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李奇微是个职业军人,打仗就是他的职业。
他对于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非常了解,也对美军、南韩军的优缺点也比较熟悉。
李奇微认为,志愿军在前三次战役的胜利,主要赢在战略战术。
他们利用美军和南韩军的轻敌思想,诱敌北上,然后利用山路进行高速穿插,切断敌人的退路和补给,然后利用兵力优势进行近战、夜战,一举将美韩军击溃。
李奇微认为,志愿军的主要优势在于战术的灵活以及机动的优势。
表面上,美韩军有大量摩托化车辆,还有空中运输,机动性应该更强。
但朝鲜北部的地形特殊,山间基本只有一条公路,很容易被破坏、阻击导致行军速度缓慢。
反而,山间小路虽然艰难,但却畅通无阻。
机动性的劣势,导致美韩军的连续溃败。
另外,就是志愿军往往能够集中兵力的绝对优势,对美韩军进行歼灭战。美韩军即便存在火力优势,但因志愿军战术灵活,仍然给美韩军造成严重打击。
最后,美韩军都是美式军队,对于后勤极度依赖,如果没有充足的弹药和补给很难坚持作战。相反,志愿军不断以高机动性穿插破坏,导致美韩军补给艰难甚至断绝。很多美韩军因此投降或者溃散。
李奇微的应对很简单,就是最大程度发挥美军的优势,攻击志愿军的缺点。
对于志愿军的机动性优势,李奇微鼓励官兵敢于离开公路行军,并且占领公路沿途的高地,遏制志愿军的穿插。
同时,李奇微上台的时候志愿军一度杀到37度线,补给线太长,机动性优势逐步被瓦解了。
另外,就是通过火力的优势,抵消志愿军的兵力优势。因志愿军多在夜晚进攻,采用近战。李奇微让美军夜晚不要行军,占据高地进行防御,还修建简易工事避免近战。
为了避免被志愿军分割包围,夜晚美韩军各部靠在一起。
同时,空军不断袭击志愿军补给线,导致一线志愿军补给极度困难,失去很多战斗力。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美军必须发挥火力优势,对抗志愿军兵力优势。
李奇微上台以后,砥平里战斗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双方兵力有四倍差距,但联军拥有大量重武器,火力上实际是占优的。最终结果是志愿军战败,伤亡惨重。
第四次战役中,李奇微扭转了美军的被动地位,收复了汉城,不过战果还是有限。
关键在于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是李奇微战略思想的最好表现。
面对志愿军的全面攻势,李奇微并不急于反攻,而是坚守阵地防御,有计划地步步后撤,同时空军大举出动以消耗志愿军补给。
等到志愿军补给消耗大半,精疲力尽又深入美军控制区时,李奇微突然发动全面反击。
反攻中,美军最大程度发挥火力优势,是所谓“范弗里特弹药量”,美军的弹药量是平常五倍密集炮击。
志愿军力不能及,部分军队还被切断包围,只能拼死后撤,第五次战役就这样失败了。
可以说,李奇微对于美军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