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时代,整个已知文明世界范围,都陷入游牧民族的大侵袭,华夏文明与华夏民族,能得以存留延续,而不是如古罗马、古埃及文明一样就此沉沦,几百年后得以复兴为辉煌的隋唐帝国;
首先要感谢孙权、贺齐、陆逊、诸葛恪等东吴明君贤臣,是他们经过长达近百年的对山越战争,将江南的原住民山越族清剿同化殆尽,将秦汉时期尚是被野蛮人重重包围,一个个汉人聚集区星罗棋布的江南,真正变成了华夏牢不可分的本土,为东晋永嘉南渡后华夏文明的火种得以延续,留下了一大块肥沃丰饶的生存空间;一如东罗马帝国与君士坦丁堡之于欧洲文明的意义;
要感谢祖逖、桓温、谢玄、刘牢之、刘裕、韦睿、陈霸先这些杰出的南朝统帅与将领;要感谢王导、谢安这些长袖善舞出色统合了南方军政,重新建立与稳固统治中枢的政治家;
东晋尚书令:谢安是他们的共同努力延续汉统,让北方的胡族政权无懈可击,是华夏文明得以传承的的砥柱中流,同时并继续对江南、岭南、福建等地的大力开发,将先进的中原文化传播到南方各地。
如秦晋淝水之战这般,称之为拯救华夏文明与汉民族的生死存亡,亦丝毫不算夸大;如梁魏钟离大战这般,一次就斩首胡族大军二十四万,更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
要感谢那些在北方胡人的政权的争斗夹缝中,努力争取独立军权的汉人英豪们,冉魏皇帝冉闵就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先驱,他屠灭罪行累累的数十万羯人,以“杀胡令”对各方胡族宣战,虽然行事操切,功败垂成,但「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況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称帝邪!」一语,亦算得上气壮山河,声越千古。
冉魏政权的骤兴骤灭,也让之后的北方各胡族政权提高了对汉人将领的警惕之心,比如在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汉人王猛和邓羌虽然也极得信重,一度成为大军主帅,征伐四方,但终究只能为鹰犬之任,根本不能如鲜卑首领慕容垂、羌人首领姚苌那般,直接掌握本族武力、起兵时便一呼百应;
之后除却后燕大臣冯跋发动政变,消灭已经退回辽东的鲜卑慕容氏政权,建立了一个北燕小朝廷外,整整一百多年的北方战乱里,再也没有一个汉人统帅能够成为胡族政权的一军之帅,如冉闵那般在中原腹心一带卷起风云。
一直到冉闵死后百年,冯跋的孙女冯有成为北魏的摄政太后,开始推行汉化改革;冯有的孙子北魏孝文帝元宏,更进一步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尽弃胡族风俗语言服饰,此外,更鼓励鲜卑人和汉人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制定汉式官制朝仪,将北方汉人士族全面纳入北魏王朝的统治中枢。
北魏孝文帝:元宏虽然这样激进的改革严重损害了鲜卑军事集团的利益,元宏死后不到三十年,以鲜卑军人为主的六镇边军集团便纷纷起兵,令北魏王朝土崩瓦解,但北方汉人亦趁此良机,得到了很大一部军权,成为执掌权柄、出将入相的军国重臣。
关东的高齐王朝为鲜卑化的汉人高欢所建,其名将高昂(高敖曹)更出自汉人高门世族渤海高氏。
关西的西魏政权,其统治支柱八大柱国有一半是汉人,包括李唐王朝的始祖李虎,以及赵贵、李弼等;以及不在八柱国之列的北朝名将韦孝宽,和隋王朝的建立者杨忠、杨坚父子。鲜卑和其他胡族兵将在彼此不断的内斗中死伤殆尽,汉人将领掌军、汉军将士成为军队主力,已成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
冉闵遇害二百三十年后,一个胡名为“普六茹那罗延”的汉人,夺取了胡人的北周政权,恢复了自己的汉人名姓:杨坚。鲜卑大将尉迟迥不服,据邺城起兵,关东八州皆反。
隋文帝:杨坚汉人老将军韦孝宽领军东征,未来的隋朝第一名将杨素亦在军中,出谋献策,将鲜卑胡人的负隅顽抗一举荡平。随后,杨坚代周称帝,敕令举国尽弃胡姓胡俗。
昔日在北中国叱咤数百年之久的五胡部族也大都成为了历史名词,或是彻底融入汉族,虽然一些姓氏如慕容、宇文、元、独孤、尉迟、长孙等仍能探究其祖先来历……
其实韦孝宽这位北周第一名将,若不是在他临终前一年,东征平定了尉迟迥率领的鲜卑贵族势力反抗,他的平生赫赫功业在后世看来,大概也不过就是个替胡人打仗、甚至攻打汉人政权(梁朝)、夺其疆土的张弘范式人物吧?
北周名将:韦孝宽若是韦孝宽的东征大军战事不利,全军覆没,更因此导致杨坚垮台,被尉迟迥代表的鲜卑人反攻倒算了,那另一个历史时空的“隋文大帝”,大概也会变得如冉闵一般争议不断,甚至被一些纯粹功利主义者,抨击为不自量力的小丑吧?所以,何必单以成败苛责英雄,求全责备呢?
若不是这历史长河中,无数汉人英雄长达数百年的不懈努力,也就不会有杨坚仅用九个月时间就实现了灭胡复汉的大业,被称为“自古得天下之易无过于杨坚”,岂知大隋帝国光复华夏背后,又是多少代汉人英豪前赴后继的艰辛铁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