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铁锅烧开水
侗族鱼娄、竹蓝子与牛角
蓑衣与牛角
蒸糯米
小编与侗家兄弟打糍粑
侗家阿嫂织布忙
台桌与铜烟斗
竹划子船与蓑衣、斗笠
石磨
织布机
储物木桶与太师椅
鱼娄与竹蓝子
腌菜缸
打谷机
风谷车
水桶
鱼娄与洗澡桶
竹箱子、竹蓝子与竹猪笼子
米箩、米筛与簸箕
箩筐、鱼娄与蓑衣
生铁锅烧开水
侗族鱼娄、竹蓝子与牛角
蓑衣与牛角
蒸糯米
小编与侗家兄弟打糍粑
侗家阿嫂织布忙
台桌与铜烟斗
竹划子船与蓑衣、斗笠
石磨
织布机
储物木桶与太师椅
鱼娄与竹蓝子
腌菜缸
打谷机
风谷车
水桶
鱼娄与洗澡桶
竹箱子、竹蓝子与竹猪笼子
米箩、米筛与簸箕
箩筐、鱼娄与蓑衣
我好象知道有一种过去人穿鞋时用的《鞋拔子》算不算旧物件?
在过去农村虽然工业化偏弱,人们耕种、生活主要以人工为主。用着最简单的劳动工具,用着甚至有点原始的器具,但不可否认的是那时候人们的要求少,快乐却很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过去农村的老物件都渐渐被人们淘汰,但那份老物件上承载的回忆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
1、老算盘。
我读小学的时候,还在学习珠算,而我当时所使用的算盘是我姥爷在民国时候就用的一个特别老的算盘,算盘被姥爷保养的很好,珠上甚至还出现了不错的包浆,而算盘的侧面还被姥爷密密麻麻刻了很多小字,那些都是姥爷青春岁月的记忆。后来我也在算盘的另一侧刻下了“孜孜不倦”四个字,所以这个算盘也承载了我的记忆。
2、手工自制弹弓。
弹弓,这绝对是80后一代人的回忆。我们小时候玩具少啊,大多数玩具都是我们自己做的,用梧桐树枝做的红薯枪,用铁钉砸出来的尚方宝剑,用硬木桩子做的大皮牛,用枣树分叉树枝做的弹弓子都是男孩子特别喜欢的玩具。那时候的农村小男孩谁还不会自己动手做几个玩具啊,这些玩具妥妥的承载了80后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3、老手工簸箕。
这个老物件也绝对算得上一代人的回忆,我爸妈那代人,包括我小时候,家里种粮食,晒豆子,分离谷物和杂质等等都是使用这种手工的老簸箕做的,簸箕代表了很多人一生的劳苦和奋斗,现在我家留着的那两个簸箕,还是当年爷爷那辈人手工做出来用到现在的。
4、老式大二八自行车。
我家到现在还留着两台大二八自行车,一台永久牌的,一台凤凰牌的,只不过现在已经几乎不能骑行了。但它们是我爸妈那代人最快乐的回忆,那时候的爱情简单而朴实,骑着爸爸大二八载着妈妈走过了大半辈子的生活,小时候爸爸还经常把我和哥哥两个人都放到自行车上,想起来慢慢的温馨。
5、老式缝纫机。
我家那台缝纫机到现在还能使用,那是我妈妈的结婚大件,小时候我的好多衣服都是妈妈用这台缝纫机一针一线做出来的,虽然现在妈妈眼睛都花了,但这台缝纫机见证了爸妈一生的奋斗和家庭生活的变化,以后我要一直保留这台缝纫机。
6、老式收录机。
那个年代拥有一台收录机的家庭都是时尚的,富裕的,收音机、录音机双功能,简直不要太时尚,这也绝对算得上父母那代人的美好回忆,那是一个时尚热情的年代,我小时候听歌学习英语也用过这台机器。
这些承载着一代人回忆的老物件太多太多了,列举下去无穷无尽。
而深深扎根到我回忆中的老物件还有搪瓷杯、磁带、搪瓷洗脸盆、老式手电筒、家里的陶瓷大水缸、排子车、小石磨、石磙子、大木头医疗箱等等,太多太多的回忆承载在这些老物件中,随着年纪的增长,有时候很多事情都淡忘了,但看到这些老物件,所有的回忆一下子就喷发而出。
(文/阿冰)
从小就是生活在农村长大的,农村很多的老物件都是见过,有些也是用过的,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东西都被更先进的物件取代了,农村以前的经常用的那些老物件,只留在了记忆深处。现在要看到那些老物件,要去博物馆看了。
跟妈妈去过梅州市区的“客家博物馆”,看到了很多以前的老物件,观赏全程伴随我妈的解说,印象深刻的妈妈陪游!
1、谷风车和石磨
谷风车是谷子收割晒干后要用的最后一个工具,是用来把晒干了的谷子倒入风车斗中,再用手摇出风,把从风车斗中漏下来的谷子使劲吹,吹出没有米的谷子,过滤出好的谷子。
石磨是用来磨豆腐的,把泡好的黄豆,倒入石磨中间的洞里,然后推着石磨转,把黄豆磨出汁。磨出汁后才能做豆腐的。
2、舂米器
舂米器是以前的人用来去谷皮或舂米粉的。将谷子倒入石臼,用脚踏动木杠,使杵起落,脱谷皮,或舂成粉。
听我妈说舂米很辛苦费劲的,一天也弄不出多少米,不像现在十几分钟就可以弄好几百斤米了。
3、织布机和纺车
纺车就是用来纺线的,把线反复缠绕拉紧,最后把线绕成线筒,用来放在织布机上织布。听我妈说以前外公家里有一套纺车和织布机,用来自己家里做衣服的。
4、首饰盒
形状,颜色各异的首饰盒,我妈说一般是有钱人家里面才有的,穷人首饰品都没有,哪里有首饰盒。
5、梁架
梁架是古代建筑中构成房屋的骨干,也是构成古建筑比例尺度与形体的重要因素。由柱、梁、枋、檁、斗拱、瓜柱等构建组成。就是瓦房里面的撑着瓦片的梁架。
6、缝纫机
缝纫机是做衣服、缝补衣服用的,七八十年代的三大件之一,嫁状必备品。
7、蜂窝煤
以前没有煤气灶,大家都是用的蜂窝煤烧水煮饭菜的,现在都是普遍用煤气或电器化了。
8、摇水井
摇水井就是把井里的水用力摇上来。以前都是在水井里面打水用,打水喝的,现在普及用自来水了,装好水管,接到家里,拧开水龙头就有水,方便。
9、扁担
扁担就是用来挑东西的,现在农村还很多人用。
10、顶针
顶针就是以前补衣服用来戴在手指头上防被针扎的物件。我在奶奶房间看到过,以为是戒指,套在手指上,问奶奶这个是什么?她说是顶针。
11、蓑衣
蓑衣就是以前下雨了用来挡雨的雨衣。从棕榈树上取下来的棕榈树毛,经过编织做成的蓑衣。现在的棕榈树毛多用来做棕床垫,现今有多种选择的雨衣买了。
12、篦子
篦子就是以前用来捉虱子的一种梳子。非常密集的梳子,意在藏在把头发上的虱子梳出来。
其实农村还有很多老物件,比如煤油灯、老式床、蒲扇......列举了12种农村老物件,有哪些是你熟悉的,欢迎来讨论。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农村老物件于很多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物件,而是一种童年的记忆,故乡的情怀。我也不例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以下几样了。
1.风车,农村以前专门用来风谷子的,把谷子里瘪的谷子,灰尘,稻草除掉。现在我家那边还在用这个老物件。
2.篦子,专门用来篦虱子的。以前农村生活条件差,人人头上都会长虱子,需要用这个篦子把虱子篦出来掐死,一掐还会听到啪的一声,特别过瘾。现在想想觉得好恶心啊。
3.煤油灯,农村基础设施差,常常停电,每次停电用的煤油灯照明。味道还挺冲的。
喜欢就点个赞吧。
我来回忆一下:
石头类:
上马石
石兑臼(搗粮食用),
门礅,
捶板石(捶衣服用丶
门前石,
石碾,
石磨,
石蒜锤,
石碌軸(碾场用丿
小石碌軸(压光屋顶用)
泰山石碑块,
小石狮子(镇宅用)
猪糟
性口糟,
木材类:
风车,
织布机,
风箱,
棺材,
木柜,木箱,
木桌,木椅,
条几,
木炕箱,
木门,木窗,
木棒槌,
木犁,
木耧(种地用丶,
马车,
木轿车,
木耙,
木羊角(牲口用)
木纺车,
銅,铁器类:
铁锅,铜锅,
铜火锅,
铜烟袋锅,
铁壸,铜壶,
铜,铁洗臉盆,
铁秤砣,
水烟袋,
铁锁,铜锁,
铜镜,
铜佛象,
铜钱,
铁梨铧,
其它:
磁缸,
磁罐,
瓦礶,
瓦人(玩具’
自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每次看到农村老物件,总忍不住停下脚步,用眼打量,用心体味。因为这些物件带给我的不仅是满满的回忆,还有那些随记忆流逝的抹不掉的乡情!
犁耙:花腰妹的家在山区,小时候没有农耕机,翻犁田地的活全靠老水牛,特别是种植稻谷的水田,更是离不开老牛。小时候最喜欢追着父亲的屁股后面跟他下田,只见父亲把弯迭套在老牛脖子上,犁田的时候把自己做的犁用牛皮做成的绳子架在老牛后面,牛在前,父亲在牛后面赶着牛走,把田里的淤泥一遍遍深翻起来。
随后,父亲又把耙替换犁,遇到牛温顺,父亲还会把我抱起放在耙面上站着,然后吆喝着牛在田里走,把刚深翻起来的淤泥耙平。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和父亲一样,像一个骁勇上将,拿着皮鞭指挥着老牛,那感觉至今想起心里都是美滋滋的!
木头马鞍。小时候家里养了匹马,为便于上山驮柴和下地驮粮,会做木活的爷爷就马背大小做了个木头马鞍,后来成为了我的宝座。
绞弓:是农村人家必备的工具,最初是用来绞牛皮绳的。生牛皮是软的,划成细条状风干了就很硬,于是非要用绞弓才能把牛皮制成绳子。一付牛皮绳可以用好多年甚至几代人,非常牢实但是没有韧劲。后来绞弓也用于麻绳、草绳等制品!
木锅盖:小时候我最不喜欢木锅盖了,因为是实木打制,加之常接触水蒸气,含水量大所以显得笨重,力气小的我每次提盖锅盖都很费力。但是木火锅有个好处就是保温效果特别好,盖上涨水煮菜非常快,还有每次我放学打开锅盖,妈妈给我留在锅里的饭菜总是热气腾腾的,好香!
升斗:这是我最初接触到的容器,农村家里几乎每家都有,收粮、卖粮、借粮、还粮总是用升斗来量。“阿婆,你们家今年收了几升谷子?几升包谷呀?”“阿妹,我家米吃完了,可否借两斗米给我家,到谷时我们还你们两斗半?”这也是我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关于升斗的话语。
石磨:这是妈妈最常用的,磨米粉、磨小麦、磨包谷浆等,美食的制成总少不了妈妈的辛劳。
石缸:这是小时候我的恶梦。因为那时候没有自来水,家庭用水都要去村里的水井里挑。每天天不亮,父亲总是第一个起床去水井里挑水,每天至少要挑7、8挑水才够一家人用。而我个小力气也小,最多也就能挑半挑水,从水井到家要歇好几次,那时候最希望家里的水缸是最小的!以上这些老物件就是花腰妹小时候家里使用过的,如今生活好了,好多物件都被取代甚至慢慢消失了,唯有哪些记忆和温情还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永不曾远去!(文图原创)
我是花腰妹,来自云南民族山区,如果你想了解山区农村,体验民族风土人情,请关注我!花腰妹愿和你一起分享!
大家看看下图中的物件谁见过?
知道有什么用途吗?看下图,就这么用。
下面就是效果图。
一直不知道叫什么,出现于十几年前,据说是一位工人师傅发明的。过去烧煤球,有时一个用不完,为节约(据说用半块煤球上火也快),就想法将煤球一分为二,曾经用刀砍过,先一点一点的沿着煤球砍一圈,再沿砍痕用力砍开,往往将煤球砍烂。后来用锯条锯,解决了用刀砍容易砍烂的问题,但锯开一个煤球需要很长时间。上述这种工具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分割煤球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图,大家已经看到,这个工具十分简单。两段钢筋一头砸扁,在距砸扁的一端较近的位置钻孔,然后用销钉连接起来。在砸扁的一端靠近边沿钻孔,将一根细金属丝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孔上,并绕在煤球上比一下,保留金属丝的长度比煤球周长稍微小一些。使用时象上面的图中那样,将金属丝圈套在煤球上,用力压手柄,就能将煤球压断。亲自试过,很轻松。
看到这种工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剪刀??、钳子等工具。事实上,与剪刀、钳子一样,都属于杠杆,并且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还是省力杠杆,手不需要太大的力,就能对金属丝产生很大的拉力。同时,还利用了压强的知识,细金属丝压在煤球上,通过对金属丝两端施加拉力,使金属丝对煤球产生压力。金属丝越细,与煤球的接触面积越小,对煤球产生的压强越大,越容易将煤球压断。
一在农村的老物件中,同样的功能它的式样各有不同,在我们老家许多老物件都已失传,现存的少之又少,两年前我到湖南衡山萱洲镇观看当地的油菜花节,参观了一下镇政府所保留下來的老物件,其中有抗旱用的水车,收稻子用谷桶,翻水田用的牛犁,分离稻谷空壳与实粒,半粒用的风车,我们把这些统称为农用工具,简称"农具"。家具中有分离大米与谷壳的"推子",磨粉磨浆的"石磨",纺纱车,织布机等等,看了这些给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工具,一鼓怀旧感很快涌上了心头,敬佩我们的祖先是何等有智慧,他们给后人创造的条件和人生价值是多么可歌可泣!
在现代科学发展的今天,这些老物件虽再无利用价值,但它的智慧和对人类的贡献却永留青史!向人类祖先致敬!!!
我先给大家说几个物件以证明我是农村娃:木锨、木杈、风箱、风车、碾盘、石磙、茓子、筛子、连枷、耙子、镢头、锄头、簸箕、粪箕。
木锨:一种木质农具,长柄。用来在粮食在脱粒后用来清除粉尘和杂质的工具。一般是在有微风的天气,人站在上风口,用木锨铲一锨小麦或稻谷,用力抛在空中,通过风的力量去除杂质和灰尘。
木杈:一般是三个杈的农具,都是取材于天然树枝的形状。木杈用于打场(脱粒)时翻场,也可在麦秸或稻草堆垛时使用。
风箱:一种木制风机,进口大,出口小,靠手前后拉动产生风力,使土灶的柴火燃烧的更充分,相当于现在饭店猛火灶用的鼓风机。
风车:一种大型的风力装置,上面是进口,下面是出口,通过手摇叶片产生风力,把粮食中的灰尘和杂质吹掉。
碾盘:取材于天然石头的圆形农具,有底座,一般配合石磙使用,通过人力或畜力拉动石磙来去除粮食的外壳。
石磙:除了配合碾盘使用外,石磙还可以单独用来打场(脱粒),一般是外装一个木架,然后由牛拉着在作物上来回反复碾压,完成脱粒。
茓子:一般是用高粱杆或芦苇的篾儿编成的,细长的农用工具。平时不用的时候卷成团,在需要盛粮食的时候,一层层旋转而上,形成一个内空的圆柱来装粮食。
筛子:用细竹条编成的网状农具,可以用来晒东西,也可以用来过滤。我们湖北用的比较多的就是用来筛芝麻,用的时候左右摇晃,细小的芝麻漏下去,芝麻叶等杂质留在筛子里。
连枷:用竹板制作的农用工具,韧性好,加上长杆。在没有机器和畜力的时候,通过纯人工敲打来进行粮食脱粒的工具。
耙子:通常有两种,一种木质的是用在晒粮食的时候翻场的工具,竹制的多用在粮食脱粒时拢麦秸或稻草的工具。
镢头和锄头:都是铁制农具。镢头厚重,用大力刨地或松土;锄头轻薄,用巧劲来给庄稼锄草。
簸箕:一种长方形带三面边的滕制工具,可以用来晒东西,最重要的是用来去除农产品中的杂质。使用的时候上下颠动,灰尘和小颗粒的杂质会被颠出去,大颗粒的如黄豆或绿豆会留在靠胸前的一边。
粪箕:也是滕条制作的农用工具,都是成对使用,一般用来装家畜的粪便,然后挑到地里作农家肥使用。
现在很多农具都已经不再使用了,变成了博物馆的藏品。以上只是部分的工具介绍,给没有见过的伙伴带来一些小知识,欢迎大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