

反而夜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去见司马懿,探听动静。司马懿乘机数说曹爽的过失,让他早来服罪。接着又派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对他说,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职,并以洛水为誓。

同时,他还让蒋济写信给曹爽,称自己只是想将他们免官,劝告他尽早交出权力投降,可以保他们爵位富贵。曹爽欲信其言,桓范等人从晚上一直劝到第二天黎明。

曹爽说:“司马懿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桓范哭说:“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

于是,曹爽请免职,随曹芳回京。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司马懿违背诺言,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

但对曹爽门下的二流人物,司马懿特别宽大处理,如鲁芝,辛敞,王沈等人,后来还有人成为晋朝新贵。

蜀汉灭亡

蜀汉后期,姜维的北伐使得蜀汉国力耗损巨大,宦官黄皓、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老臣张翼都开始反对姜维北伐,姜维感到压力巨大,不敢回成都,就在沓中屯田,储备军资,继续打算北伐。而另一方面,诸葛瞻等人也想除去黄皓,但因刘禅十分宠信黄皓而无能为力。

公元263年(景耀六年),姜维得到钟会治兵关中的消息,上表刘禅调遣张翼、廖化驻守险要,但黄皓听信鬼神之说,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蜀汉大臣也不知道此事,直到魏军五路伐蜀,攻入汉中,刘禅才派张翼、廖化等人前去救援,但为时已晚。

姜维将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却没想到邓艾从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杀败诸葛瞻,刘禅一方面调阎宇支援成都,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议。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

而姜维接到刘禅的敕令后,试图借钟会之手复国,但是计划泄漏,姜维、邓艾、钟会全部被杀,自此,蜀汉彻底灭亡。

东吴别灭

蜀汉灭亡之后,东吴的灭亡其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公元279年,晋武帝下令,分六路大举伐吴。司马伷等六将分别进攻六合、当涂,以及武昌、夏口和江陵等地;王濬和唐彬则率领水军,由蜀地顺流东下。东吴方面上下离心,疏于防备,无统一对策,以致节节失败。晋军势如破竹,没费多大气力,便攻进建业城。孙皓见大势已去,只好脱掉衣服,命人将自己反绑起来,出城投降,东吴灭亡。

至此天下终归司马氏,中国历史迎来了属于西晋的时代,就像《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