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很成功,他的传经布道也很精彩。但我已经确认:我成不了“马云”。即使我获得巨大成功(此处请允许大胆假设),我也不会是“第二个马云”。走别人走过的路,从来不是“成功之路”。
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390多位皇帝,但出身于社会下层、且创业成功的皇帝屈指可数;刘邦、刘秀、刘备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备据说也是刘邦之后、汉景帝刘启的玄孙,他创立蜀汉政权,谥号为“昭烈皇帝”。
在创业之前,刘邦当过“泗水亭长”,相当于兼管杂事的乡镇治安队长,整日里喝酒晃荡,他老爹骂他“不务正业”。
刘备呢,大家更熟悉。起兵之前就是个卖草鞋的。虽自称皇室宗亲,实际上就是个街头小贩。“刘皇叔”的身份,是刘备立功入朝之后,汉献帝点头承认的。
刘秀也出身于普通家庭。虽然是有谱可查的刘氏宗亲,可到他这一代的时候,最多算个富农。刘秀到长安读了太学,毕业后还是得回家种田。跟着大哥刘縯起兵的时候,他连战马都没有,骑着一头耕牛就出发了。
如此说来,刘邦、刘秀、刘备都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者。他们为何能成功呢?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但同一时势中有无数人,为什么只有极少数人成功了?
看来,成功的关键在于内因。最核心的内因是什么?我认为是创业者的素质。仔细研究“三刘”,我发现他们具备三条核心素质,且是共性。
第一条:永不衰竭的创业雄心。
刘邦还是泗水亭长时,有一次看到秦始皇出巡的豪华仪仗,不禁流着口水感叹道:大丈夫当如是也!他不仅这么想,而且在40多岁时开干了。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沛县造反。起初是单干,后来就投奔了势力较大的项梁(项羽的叔叔)集团,名义上的最高领导是楚怀王。
楚怀王约定:项羽、刘邦分兵出击,先入定关中者为王。结果刘邦在张良等人的辅佐下,抢先攻入了咸阳。
看到秦皇宫殿里珠宝无数、美女如云,刘邦当天就想住在皇宫不走了。樊哙急得对他大吼:你要想当个土财主,就住在这儿吧,你要想夺取天下,就赶快离开。
刘邦一下就清醒了,立刻命令封锁宫殿,人马移驻城外,静候项羽到来。这才有了后面的“鸿门斗智,虎口脱险”。能这样决策,充分说明刘邦不忘初心。
当刘邦被封为汉王、退守汉中后,虽然表面上“明烧栈道”、装出一副割据偏安的样子,实际上时刻想着暗度陈仓,夺取天下。他几经险难,终于获得成功。
可以说,刘邦是个有野心的人,而且他的野心从没打过折扣。在同一时代里,有人想找大靠山,有人想割据称王,刘邦却一心要夺取天下。直到六十多岁,刘邦还亲自带病出征。
刘邦颇有无赖气,刘秀却是一个敦厚内敛的读书人,在他造反之前,人们根本看不出刘秀有野心。
有一次,刘秀听一群人在谈论一条谶语,说“刘秀当为天子”。刚好王莽朝中有个大官也叫刘秀。人们纷纷猜测:可能就是朝中那个刘秀吧。刘秀一笑说:你们怎么知道不会是我呢?众人都当他是开玩笑,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刘秀那句玩笑话,恰巧暴露了他的野心。
后来,刘秀跟着大哥刘縯起兵造反,由于势力单薄,又投奔了绿林军。面对王莽的大军围剿,刘秀毫不动摇,用殊死一搏获得“昆阳大捷”。
紧接着,绿林军内部首领争权,刘縯被杀,刘秀的处境极为险恶。但他凭着一个“忍”字渡过的难关。当刘秀好不容易找机会脱离控制,到河北独当一面时,又遭遇到河北军阀的追杀,历经艰难,方才自立炉灶。
刘备的故事不用多讲,因为大家对《三国》都比较熟悉,但我要强调一个个细节。
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孔明问他的志向。刘备说:“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孔明正是看中刘备有天下之志,才决定效命于他。
当年刘秀平定河北,并不想急于称帝。耿纯劝他说:大家跟着你是想攀龙附凤,你这么推三阻四的,会让人心散了。刘秀有所感悟,决定建号称帝。
说到底,如果一个创业者没有足够的雄心,缺乏足够宏大的目标,那些能力超群的人才,咋会愿意跟着你干呢?人家会觉得不划算。
再看第二条:识人之明与用人之量。
刘邦聚集了以张良、萧何、韩信为代表的一大批能人; 刘秀团结了邓禹、冯异、岑彭等“云台二十八将”1;刘备依重诸葛亮,以及“关张赵马黄”等一批名将。
虽然“三刘”的创业基础并不咋样,但他们组织的“创业班底”却都是出类拔萃的。
我们看“楚汉相争”、《刘秀传》或《三国志》的故事,常常折服于张良、韩信、冯异、寇询、诸葛亮等人的精彩表现 ,但不要忘了:真正的主角是创业领袖一一刘邦、刘秀、刘备。
有识人之明才能有用人之量。项羽是刘邦的对手,也是韩信的前任领导。韩信怎么评价项羽呢?他说:项羽之勇是“匹夫之勇”,项羽之仁是“妇人之仁”,真可谓一语中的!项羽有一范曾而不能用,团队优势就更谈不上了。
当一个创业者喜欢把所有光环加在自己头上时,当他热衷于前台表演时,请你注意:他可能有意无意地走入了“项羽的怪圈”。
论“识人之明”与“用人之量”,三个刘姓皇帝不相上下。有所区别的是:刘邦心更黑,成功之后清除了韩信等合作者;刘备晚节不保,最后不听劝,硬要大举攻吴,结果招致惨败。只有刘秀善始善终,东汉的开国功臣们也得偿所愿。
再来看第三条:把握机会的能力。
尽管你相信“爱拼才会赢”,但绝不能忽视时机与运气。对一个创业者来说,把握机会的能力,也许是最重要的能力。毛泽东点评梁武帝萧衍时曾用到两句古诗:“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2,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把握机会方面,刘邦、刘秀、刘备都表现出杰出的素质。
刘邦起兵顺应了天下反秦的大势。他在实力单薄时投奔项梁集团,也是明智之举。他在项羽势大时选择妥协,在项羽孤立时果断决战,都是择机而动,绝不冲动。
刘秀善于等待时机。当他大哥含冤被杀,自己又无力复仇时,他选择了含笑隐忍,而且忍的滴水不漏,终于熬到了“出巡河北招安”的机会。正是这次机会,让刘秀获得了创业根据地。
当赤眉军向西挺进,要与绿林皇帝刘玄一争高下时。刘秀“坐山观虎斗”,等到两虎皆伤时,出兵夺取了关中;继而在中途设伏,以逸待劳收降了赤眉军;最终收服天下。
刘备呢,他把握机会的能力也是超强。在实力不够时,刘备几次依附强者,先后投过曹操、袁绍、刘表等人。但他时刻不忘积蓄自己的力量。
因为实力不够,刘备积极联合孙权,在赤壁大战曹操,夺取荆州作为立足之地。继而按照孔明的建议,夺取西川作为创业基地。几经奋斗,成就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事业。
当然啦,善于把握机会并不等于“事事算得准”。事实上,三个姓刘的都有失算的时侯,都有过狼狈不堪、险些丧命的时候。但是,正因为他们善于应时而动、随机应变,才得以逢凶化吉、转败为胜。
我们必须承认:创业,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任何人都不可能准确设计成功之路。成功者的特点就在于:他会紧紧盯住重大时机,而不会计较一时一地之得失。
讲了这么多故事,核心就是三句话:永不衰竭的创业雄心;识人之明与用人之量;把握机会的能力。这三条,我称其为成功创业者的“核心素质”。
我认为“核心素质”决定根本!可以这么说:有“核心”不是万能的,“核心”不强是万万不能的。
比如说性格。刘邦很粗鲁,看不起儒生,还要拿人家的高帽子当尿壶。刘秀很文雅,即便当了皇帝也很谦和。刘备很义气,对兄弟好过对老婆。这些性格差异并不影响他们的创业成就。
再比如说学问。刘邦不爱读书,刘备读书不多,刘秀学问最好。但学历差距也不影响创业,因为三个姓刘的都喜欢请教高人、重用高才。从根本上讲,这就是“善于识人用人”的素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