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规定16两为1斤,筷子的长度为7寸6分?里面有什么说法和讲究吗?:一、以始皇批示笔画定。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
一、以始皇批示笔画定。
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实行中出问题而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二、以星斗对应定。
十六两秤又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三、以秦称加三两定。
春秋战国的时候,各地的度量衡很不统一。就拿重量单位来说,有一斤十两的,有一斤十三两的,等等五花八门,种类很多。秦始皇以气吞山河之势统一了六国之后,决定全国统一度量衡。就重量单位来说,他在原来十三两称的基础上统一改为十六两,这就需要在称杆上每斤之间加上三颗星。这三颗星都有自己的名字:第一颗叫作福星,它代表称主人的福份;第二颗叫作禄星,它代表主人的禄量;第三颗叫作寿星,它代表主人的寿命。统一之后,召告天下:国民在给他人称东西时,如果少称一两,就将折去自己的福份;如果少称二两,就会折去自己的福份和禄量;如果少称三两,就会折去自己的福份、禄量和寿命。所以,古人待别人都很厚道,给别人称东西时从不短斤少两。
四、中国筷子长七寸六分的寓意。
现在中国人使用的筷子,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约为22至24厘米左右),这其中是有含义的,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当然,并不是筷子产生那天起,就有了这个标准长度。从出土的古代筷子来看,春秋两汉间出土的各种筷箸,长度一般较短,多在17至18厘米之间。唐代出土的银箸,一般长度较长,最长者达33.1厘米。
谢邀!
杆秤是我国春秋末年越国大夫 范蠡发明的。
相传范蠡在经商中发现,人们买卖东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他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后来,因为一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缺斤少两。
所以范蠡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属星形,并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
并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 目的是为了告诫商人,必须光明正大。于是,秤这种计量工具便一代代流传了下来,沿袭了两千多年。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
淅川县
滔河乡
)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范蠡第三次迁徙至
陶
(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司马迁称定陶为天下之中)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中国人做事情讲究天人合一,看天能见生死,处世能见阴阳,人世间的阴阳平衡又主生死,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闭环,也就是人类的生死法则。(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首先来说前半句“老祖宗定16两为一斤”,就和掌管生死的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以及人的福禄寿有关,其实更确切一点说这里的“老祖宗”指的就是“商圣”陶朱公范蠡。
这便携的杆秤就是他老人家发明的,因此不管是北斗七星还是南斗六星以及代表着人的福禄寿,其实都是陶朱公自己定义的,后人也多以他的说法为准,对“十六两为一斤”作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解释。
陶朱公是做买卖的祖师爷,说白了,人家做的早还比较成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范蠡作为古今经商第一人,是没有人给他栽树供他乘凉的,只有他给后人栽树的份。
范蠡在经商的实际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管是稻、黍、稷还是麦、豆,这重量都是靠估算,因此上下浮动和每次的出入都很大,范蠡经过苦心发明创造,用一根白木,在上面刻上黑色星星状标识,就是我们上面所讲的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
但即使这样,还是会有欺瞒少秤的现象发生,于是范蠡别出心裁的在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把把白木黑星替换为红木金星,同时添加福、禄、寿三星,作为额外的三两,每少一两,从福算起――少福、缺禄、短寿。
再往下少,则到了掌握生死的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那就是要钱不要命了,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在商界立住脚的,商业寿命不会长远。
再说这“筷子长7寸6分”,其实就是代表的人们的七情六欲,所谓喜、怒、哀、惧、爱、恶、欲,所谓食欲、性欲、情欲、占有欲、求知欲、出类拔萃欲。
但这只是表象,根本在于天地万物以及人世间的阴阳平衡,人食而用箸(筷子),一动一静方能食,也就是说人们吃饭用筷子,永远都是一个动一个静止,象征着阴阳平衡!
阴阳不平衡的表现则是人在七情六欲方面的反映。
因此,老祖宗说话从来都不是泛泛而谈,里面是蕴含的的是深刻朴素的自然哲理。
以前一斤等于16两,一钱不等于5克,应该是3.125克。一斤是十六两,一两是十钱,500克÷16÷10=3.125克,所以一钱=3.125克。 通常来说,一公斤等于两市斤,也就是说一斤等于500克,一两等于50克,一钱等于5克,
查询《现代汉语词典》,“计量单位表”中,斤、两、钱的换算关系就是这样的。读者说的以前一斤等于十六两,也是对的,成语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那么,把“钱”换算成“克”究竟该怎么算? 一斤等于十六两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秦始皇制定统一度量衡,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沿用一斤十六两的计量方法。南宋杨辉有首“斤价化两价”的歌诀:“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记……”意思就是一两等于0.0625斤,二两等于0.125斤……
关于秦朝制定斤两的十六进位制,还有个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
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实行中出问题而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那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1959年开始 一斤等于十两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在全国推广使用,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
从1979年1月1日起,中药计量单位也改用了米制,用“克、毫克、升、毫升”,不用“两、钱、分”等。 一钱相当于多少克? “钱”换算为“克”,人们普遍采用的换算方式是500g(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g(1钱),一些中医院校教材中也是这样的,跟昨天打进电话的读者的说法一致。实际上,这个换算方法也是有纰漏的。 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
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还应特别指出,1929年和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3.72克。 而此前的漫长时期内度量衡变动很多,又需要根据当时一斤等于多少克来换算,查看《历代度量衡简表》,如秦代至西汉1斤相当于258.24克,隋代初期668.19克,末期222.73克等。
前面的回答都在鬼扯些什么?一会北斗七星福禄寿,一会七情六欲什么的。很明显这是牵强附会的说法,居然有那么多人信。一没拿出文物进行举证,二也不举出史料的记载,就嘴一张一合在那里乱说。
首先我们说筷子的长度,的确七寸六分左右(即24cm左右)用起来最舒服。但这历史上标准不一。我们可以随意举出几个例子:
①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筷子大约在17cm左右
②唐代的筷子很多都在30cm左右
③安徽元代孔庙出土的筷子是26cm左右
④明清时期的木制筷子,一般在27cm~30cm,铜筷都在21cm~25cm之间。
历史上筷子长度不一,如果说筷子长度就定在七寸六分,那这七寸六分的差距也太离谱了,就算换算成当时的分寸,也对不上。因此说七寸六分体现的是“七情六欲”纯属无稽之谈。不过,我们依然可以探讨24cm这个长度的适宜程度。
很明显,从古至今的筷子长度,就是根据我们中国人夹菜、吃饭的舒适程度而定的,绝不会为了多长而多长。
这个长度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人的身体是很神奇的:手指用筷的舒适位置,就是虎口到食指尖的距离。筷子的长度,需要是它的二倍。而这个距离,刚好等于小臂长度,而小臂长度,刚好等于脚的长度。很震惊是吗?如果怀疑可以自己量一量,普通人的脚长/小臂 长度,约等于筷子长度,这不是乱造的规矩,是有道理的。
历史上有些名士,专门用自己的脚长作为自己用的筷子长,认为这是最舒适的。其实这不是恶趣味,而是很正确的做法。
下面我来说一下十六两为一斤,依然看见的是牵强附会什么十六福星。不多说了,这事情跟钟律有关,也跟年岁、四方有关。
《汉书》:
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这都是基于四季和年岁产生的,譬如二年为两(二十四个月/铢),十六(四季×四方)两为斤,三十斤(天)为一钧(月)。大家都听说过千钧一发,记住这些大概的概念,就很容易知道千钧是多少斤了。总之“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上福、禄、寿三星,正好是十六星”是附会之说,虽然听起来很有趣。
另外一条,之前回答过一个问题。秦汉时期,一斤是250g左右,这个重量就是“一金”的重量,即每块金饼(特制小金饼除外)的重量都是250g左右,一斤=一金。这也提醒了广大医师朋友,由此可以推断出汉代《伤寒论》中用药的一两、二两、一钱大约是多少,不要直接用现在的斤、两、钱进行换算。
1、认识木杆秤
要解释16两为一斤,必须得知道一个物件,那就是木杆秤,现在的零零后小伙伴估计见得少了,即使见过,不一定会用!它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呢?看下图
2、解读原理
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制作而成的,那什么是杠杆原理,这个。。。。得问问阿基米德,不过他已经去天堂了!没关系,他的理论被传承了,咱还是上图吧!
看到没有,原来去衡量一个东西的重量是如此的简单!但发明这个衡器并设定一个度量规则确实考验了古人的智慧!
为什么说是古人的智慧,因为古人发明了木杆秤,不但度量了物体的重量,也度量了人心!
3、分析规则制定
相传木杆秤是鲁班发明的,不过也有的说是范蠡发明的,是谁发明的暂且不争论!咱们看看发明背后的故事。
古人在创造一个东西的时候,不是凭空的、拍拍脑袋就出来的!发明者肯定想这个东西是让人用的,必须有说服力,然后这个东西能巧夺天工,能称出物体的重量!于是发明者面对两大问题,用什么东西称?用什么规则称?(也就是多少两是一斤?)
百姓是不管这些大事的,他们只懂得生活,他们只需要知道你发明的这个东西,可以称重,大家用的时候相互信任就行了!
于是设定一个行之有据的规则,成了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
在那个人心还有敬畏的年代,人们对神、上古神力、自然现象都是比较崇拜的,于是发明者夜观天象发现,天上的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一直存在于天上,在他的观念中这称之为永恒,当时发明者觉得这个肯定是一个最合适不过的参照物了!既能让皇帝、主公认可,又能让民众信服,于是他制定了规则:在木杆秤上画13个星,即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一个星代表一两,十三两就是一斤。
百姓们就用这样的规则,称东西,交换物品!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着!
后来春秋战国时代,战乱频繁,之后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货币度量衡,再一次提及如何设定度量规则,他命大臣李斯思考这个问题,李斯也不知道怎么确定多少是一斤,就启奏秦始皇,秦始皇回批“天下公平”!
这不得不插一句,人心不都是红的,有些黑心的刁民,刷点小聪明,发现如果缺斤少两,我就会多交换一些物品!人类真的好可怕!当然李斯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所以如何的去度量人心,让人从心里遵守规则,并且服服帖帖的遵守,才是他考虑的重中之重!
既然秦始皇都给了提示,那就在文字上做文章,数一数“天下公平”笔画,不多不少16画(辛亏这四个字简体跟繁体笔画一样,要不我都不知道怎么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下去)。要不就16两是一斤,可是总得有个说法吧,一方面体现自己的智慧,一方面让皇帝百姓认同!于是,在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的基础上,加上福禄寿三个星,正好十六个星。最有创意的就是后面三个星,第一颗叫作福星,它代表称主人的福份;第二颗叫作禄星,它代表主人的禄量;第三颗叫作寿星,它代表主人的寿命。
统一之后,召告天下:百姓在给他人称东西时,如果少称一两,就将折去自己的福份;如果少称二两,就会折去自己的福份和禄量;如果少称三两,就会折去自己的福份、禄量和寿命。
这套说辞真是独具创意,不但让“天下公平”顺理成章,也切切实实约束了人心。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百姓们都这套说辞很是认同,谁希望自己无福无禄无寿呢?所以以后的几千年中,一直沿用“十六两是一斤”的规则,那半斤肯定就是八两啊!
半斤八两这绝对是个客观陈述,说的很严谨,半斤就是八两,八两就是半斤!不知道后来为什么用“半斤八两”来形容差不多,水平相当!
4、编后语
不知道什么时候修改为“十两是一斤”,不知道是去掉了南斗六星还是福禄寿三星和北斗七星中的三个星。
也许是为了方便吧,现在的电子秤更准确,更方便,技术是进步了,但人心呢?
我们可以用称约束重量,但我们用什么约束人心?
1、吃饭方式
先来科普下人类目前的三种吃饭方式:刀叉--欧洲为主;筷子--东亚东南亚;手--印度和非洲。
2、文化内涵
中国是个讲究的国家,什么东西一讲究就形成了一套文化!筷子也不例外,筷子长七寸六分呢,是隐喻七情六欲,换句话说就是七情六欲尽在“掌”握“指”中!再换句话说,七情六欲要有分寸!
可以看出,古人是讲究文化的,或者说你信仰的东西,当然木杆称和筷子,你不赋予它文化内涵,它也能发挥它的功能!但是古人将它延伸出一个更深的领域,让它更值得传承!
简言以概之:
16两为1斤即为:半斤八两。
筷子长7寸6分寓意:七情六欲。
从秦始皇制定统一度量衡,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沿用一斤十六两的计量方法。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他的《日用算法》(1262年)中编造了 “斤价求两价” 的歌诀:
“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记;四求,改曰二十五;五求,三一二五是;六求,两价三七五;七求,四三七五置;八求,转身变做五.” 意思就是一两等于0.0625斤,二两等于0.125斤……
到了元朝,伟大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年)书中,推进成下列的十五句:
“一退六二五,二留一二五,三留一八七五,四留二五,五留三一二五,六留三七五,七留四三七五,八留单五,九留五六二五,十留六二五,十一留六八七五,十二留七五,十三留八一二五,十四留八七五,十五留九三七五.”
那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度量衡变动很多,又需要根据当时一斤等于多少克来换算,请查看《历代度量衡简表》.如:秦代至西汉1斤相当于258.24克,隋代初期1斤相当于668.19克,隋末1斤相当于222.73克等。
另外,根据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铜则,自记重一百斤,实重64公斤.那么每斤相当于640克(《历代度量衡简表》的标准是596.82克),跟汉代258.24克相去甚远.
1959年开始 一斤等于十两:
1959年6月25曰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在全国推广使用,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 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
从1979年1月1曰起,中药计量单位也改用了米制,用 “克、毫克、升、毫升” ,不用 “两、钱、分” 等。
“钱”换算为“克” ,近代以来普遍采用的换算方式是:500克(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克(1钱),一些中医院校教材中也是这样的算的(此换算方法实际上并不正确)。
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克左右。
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克一斤改为500克一市斤。
还应特别指出,1929年和 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
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 3.72克(3.71875克)。
典故:半斤八两
【解释】: 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再来说说筷子:
现在中国人使用的筷子,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约为22至24厘米左右),这其中是有含义的,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
当然,并不是筷子产生那天起,就有了这个标准长度。从出土的古代筷子来看,春秋两汉间出土的各种筷箸,长度一般较短,多在17至18厘米之间。唐代出土的银箸,一般长度较长,最长者达33.1厘米。
有些人很羡慕西方人用刀叉吃饭,觉得这种姿势和仪态有品位。但学了之后也只是偶尔用用。在日常生活中餐餐都用刀叉的中国人,想必都是奇葩。
刀叉是冶金术成熟以后才有的用具。而冶金术是十五世纪才发明的,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之前,西方人其实是用手吃饭。
相比之下,筷子的文明史显然长得多。
关键是,筷子是两根,称呼却是一双。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
为什么明明是两根筷子,却叫一双筷子呢?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是中国人的哲学,西方人不懂。 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者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这是中国的阴阳原理,也有西方力学的杠杆原理。
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掂。即便忘了带,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用。
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都从神话发源。西方后来人神分家了,做事靠科学,做人靠宗教。中国没有。中国什么都合在一起:何仙姑、铁拐李、吕洞宾、孙、猪八戒这些神仙也是人,他们就在茫茫人海中;中国人的理想和现实、灵魂与肉体也是合二为一的,每天用的筷子里面就有信仰,举手投足都是理念。这是一种通达和智慧。
中国的计量度量衡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有讲究的文化,更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更有着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深刻内涵!
中国先民定16两为一斤,是很有讲究的,是根据《易经》八卦而得来的,最早的计数和算术,就是周文王推算的八八六十四卦。一生二,二生三,三有八卦,三三叠加,推算出六十四卦,所以以八两为半斤,十六两称由此而得。这里也含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而后有四面八方的寓意。
筷子是中国智慧的又一大体现,两根小小的木棍,组合在一起,十分方便,又随处可取,更有益于卫生,便能把天下的美味佳肴统统搞定,这是人生最为“快乐”之事,“子”是人之雅称,“筷子”便由此而得名。七寸六分,七情六欲,皆离不开“筷子”,民以食为天,吃的不快乐,那还谈得上七情六欲,七与妻谐音,“筷子”必须交给“妻子”,家和万事兴,六代表顺,是“易经”卦爻,故“筷子”长度就取7寸6分了。
四面八方,一称而过,是文化的必然一统天下。人生所有的快乐,皆有“筷子”开始,“筷子”,更是人生的“太极”!
查过有关资料,认同一说法即: 方便物资交易,便於计量和对分,一斤对分成八两,再对分成四两,再对分成二两,再对分成一两,筷子七寸六分长这一说要看最早出现的朝代,中国古代的一尺也随朝代的定制有变化,我去年就仿秦朝的七寸六分做过十多双楠竹筷与我初中同学分享,我:使用感觉稍短了一点,可能是用筷习惯问题,现手中已没实物了。当知青时曾随意做过些楠竹筷,无规无矩,只图好用合手就行。十分赞同将竹筷做成上方下圆,这样的圆头吃东西时不伤口,上方使用较稳实,如放置桌上、碗上且不易滚动而掉地上。 重庆 南岸 南坪 丅。
老祖宗定16两为1斤的秤,16两是以16颗星来定的,这16颗是老祖宗把北斗7星和南斗6个星加起来,后又加了福禄寿3星共16颗星定为1斤。因为传说这些星宿都与人们的生活及生死是息息相关的,传说北斗是管死的,南北斗是管生的,福禄寿三星是管人们的福禄寿的。因生和死、福、禄、寿都与人们的生存分不开的。如果人们做买卖用秤确1两就会少去了福,确2两就少去了禄,少三两就会折寿,少的两数越多越对自己不好。这16颗星组成的秤,不仅可以用来做货币交换,而且是在警示人们不要确斤少两,否则会被天上的这些星星一闪一闪眼睛看到后,就会受到惩罚的。秤也是用来度量人心的一把尺子,这杆秤也包含有天道公平、公正、公开的道意和天规法则。筷子长7寸6分也是有道理的,中国是文明古国,无论做什么都有一定的规矩和道理,都有其深层含义。中国人讲究仁、义、礼、智、信。7是代表人的七情,6是代表人的六欲。七情六欲对人的影响很大,控制不了就会惹事生非,就会出错。同时是在提醒告戒人们在生活中要控制自己的七情六欲,吃饭也应该注意七情六欲。七是对应北斗七星,六是对应南斗六郎星,一个代表死一个代表生,这也表明人能用筷子与生死相关,人能用筷子说明还可生,不能用筷子说明不能活了。中国人讲究对称,两根筷子是用来警示平衡七情六欲,平衡阴阳。两根筷子一动一静才能吃饭,两根筷子都动或都静是吃不成饭。筷子不仅可以用来吃饭还可以用来防身的。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