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也是最胖的一个。他胖到什么程度呢?走路需要两个人扶着才行。朱棣当然就比较不喜欢这个儿子了,相比之下,二儿子朱高煦就是个典型的高富帅,不光长相俊美,而且身材一级棒,打仗也贼溜,就等着接班了。

朱棣常常安抚二儿子朱高煦说:老大身体不好,你要好好努力啊!这是人说的话吗?还真有咒自己儿子早点死的。

为此朱高炽非常隐忍,愣是把朱棣给熬死了,自己也没死。不过他这身体其实也是强撑着熬到了登基,仅仅做了9个月皇帝后,朱高炽也挂了。关于朱高炽的死,那野史正史猜测等等版本实在是太多了。


正史说,朱高炽是胖死的。

朱高炽登基的时候,已经46岁了。这个年纪在古代来说,其实也算不小了。当年苏东坡40出头就称呼自己为老夫聊发少年狂了,可见朱高炽也可以称呼自己老夫了。

这个岁数,再加上300多斤的体重加持,朱高炽的身体能好到哪里去呢?他自幼便体弱多病,称帝以后,这身体就越来越不像样子了。

太祖高皇帝奄有四海,太宗文皇帝再造寰区。然犹翼翼兢兢,无敢豫怠。先皇帝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揆厥所由,皆憸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去冬,简以愚戆应诏上书,言涉不敬,罪当万死。---《明史》

千金难买老来瘦,朱高炽这是自己作死。岁数大了还这么胖,那什么三高啊,糖尿病啊,什么心血管疾病啊,全都跑来找他麻烦了。

朱高炽做了皇帝以后,自然是事情也多了起来,整个大明朝的担子也都是他一个人挑了起来,可以说是身心俱疲。


一边是身体不好,一边是工作太忙,人家朝九晚五,你偏偏要九九六甚至九九七,这不是要把自己往死里整吗?所以在《明史》、《明实录》里,关于朱高炽的死,大多都归罪于体重和劳累。

此外《明史》里还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朱高炽吃丹药。丹药这玩意儿我们现在知道,那跟催命符没什么区别,可是当时的人不知道里面啥成分,以为丹炉里蹦跶出来的,都是宝贝,真把自己当成孙了?吃了能火眼金睛吗?

显然朱高炽是吃了不少丹药的,这些丹药极有可能是导致朱高炽病死的重要原因。当然了,这种事情没有化学验证是查不出来的,这也是那些炼丹大师之所以能横行几千年的重要原因,反正你查不出来,你说他死了?我还说他吃了我的丹药成仙了,你信不?


野史说,朱高炽被毒酒给搞死的。

朱高炽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老实巴交的憨憨样,可是这哥们风流程度却不比他老爹差多少。他的后宫里,有封号的女人就有11个,没有封号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女人多了,事情也就变得复杂了。这11个女人当中,以张皇后和郭贵妃的地位是最高的,但是这两个人当然也有尊卑之分,张皇后自然是大老婆,而郭贵妃虽然是贵妃,却也只是小老婆里的头头罢了。

仁宗郭妃以中宫诞辰,邀过其宫上寿,上亦往,妃进卮于后,后不即饮,上曰:“尔又为疑乎?”遽取饮之,妃失色,无及矣。俄而,上崩,妃自经死,时适雷。---《野记》

那郭贵妃心里当然就很不服气啊,她是开国功臣郭英的孙女,而张皇后的父亲只是个兵马副指挥,家族势力悬殊有点大。

郭贵妃认为这个皇后的位置,就应该让她来坐才对。因此郭贵妃开始跟张皇后斗法,久而久之便结了仇。

在一次宴会上,郭贵妃特地为张皇后准备了一杯毒酒,郭贵妃将酒杯递到张皇后跟前的时候,张皇后一直不肯喝下去。

毕竟她们俩之间的仇恨可不小,万一下了毒,可是防不胜防的。这个时候坐在张皇后身边的朱高炽看到这杯酒,就问张皇后为何不喝?顺手拿起来自己就给喝了。

这下子郭贵妃脸都铁青了,本来打算搞死张皇后的,结果没想到把自己的丈夫给毒死了。因此郭贵妃本来是可以不用殉葬的,因为她给明仁宗朱高炽生了三个儿子,可是她还是被逼殉葬了。


猜测说,朱高炽是被儿子朱瞻基给害死的。

朱高炽上位的时候是46岁,当时朱瞻基只有26岁,正值青春年少的时候。这个年纪不登基的皇子还有很多,朱瞻基应该也没有那么着急吧?

事情要从朱棣活着的时候说起,当年朱棣觉得朱高炽是个废物,所以一心想要把他给废了,改立高富帅的儿子朱高煦为继承人。

可是大才子解缙告诉了朱棣三个字,好圣孙。就是这三个字,让朱棣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因为朱高炽虽然不是个东西,但是朱瞻基这个孙子是个好孙子。将来让朱瞻基继承皇位,岂不是很好?所以朱棣就把朱瞻基立为了皇太孙。

因此朱高炽这才保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那么朱瞻基心里当然就志得意满了,他总觉得是自己的功劳,才让朱高炽有了皇位。

上曰:君父在上,天下归心,岂有他心,且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况。君父召岂可稍违,遂由驲道驰还北京。——《明宣宗实录》

但是朱高炽不只有朱瞻基这一个儿子,他有10个儿子,其中嫡子就有3个,所以他凭什么一定要选你做继承人?就因为你是皇太孙吗?

夜长梦多啊,朱瞻基心里当然要盘算这件事,万一事情有什么变化,那他岂不是要后悔死?为此朱瞻基就安排了这场弑父杀君的戏码。


做出这一推测有什么凭证呢?

  1. 证据一:当时朱高炽已经病重了,就亲人来安排后事,而朱瞻基当时在南京留守,所以朱高炽就派遣宦官海寿到南京去找朱瞻基回来。可是同一天内,南京城内的百姓们都知道朱高炽要挂了的消息了。这件事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呢?
  2. 证据二:朱瞻基进入北京前,他的手下人让他多带点兵马前去,可是朱瞻基却表示,自己之前来南京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自己马上要回北京了,所以早就已经做好安排了。这件事就更可以了,难道你早就看出了自己的父亲要挂了?甚至连后事都给安排好了?

这两处证据,都出自于《明实录》,因此可靠性和正史没什么区别。这里只是没有点名朱高炽的死和朱瞻基有关,却足以让人浮想联翩了。


总结:我认为朱高炽就是身体不好累死的。

明仁宗朱高炽是第一位在紫禁城登基的皇帝,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才是紫禁城真正的第一位主人。他上台以后,其实是相当勤奋的,虽然只做了9个月的皇帝,但是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身体那么差,还如此努力的工作,我认为朱高炽的确是把自己给累死了。他此前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监国,所以身心俱疲也是可以理解的了,毕竟明朝前期的皇帝里,从他开始,长命的并不多。再加上磕点药,能活47岁就不错了。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

最佳贡献者
2

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根据《明史》和《明实录》对明仁宗体型的描述(体相痴肥,连走路都需要两个人扶着,就跟相扑运动员似的),推测明仁宗的身体可能不太好。而他继位之后,政务又多,最终可能是累死的。

另外在《明史》中还有记载。大致就是说明仁宗身体不好,所以他令人给他炼丹药吃。

先皇帝(仁宗)嗣统未及期月……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明史·罗汝敬传》

根据这个记载,有人就怀疑仁宗继位后,感觉身体不好,就吃了丹药。结果中毒身亡。



第二种说法是阴谋论,怀疑是明宣宗朱瞻基杀了他的父皇。

由于《明实录》和《明史》中都没有记载明仁宗是因何而死,所以关于仁宗的死因,坊间就一直有流言蜚语,认为是他儿子朱瞻基弑父篡位。理由来自《明宣宗实录》中这样的一段记载。

上曰:君父在上,天下归心,岂有他心,且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况。君父召岂可稍违,遂由驲道驰还北京。——《明宣宗实录》

话说朱瞻基在南京留守期间,仁宗感到自己可能不行了,就急召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等四人到思善门安排后事,并派宦官海寿赶到南京,召朱瞻基火速回京。等到海寿跟朱瞻基说了这事后,朱瞻基当天就上路,但就在这个时候,南京城里却到处流传仁宗要归天的消息。

当时朱瞻基身边的人害怕流言扩散,便委婉地向他建议,要带点兵马走,小心行事。结果朱瞻基却说:君父在上,天下归心,难道还有人敢有别的想法?况且我来南京的时候就料到我会马上回北京了,早就有安排。

这段记载,有两个重点。

①:宦官海寿上路时,仁宗还没死,只是快不行了。古代又没有手机,南京城里的谣言出自何处?谁有那么大的胆量和本事能搞到这种最高机密呢?

②:朱瞻基的话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来南京之前就已经作了安排,他不想也不可能再南京久留。这是啥意思?是不是说他压根就不愿到南京留守,是仁宗硬逼他来的;还是说他笃定仁宗一定会死,他早就知道仁宗的死讯了?而且他离京之前做的安排又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勾结某些人毒死了仁宗?

史书中没说清楚,难免会让人浮想联翩。

另外,仁宗和宣宗性格吧不同。宣宗更像他的爷爷朱棣。坊间也一直有传言,认为仁宗和宣宗关系不好。由此看来,朱瞻基无法抵抗皇权的诱惑,勾结近臣害死父亲也不是不可能的。

3

明仁宗朱高炽突然死亡,享年48岁。然而他在位时间不过短短的一年。为何明仁宗朱高炽会突然死亡呢?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而明仁宗朱高炽的死也一直都是个迷。但是朱高炽突然死亡必然有所蹊跷,民间也出现了很多传闻。

①贪图美色,嗜欲过度

◆有一种说法是:朱高炽因为贪图美色,嗜欲过度而死的。众所周知,朱高炽是一个贪图美色之人。有一次,大臣李时勉上奏劝诫朱高炽不要纵欲过度。朱高炽听到之后很生气,便下令对李时勉动刑,而李时勉也险些丧命。李时勉一个小小的劝诫便上朱高炽这么大动干戈,想必是李时勉正好说出了事实,朱高炽怀恨在心,才会下令对李时勉动刑。可是朱高炽究竟是不是因为纵欲过度才死亡的呢?这个我们无从考证。

▲明仁宗 朱高炽

②后宫矛盾,误服毒酒

◆还有一种说法是:朱高炽是因为后宫妃子的矛盾,自己误服毒酒而被毒死的。有一次宴会上,郭贵妃向皇后敬酒,可是皇后却迟迟不喝。朱高炽便问:爱妃为何不喝?于是便从皇后手中抢过酒杯,一饮而尽。而喝完不久之后,朱高炽便中毒身亡。

▲《大明风华》 剧照

③争权夺位,弑父登基

◆另外的说法是这样的:朱高炽是被自己的儿子朱瞻基谋害的。据说是因为朱高炽的父亲朱棣觉得朱高炽是一个贪图享乐之人,生性懦弱,一直对朱高炽很不满。朱棣一心想着废掉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可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却和父亲性格不一样,朱瞻基英勇善战、懂兵法谋略,有胆识,是一个很好的人才。朱棣在世时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孙子,处处都偏爱自己的孙子。朱瞻基深得朱棣的宠爱,于是心中也萌生了自己的小心思。朱棣想要立朱瞻基为太子,可是想到如果自己这样做,朱高炽肯定会不高兴,这样肯定会造成麻烦。于是便他位子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朱高炽。而朱瞻基本来就受宠于朱棣,而且朱瞻基这个人很有想法。朱高炽继位后,朱瞻基便虎视眈眈,后来朱瞻基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自己称帝,称为明宣宗。

▲朱瞻基 行乐图

◆这三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我更加偏信于第三种。我认为第三种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虽然朱高炽在位的时间很短暂,但是朱高炽却是一个很有建树的皇帝。朱高炽是一个生性文雅、仁爱的人,他继位之后便开始重用文人,深受文臣的爱戴。朱高炽还实行了许多缓解社会矛盾的措施。他重用贤臣,并且对科举制度也做出了一些新的改革。这一改革制度一直流传至清朝。

  ◆朱高炽重用贤臣,其中历史上的三杨辅政便是出自朱高炽之手。朱高炽以唐代为模范,学习唐代的一些制度,朱高炽爱民如子,他还下令减轻赋役,对一些贫困地区实行救济。朱高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他的儒家理想主义一直影响着后人,还下令建立了弘文馆,在弘文馆里与大臣们谈论儒家经史。可见朱高炽在文化的建树上还是颇有成就的。朱高炽还是一个善于纳谏的人,他主张大臣们积极进谏。在朱高炽当政的这段时间,洪熙年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安宁。朱高炽是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他在靖难之役中率领万人大军前去阻挡建文帝朱允炆的五十万大军,最后他成功地阻挡了朱允炆的五十万大军。这一阻挡成功对靖难之役的成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一战役也成为了朱高炽军事上最辉煌的一笔。

◆虽然朱高炽在位只是短短的一年,但是他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建设还是具有很大贡献。可以说朱高炽是一位好皇帝。

4

我看了几个回答,表示严重反对。说什么纵欲过度、贪恋酒色。而且,这些回答是机器人,自己准备了一份模板,只要是短命皇帝,就会给配上“纵欲过度”、“性格暴戾”这样的标配。

更扯的,还有被儿子朱瞻基弑父。朱高炽、朱瞻基父子都是宽厚之人,皇位也稳稳的在朱瞻基手里,为什么会弑君登基?

而说纵欲过度的,是因为被李时勉进谏,在朱棣死时,接近女色。重点是服丧期间,而不是接近女色。怎么就成了纵欲过度了?明朝的言官就是这毛病,捕风捉影。皇家服丧期间,你一个外人是怎么知道皇帝接近女色的?朱高炽之所以发怒,也是因为对方说的不是实情,且是鸡蛋里挑骨头。所以,朱高炽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李时勉当廷辱我”。

尽心尽力的那么苦干。无耻言官还这样说。能不委屈吗?

历史上的朱高炽是个有口皆碑的好皇帝。在明朝历代皇帝中,按照贤明程度,朱高炽稳进前三。朱高炽当政虽然仅有一年,但其执政时间并不短。

众所周知,朱高炽有个混蛋老爹朱棣。朱棣从小骑马砍杀,跟着一帮朱元璋时代的开国武将们纵横驰骋。当了皇帝,也没安分过,五次亲自率兵深入漠北。最终死于征途。朱棣在外征伐时,作为太子的朱高炽负责监国。


国家行政全由朱高炽代理。如果说自己做皇帝,把这些活儿分派一下,也能落得清闲。问题是,头上还有个皇帝爹,身边还有个虎视眈眈的弟弟朱高燧。朱高炽就只能自己亲力亲为。这劳动强度并不算小。

在朱棣还没坐上皇帝之前,朱高炽作为燕王世子陪着朱棣在北京也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当时,建文帝急于削藩,对朱棣的管束也越来越严格。朱棣又是个暴躁脾气,在家里应该也是没少发火动怒。可夹在皇帝堂哥和藩王老爹之间,自幼憨厚的朱高炽也是担心恐慌更多一些。甚至,有段时间,朱高炽本人就在南京建文帝身边。那种随时都可能爆发的危险,一般人是受不了的。这是成年后的心理上的伤害。


说到体质上,朱高炽从小就胖。长大后有腿疾。但肥胖的背后是什么呢?古代叫做消渴症。现在名为糖尿病。糖尿病又叫富贵病。不是穷人能得的。


至于发病机理,大概是古代人常年吃不饱,所以身体内有一个非常强的储存营养的功能。但当人富裕了,天天能吃饱饭了,这个储存的功能却没有消失。于是,大量的储存在身体内的热量,导致了糖尿病。糖尿病又引发了末梢循环的障碍,导致了腿疾。

而朱高炽能得上糖尿病,也有家族原因。他爷爷朱元璋在年轻时候要过饭,家族中甚至有饿死的。可到了朱高炽这代,就已经成为了皇族,妥妥的皇三代。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但,那个身体中的储存功能,却也不可能短时间消失。于是,朱高炽得糖尿病的几率,自然的就会很高。


所以,朱高炽得糖尿病是没跑儿了。而朱棣朱高炽父子,长期的分工就是,老子在外面骑马砍杀,儿子在家里操持政务。朱棣做皇帝二十二年,朱高炽监国就有将近九年。

常年坐着批阅奏折,大量的案牍工作,又没有现代人的防病意识,当朱高炽登基时,就已经是病入膏肓了。他是被人搀扶着坐上龙椅的。


之后的几个月,朱高炽勉强活着,但也发布了很多政策,用以修正和弥补朱棣当年的错误。停止了对外用兵,停止造船出海。防止劳民伤财,与民休息。集中平反冤假错案。其中,赦免了方孝孺、齐泰等建文一党的后裔。被朱棣诛十族的方孝孺后代,被他全部赦免。只此一件,也当一个“仁”字。


明朝的第一个富庶时期,是朱高炽开创的“仁宣之治”。

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可以比肩汉代的文景之治。一个四海承平明帝国,从他手中开始稳定。朱高炽是死在龙椅上的,推测应该是糖尿病、高血压一类引起的心肌梗死。


这是一个带病坚持工作,操劳过度,死于工作岗位上的好皇帝。他的庙号是明仁宗。

本性上,朱高炽是个仁慈、宽厚的人。

当年,朱元璋为了培养自己的孙辈,让他们清晨天不亮时,去检阅士兵。只有朱高炽没去。朱元璋问他原因。

朱高炽说,天气太冷,想让士兵们吃了早饭,再检阅。被朱元璋夸奖为“有君人之识也”。

请问,这样一个勤于政务的糖尿病患者,被说成了纵欲过度,这些历史发明家们不愧吗?

5

据统计,中国古代皇帝的平均年龄为三十九岁,多数皇帝是跨不过四十岁这道坎的,如若能跨过去,也就能算是一个长寿皇帝了。而明仁宗活到四十八岁才驾崩,其已经算是一个高寿皇帝了,所以他的死其实并不稀奇。

当然,因诸多民间史书皆记载明仁宗是“实无疾骤崩”,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症状就突然逝世,以我们现代话来说就是“猝死”,所以大家对其的死因很是好奇。

对于明仁宗的死因,现在流行着两种说法:

第一、纵欲过度,死于补药。秉持这一说法的,其采用的论据,就是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在仁宗皇帝即位不久所上的一道奏疏,在这道奏疏中,李时勉劝谏仁宗要谨嗜欲,也就是要戒色。而后明人陆釴在《病逸漫记》一书中又记载:“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

欲毒张后,误中上。予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
,所谓“阴症”,说白了就是纵欲过度,致使阳气受损,阴气入体。

之后,《明史·罗汝敬传》又记载:“……先皇帝(仁宗)嗣统未及期月……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基于以上记载,部分人就认为仁宗是一个好色的皇帝,最后因为治疗“阴症”,误服所谓的“补药”而死。

第二、明宣宗朱瞻基暗害。有部分人认为明仁宗之所以会突然无病而亡,那是因为是朱瞻基所害。他们得出这个结论的论据主要有三点:一、朱瞻基当时被明仁宗命令南行祭陵,先前往凤阳的皇陵,然后前往南京的孝陵,但此时朱瞻基却并没有听从明仁宗的命令,而是直奔南京。他们认为如若朱瞻基没有异心,他怎敢违抗仁宗的命令,不去凤阳祭祖,而是直奔南京。而朱瞻基之所以敢这么做,唯一的解释,就是宣宗知道仁宗不久就会驾崩。



二、当时明仁宗还未驾崩,甚至都还没有传出身体不好的消息,但南京官场却已经在传仁宗已经驾崩的消息。要知道,古代的交通可不向我们现在那么方便,北京到南京相距甚远,快马加鞭也得三四天,试问南京官场是怎么知道的?要知道,诅咒皇帝,这可是死罪,那为什么他们还敢传呢?这唯一的解释,就是南京已经有人知道,仁宗必死。

三、《明宣宗实录》载:“君父在上,天下归心,岂有他心,且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况。君父召岂可稍违,遂由驲道驰还北京”,就是,宣宗在接到仁宗驾崩的消息后,准备赶往北京时,有人叫他带点兵过去,可是此时宣宗却不以为事,反而是说道:“我来南京的时候就料到我会马上回北京了,早就有安排”,试问宣宗怎么知道来南京不久就能回去的?如若仅仅只是知道仁宗会诏他回去,他为何要在北京做出部署?这根本没必要。

由此,基于以上疑点,有人就怀疑仁宗之死绝非是因病而死,乃是宣宗暗害,其目的就是为了以防万一,早点坐稳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此外,对于仁宗的突然死亡,除以上两种流行的说法,还有中毒而死、雷击而死。

那么,仁宗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只得说,对于仁宗的死因,目前暂时定论。

但是,个人认为,仁宗之死,绝非是纵欲过度,更非是宣宗暗害,而是操劳过度,压力过大,再加上其本身因肥胖本身就有疾病,如此三者合一下,最终造成了仁宗的“猝死”

首先,仁宗皇帝自小就体胖,走路都需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就算是有人扶着,也是跌跌撞撞的,由此可知仁宗是十分肥胖的,而我们都知道肥胖的人会携带着一些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三高疾病,即使到现在,如果不经过药物的治疗,它是会随时让患者早逝,甚至是促使的,总的说仁宗的身体状况是极差的。

其次,我们都知道,朱棣被誉为是“马背上的皇帝”,他一生近乎一半的时间是在外打战度过,而朱棣在外,朝中自然就需要有人处理,此时站出来全权处理朝政的就是明仁宗,可以这么说,仁宗虽是四十七岁才登基,但实际上三十岁就开始全权处理全国朝政事务,形同皇帝。而在当时,因朱元璋废除宰相,总领六部的关系,全国政务都需皇帝亲自处理,这时虽有内阁,但其职权却不似宣宗朝那般,此时的内阁此时一个秘书机构,只负责提供建议,并不参与决策。



由此,试想,这等繁琐的政务,让一个本身就身体状况不好的仁宗去处理,这最终会出现什么情况?自然就是仁宗积劳成疾,让自己的身体状况越发恶劣。

最后,仁宗皇帝不但要承受着繁琐的政务,还要时刻面临着太子之位被废掉的压力。但是,因仁宗体弱,自小不喜武,只喜文,所以他很不得朱棣的宠爱,而反观他的弟弟朱高煦,他因为勇武过人,性格也十分像朱棣,而且在靖难之役中还数次救过朱棣的命,所以他是深的朱棣的宠爱,当时朱棣就曾跟朱高煦这样说过:“努力吧,世子(明仁宗)身体不好,多有疾病”,有意让他继承自己的位置。



因此,当时明仁宗所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不但朱棣有意将太子之位给朱高煦,而且朱高煦也是经常做出一些事情来逼迫明仁宗主动让出储君之位。

试想,明仁宗所面临的就是这等环境,在本身有疾病的情况下,又要忙于处理全国政务,又要去应对自己的父亲与弟弟的欲废太子之举,你说他能不身心疲惫吗?能不积劳成疾吗由此,基于这些原因,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明仁宗为何会突然驾崩,这完全就是因为积劳成疾,压力巨大而造成的“猝死”啊!

6

公元1425年5月29日,继位不到10个月的一代肥胖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崩逝,这一年朱高炽47岁,据史记载在朱高炽去世前三天他还在日理万机的处理政事,他由身体突感不适到去世仅仅只有两天的时间。登基不到一年便无疾骤崩,这其中必有缘由,奈何史书出于为尊者讳的考量对于明仁宗之死只字不提,只说崩于饮安殿。

史书记载的不明了导致后人对于明仁宗为何突然暴死猜测不已,几百年来众说纷纭,有说纵欲过度,有说中毒身亡,有说子嗣加害,甚至有人说死于心脏病,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一一分析。

纵欲过度

关于明仁宗纵欲一说史书记载大臣李时勉在他即位不久就曾上一奏疏,其中就有劝谏朱高炽少嗜欲之语,明仁宗看完大怒,当即命令武士用金瓜击打李时勉,李时勉当场三根肋骨被打断,抬出去时都快死了,从中可见李时勉的奏疏确实戳中朱高炽的痛点,否则朱高炽也不会在临死前仍对李时勉耿耿于怀,他临终前曾说:时勉廷辱我。(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毕竟当时的朱高炽年纪已不小,白天操劳国事,晚上夜夜笙歌,就算年轻人也吃不消,何况他这位快50岁的“老人”呢,况且他本身身体又不太好,由于肥胖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因此纵欲过度身体被掏空突然暴卒也是有可能的。

中毒身亡

第二种关于朱高炽中毒身亡一说也有一定的依据,据《明史·罗汝敬传》记载:先皇帝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揆厥所由,皆憸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这句话提到了朱高炽生病是因为金石之方所致。何为金石之方,就是古代炼丹家根据药方炼制的丹药,这些丹药一般含有重金属,再加之古代帝王对于炼丹非常热衷,比如朱高炽的后代明世宗和明光宗都是因为服食丹药而亡,肥胖的明仁宗为了追求长生或者巫山云雨服食丹药中毒暴死也有可能。


子嗣加害

有人认为明仁宗其实是被他的继任者明宣宗朱瞻基害死的,朱高炽生性温厚仁慈,嗜欲享乐,为此曾引起朱棣的不满,后来是在大臣的劝谏下,朱棣考虑到有一个类己的朱瞻基才没有废黜朱高炽的太子之位。朱高炽登基之后觉得朱瞻基非安分之辈,屡屡劝诫,朱瞻基心生不满,为了早日登基,先下手暗害了自己的父亲。

这种说法提出的根据是洪熙元年(1425年)3月,朱高炽命朱瞻基南行祭陵(凤阳的皇陵与南京的孝陵)。朱瞻基于4月14日离京,随侍朱高炽的宦官海涛,是朱瞻基的亲信,他按预先密谋,5月13日加害朱高炽。朱瞻基离京后,却没有按既定日程行进,而是直奔南京。但在离开南京前,南京城中就有传言“仁宗上宾”。要知道,当时北京还未发丧,也无如今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可见朱高炽“上宾”是在一些人预料之中的。

据此推断朱高炽暴死是朱瞻基发动的一场有预谋的政变,不过再往下深究就没有确切的证据了。

此种说法看似有理,其实从朱瞻基角度来说完全没有必要,一他是明成祖朱棣指定的隔代继承人,且又是嫡长子又被立为太子,法理和事实上占据先机,二作为下一任的继承者宫中自然会有人提前忠于他,但凡宫中有什么变动必会提前告知他,因此朱高炽身体出现问题时,朱瞻基能提前得知并做好回京的准备,是以这才有了朱瞻基登基后所说的那句:“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况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三朱高炽虽是暴死但并不是立马死去而是中间有两天的间隔,若是朱瞻基谋杀他,他也不会在心腹之臣面前立下:辛巳,大渐,遗诏传位皇太子的遗命。

既然子嗣加害站不住脚,那么另外两种纵欲过度和中毒身亡可能么?大概率来说朱高炽之死并不是简单的纵欲过度或者中毒身亡,而是多种因素作用这才导致身体急速衰竭崩逝。

7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来回答。

明仁宗朱高炽,大明皇帝第四任皇帝,他做了9年的燕王世子,又当了20年太子,可就做了不到一年皇帝,就去世了。

他究竟何种原因去世,明仁宗身体并不太好,继位后政务又繁忙,最终过劳而死。

朱高炽能成为皇帝十分不容易,无论在做世子、太子期间都十分不好过,他的兄弟朱高煦排挤和打击,朱棣对他也不太满意多次有改立太子想法。

永乐三年,朱棣召解缙入宫,商谈立太子之事,朱棣又想立朱高煦为太子。

解缙仍直言说:“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朱棣听后面有不悦,对此议犹豫不决。

朱棣虽心中不悦,解缙抓住机会用一句:“好圣孙!”化解了君臣间尴尬,朱棣会心一笑。

不久朱棣立朱高煦为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并令解缙撰写立储诏书,昭告天下。

朱高炽体型肥胖,腿又是瘸的,走路十分困难,这样的形象十分不适合当天子。

朱高炽、朱高煦兄弟太子之争,虽是朱高炽胜出,可朱棣更愿意朱高煦当任皇帝,这个孩子和自己很像,十分符合自己胃口。

朱高炽有一项朱棣、朱高煦没有的本质,那就是仁义务实,这也是死后能上“仁”这个谥号的重要原因。

还有,大臣们也希望帝国能有个仁义之人当皇帝,朱高炽就是他们心中仁君,群臣护送下,他在朱棣病逝后,他顺利成为大明帝国皇帝。

朱高炽虽只当一年皇帝,可历史对他评价很高,他是开明仁爱君主,为巩固政权,纠正永乐朝严苛酷政、经济措施,要人民得到充分休息,生产力空前发展,为“仁宣之治”打下坚实基础,开创大明皇帝百年稳定。

关于朱高炽之死,我认为在完美君主都有缺点,他的死源于一下几个原因。

其一、朱高炽身体并不好,在做世子期间就时常生病,从相关史料我们可以得知他应该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这两种病在当时医疗情况下,绝对是绝症。

其二、还有一个说法就是 纵欲过度,然后乱吃药导致中毒身亡。男人都好那一口,更何况朱高炽这样身世之人,他登基后,就是天下之主,一切以他为主,他就十分无节制满足爱好,可他身体并不好,以至于他这种行为就是拿命享受。

一、陆釴《病逸漫记》中有记述:“仁宗皇帝驾崩甚速......予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

二、《明史·罗汝敬传》中也记载,“……先皇帝(仁宗)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揆厥所由,皆憸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

这两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他有可能乱吃药中毒身亡。

其三、朱高炽去世之时,朱瞻基在南京建国,他没任何机会,更何况朱高煦还在盯着皇位,他很任何举动,他必然要躲过朱高煦,可他运气还不错,躲过朱高煦刺杀,回京继承大统。

整体来说,明仁宗朱高炽之死源于他身体本身就不好,在加上他又不好好控制,以至于他过早而死。

8

朱高炽洪武二十八年立为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在他儿童时代,他接受武术和儒家学术的正规教育。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但是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朱高炽生了个好儿子,那就是后来的宣德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没错,大名鼎鼎的宣德炉就是出自他那个时代,这是后话。朱瞻基深得朱棣的喜爱,著名的文臣解缙曾经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朱棣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永乐二年立朱高炽为太子。

其实说朱高炽登基一年不是十分准确,他从登基到驾崩只有八个月(1424年9月至1425年5月)连年号钱“洪熙通宝”都没来及发行就驾崩了。目前世面上看见的“洪熙通宝”都是仿造的赝品。史书上没有准确的记载他到底得了什么病而死。但是我个人认为,由于他身体肥胖,走路都需要人搀扶,而且体弱多病,多半死于现在医学上由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脑梗之类的,又或者死于心脏病之类。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9

公元1424年9月7日,明太子朱高炽继承大位,年号洪熙,史称明仁宗。然而仅仅过了9个月的时间,公元1425年5月,明仁宗朱高炽却因病重而猝然离世,留给了后人一个千古谜团。

关于朱高炽的死亡原因,史学家多有争议,其中不乏宫女暗害、妃子投毒这样匪夷所思的暗杀观点;还有明宣宗朱瞻基弑父夺位这样的篡位观点。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朱高炽的死亡原因比较认可的观点则是“纵欲过度而亡”。

朱高炽这个人谈不上坏,更谈不上昏庸无能,而且在位期间积极处理政事,算是一位比较有想法的皇帝。只不过朱高炽有个缺点,就是好色,做太子的时候,朱高炽就特别好色,但那时候由于身体肥胖,身体比较虚弱,再加上不怎么受明成祖朱棣喜欢,所以不敢过于放肆,一直小心翼翼。

当了皇帝之后,朱高炽再也没有了任何束缚,从此肆无忌惮,好色纵欲,甚至常常乐于云雨而不理朝政,最终纵欲过度、身体透支,在位9个月后突然猝死。

而且朱高炽因为纵欲过度而得不治之症后,经常派人寻找“阴方”服食,而这种“阴方”之中却有一定的有毒成分,久而久之就成了慢性自杀,焉能不亡。

10

明仁宗朱高炽自1424年称帝后,勤于政绩,鼓励发展经济,减少战争,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础。但他在位不到一年,在1425年突然猝死于宫内钦安殿,更为奇怪的是他的死因在正史中并无详细记录,这也让明仁宗朱高炽的死因成为了千古谜案。

因为正史上缺乏记载,朱高炽的死引发了后人的无限猜想,有关他的死因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四种说法:第一种因纵欲而死;第二种被长子朱瞻基谋害;第三种死于后宫之争;第四种误食“灵丹妙药”中毒而死。那么有关朱高炽之死的这四种说法哪种更可靠呢?不妨来看一下:

第一种说法:因纵欲过度而死。

要想知道朱高炽是否因纵欲过度而死,就要搞明白他是否是一位好色之徒。其实朱高炽的贪色程度在明史上还算比较低的,不过作为九五至尊的皇帝纵欲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们身上都担负着将江山世代传承下去的重任。朱高炽虽然肥胖,但也不会例外。并且从当时的位名叫李时勉的大臣的一份奏折中就可以看出,朱高炽的确存在纵欲的情况。李时勉在奏折中劝朱高炽“谨嗜欲”,朱高炽看完后大为恼火,当时就下令将李时勉处死。在李时勉生命垂危之际,他仍难忘此恨,说“时勉廷辱我”。由此可见,朱高炽确实纵欲无度,李时勉奏疏触及其痛处,否则不会如此耿耿于怀。

第二种说法:被长子朱瞻基谋害。

被长子谋杀的原因很简单,朱瞻基想快点称帝。不过这种说法疑点重重。朱瞻基也就是后来的明宣宗,他和父亲的关系向来很好,而且朱高炽能够得到皇位,还与他多少有点关系,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据说,当时朱棣被立皇子之事搞得整天郁郁寡欢,时间久了自然身体憋出了点毛病。一天正当他又为立皇子的事情感到苦恼的时候,朱瞻基来到朱棣身边,对朱棣说:“爷爷,我爸爸听说你的身体最近不适,总是睡不好觉,他让我转告您,您一定要多注意身体。”朱棣听到这句话后,那种家庭的温暖扑面而来。虽然他不喜欢朱高炽,但面前这位小皇孙他却十分喜欢,因为他觉得小皇孙朱瞻基聪明英睿,胆识过人,有帝王之相。如果将来他成为大明朝的皇帝,自己得到的江山一定会永世长存。可是眼下又不能隔代传位,为了能让朱瞻基将来称帝,他只能将皇位传给他的父亲朱高炽。由此可以见,朱瞻基成为皇帝已经是迟早的事了,他没有必要去谋杀自己的父亲,提前称帝。再者,正史上或者野史中也毫无父子二人因此事大动干戈的记载,所以这种说法基本靠不住。

第三种说法:死于后宫之争。

在野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郭贵妃(朱高炽众多妃子之一凭借自己给朱高炽生育了三个皇子,并且这三个皇子都被封王,而想成为皇后。一天,她设宴邀请朱高炽以及当时的皇后。席间,她亲自为皇后斟酒,并向她敬酒。不过,皇后早就知道这位郭贵妃对自己的位子窥视已久,所以迟迟没有接过那杯酒。就在这时,朱高炽见宴席上的气氛十分尴尬,便说道,郭贵妃向皇后敬的酒有什么不能喝的?然后抢过那杯就一饮而尽。看着朱高炽喝了那杯酒后的郭贵妃顿时大惊失色,随便找了个借口结束了这场宴会。而朱高炽在喝完那杯酒不久之后便去世了。但这件事并没有到此结束,朱高炽死后,根据《明宣宗实录》记载,这位郭贵妃也在殉葬之列。要知道其实郭贵妃原本不应该殉葬的,因为她生有三个皇子,并且每个都被封王了。按照明朝殉葬制的规定,只有那些没有子嗣的妃嫔才会被殉葬,而郭贵妃为什么也在殉葬之列,这是否与那杯酒有关,就不得而知了。

第四种说法:服用“灵丹妙药”而死。

这种说法也颇有说服力。身为皇帝的朱高炽同样也想长命百岁,永远当皇帝,因此难免会相信丹药能延年益寿的说法,并且整个明朝几乎历代皇帝都有服用丹药的习惯。关于这种说法在《病逸漫记》一书中也有记录,说当时朱高炽的一位贴身太监,给朱高炽送去了当日要服用的丹药,朱高炽服完丹药后没多久就去世了。这种说法受到后人的认可,说朱高炽很有可能是因此而丧命的。

这就是有关明仁宗朱高炽死因的几种说法,这四种说法看似都有一定道理,到底明仁宗朱高炽是因何而死,史学界一直没有定论,因此这个千古谜案至今也没有破解。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