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状元是古代科举制度下的产物,和搏击类比赛的拳击冠军是完全两个概念。不过在古代“武状元”头衔应该是比“拳王金腰带”值钱的。
中国的科举是从隋朝开始的,但是并不是有了科举,就有武状元的,“武状元”是武则天发明的。
长安2年(702年)武则天在发明“殿试”之后,首次允许学习武艺的人参加由兵部主持的科举考试,名曰“武举”。这样一来,就将武将的人才储备库从兵阀头子们的小圈子中,扩大到了民间的习武之人之中了。而且设了武举之后,那些有一定文化程度,但是考明经与进士不行的人,就有了奋斗目标了,就好比今天的艺考生,成绩差分数低,还是有出路的,专业可以加分录取。
那“武举”的考生们的有哪些科目呢?“武举”的考试科目繁多,分专业与文化加面试。
“专业”包括骑马、射箭(长垛、马射、步射、平射)、舞刀、开弓、翘关(负重行走)等项。这些都是基础题,想要拿高分,必须掌握特殊兵器等附加项目加分,如筒箭、机弩等。
“文化”笔试部分,考的是《策论》兵法、战略战术考试。这些硬杠子和文举差不多,除了考的内容不同。
“面试”就是看身材、看召对。取躯干雄伟、应对详明、有统兵才干及可为将者,说白了你是看你块头大不大,能不能镇住场子。如果身材差强人意,镇不住场子,也还是有救赎的方法的,那就是以文职官吏进武选,那要求就相对可以降低一点,要求“身高6尺以上、年龄40以下、强勇可以统人者”即可。
武举说白了就是考试,就像高考一样,面对的是无数同类选手,过的是独木桥。而拳击就是比赛,是需要经过一场场同级别的实战,不停地晋级,最终赢得荣誉。
拳击比赛就没有这么复杂,拳击比赛靠的是平时的训练,不需要考什么考文化成绩的,即便有考试内容,也只是考比赛规则吧。其他就得靠拳头、靠技巧来赢取“拳王金腰带”和丰厚的奖金了。
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叫“员半千”,原本是唐初的文举,后来考中“武状元”后,被武则天留在了朝廷里做顾问了;最有名的“武状元”就是郭子仪,最终做到宰相,匡扶了大唐江山;最小的“武状元”是北宋“童子科”出身的朱虎臣,只有9岁,就是因为会推演“八阵图”加分录取的,还被封为承信郎。
这里面有一个算一个,如果拳台对擂,应该没有一个是泰森的对手,甚至连“轻量级”的邹市明可能都打不过。但是若是指挥打仗或者推演兵法,怕泰森的脑子没那么好用。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