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战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以”辽沈战役”最为关键,它让国共双方的力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而这一战役的产生,是中共决策层实施抢占东北计划的结果,正是这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策略,让国共双方力量此消彼长,也使解放战争提前结束。
在中共“七大”召开时,毛泽东就说过“东北特别重要,如果我们把现有的根据地都丢了,但只要我们有东北,中国革命就有巩固的基础”。
日本投降时,中共的高级将领都在延安参加中共“七大”,知道日本人投降后,中央也有些措手不及,连忙把各位将领派往各地主持大局。靠着一架美军运输机,把包括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陈赓、肖劲光、杨得志、王近山、陈锡联、邓华、李天佑、陈再道、宋时轮等战将,运送到山西后,各自奔赴属地。
从这些乘客中可以看出中央急迫性,这是冒多大的风险啊,如果这架飞机有什么闪失,中国历史的发展可能要有很大的变化。
林彪本来是要去往山东,走到半路又接到命令转往东北。与此同时,八路军、新四军约10余万人部队,也从各地向东北进发。
东北当地和先期到达的中共队伍,经过与当地苏联红军斗智斗勇,已经把大批日军留下的军事装备基本上掌握在自己手中,这让后来的东北野战军如虎添翼,为“辽沈战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林彪到达东北后,国民党也派出了大批部队来抢地盘。因为没有群众基础,开始时中共军队遇到了巨大的困难,面对美械装备的国民党优势兵力。林彪且战且退,相继撤出了大城市,工作重点集中到发动群众,建立巩固根据地。
相比之下国民党方面,贪污腐败泛滥,与人民关系紧张,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国共双方的力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经过养精蓄锐之后,林彪开始慢慢反击。在秀水河子小试牛刀后,又含恨败走四平,之后四保临江三下江南,逐渐变被动为主动。再战四平未果后,发动秋季攻势,一举歼灭国民党军7万余人,收复城市15 坐。此时双方的兵力规模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林彪东北野战军拥兵70万,国民党东北驻军为55万,“辽沈战役”前,我军已拥有了兵力优势。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起,至同年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消灭国民党军47万人,东北全境解放。此战过后,国民党兵力下降到290万人,共产党兵力则上升至300万人,已经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双方的军事形势出现了转折,中共也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
毛泽东在”辽沈战役“后,信心十足的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把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抢占东北是一个改变历史进程的谋略,从而扭转了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它所产生的结果不能不令人叹服。
我是历史微点,欢迎互相关注,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