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长安城宫城皇城都是五门道?不是的:
长安城等级最高的门,太极宫正门承天门是三门道;
长安中轴线上等级第二高的门,皇城正门朱雀门是三门道;
长安中轴线上等级最低的门,外郭城门明德门是五门道;
(参考资料见文末)
可见,在隋朝建长安城时,有三门与五门道之别,级别低的外郭城门用的恰恰的五门道。
正统礼制三门道
古代天子用制,极其考究,都城开几个门,每个门有几个门道,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在隋唐之前,都城城门门道均为三门道,据:
《周礼·考工记》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唐,《贾公彦疏》具体解释为:“王城面有三门,门有三涂,男子由右,女子由左,车从中央”。可见周礼中的理想国都外形为方形,城墙四周各面各辟三门,各门有三道,可见三门道城门是天子制度,最高规格,并且被历朝历代所遵循。而从考古来看也是如此:
二里头时代,二里头遗址共发现城门5座,一号宫殿的正门,就是标准的三门道;
二里头一号宫殿有三门道城门
商朝晚期,如下图殷墟洹北商城,1号宫殿南门亦是一门三道的格局:
洹北商城三门道城门
之后的西汉长安城、东汉洛阳城、北魏洛阳城,晚至北齐邺城的历代都城城门,规制基本与《周礼·考工记》的模式一致,即四周各面均设三城门,各门有三门道。这是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所充分证实了的城门制度。
异于古制五门道
这么来看,敦煌第138窟的双阙五门道城门,的确是有异于古制的。自周代有史料可查以来,天子礼仪大都被历代所遵循,如“天子九鼎八簋”(《春秋·公羊传》)、”天子驾六“(逸礼《王度记》)、”天子三朝五门“(《礼记。明堂位》)等等。为何会出现异于古制的五门道城门,其实和时代背景有关系,南北朝和隋唐交接至今,正是南北对峙和竞争的时候,五门道城门,就是出现在这个时期。
注:天子五门自古就是天子的最高等级,而《礼记。明堂位》讲的三朝五门,这里的五门是指都城中轴上的五重门,不是五门道。不可望文生义,贻笑大方。
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门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五门道城门是隋朝大兴城的明德门。明德门为隋文帝开皇初年修建,为大兴外郭正南门,当时修建的时候,仅仅修筑了城台,并未修建城楼(如下图上),直到80年后的唐高宗年间才增筑了城楼(如下图下)。由此可见,明德门修建的时候,开五门道,并未有特俗的象征意义,否则也不会仅仅在外郭城修建五门道,而在等级更高的皇城(朱雀门)和宫城正门(承天门),修筑遵古制三门道城门了。
在后世的北京故宫也可以找到相似的例子,如,若按礼制,紫禁城故宫正门午门的等级肯定要高于皇城门天安门的,而午门恰恰是三门道,天安门却是五门道,可见,门道多寡并不能代表礼制的高低,庄严肃穆的禁中正门,多数用的是遵循古制的三门道城门。
三门五门没有等级之别,大内宫禁正门都是传统的三门道:如长安承天门、洛阳应天们、故宫午门;
隋、唐明德门复原图
关于隋文帝一反古制修建五门道的城门,也有学者有不同观点,如大纛猎猎(《漫话隋唐东都城》作者)就认为,隋朝修建五门道城门是出于南北“攀比”的心态,大兴城修的时候,南方的陈朝尚在,此前传统意义的汉家正统在南朝,出于和南朝在礼制上争高下的心里,才开了五门洞,压过传统礼制。就像之前北周天元皇帝非要在冕上垂二十四旒冕,而传统礼制是十二旈冕。十二是天之大数,北周也是要在礼制上压过南朝一头,故而改十二旒为二十四旒冕。五门道城门,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参考资料:
1.龚国强,《有关隋唐长安城城门的几个问题》,《华夏考古》2018年第6期;
2.缪小荣,《中国早期城市城门研究》
3.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发掘队,《唐代长安城考古纪略》,《考古》,1963年11期;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唐代长安城明德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